个人资料
正文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九集)

(2008-12-23 21:40:47) 下一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九集)
2008-7-21【字体: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文第四段「行四德」,看最後一段「普代眾生受苦德」。我們前面學習到末後,賢首國師舉了一個問答。我們從問答看起:

  。眾生無邊苦業無邊。云何菩薩而能普代眾生受苦。】

  『云何』,就是為什麼。『眾生無邊,苦業無邊』,為什麼菩薩能夠普遍代眾生受苦?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下面是國師為我們的解答。

  。菩薩代眾生受苦者。】

  這個『者』就是受苦的一些事,這個事也是無量無邊。

  大悲方便力故。但以眾生妄執。不了業體從妄而生。無由出苦。】

  這是把眾生的苦,無量無邊的苦的根源說出來,也把菩薩為什麼能代眾生苦也說出來了,菩薩能代眾生苦是『由大悲方便力故』。大悲是從智慧裡面生的,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悲是從智慧生的,方便是從德生的,德裡頭有方便。這個方便實在上就是我們第四段文所講的行四德,這個四德就是方便。為什麼會有這個四德?那是自性裡頭本具般若智慧現前。所以性德,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學出來的,只要見性,它自然就流露。所以,哪一個諸佛菩薩不是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面想求什麼,菩薩就應什麼,有求必應。有時候我們有求不應?不是不應,是他的應,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不能覺察,不是他不應,沒有不應的道理。現在我們通過學習《華嚴經》這麼長的時間,逐漸對這些理事都明白了,這是稀有難逢。理得到之後心就安了,古人講這個話很有道理,理得心安,心安理得,理明白了,你心就安了。心安怎麼?心安,清淨了,心清淨,不煩躁,心不動了,外面無論什麼樣大風大浪,它動我不動,境界風動,我這個心如如不動。只要心不動,境界風它的動力就消失,它慢慢就平靜下來。它不會一下平靜,像電風扇一樣,譬如關掉,電源斷掉,電沒有了,但是它還要轉一會兒才能停止,那個轉一會兒是正常的,不是不正常,是一個道理。所以「大悲方便力故」,方便太多了,無量無邊,在佛家講善巧方便。

  眾生苦從哪裡來?苦是從妄執,前面跟諸位說過,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從這裡來的。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不了業體』,業是什麼?造作,造,你會造作的那個本質是什麼?這就叫業體。業有體、有相、有用(有作用),最重要是體,體是什麼?體還是性。性為什麼會造作?性迷了,迷了就不叫性,換個名詞叫阿賴耶,阿賴耶是業體。阿賴耶是什麼?阿賴耶是過去、現前一切造作落謝種子,這是法相唯識的術語。這個落謝種子,阿賴耶像個倉庫一樣,你所造作的善也好、惡也好,阿賴耶沒有分別,統統收進倉庫把你儲存起來。所以阿賴耶叫倉庫、叫檔案室,什麼資料都在裡面,外面有善緣,他善的種子就出來,跟它起感應道交,惡緣來的時候,惡的種子就起來。善惡的業習種子真的叫無量無邊,佛在經上說得很好,他說好在這些業習種子不是物質,它沒有形相,如果它要是物質,是有形相的,那個形狀再小,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它沒有形相就沒事,它有形相的話,盡虛空都裝不下,它沒有形相。沒有形相,不是它不存在,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阿賴耶裡面的種子就是因,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因,它怎麼樣變化都要依靠種子,沒有這個種子它就不起變化。相宗的修行,他修行就是著重在這個基礎上,所以提出叫轉識成智。因為這個業習種子全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迷了的一個現象,他一覺悟,這個東西就沒有了,就化成智慧,智慧沒有現相,業習種子有現相。這個道理凡夫不知道,所以『不了業體從妄而生』,你要曉得它是妄,好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這就出苦。苦是什麼?苦是苦果。十法界、六道、三途一個比一個苦,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

  我們難得,真不容易,在佛法裡面學到了,雖然不是自己親證,如果學了你就把它用上,那你就是相似佛果、相似菩薩,不是真菩薩,很像菩薩,為什麼?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很像菩薩。哪一天到你煩惱真的斷了,妄想分別執著斷了,那你是真的菩薩。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你學菩薩學得很像,這叫相似菩薩,很得受用。相似位中,如果真的能夠信淨土,明瞭淨土,一心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真叫萬修萬人去。生到極樂世界那就不一樣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極樂世界不在十法界裡頭。那我們想一想,超越六道多困難,要證阿羅漢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就更難,得要明心見性,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要放下,你才能夠超越十法界。相似位中,聽到淨土法門,聽到阿彌陀佛,則可以帶業往生。我沒有能力超越六道,我沒有能力超越十法界,但是借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跟華藏世界的法身大士沒有兩樣。華藏世界法身大士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都不帶,極樂世界帶,雖帶著業障,它依然不起作用,為什麼?極樂世界沒有緣,沒有惡緣,也就是沒有執著的緣,沒有分別的緣,也沒有妄想的緣,這是妙不可言。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找不到的地方,只有這麼一處。這一處在哪裡?跟諸位說,這一處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的事實真相,「迷唯一念」,一念起就迷了,「悟止一心」,你只要一心你就悟了。凡是外面境界,人事境界、物質境界,能把你心攪亂,那就叫魔境;幫助你修一心,這叫佛境。佛跟魔就這麼回事情,外頭沒有佛魔,佛魔在自己心裡。外面境界,要曉得妄想分別執著對它們沒有障礙,不礙法性,也不礙法相,產生障礙是妄執,我們一般講情執。這個東西也不是物質,自性清淨心裡面根本就沒有它,外面物質現象裡頭也沒有它,所以在佛法裡面叫不相應行法。它不是心法、它也不是物質,它不是色法,是個虛妄、假的、不實的抽象概念而已。這個東西害得我們很苦,它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我們拘束在裡面很不容易離開。這是把眾生苦說出來了。

  薩教令修止觀兩門。心無暫替。因果喪亡。苦業無由得生。但令不入三塗。名為普代眾生受苦德也。】

  『止觀』,我們這一篇文後面有兩大段,五止、六觀。止是什麼?放下,靜止不動,這叫止;觀是明瞭,就是看破了,止是放下。止是定,觀是慮,定跟慮合起來就是禪定。所以,禪宗修禪定,教下修不修?教下還是禪定,不過它不叫禪定,它叫止觀。我們念佛的人修不修禪定?念佛人叫持名,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叫持名,持名就是止觀。你看看念佛堂堂主時時刻刻提醒大眾,「放下身心世界」,這是止,「放下萬緣」這是止,「提起正念」這是觀。也就是說進念佛堂什麼都不要想,統統放下,這是止,只叫你想一個,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這叫觀。還是止觀兩門,不從這個方法你沒有辦法把這些業果習氣淘汰乾淨。所以,止觀就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看破、放下,止是放下,觀是看破。他用看破、放下教我,他不說止觀,如果說止觀我聽不懂,初學的人聽不懂,那要解釋可麻煩了。你看他換個名詞,他一說我就好像是懂了,其實呢?其實還是不懂,但是不會問問題,似懂非懂的樣子。放下、看破。

  『心無暫替』,暫是暫時,替是代替,這是什麼東西?雜念。你在念佛的時候你心裡面有雜念,這個雜念就代替了,雖然是短暫的時間代替,它把你的功夫破壞了,就是你念佛的功夫不純、不一,當中夾雜,這是念佛人很大的忌諱。《華嚴》到最後還是修的念佛法門,這個諸位要知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個代表,他第一位參訪的善知識德雲比丘,《八十華嚴》裡面是德雲比丘,《四十華嚴》裡面叫吉祥雲比丘,是一個人,翻譯不相同,德跟吉祥是一個意思。德雲比丘他修什麼法門?他修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個三昧是念佛三昧。般舟三昧怎麼修法?九十天是一期,我們平常念佛七天,打個佛七,這一期,般舟三昧是九十天,三個月,一期。這九十天當中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像繞佛走動可以,可以走動、可以站著。所以也叫做佛立三昧,因為他可以立,他不能坐、他不能躺著,九十天,很辛苦,體力不好的人做不到。所以修般舟三昧的人多半都是年輕人,一、二十歲,三、四十歲,五十歲以上就不行了,體力沒有法子。真精進,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九十天不中斷,剋期取證,希望九十天之後真往生,真幹。往生不了的,那你是般舟三昧沒修成功,你修成功的時候真的往生,叫剋期取證。

  德雲比丘給善財童子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我們一看,二十一種是什麼?二十一種一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為二十一,二十一也是表法。所以,念佛法門包括無量無邊的法門,這不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嗎?一切法門統統歸到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展開來是一切法門。不但念佛法門如是,門門如是,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對於任何一個法門要尊重、要尊敬、要禮拜,不可以毀謗,你要毀謗就錯了,為什麼?門門都幫助眾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法門?給諸位說,自性法爾如是。八萬四千這個數字是真的,但是八萬四千還是歸納,展開來,展開來無量無邊無有窮盡。所以我常常講,佛法涵蓋宇宙之間所有一切宗教、一切學術,一個不漏,為什麼?性德!無量無邊的諸法都是自性變現的,它怎麼會漏掉?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一微塵裡面就具足圓滿的虛空法界一切信息形相,這一微塵沒放大,遍法界虛空界沒縮小。為什麼?自性沒有大小,自性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大小就是沒有空間,空間、時間是假的。沒成佛之前有先後,成佛之後先後沒有了,不能說先佛、後佛,沒有。世尊在經上舉的比喻好懂,他舉的是大江大河裡面的流水,在河裡面流動的時候有先有後,流到大海先後就不見了,你再找不到,歸海就找不到。沒有成佛的時候有先後,成佛之後,見性了,就沒有先後,先佛、後佛就沒有了。這個理要懂,這個事實真相要明瞭。

  所以我們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最忌諱的就是夾雜。你看念佛,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教給我們,很簡單,八個字,祕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教我們的。都攝六根是收心,眼從色法裡面收回來,不要攀緣外面的色,收回來,耳不要攀緣外面的音聲,收回來,意不要打妄想,也收回來,叫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叫一心,你看看,悟止一心,一心念佛,那個功德太殊勝了。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則淨念相繼。淨,你懷疑,不清淨,夾雜,不清淨,所以不夾雜、不懷疑是淨;相繼是不間斷,真的不間斷,日夜都不會間斷。不是說我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會間斷,心上那個佛不間斷。心上起不起念頭?起念也可以,是不起念也可以,他真有佛。這就奇怪,如果說是有念,我們還能想得通,他是口裡沒有念佛,心裡念佛,心裡頭默念,心裡不念怎麼會有佛,那不就斷掉了嗎?其實沒斷。沒斷怎麼?他心裡真有,那叫念佛,那念佛功夫成就了。

  我在講席當中曾經跟諸位講了一個例子,是早年我在台北,我們自己有個小道場華藏圖書館,我們只有那麼一個小道場。那個小道場的面積大概跟我們現在這個講堂差不多大,我這一生當中就這麼一個道場。過年的時候有個老居士,老太太,到道場來燒香,來拜年,坐下來跟我聊天,告訴我:法師,我這兩三年念佛功夫很不錯,都放下了。我說:好,難得。她說:就是孫子放不下。她有沒有口裡念孫子、孫子?沒有念;她有沒有心裡面一天到晚想孫子?也沒有想。可是常常她自然就會想到她的孫子現在在什麼地方,現在在幹什麼,就是她心裡頭真有。那叫念佛!所以我就告訴她,我說:妳能把孫子換成阿彌陀佛,妳就功夫成就了,妳現在是想孫子的時候是真的,想阿彌陀佛是斷斷續續的,所以妳功夫不能成就。孫子是什麼人?孫子是妳的魔障,他叫妳功夫不得成就,他叫妳將來不能往生,這個麻煩可大了。那怎麼辦?孫子是一家人。愛是愛他,不要想他,那就對了,就是我們一般講,不可以把他放在心上。我們這個世間常講心上人,那是你最掛念的,你要把阿彌陀佛變成你的心上人,你就成功了,你決定往生。我們長年流浪在海外,想家,這也是魔障,應該想什麼?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我的家,阿彌陀佛是我的親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見佛的道理!

  在這裡跟我們講修止觀兩門,止觀在《華嚴》也是念佛,最後你看文殊、普賢跟善財童子的示現,善財童子第一個見到德雲比丘,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最後一個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明說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這個一頭一尾。這個頭,我們世間人常講先入為主,他第一個參訪德雲比丘,我們就曉得善財童子修行是以念佛求生淨土為主。我學《華嚴》,讀到這個地方才恍然大悟,我對淨土才產生信心。過去學佛是從學哲學進去的,所以重視經教,尤其是喜歡經教裡所講的理論,對於真正修行就疏忽了。而且修行,年輕,好高騖遠,對禪很有興趣,到以後從《華嚴》這裡一看,才曉得文殊、普賢、善財全是歸向淨土,這才對淨土產生信心,才轉移方向專心修淨土。

  底下一句說,『因果喪亡』,這句話很難懂。佛家不是常講嗎?「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喪亡是因果也沒有了。『苦業無由得生』,苦的業體沒有了,真的苦斷盡了。這是什麼境界?明心見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華嚴經》上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了。沒有執著,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是沒有六根,也不是沒有六塵,現前根塵相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不再分別。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也沒有,不起心、不動念,因果喪亡。我們在這個小冊子裡面前面讀到,你看第一段「顯一體」,第二段「起二用」,諸位還記得嗎?為什麼會起二用?本來是一體,一體裡頭不起作用,它的作用就是大光明藏,它的作用就是常寂光淨土,永恆不變,清淨不染,光明遍照,就這麼個境界。可是佛告訴我們,我們從哪來的?我們生活環境從哪來的?佛說,一念不覺就迷了,迷唯一念,這一念不覺就迷了,我們講起心動念了。一起心就是《壇經》末後的一句話「能生萬法」,宇宙出現了,一起心宇宙出現了,能生萬法;一動念,一動念我出現了,所以有念,我就出現了,念頭沒有了,我就沒有了。「起二用」,二用,一個正報,一個依報,正報是我,我是動念來的,這個念只是微微一動,裡頭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起二用。那麼你就曉得,起心是因,萬法現前這是果,因果;動念是因,我出現了這是果。所以依報、正報是果,因是什麼?因是起心動念。不起心,宇宙沒有了,不動念,我沒有了,這叫因果喪亡。

  因果喪亡是什麼境界?妄盡還源,起心動念是妄,妄現妄,所以宇宙是虛妄的,我也是虛妄的。宇宙跟我,諸位一定要知道,相有性無,事有理無,你明白這個道理,我跟我們生活環境都不能執著,你執著就錯了。迷的時候,這個我現在十法界、現在六道,或者我們再縮小,現在人間,我現在在人間,迷的時候,你的一生業力支配,隨業流轉,那很苦!你造善業,享一點福,你造惡業,你就要受苦,就幹這個。如果我覺悟了?覺悟就不一樣,覺悟就很像佛菩薩,佛菩薩怎麼樣?在順境裡面沒有樂,沒有樂受,在逆境裡頭他沒有苦受,這就有點像佛菩薩。所以,他的心是定的,他不會被外境所動搖。雖然是這麼小小一點功夫,在整個佛法大乘教來講,微不足道的一點功夫,可是這微不足道一點功夫在人間就是大享受,為什麼?他不被境界轉,他能轉境界,這個作用出現了。所以,我們自己好好修行,回心向善,真正吃素、念佛,能夠化解災難,道理就在此地,這是原理。你心善、行為善,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真把十善做到了,你四周圍有災難,你這個地方沒災難。你一個人得度,你居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人也沾光,他們雖造業,雖受難,他受得輕,沾你的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現在看到全世界災難這麼多,好像是幾千年人造的罪業今天得算總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翻開歷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從來沒有這麼混亂,從來沒有這樣頻繁的災難,沒有這麼嚴重的災難,你一看到,算總帳了。我們現在擔心這個災難能不能化解?在大乘佛法裡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化解。怎麼化解法?是不容易,要地球上居住的這些人都能夠回頭,都能夠斷惡修善,都能夠懺除業障,災難就沒有了,為什麼?境隨心轉。這個話說得容易,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這個世間幾個人肯回頭?我們過去在《十善業道經》前面看到「雍正皇帝上諭」,他舉了一個例子,宋文帝跟何尚之的對話,好!他那個對話裡面講的是,我們居住這個地方的人,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回頭,有一個人懺悔,有一個人向善,那九十九個人都沾光,這個災難就可以能化解。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古時候真能做到。所以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社會和諧,人民安樂,靠什麼?不是每個人都行善,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就產生這麼大的效果。一百個人當中統統回頭,那我們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就變成華藏世界。所以要想消災免難,化解災難,真正落實到古人理想當中的禮義之邦,現在講和諧社會,一百個人當中一個人回頭就行了。我們在湯池小鎮做這個實驗,我想大概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回頭,二百分之一、三百分之一可能有,湯池小鎮災難就少了。這裡面居民總共四萬八千人,十分之一,四千八百個善人。實在講,這個小鎮裡有兩千個善人就不得了!整個社會風氣就改變,就帶動了。這是實驗有了成果,讓我們生起堅定的信心。

  現在在都市裡面居住多半是高樓,像香港這個地區,樓層最低的差不多也是三十層,高的六、七十層。這一棟大樓裡面居住了不少戶人家,一棟大樓如果有十戶、二十戶人家是善人,對於這棟大樓就產生影響,在這個大樓裡面災難就少,這個大樓就顯得和諧。佛化世間,在在處處都是道場,不一定是寺廟。每個佛弟子在家裡面都能夠這樣去做,先你一個人做,一個人回頭,然後帶著你一家人回頭,你就會影響到鄰居,影響到親戚朋友,效果愈來愈擴大,能量也就大了,這個能量起作用就是消災免難。我們得很認真做,這叫積功累德。我們要救人,不能害人。菩薩代眾生受苦,剛剛做的時候是很辛苦,做好事,念念為別人,別人還不相信你,還懷疑你,還處處來障礙你,甚至於諷刺你、侮辱你,都不要放在心上。認真去做,時間做久了,大家看到你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受感動了。從哪裡做起?大家住在一塊,現在你看看風氣,住在隔壁住了多少年都不知道隔壁姓什麼,也不打招呼,像陌生人一樣。同坐一個電梯,看看,沒有表情,陌生人。我們應該從哪做起?我們應該見了面先點頭,先笑笑,先鞠躬打招呼,慢慢寒暄「你貴姓」,慢慢就變熟了,你把這整棟大樓都變成一家人,那就不一樣了。每個人都關心別人,每個人都能照顧別人,每個人都能幫助別人,這個大樓就是道場。要很有耐心去做,這是在都市。

  如果在農村裡面就更好做,你的街坊、你的鄰居,古時候這些大德,無論在家出家,無論是學儒、學道、學佛,住在一個地方不到三年,就能把他這個地區感化,這就是你活在世間沒有白來,你跟這個地區有緣,你教化一方。如果你修持得好,你的心發得大,你的影響就大,你心小,影響就小。心要發大,你會影響,先是這個地區,然後擴展到這個縣市,再擴大就變成省,再擴大就全國,再擴大就全世界,隨著你的心量在擴大。我們還是不能跟佛菩薩比,為什麼?佛菩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們影響的是遍法界虛空界,讓這裡面所有眾生都得利益。我們現在相信這句話,這句話不是假話,是真的,所以大乘教裡鼓勵人發心。

  我們幫助娑婆世界眾生,他迷得深,迷得很重,迷的時間很長,當然回頭不容易,那就得學佛菩薩。佛度有緣人,根熟的先度,根熟的,過去有善根,這一生又接著來。根熟什麼?幫助他往生,真的往生了,往生是圓滿的度脫,得度了。當然這種人不多,幫助他往生,幫助他成佛。第二等人,他有善根,沒熟。是什麼樣的人?他能信、他能解,他做不到,他不能行。對於這種人,要勸導他修行,把他的層次向上提升。第三種人,沒有善根也沒有這個福分,他根本就不相信,根本就不能接受,不但不能接受,他排斥,他還諷刺你,你迷信。遇到這種人,也不能放棄,要幫助他種善根。怎麼幫助法?讓他有機會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雖然他很不高興聽,他已經聽進去了。聽進去,他還是反對,甚至於還要罵人,沒有關係,他反對,罵,批判佛法,他有罪,他要墮落三途去受報。報完之後,聽進去那個佛號聲音那是善根,總有一天他遇到佛法,以前這個善根現前,他就接著真的學佛了。這是我們無量劫來每個人都經過的經歷。所以這就是普代眾生苦,一個都不漏,沒有善根的人、反對的人、批評的人,我讓你聽到佛號,讓你看到佛像、聽到佛號。

  所以學佛的同學度眾生就格外方便,為什麼?你戴一串念珠,人家一看佛教,你看那個佛字他就印到阿賴耶識去了,手上戴一串念珠。不要怕人諷刺,諷刺歸諷刺,種善根歸種善根。雖然諷刺,甚至於侮辱我們,善根種下去了,我已經把佛的種子種下去。將來來生後世肯定這個種子會發芽、會長成,他會是虔誠佛教徒,到最後他也念佛往生,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可以等他,他會來的。所以造像,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議,功德是什麼?造像的功德就是讓這些不信佛的人看到佛像,一歷眼根永為道種。現在這個時代跟從前不一樣,科技發達,有念佛機,你身上帶個小念佛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斷在念。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裝在口袋上放出聲音,大家聽到了,雖然很討厭,不喜歡,討厭,討厭歸討厭,已經給你種了佛的種子,我已經度了你,他不知道。他到將來成佛的時候感激你,幸虧那時候你替我種善根,要不然我就沒有這個緣了。

  所以對於不信的人,還要惡意的批評、毀謗,我們都要受,這代眾生受苦。代誰受苦?代他受苦,我們不受這個苦他就得不到這個利益。然後你就曉得,代眾生受苦,這個受冤枉苦的地方太多了,你要是不肯受這些苦,那就變成小乘。「這些人,不信佛的,算了,不要理他,我們走開,不到他那裡去」,就不度他,緣都沒有了。跟大乘不一樣,大乘你怎麼糟蹋他、怎麼侮辱他,他都接受,他要把形象擺出來給你看。對於現前眾生,一定要知道,『但令不入三塗』,你怎樣幫助他不墮三惡道。怎樣幫助他不墮三惡道?你要曉得,已經造罪業墮落到三途,我們沒有能力幫助他,那是什麼?那是佛菩薩的事情,他們可以到餓鬼道現餓鬼身度他們,到地獄道現地獄身度他們。我們現在看到的地藏王像很莊嚴,觀世音菩薩像很莊嚴,在餓鬼道裡的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不是這個相,跟鬼一樣。你們看放燄口,放燄口在中國風氣很盛,你看燄口台對面有個焦面大士,鬼王,青面獠牙,那是什麼人?那是觀世音菩薩在餓鬼道現的菩薩相,他不現那個相度不到鬼。度畜生現畜生相,他要度那一群豬,菩薩就示現一個豬,現的豬相,可能比那個豬是肥一點大一點,他當頭,在那裡領導,他講經說法;度螞蟻,他就現螞蟻相。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一定是現同類身,用同一種的語言,現身說法,幫助他覺悟,幫助他離苦。這是菩薩他們,阿羅漢以上的人可以做得到,我們不行,我們在人間,只有看到造作三惡業的人,我們要勸導他回頭。

  殺生、吃肉這個不得了,果報太恐怖。怎麼幫助他?我們素食,不殺生、不吃肉,從自己做起。不殺生、不吃肉,身體健康狀況比他好,這一點很重要,頭腦比他靈活,體力比他強,他就會很羨慕。尤其中年以上,中年以前他不相信這些,血氣方剛,他不相信,中年以後身體慢慢老了,衰老了,退化了,毛病多了,他就很在乎,他就很重視。我這個身體度了很多人,參加許多國際會議,凡是遇到人,頭一個「法師,你是怎麼保養的?」都問我這句話,可見得我們的外表很重要,不能不注意。我們這個健康的形象就代表什麼?代表吃素、念佛的果報。別人問我用什麼方法保養?我就告訴他,清淨心、飲食少、素食。不但素食,少吃,最重要是清淨心。他說:心靜不下來。靜不下來是你自己找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真的學古聖先賢,世出世間古聖先賢哪一個心不清淨?清淨心生智慧,煩躁的心就生煩惱,煩惱、智慧是一樁事情,就是看你用什麼心,它就起什麼作用。

  所以在中國古時候,佛法、世法都講求定,定、靜。世間法常講的「靜裡乾坤大」,所以心要靜,心不能動。在佛法裡面表法,佛法非常講求表法,佛法用什麼來表示?用圓,法輪,輪是個圓。圓裡面有圓周,圓周是身,有圓心,你看圓周是轉動的,所以身要動,要運動,它是圓周,它不能不動,它不動就沒有用處;心,心一定要定、要靜,心不能動,心一動就壞了,心一動圓就壞了,就不圓了,所以心不可以動。心不但不動,心是空的,心找不到,決定有,不能說它沒有,它在哪裡?找不到。現在你看數學幾何裡講的圓、講的點,點是抽象的,你要說是它真的有那麼一點,那一點再小,在顯微鏡看是一大塊面積,它就不是一個點。所以心是空的,心裡不能有任何東西,你就生智慧,那是真心。心裡有一念,錯了,一念就迷了,就起心動念,那就能生萬法;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萬法就沒有了。我們從凡夫修成羅漢、修成佛,到佛的時候真的不起心、不動念。

  不起心、不動念,外面還有萬法嗎?有。從哪裡來的?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我這個地方覺悟了,那個地方沒覺悟,這個道理應該要懂。像我們人身上生病了,生病是局部的,我這個地方有病,這個地方沒有病,這裡覺悟了,那裡有病,我這裡覺悟我要幫助它,要把它這邊的病調理好,不就這個道理嗎?整個宇宙是一體,它每個局部並不一樣,一覺是一切覺,一迷是一切迷,但是迷中有悟,悟中有迷,這就是中國人講的陰陽八卦,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這說明宇宙的現象,這個現象是自然現象,佛經上講法爾如是。覺悟的人用,用得正,叫正法;迷的人用,用得邪,叫邪法。這樣一迷之後它才有邪正、才有染淨、才有善惡、才有苦樂,這些東西出現了;真正覺悟之後,曉得這個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覺悟的人,現在這個世間是亂世,大亂之世,無論這個世間怎麼動,你能夠不動你就沒事,你如果一動你的麻煩就來了。所以學著不被外面境界轉動,這是修行第一步。無論外面怎麼動法,我不動,它動我不動,首先學這個本事。動必定是亂,靜一定是專一。你看在表法,四天王裡頭西方廣目天王,他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這一個手拿的是珠子,這是表法的。龍、蛇是善於變化的,這是講什麼?世道人心,千變萬化,修行人要掌握這個不動的原則,以不動治一切的動亂,這動亂就平了。你要是用動亂去治動亂,永遠得不到效果。這就是今天這個世界,包括聯合國,這個世界處處衝突,這是麻煩事情,不能化解,原因是什麼?這個動亂他也用動亂去治動亂,這怎麼能收到效果?如果用不動去治動亂,這個動亂很快就平了。

  這個道理在中國傳統學術,儒釋道三家都講求,修定,修定的方法太多了,無論哪種方法都是修定。讀經是修定,讓整個精神集中在經文上,沒有雜念,不就修定嗎?念佛,把整個心集中在一個佛號上,以一念止一切念,這是入門的方式。所以讀經是修定,講經還是修定,問題是你真有功夫,真正不被外面六塵干擾。行住坐臥都是定,處理日常生活、工作也是定,活活潑潑的。不是說一入定一定盤腿面壁,盤腿面壁定不起作用,那是修什麼定?那是幼稚園,剛剛開始修,要用那種方法修。修成之後,你在一切日常生活當中你心都能不動,心自己能做得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轉,這個功夫成就了。這個定功得受用,這個定功裡頭生智慧不生煩惱,大風大浪裡面不驚不怖,你不會驚慌,你不會恐怖。為什麼?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間人最大的憂患就是什麼?得失,患得患失,貪生怕死。明白之後,生死不可得,利害不可得,得失都不可得,你還有什麼好操心的?所以你心定了。

  我們這篇文下面的五止、六觀,就是教你怎麼樣修定,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就說菩薩,菩薩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之中,如如不動。所以不入三途,但令眾生不入三途,我常常在想,想得很具體的方法,幫助老人不入三途,幫助兒童不入三途。這兩種人好教,為什麼?他沒有繁雜的工作,老人退休了,幫助他專心念佛,給他造成念佛的環境。所以,我有老人樂園的構想。希望年歲大了,退休了,工作都交給下一代,自己有個很安靜地方養老,老年人志同道合,都是學佛的,彼此互相照顧,這是我早年想的彌陀村。彌陀村這個構想,是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到美國,在舊金山,那時候有個甘太太,很早我們就認識的,也是李老師的學生。她移民到美國去了,我們在舊金山遇到,她就請我去講經,一個星期,就在她居住的老人公寓,美國的老人公寓。我們進去,這個老人公寓裡面有四百多個單位,每個單位大概合我們現在這個大樓裡面住的標準間,面積大概是四個,四個標準間這麼大。它有個臥房、有個客廳、有儲藏室,外面還有個小的陽台。有些是老夫妻兩個一起住,有些走了一個,就有一個單身的,它有四百多個單位。

  這個老人公寓是私人辦的,在外國私人經營這個事業的很多,這是屬於慈善事業,幫助國家解決老化問題。所以,凡是建這種事業的政府都有補貼,而且補貼的很多。他們特別的地方是它附設一個幼稚園,在樓下,那都是高樓,樓下附設個幼稚園。幼稚園裡面的小朋友,都是居住這個大樓裡老人的大概是孫子,第三代。他們的兒女都上班,在上班的時候把小孩送到幼兒園來,托兒所,下班的時候他再接回去。小朋友知道他的爺爺奶奶在哪個地方,下了課他就敲門,跟爺爺奶奶玩玩。老人當然很喜歡小孩,但是小孩時間太長就討厭了,就不喜歡了。所以玩個十幾分鐘他就回去了,就回到學校去,晚上爸爸媽媽接回去,他也有天倫之樂。

  我看到那個地方很理想,我就想到二十一世紀佛教應該是這樣的結構,這樣的道場。你看這麼多人住在一起,它那個大會堂可以做表演節目。大會堂裡面,這是公共的設施,我們講經就在那裡,他有時間歡喜的時候來聽經。如果能再裝上閉路電視的話,他在房間可以打開電視機來收看,願意到現場到現場來,不願意到現場,在房間裡也能收看。有這樣一個精神生活,快樂!所以我在那裡講了一個星期我很有感受,我說我們將來有緣分,有這個福報的話,不建寺廟,建老人公寓。這個老人公寓就是彌陀村、就是念佛堂,就是老人大學,也是老人多元文化的娛樂的場所,讓他們晚年真正過到一生當中最幸福、最美滿的生活。他沒有憂慮、他沒有怨恨,他就不墮三途;如果有怨恨、有不平、有懊惱,死了都墮三途。我們把老人照顧好,就等於說把他從三途裡救出來,這是好事,這是真正的是代眾生苦。

  小朋友,我們知道如果從小他沒有接受過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縱然他將來學業完成,他踏進社會,很容易觸犯國家法律,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他做很多非法的事情,要造業,殺盜淫妄他都幹。這些什麼?你造這個業將來就要墮三途,嚴重的墮地獄,殺盜淫妄跟你貪瞋痴慢決定是勾在一起,所以他造作的是三途業。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地位高低,沒有不造罪業,造罪業你就決定免不了三途苦報。我們這一生當中還能夠得救,靠什麼?靠小時候在農村裡面接受一點傳統教育,在家,父母教的,上學是私塾,老師教的,十歲以前。就這麼一點點的薰習,保護著一生,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這是不善,不能做,不能幹,自己能守得住。學佛之後對於這些道理逐漸明白了,更不會去做,也不敢去做。學佛之後最大的一個好處,知道什麼?知道人不死,這個太難得了,不曉得這個事情就貪生怕死,知道這個事情,不死。生死是回什麼事情?是換件衣服而已,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佛法講我、我所,身不是我,是我所,就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我所有的。我們捨身,衣服骯髒了,就脫掉換一件,換個身體,真是這樣。

  世俗人講靈魂不死不滅,佛告訴我們靈魂還不是真我,靈魂有生滅,他的時間長一點,他離開六道,靈魂就沒有了;靈魂變了,變成靈性,靈性才真正是我。靈性就是本性,在佛法裡面講叫法性。佛性這是永恆不滅的,這是自己。說法性,這個範圍說的大,就是「還源觀」裡面第一段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法性,能生萬法。這是宇宙人生的本體,哲學裡面叫本體論,本體,這個東西是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這是真正的自己。禪宗裡面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佛法終極的目標就是把這個找到,你就成佛了。你循著這個目標去尋找,還沒有找到,這是菩薩,找到就叫成佛。找到之後,我們這裡學的四德自然流露,本性裡頭具有的,不是外來的。你示現在外面的,肯定是後面所講的五止、六觀,為什麼?做出來給別人看,這是代眾生苦,接引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見性成佛,幹這個工作。這個工作真的是永無止境,不休息的在幹。雖然在幹,絕不會希望眾生有什麼報答,沒有這個希望,沒有這個念頭,這多乾淨!這叫普代眾生受苦德。末後大師引用《雜集論》裡面幾句話,四句,做這一段的總結。

  集論云。於不堅堅覺。深住於顛倒。離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

  這個四句偈,『於不堅堅覺』,不堅是什麼?法相,法相是剎那生滅的。法相有兩大類,一個是物質現象,一個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在佛法裡面講是地水火風四大,這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是受想行識。這都不是真的,都是剎那不住的,都是無常的,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因為它是從念生的。念頭一生,物質現象就出現,物質現象出生,精神現象也就出現,速度之快我們無法覺察到。所以在我們感覺當中好像是同時的,宇宙跟人生同時出現的,因果同時出現的,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如果能常常作如是觀,就是你常常想著這個,人會開悟,你會放下,你知道什麼?這個東西確實不可得,確實沒有辦法執著,你執著不到。你想執著這個想,那就不曉得多少兆的念頭了,這個生滅念頭。所以了解事實真相,這是不堅的法相。堅覺是法性,這個要搞清楚。我們要求的是法性,回歸到法性,法性是真正堅固,永恆不變,永恆不滅。法性是什麼?見聞覺知,它不是受想行識,受想行識裡頭有情,就是說有分別執著,見聞覺知裡頭沒有。所以,水實驗示現出是見聞覺知,不是受想行識。不是我們說愛,它就真的懂得愛,它就接受,不是,它是見聞覺知,它沒有受想行識,它要有受想行識它就變成有情眾生,它就不會是物質;我們講它是動物,它是生物,它有見聞覺知,礦物根本沒有。見聞覺知是自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阿賴耶識裡面就有受想行識,迷的時候有受想行識,覺的時候沒有。但是見聞覺知這個有,六根的根性,六識沒有,眼耳鼻舌身六識沒有,六根根性有。性是不生不滅,識是無常的,是生滅的,跟物質一樣。所以生滅跟不生滅我們得搞清楚,生滅的我們要放下,不生滅的我們要體會到,要能夠契入。

  『深住於顛倒,離煩惱所惱』,這兩句話意思很深,這是講菩薩、阿羅漢示現在人間、示現在六道、示現在十法界,這就是深住於顛倒。不但六道是顛倒,顛倒就是違背自性,十法界也不例外,不過是比六道輕,沒有六道嚴重。六道裡面妄想分別執著具足,統統都有,四聖法界,十法界裡的四聖法界就輕,他沒有執著,他有妄想、他有分別,沒有執著。四聖法界到高階層的,它四個階層,聲聞、緣覺有分別,菩薩、佛分別沒有了。分別沒有了他還不能見性,什麼原因?他分別的習氣沒斷、妄想沒斷,起心動念沒斷,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他功夫再向上提升一層,首先把分別的習氣斷掉,佛法界,分別習氣斷掉;菩薩法界,分別斷掉了,習氣有,這菩薩。分別的習氣沒有了就是佛法界,他只要破一品無明他就證一分法身,就超越十法界,他就進入到實報莊嚴土。所以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

  我們要清楚,清楚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我們在這個世間,應該捨的統統要捨,應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為什麼?將來我們的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升高了,這是真的,帶得去的。這個地方名聞利養帶不去,金銀財寶帶不去,你的田地、房子帶不去,家親眷屬也帶不去,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去的。提升自己品位這個帶得去,帶得去的你要幹,帶不去的要全放下,這個一定要知道。帶不去的,用什麼態度?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不放在心上,沒有也不放在心上,這叫真放下。千萬可別搞假的,佛法是真的。如果我們大家聚集住在一起,每天講講經,討論佛法,念念佛,這個日子多舒服,這是神仙生活。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疏忽了,年老的時候遇到了,格外珍惜。我們從人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是多麼稀有難逢的一個機緣。這是真正代眾生受苦。

  我們一個人有這個機緣,不在多,印光大師說得太好了,我們要牢牢的記住它,非常適用在現代的社會,就是一個道場不要超過二十人。我們如果要是建這個公寓,彌陀村,也不超過二十戶,管理方便。這二十戶有單身的、有老夫妻兩個一起的,二十個單位。我們能有個二十個或者三十個服務人員照顧這些老人,好!用五星級、六星級酒店管理的方式,服務周到,你說住在裡面多好。早晨起來可以散散步,上午、下午都有課程,上午可以聽經,下午可以念佛,你說多自在。半個月、一個月我們搞一次文藝活動,聽聽、看看古老的藝術表演,這個老人很有興趣,對新的東西沒有興趣,古老的。安徽是黃梅調的發源地,也是京劇的發源地,這些地方的古老的藝術慢慢興起來,老人能欣賞。我們也可以這個公寓裡面有餐廳、有茶館,喝茶的時候也可以找這些說唱藝術來說說大鼓書,聽聽傳統的這些歷史故事,大鼓書都是講故事,都很有味道,人生最幸福的晚年。這中國人講求的,為什麼?中國人從小要紮聖賢根基,要好好的學,不是像外國小孩放縱、遊戲,中國小孩是嚴格管理教導他,從小一舉一動都要守規矩,慢慢養成,小大人。到中年的時候為社會付出,貢獻給社會,到老年,他退休,安樂養老。

  中國人享福是在老年,外國人享福是在兒童,他顛倒。所以,外國人老的時候很可憐,外國是兒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你說多麼悲哀。死的時候他到哪裡去?三途去了。中國人不然,中國人少年時候勤奮讀書,沒有時間去玩耍,中年人要造福。所以少年培養德行的根基,中年的時候他付出,為社會服務,能夠盡到孝悌忠信,把少年所學的全部能夠發揮出來,貢獻給社會,禮義之邦,和諧世界。晚年享樂,中國人把享樂放在晚年,晚年是真正享樂,天倫之樂。中國現在家沒有了,我們就用老人樂園來汲取中國古代傳統家的精神、家的功能,把它發揚光大。這一個點做好了,我相信全國都會模仿,甚至於會推廣到全世界,那就真的是湯恩比所說的,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將來對外國人講中國人的世紀,什麼中國人的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中國養老育幼的世紀。你能夠這樣去做,全世界的人都享福。這是我們自己要認知、要認識、要明瞭,要有堅定的信心,認真努力去做,來推行,把它發揚光大。

  所以,「深住於顛倒」,這個顛倒是六道,我們這個世間,我們住在這個地方。受持讀誦,我們要記住孔夫子在《論語》裡講了兩句話,他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心是定的,他心不動,為什麼?他沒有發明、他沒有創新。天天想創新,心是動的,心是浮的;沒有創新、沒有發明,心是定的,所以述而不作。他一生他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人的,古聖先賢的東西,自己沒有新東西出來,社會永遠安定和平。這個社會它進步,它自然的成長,它沒有副作用。每個人都想創新,麻煩就來了,邪知邪見出來了,邪道邪行出現了,這個社會就亂了。所以能做到述而不作一定是信而好古,對古聖先賢傳下來的相信,一點疑惑沒有,歡喜古聖先賢的教誨,你從學習當中你就有新的悟處,叫推陳出新。我常常用神樹來做比喻,什麼神樹?千年的老樹。台灣阿里山有三千年的古樹,老樹,年年它還發新枝,年年還開新花,三千年,枝葉繁茂,不離根本。那個根本是性德,性德裡頭不能夠隨便添加,你真正領悟到,有悟處,悟處裡面生起來,它不離這個根本,那是正確的。所以古人的經典在中國流傳幾千年,每一代的人講解都不一樣。雖然講解的不同,他不離根本,那就是良性的發展,良性的創新。他跟根是連起來的,他不是捨了根本另起爐灶,不是的,他有根、有本。這就是正常的,這是良性的,沒有副作用。捨棄根本另外搞一套的話就有副作用,這個副作用會帶來災難、會帶來煩惱,那就錯了。

  後面說『離煩惱所惱』,這是為人演說,佛教給我們,演是什麼?我們做到,表演給別人看,做出來給人看,這叫演。人生如戲,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每個人也都是觀眾,所以要把它演出來。演出來之後,人家想學,向你請教,你再給他說明,再給他講解,離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最上菩提給諸位說是無所得,無所得怎麼最上菩提?真明瞭,真明瞭無所得,是無上正等正覺。

  上明四種行德竟。】

  這一段我們就講到這裡圓滿了。今天時間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