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我們看第四段行四德。最後的一條: 【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 這個四德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面來的,修行到明心見性的時候,這四種德自然流露出來,沒有任何理由。佛為眾生方便說,說出有理由,實際上沒有理由。真的是一句總話就是法爾如是,法它本來就是這樣子。第一德是「隨緣」,隨緣就是大乘教裡常講的,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那個應是隨緣,隨著眾生感的緣,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沒有一定的身。所以身相是怎麼樣生的?是眾生念頭裡生的。眾生念念想佛,就現佛身,念念想菩薩就現菩薩身,如果念念想天王就現天王身,想童男童女就現童男童女身,想什麼身就現什麼身。所以佛把現身分成三十二類,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每一類裡頭無量無邊,是自性自自然然現的,這是隨緣德。雖隨緣,他沒有起心動念過,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這叫妙用。這個作用太微妙了,不起心、不動念,做這麼大的作用。這樁事情很難理解,很不容易懂,尤其經上講,以觀音菩薩做比喻,「千處祈求千處應」,千是比喻無量無邊眾生,在十方的世界都想觀音菩薩,遇到災難想觀音菩薩來救苦救難,觀音菩薩統統現身。而且現的不同的身,因人的念不一樣,因人的根器不一樣,他這個現身真是比電腦還快,很迅速馬上就調整,就跟你相應。 說到這個地方,我想起來過去香港聖一法師,好像是在一九八二年,那個時候好像還沒有開放,他們有幾個法師回到大陸,到普陀山去朝山。到普陀山一定會到梵音洞,梵音洞裡面人家在洞門口拜,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在裡面現身。他們三個出家人,還有宗教局有些官員陪同他,這三個法師從香港去的,在洞門外拜了半個鐘點,菩薩現身了,三個都歡喜。現身的時間很長有十幾分鐘,絕不是眼睛看花了,眼睛看花了不可能有那麼長的時間。當時時間也久了,這些宗教的官員就催他們,我們早點回去,所以離開了。離開在中途他們坐在車上,三個人就問,你有沒有看到?看到了,你也看到了,三個都看到。問,你看到觀音菩薩是什麼樣子?三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你看這妙用,現身妙用。聖一法師看到的觀音菩薩是戴毘盧帽,就像地藏菩薩那個帽子,戴這種帽子,全身金色,看到是金色的像現前。另外一位法師看到的,就是我們通常看到畫畫裡白衣觀音,手上拿著楊柳枝白衣觀音;還有一位法師看到是出家人的樣子,比丘相。三個人同時拜,同時看見,各人看見的不一樣,全是菩薩化身,這就說明三十二應。理由,沒有理由,每個人業感不一樣,所以感得菩薩現不同的身形。那都是觀音菩薩一點也不錯,妙用!他沒有分別執著,連妄想都沒有,這叫隨緣。 從這一點我們就能想到,像我們今天,我們的是業感,佛經上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現相,為什麼會現相?心動,起心動念相現了。為什麼會變?有分別、有執著,每個人分別執著不一樣,所以現的相不一樣。就是個人,前一念的分別執著跟後一念的分別執著,它也不一樣,所以念念不相同。我們所看到外面的現象,無論是人事環境、是物質環境,都是我們的依報,要知道這個依報是念念不相同,不是一個相。我們所看到的相,我們在講堂常講,是看到一種虛幻的相似相續相,絕對不是真的,沒有真的。真的,佛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滅的法,你看哪個法沒有生滅,連虛空都有生滅。唯有自性不生不滅,那是真的;凡是有生滅的,都不是真的,都是虛妄的。只要是生滅法,這個虛空可以說是念念相續,但是念念相續它是非常接近,這個相狀接近相同,好像看不出什麼變化。而實際呢?實際也是念念不相同,隨著我們的意念,我們看到空中這些現象。這是佛法裡面講的諸法實相,而且諸法實相那真是妙極了,大,今天我們講大是宏觀世界,講到的是大宇宙,無量無邊的星際;講到最小的,最小的現在講基本粒子,微觀世界。佛法裡面講大小不二,最小的基本粒子裡面,跟我們現在外面這個大宇宙,一模一樣,沒有絲毫差別。所以講到這個微觀的宇宙,現在科學雖然看到基本粒子,但是不知道這裡面有圓滿的星系,不但有圓滿的星系,還有圓滿的形相,這個還沒發現。 更殊勝的,佛告訴我們,誰能進入微觀的宇宙?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一定要知道他這真正的意思,凡是明心見性的人都叫做普賢菩薩。也就是說,我們真正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有能力進入微觀的宇宙。那裡面也是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可以到那個地方親近諸佛,聽經聞法,供養三寶,這個事情決定不是假的,宇宙的奧祕不可思議。佛給我們這個提示,還有一句重要的話,宇宙是重重無盡的。我們就想到,微觀世界裡面也有微塵,它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還有世界,沒有邊際,這就是重重無盡觀。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法性本來就是這樣的,法爾如是。不現相的時候隱,不是沒有,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頻道很多,我們把電視機關了,關了不是沒有形相,有,你按哪個頻道,哪個頻道形相就出來。我們自性裡面的頻道是無量無邊,形相也是無量無邊。佛告訴我們,如果隨順,那就幸福美滿的人生,你能隨順,這是大自然,自性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本體。如果你想改變它?改變它麻煩就來了,破壞自然生態,像現在地球科技發達,人不相信大自然的規律,人要把大自然規律改變,這一改變的時候麻煩大了。 我們舉個最小的例子,我在這個地方生長的,十歲離開,那就記得很清楚了。我們在童年的時候住在鄉村,鄉村就青山綠水,小朋友都是在外面野外玩。小河的水,小溝裡面的水,我們口渴了捧上來就喝,乾淨,沒有一點污染;好了,現在麻煩大了,現在是農耕使用化肥、使用農藥,這都有毒的,所以土地被污染了。這些毒滲透到地下水,水變污染了,所以現在水沒有人敢喝了。我們小時候沒有東西玩,都在野外,野樹果子都能吃,花也能吃,草根拔出來在嘴巴咬有甜味。現在都沒有了,這破壞大自然,我們小時候隨順大自然。這個道理很淺顯,裡面含藏著奧祕,叫華嚴奧旨!所以決定不可以破壞大自然,隨順大自然。我們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來,你看看從母親懷孕,十個月懷胎成了人的形狀,雖然很小,外面五官、裡面五臟六腑一樣都不缺。你想想這誰造的?外國宗教說這是神造的,那神是誰造的?神為什麼又造這個?這都是問題,都沒有法子解答的。佛法講那不是神造的,自性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這個緣它不現行,有這個緣它就現行了。就好像一個頻道一按下去,形相現前,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這變出形相,你要懂得。所以這個四德,就是自性裡頭本來具有的,你看「隨緣妙用德」,那就是整個宇宙的現象、根源,它怎麼發起、怎麼起來的,這裡頭有隱有顯。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之後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所以人也不必打妄想,你想不出一個東西是自性裡頭沒有的,你想不出來;你所能想出來之後,全是自性裡有的。到你什麼都不想的時候,就完全明瞭了;你打妄想的時候,想哪一樁就提一個東西現前,不是圓滿現前。一切妄念都沒有,圓滿現前,得大自在!這個時候是智慧做主宰,你自己得到圓滿的受用,你也不會傷害其他眾生,也不會破壞自然環境。那個世界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往生經論裡面所講的極樂世界。世界本來是這樣的,本來是健康,本來是快樂的,本來是祥和的,本來是一切具足的,沒有一樣不美好。你要打妄想,你要有分別、有執著,就把它破壞了。妄想分別執著,自性裡頭沒有,只要隨順性德,你就證得大圓滿。這先給我們講體,然後給我們講宇宙的來源,宇宙怎麼來的,我從哪裡來的,禪宗裡面講的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我從哪來的,《華嚴經》上講得好,我們聽了心服口服。在第二段講「起二用」,這個二用怎麼來的?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的的時候,現相沒有。我們淨土裡面常講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是什麼樣子?佛有個形容詞,叫「大光明藏」,這裡頭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一片光明。可是你起心,宇宙現相出來了,一起心,宇宙馬上出來,就好像按那個頻道,這個節目就出現了。一動念呢?動念,我出現了,不是大爆炸,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自性裡面本具的這種能力、這種德能、相好全現前了。 《華嚴經.出現品》裡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平等平等,沒有欠缺,也沒有哪個人多一點。所以這自性的大圓滿,惠能大師見到了。起心動念就好比按鈕按下去,這個時候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一按下去,現相出來了。這個現相是什麼?這個現相就是我們常講的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常寂光沒有相,起心動念就有相了,有相,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染淨;沒有執著,沒有善惡,這是實報莊嚴土的來由。如果這裡面再動個念頭分別,分別念頭動了,實報土隱了,又出現一個境界出來,這個境界是方便有餘土,就是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境界現前,這個境界有分別,沒執著。如果再執著現前的時候,四聖法界沒有了,六道出現了,所以六道的來源是執著。沒有執著,六道就沒有了;沒有分別,十法界就沒有;沒有起心動念,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最後剩下來的是常寂光。這樁事情,我們學佛學了很多年,都沒有搞清楚,實在講在《華嚴》裡面才得到這個訊息,才真的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宇宙怎麼來的,我怎麼來的,佛家講依報、正報,這個正報一定要很清楚,正報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別的人,別的人還是我的依報,我依報裡面的人事環境;山河大地,是我依報裡面的物質環境,屬於我的生活環境,這是依報。所以正報不是指有情眾生,不是的,正報是指自己,這真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到了。我是怎麼來的?也是自性心現識變。所以這裡很有味道。 變現之後,佛特別給我們說明,依正不可思議,它這個本能是無有窮盡的。佛給我們講三個,第一個,自性起作用,無量無邊的作用,每個作用自自然然周遍法界。像我們現在動個念頭,言語造作,現在科學裡面講波動,近代科學已經講宇宙就是個波動。在物質上說波動,大家知道最快速的是光,光波、電磁波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太陽光從太陽發射到我們地球,八分多鐘,一秒鐘三十萬公里。佛說我們本身這種能力,特別是起心動念這個能力,念頭一動就遍法界虛空界,這個速度就太快,光波、電磁波跟我們念頭這個波比,不能相比的,小巫見大巫,那真的像螞蟻跑的跟電光的速度一樣。一念它就周遍法界,這我們相信,所以我們才能夠上面,這經上講的,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下面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這一切眾生包括山河大地。所以你念頭善,沒有一樣不善,它反應善。這種反應,我們從江本勝博士水實驗得到了科學證明,你看念頭善,水的結晶多美;念頭不善,它反應那個結晶多醜陋。這是我們能夠在這裡看到,科學實驗做出證明,但是他的證明還很有限,我鼓勵江本博士更上一層樓。因為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是分不開的,是有先後,但是它速度太快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速度快到什麼程度?現在科學是用秒為計算速度的單位,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要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不是億是兆,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沒法想像。我們一動個念頭,那不曉得多少兆生滅現象過去了。 所以佛法講,有時候跟你講不生不滅,就是生滅你找不到,找不出來!你說滅,它生了,你說生,它又滅了,所以告訴你不生不滅。如果真的不生不滅,那這個話不叫廢話嗎?實在是有生滅。有生滅,不但你看不到,你想都想不到,它的速度太快,這叫事實真相。自性現相離不開它的性質,所以這質能,現在科學講能量,能量,自性裡面有見聞覺知是真心,妄心呢?妄心是八識,有受想行識。所以這個東西在所有物質裡面全都有,你說水,水是礦物,實驗出來它有見聞覺知、它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心法,見聞覺知是精神,所以唯心跟唯物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有物就有心,有心就有物,決定分不開。心、物從什麼時候發生的?從起心動念發生的,自自然然統統具足,一樣都不缺。所以第一個跟我們講「普周法界」,這個波動的現象普周法界。第二個是「出生無盡」,一粒粒子,在佛法裡面講的,這個經上講的是用微塵,現在的科學講基本粒子,舉這一個基本粒子,它裡面有整個宇宙的資訊,有整個宇宙的形相,出生無盡,而且千變萬化,這個道理很難懂。所以我們就想起小時候玩的萬花筒,你看萬花筒裡面不就是幾片顏色玻璃嗎?可是你在這裡面轉著去看,千變萬化,從來沒有兩個相是完全相同的。自性就像個萬花筒,我們分別執著就在動,分別執著就動,出生無盡,這裡面的畫面是無窮無盡的。從這麼一個小東西我們能體驗出來,出生無盡。 第三個是「含容空有」,這是佛經上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空是虛空,有是萬有,就在一塵裡面它全都包括在裡頭,包盡了,一一微塵皆如是。那我們再想想,我們這身上有多少微塵,這是物質現象,科學家把這個肉體把它分成細胞,細胞再分成分子,再分成原子、電子,愈分愈小,分到最小不能分了,叫基本粒子,一塵就是一個基本粒子。你說我們這身上有多少世界?你這一個身體上有多少諸佛如來、有多少眾生,跟外頭大宇宙完全相等,平等平等。這種現象,現在科學家也發現,所謂全息照片的理論,這是近代科學講的,他們說確實很小物質裡面含著有圓滿的資訊。所以現在我們看的電晶體,這個晶片小小的像小指甲一樣,裡面居然可以能包含全部《大藏經》,這奇不奇怪?不奇怪,這個指甲太大了。佛告訴我們,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塵裡面,它裡面的資訊包括整個宇宙,你這包含一部《大藏經》算什麼。所以科學還沒有辦法做到一微塵裡面把整個宇宙資訊放在裡頭,我們還沒做到。需不需要用科學技術?不需要,只要你明心見性就做到,何必找科學,那都是心外求法,你怎麼樣搞都不如真的好,你搞的東西是假的。 一塵含容空有,塵塵皆是!這是把真相給我們說明白,它的性質說清楚了,這是佛法修行裡面講的看破。我們雖然沒有證得,從經典、從老師那裡得到這些知識,這些知識要靠我們證明,用什麼方法證?用放下。我在五十七年之前,第一次見到出家人,跟出家人見面,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請教,「方東美先生把佛教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教非常殊勝,有沒有方法教我很快能契入?」他告訴我有,跟我講兩句話,「看得破,放得下」。我們這個「還源觀」裡面,前面三段是看得破,後面兩段是放得下。這當中還有一段,當中這很重要,「四德」,這是自性裡面基本的德行,一切眾生都具足的,我們把它迷失掉了,隨緣妙用。在這裡頭最重要的妙用,那是你要有功夫,至少你能夠把執著放下,六道超越了,妙用才現前,現少分;到圓滿呢?那就不起心、不動念,圓滿的妙用。確實能同時在十方世界現無量無邊身,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妙用。這是第一個「隨緣」。 第二個是「威儀」,這個我們特別重視,祖師在這邊講得很多,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給社會做好樣子,千萬不要輕視,所謂小小戒可以捨那就錯了。從哪裡做起?從謙卑做起,從謙卑、從學著尊敬別人做起,尊重萬物做起。為什麼?別人、萬物全是自性的性德。所以這句就是我們講的持戒,說明什麼?人人都是好人,「人之初,性本善」。「有則」就是有原則、有規矩,我們中國人講有禮,佛法裡面講有律儀,這是自然的,自性它本來就是這樣的,見性的人起心動念、言談舉止,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跟戒律完全一樣。所以戒律不是哪個人發明,是你本性流出來它就是這樣的,它有規矩,一點都不亂。第三個是「攝生德」,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要用什麼?「柔和質直」。質直是真誠,真誠心、柔和的態度,你才能攝受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迷失了自性,這個東西變質,柔和變成剛強、傲慢,質直變成虛偽,那是你分別執著裡頭把柔和質直變質了,扭曲了它的形態。 末後這是『普代眾生受苦德』,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十法界,為什麼?是為眾生代苦。他自己修證已經圓滿,現在再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來幫助眾生。幫助眾生就要做種種示現,這個示現真辛苦,尤其在現前這個階段、這個環境裡面。回想過去我們的祖先、佛門裡面祖師大德,幾千年辛苦經營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氛圍,現在人全把它破壞了,全把它忘掉了,迷信科學,說過去這些東西是糟粕、是迷信。可是現在環境怎麼樣?現在環境在中國歷史、在世界歷史,是前所沒有的苦難!人過得這麼辛苦,科學技術是發達了,帶給我們一切物質生活上的便利。可是你想想看,人真可憐,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依靠,誰真的關懷你、真的照顧你?找不到。在從前中國諺語說「養兒防老」,現在大家都知道養兒,兒不一定會養老,你老的時候怎麼辦?你生病怎麼辦?所以使我們想到中國過去的社會,為什麼每個人活在世間,他心平氣和、心安理得,這怎麼造成的?這是教育,這是隨順性德的教育。也就是現在人講,隨順大自然法則的教育,你不能違背,所以人確實有幸福美滿。現在沒有了,窮人沒有幸福美滿,富貴人也沒有幸福美滿,每天生活在憂慮、煩惱。古人所講心浮氣躁,現在確實是如此,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屬感,所以自殺率這麼高。自殺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要破迷開悟,這真的解決問題。所以今天碰到困難,科學技術也遇到困難,西方許多學者專家,到中國來尋寶、到印度去尋寶,印度主要是找佛教、婆羅門教,中國主要是找儒家、道家、還有佛法,想在這裡面找東西,看看能不能解決現前社會問題。我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找得到,決定能夠解決現在的種種災難。前面這些緣起你明白了,你就曉得佛法裡面講的解決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四德是可以恢復的,覺悟了它就恢復。我們把下面的文再念一遍: 【四者普代眾生受苦德。謂修諸行法不為自身。但欲廣利群生冤親平等。普令斷惡備修萬行速證菩提。又菩薩大悲大願以身為質。】 以身為質,就是你自己要真正做到。 【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盡未來際心無退屈。不於眾生希望毛髮報恩之心。】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意思都說盡了,下文是大師引經據典來作證。我們上一堂課學到此地,學到『菩薩大悲大願』,就是要把佛陀的教誨、把世間聖人這些教導,在中國講的是五倫八德,這是教學的總綱領。五倫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要做到。「以身為質」就是你要身體力行,不是口說的,要做出來。從倫常大道裡面再擴展就是大德,這個德就是中國人講的八德。八德兩個說法,除掉重複的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中國五千年的教誨就這個東西,很簡單,不複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違背這十二個字,這叫中國人,這叫炎黃子孫。佛法裡面講戒律,戒律也與這倫理大道完全相應,它講得更清楚。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喜歡簡單,言語文字都講求簡要詳明,要簡單不要複雜,要扼要,還要詳細,還要明瞭,講這四個字是標準的。言語做到這個標準是一流的言語,文章做到這個標準是一流文章。可是印度人跟我們不一樣,印度人他可以不斷的重複,這有好處,對於什麼?中下根性的人得利益。中國人這個教誨那是上中根性得利益,下根的人就不容易了。這也是我們中國諺語裡面所說的,連孔夫子也講,「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夫子就不教,就捨棄了,就下根人不教了,中上根的教。可是佛是下下根人也不捨棄他,一遍不會,十遍;十遍不會,一百遍;百遍不會,一千遍。所以佛真是慈悲到極處了,一定把你教會,一定叫你回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所以佛教到中國的時候,跟中國文化融合成一體,把中國傳統文化也提升了。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句,要從自己本身做起,這個很重要。 『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這是我們當前要做的,那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普度眾生,這不是我們能力能做得到。我們要找重點做一個,這一個我們現在迫切想做的,養老育幼。這就是於三惡道救贖一切受苦眾生,就是這兩種人,如果老人晚年沒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心情很愉快的度過晚年,他就會墮三惡道。這個大乘佛法裡面,我們看得很多,為什麼會墮三惡道?他有怨恨,他有不平。他對社會怨恨,過去年輕對社會付出,現在沒有回報;對兒女怨恨,辛辛苦苦把兒女養大,現在兒女不養他。心裡有不平、有怨恨,這是什麼因?餓鬼、地獄的因,你不是眼看他走這條路嗎?我們如果建個老人樂園,現在老人沒有人照顧的時候,我們志同道合的老人自己互相照顧。在海外的老人都想落葉歸根,但是回來的時候就更苦,沒有能夠相信的人,沒有可靠的人。回來之後一生有點積蓄,又怕被人騙跑了,這苦不堪言。所以我們就想到,我們要搞老人福利事業,組織公司來做保障,它投資並不多。所以我就想到用酒店式的經營,五星級的酒店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賣,可以賣、可以租,你要長期住,你就買一間;短期的時候,那你就租個半年、一年、兩年都行,可以買賣、可以租。 你外國回來不需要蓋一棟房子,蓋一棟房子花很多錢,買一個房間很便宜。你有多餘的錢存在銀行,拿利息那就是你的保障。你不要去請傭人來照顧,酒店裡面服務的人員很多,他們來照顧。跟酒店管理完全相同,每天服務人員來給你清潔環境,來給你打掃衛生,照顧你的生活起居,我們每個月只付一點服務費用就行了。生活,酒店裡面有餐廳,有各種不同口味的餐廳,會由這些做餐廳的人他們來經營。對我們常住裡面,就等於說包伙食,他也可以對外經營,這樣在一塊共同生活。而且每天我們這個老人有課程,等於公寓裡面就是老人大學,老人有專長,老人有經驗,身體要是還好的話,他就可以給大家講課。我們歡迎外面年輕人來學習,免費的,這是沒有學歷的。他會生活得很愉快,老了還是有用,老了把你自己一生的東西傳給下一代,免費的,不要繳學費的。各種娛樂,或者各種宗教的祈禱活動應有盡有。 我還想了,宗教場所總得要有幾個大廳,不同宗教信仰可以同時在裡面做自己的祈禱,或者是學習的活動。這個廳,我的想法是一樣大,裡面什麼都不供,四面都是白的牆,辦活動我們用幻燈片。佛教我們就打個幻燈片,佛教的寺院、佛像全打在牆壁上,活動完了之後,一收的時候牆壁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基督教的活動,就可以把基督教的教堂、他們的十字架都反射到牆上,經濟實惠。你要那麼做出形式,那只有你專用,別人來用就不合適。這樣一個講堂,它就是多元文化,你要什麼就搭什麼,就像那個幻燈片按鈕一樣,千變萬化就在這一個房間。多功能的效果,多功能的作用,讓這些老人在這裡生活快樂,真正學到東西。學到什麼?學到不生病,學到不死,確實沒有死亡,這個你說多快樂。這就是真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要令得樂,我們幹這個事情。所以老年他才真正享受到,這一生當中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搞這個。 小孩要救,小孩一定要好好教,小孩不教的時後,他將來走錯路子是造業,要受果報。所以要辦學校,我們也辦九年教育,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我們配合國家,國家九年教育所規定的這些課程,我們可以統統都把它教圓滿,而且裡面我們可以加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就是德行的教育。教學的方法我們可以做實驗,把中國傳統的理念試試看有沒有效果。中國傳統教學的理念是「教之道,貴以專」,所以中國五千年教學的理念,就是《三字經》前面八句話,幾千年不變。第一個要肯定,搞教育的人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也就是一定相信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因為他人性本善。你在佛法裡面講都講這個道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他怎麼會教不好!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所以佛菩薩是教出來的,聖賢是教出來的,他本來就是。他迷失了方向,所以你要幫助他回頭,肯定這一句。教不好,教不好是我自己有問題,學生沒有問題。所以接著說「性相近,習相遠」,這就是為什麼要辦教育,你要是沒有教育,本性是善的,習性不善,這個善跟不善慢慢距離就拉遠了,善就不見了,不善統統現前。這什麼?這是你不教就會變成這種樣子,所以這句是說明為什麼要辦教育。「茍不教,性乃遷」,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教之道,貴以專」,怎麼教法?專,只能學一樣,一樣學會了再學一樣。譬如九年教育,規定的是有個六、七門功課,這六、七門功課現在上課的方式,是每天排幾門課,第一個小時語文,第二個小時數學,第三個小時是歷史、地理這些課程。這樣學法得不到受用,第一個小時東西還沒消化,又換了個題目,所以天天學他頭腦是亂的,他不集中。中國的教法不是這樣的,你這個幾門課程都可以學、都可以教你,一樣一樣教,九年的語文我一年教,我這一年全是語文。學生負擔很輕,課本就一本,他不需要背個大書包,他一本,天天教這東西,他的思想、精神、毅力集中,我相信他這一年所學的,比那個九年散開來教的時候,成績一定要好。所以說語文用一年的時間教,數學一年的時間教,我一年只教一樣,用這個來做實驗。如果九年下來,他的成績超過一般學校,那我們就提供這個教學改革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之後,這個學生受益很多,那就可以來推廣,可以推廣到全世界,你說你救多少小學生。所以這個事情要做,要趕快做,我們培養一些老師,幾個教室是一年級的課程、二年級課程、三年級課程,分開來這樣教法,一年學一樣。 除了政府規定的,教育部規定的課程之外,我們加倫理、道德,把中國五倫八德,聖賢的教誨統統搬出來教學。可以參考陳弘謀先生的《五種遺規》,「童蒙養正,訓俗遺規」,認真的來講解,老師帶頭做到、落實。這個教學成功,那就小孩都得度,小孩教好了,將來的社會就能夠走向和諧。就能夠像中國古人所說的「和諧社會、禮義之邦」,不是不能落實,中國人落實到和諧、禮義。現在世界其他國家也都是一樣的,社會動亂不安,都要向中國學習了。這也許就是外國人所說的,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界。我也常常給他們解釋,不是中國的政治,不是中國的軍事,不是中國的科技,也不是中國的經貿,是中國的文化,湯恩比所說的話就兌現了。所以這是當前迫切需要做的這麼樁事情,就是做老人樂園、兒童天堂,小學是兒童天堂。所以這個先做一個實驗,實驗做成功就可以推廣。 當然還得要附設一個小型的醫療中心,中西醫都有。有這麼一個中心,老人住得很安心,安心就不生病。沒有這個中心會生病,常常想我老了,我有病到哪裡去醫,他一定想病,想病病就出來了,他不想病就沒有。所以有醫療中心在旁邊,他就不會生病,因為他放心,他不會想病。所以這三個結合,醫療中心、老人樂園、兒童的學校,養老育幼,我們做出個樣子來給大家看。這是個試驗,可以向聯合國推薦、向全世界推薦。這是用文化,現在大家都講文化帶動經濟,是良性的發展,你看有這麼好的學校,這麼好居住地方,誰都想來,來怎麼樣?那不夠住再蓋一棟。學生都想送到這裡念書,學校不夠再蓋第二棟、再蓋第三棟,那將來就發展成一個都市,小鄉鎮就變成個都市。這個都市人住滿的時候,再開闢一個地方,再搞第二個都市,這裡面人都是善人,這裡面人沒有競爭。 所以我們說到這個地方,離苦得樂,我們就想到《法華經》裡面「四安樂行」。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一段「身安樂行」,你怎樣修你身心安穩。第二段「口安樂行」,我們今天看第二段,重要!古人常講「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你吃東西不小心會生病,說話不小心會惹禍。所以這個言語,你看夫子教學把它擺在第二位,第一個德行,第二個言語,他對這個非常重視。佛教給我們遠離四種語,口應該遠離四種語,這四種語不能說,要常常記住。第一個「不樂說人及經典過」,這個你得要負因果責任,這個地方念要,不樂,樂是喜歡,不喜歡說人的過失。看到人的過失的時候,最好都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古人講的話說得有道理,所謂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就麻煩大了。所以要養成這個習慣,不說別人過失,不跟人結冤仇。後面這句話是諺語裡所沒有,但是我們要想到它太重要了,「及經典過」,經典是聖人的教誨,你要是常常批評它,說它的過失,讓社會大眾,誤導大眾不相信經典,不願意學習,這什麼?把人家的法身慧命斷掉了。你也是說者無心,可是你造成社會一個錯誤的引導,這個罪過麻煩,在佛家這個戒律裡結罪,要墮阿鼻地獄,什麼罪名?你破壞眾生的法身慧命,這個罪名可大!而且果報,地獄報出來之後,罪報出來之後生生世世得愚痴的果報,無論你在哪一道,你沒有智慧你愚痴。所以這是我們在佛經上看到的,在世間典籍裡沒有提到這麼一句,這很重要,所以你就是任何宗教經典都不要批評。但這個教有正有邪,特別是指正教,正教,我們的邪正標準,是一般國家社會承認的,這種宗教的典籍就不能批評,也不要去比較。 我從一九九九年跟宗教接觸,一九九九年我住新加坡。新加坡有九個宗教,我跟他們都接觸,把九個宗教團結起來,現在真的像兄弟姊妹一樣,變成一家人。對於新加坡社會安全,做出很大的貢獻,新加坡政府歡喜!我是怎麼做的?新加坡有一位部長曾士生先生,他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宗教搞在一塊?我說我用佛教裡面的「四攝法」。他說什麼叫四攝法?我說佛教裡四攝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公共關係法、交際法。所以他稱我是個特殊外交,他說你是個特殊外交家,特殊外交。佛教給我們四樁事情,說是在家裡面夫妻相處,你要用四攝法,夫婦和睦、白頭偕老真能做得到;用在家庭,那真叫家和萬事興。所以什麼場合的時候,這個四攝法非常重要,你要能活學活用。四攝法第一個是「布施」,跟六波羅蜜的布施名詞一樣,可是意思不一樣。六波羅蜜裡面的布施,它的目標是幫助自己斷慳貪,目標在此地,它幫你斷煩惱的。可是四攝法裡面的布施,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請客、送禮,就是這個意思。你要記住,常常請客、常常送禮,禮不要多,一點點,表示什麼?你常常念著他。譬如夫婦,先生出門到別的地方去,回來一定給太太帶一點小禮物;太太在家裡,也會做幾個好菜來供養先生。平常要養成這個習慣,很小,所謂禮輕仁義重,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懂得這個方法,我們對其他不同的宗教就開始用布施,我們去訪問、拜訪、送禮。每個宗教他們都辦的有慈善事業,像基督教、天主教他們辦得多,他們有醫院、有孤兒院、有養老院,這都是慈善事業。所以我們到那邊去送,去供養。我那個時候想到什麼?每個宗教他們這個慈善事業,我都送個十萬塊錢,所以我用一百萬新加坡錢,九個宗教團結起來,送禮。 第二,佛教給我們「愛語」,愛語是用真誠心敬愛他們、關懷他們、照顧他們、幫助他們,要把他們看作是真誠的朋友,不是敵對的。我們要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這叫真正愛語。第三個是「利行」,我們自己所作所為對他是有利的,決定沒有妨害。所以我們尊重他的宗教,愛他的宗教,尊重他們的傳教師,尊重他們的信徒。我們絕不批評,我們佛教比你高,那就不行,那你馬上就跟人作對了,所以完全站在平等的基礎上。基督教,幫助他們好好學習,他們將來升天堂。有時候我們在問的時候,講我們佛教,有沒有天堂?佛教有天堂,到天堂之後也常常互相往來。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像三十三天釋提桓因,這是天主,也可能就是他們教裡面崇拜的天主,也常常請佛菩薩到天宮裡面去講經說法。所以你們現在在此地不聽佛經,將來升天堂的時候跟著天主一道,會有聽經的機會。此地有分別執著,向上一著,分別執著就沒有了,所以才真的稱為大聖大賢。有很多地方要給它會通,經典裡面有矛盾地方,迴避不談;有相同的地方,我們提出來認真努力去推動。要孝親、尊師、重道,這都是每個宗教經典裡面所講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也是每個宗教都講的,是共同科目。 這個工作做了不少年,所以南洋,首先是新加坡宗教團結,接著第二個是印尼,印尼宗教團結成一家,我都陪同他們去旅遊、去訪問。馬來西亞的宗教團結起來了,去年團結起來,你看今年他們組團訪問中國,我陪他們一起去訪問新疆。現在澳洲宗教正在做聯繫團結的工作,所以我給他們出了個主意,澳洲宗教團結之後,這個不但是形式上是一家,實質上也要變成一家人。我給他想的主意,就是希望每個宗教,從他的經典、從他聖人教誨,這裡面提出一百條。這一百條就是他們的宗教怎樣教導他們的信徒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應該遵守的哪些規矩。我們只要這方面的,這方面大同小異,每個宗教提出一百條。就像我們《弟子規》一樣,儒家提出《弟子規》,道教提倡《感應篇》,文字不超過一千五百字,每個宗教都提出來,將來把它印成一本。在澳洲,我跟澳洲總理很熟,我說將來這個做為澳洲居民必讀。讀自己宗教,其他宗教都看到了,這樣宗教之間的疑慮沒有了,矛盾化解了,衝突化解了,這個對於社會的安定和平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有經典做依據。我給他出的主意,將來這四個國家,如果再泰國就五個國家,五個國家組成訪問團訪問全世界,「宗教和平之旅」,可以包一架飛機環遊全世界,推動宗教和平之旅。他們都很高興,這個不難做到的,希望這個宗教和平之旅明年能夠出發,以後每年環球一次,到許許多多國家去訪問。這麼大的團體,我們相信每個國家領導人都會接見,我們可以主動去訪問聯合國。聯合國現在對我們的印象非常好,上一次在巴黎表現得不錯,大家都記在心上。 這是學習經典,我曾經跟他們說,我說我們佛教,佛教嚴格的說它不是宗教,它是教育,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佛門裡面這個稱呼就非常明顯,我們稱佛為本師,那是老師,就是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那關係是師生關係。宗教裡沒有這種關係的,宗教是只有主,主,主僕的關係,僕人;父,天父,這父子的關係,它不是師生關係。佛教關係是師生關係,這不一樣,所以我們佛弟子,佛弟子是釋迦牟尼佛好學生,遵循釋迦牟尼佛教誨來學習。我說我同時也是耶穌的好學生,基督教是以《新約》為主,我說我讀誦,我讀誦《新約》,我是耶穌最好的學生。不是最好的學生,我不能接受他的經典裡面的奧義,我沒有分別,所以我懂得耶穌的意思。天主教,他們崇拜的是以聖母瑪麗亞為主,他是《新舊約》都讀;猶太教,他們都是一家的,他們只讀《舊約》,不讀《新約》。所以這三家的關係,我有一次在新加坡,一個同學請我吃飯,那天剛剛好從南非有幾個歐洲的朋友,他們都是基督徒跟天主教徒,在一起吃飯。他們很好奇的問我,他說:法師,你看看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他們到底是個什麼關係?我當時就回答,我說:他們是一家人,一家人是三派,猶太教是皇上那一派的,天主教是皇后那一派的,基督教是太子那一派的。他們聽了之後,很有道理,你比得很有道理,確實是一家人。 我說我讀《古蘭經》,我是穆罕默德的學生,真的是他的好學生,所以《古蘭經》我能懂。如果我要有界限,那是外道,那是外教,那你什麼都得不到,為什麼?你界限畫到了,你不懂人家東西。所以我可以能跟大家合作,我是眾神的好學生,他們聽了很高興,沒有反對的。所以我講過天主教的《玫瑰經》,我也講過《古蘭經》。他們也聽我講,聽得也很高興,甚至於說我講《古蘭經》比阿訇講得好;講《玫瑰經》比神父講得好,《玫瑰經》還有光碟在天主教流通。所以我說宗教是一家人,所有宗教徒都是一家人。佛教裡面的宗派很多,不同的宗派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是親兄弟;其他各個不同的宗教,是我們的堂兄弟、表兄弟,應該團結。你仔細去看宗教經典,同的應當佔百分之七、八十,不同的是少部分。不同地方多半是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不一樣,是這上有一點差別,總的方向目標都相同的。這個相同可以用一個字概括,愛,佛家講慈悲,慈悲是愛。天主教、基督教跟猶太教那是《新舊約》,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這是大家都共同遵守的。《古蘭經》你看看,每段經文前面都說真主(他們講安拉真主)確實是仁慈的,至仁至慈,都是愛。這就是總的方向、目標、原則完全相同,下面問題就好解決!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的。 尤其是大乘佛法,首先,你看佛教講得透徹,佛教導我們要認識自己,你看前面講宇宙的來源、身命的來源,自己身命的來源,給你講清楚,心現識變。其他整個宇宙,各個不同宗教,也都是心現識變的,沒有一樁事情是例外的,講得透徹,真的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佛裡頭,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每個宗教都在一切眾生之內,所以他都有佛性,他都有法身,是一不是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宗教發生?是因為過去交通閉塞,沒有資訊,所以諸佛菩薩、大聖大賢必須要分身,要在每個地方應化,就三十二應。所以我曾經給江逸子老師提議過,以後畫千手觀音三十二應,觀音菩薩頭上三十二個面孔,要畫各種不同的族群、各種不同的宗教,這才有意思,才顯示出來;你畫面孔都一樣的,這個顯示不出來,那就變成觀世音菩薩的分身,一樣,這是錯誤的;應該是各種不同宗教、各種不同的族群,都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這個意思就對了。所以千手觀音,我在國外給許多宗教都做過禮物送給他,我都給他說明。所以日本的中村康隆老法師前兩個月過世了,一百零三歲。我到日本去的時候,我們兩個總是要碰頭的,第一次碰頭,我們談到宗教的往來,我把我的經驗向他報告。他給我做結論,他說「全世界宗教的創辦人,統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說得很有道理!他的徒弟橋本告訴我,他說老和尚一生從來沒說過這句話,今天跟你見面說這麼一句話。全世界宗教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那就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所以千手觀音的表法很圓滿。我贈送給南洋,你看馬來西亞的首相、印尼的總統,我都送千手觀音給他們,這個意義很深。 特別是在現前的時代,這個世界要想恢復安定和平,從哪裡下手?宗教團結,除這個之外找不出第二條。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長老,他也是伊斯蘭教的領袖,曾經問我一個問題,「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問題問得很嚴肅,他做了二十二年國家領導人,退休之後對這個世界安定和平非常關心。我當時回答他,「如果把四樁事情做好,天下太平。」他問我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國家跟國家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第二個是政黨跟政黨也要做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第三個是族群,第四個是宗教,都能做到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天下太平。他聽了皺眉頭,說不出話來。我接著告訴他,確實這四樁事情很困難,非常棘手,但是從宗教團結下手就能夠落實。宗教團結肯定影響政治、影響族群、影響政黨,因為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政黨都走向民主,那影響投票人。馬哈迪聽懂了,第二天跟我寫信,邀請我參加二00五年年底,他自己主辦的世界和平論壇,在論壇裡面我們相處四天,他對我非常禮遇,我很感謝他。所以宗教團結是世界和平安定的一個出發點,不能不重視,這也是當前迫切需要的。所以對於經典要讚歎,縱然有牴觸的地方你要怎麼樣把它講圓融,沒有一法不是圓融的。你只要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你就能講得圓。所以這是第一個重要的,不說別人過失、不說經典的過失,任何宗教經典都不可以說。 第二,「不輕慢,謂不倚大乘而輕蔑小乘也」。現在大小乘確實存在這個問題,小乘人執著,說大乘非佛說,不是真的佛教,真的佛教是小乘,大乘瞧不起小乘。這個一千多年了,這是個不好的現象,大小乘都是佛傳下來的,親兄弟,為什麼不和?所以這是大事不是小事。我有這個緣分,第一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在曼谷大學召開,這第一次參加的。所以我就到泰國去,住了一個星期,跟查瓦利將軍認識了。那個時候他是副總理,他以前做過總理,被金融風暴傷害了,所以他把總理讓給他的副總理,他自己做副總理。正好在這個時候遇到王太子五十歲生日,泰國人對於五十歲的生日最重視,一生當中這個生日最大,五十歲。所以太子發願給出家人蓋一個醫院,我也贊助他把這醫院做成功,今年醫院要舉行落成典禮,就在下個月,他邀請我參加醫院的落成典禮。這是把大小乘這麼多年的隔閡把它消除,所以這是樁好事情。大小乘是一家,我們對他尊重,他對我們也尊重,這《法華經》上教導我們的。 第三,「不讚他亦不毀他」,這個不毀他容易懂,不要毀謗人。那怎麼不讚歎別人?我對這個就懷疑,因為讚歎別人是好事情。早年我跟李老師學教,李老師給我講過這個道理,他說如果他沒有真實的德能,你讚歎他,你就害了他。他不是菩薩,你天天稱他菩薩,他自以為已經是菩薩,貢高我慢的煩惱習氣都長出來。我們才明瞭,讚歎人不能超過他真實的德能,這個要知道。毀謗人是傷害人,讚歎人的傷害絕不亞於毀謗,這是我們以前年輕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佛在經上說的這個有道理。 第四,「不生怨嫌之心」,第四是這一句。下面這個是它的總結,四句的總結。這種心很容易生,尤其是自己受了委屈,受人家的毀謗、陷害,自己容易抱怨。這是從愚痴、瞋恚裡面生出來的,跟愚痴、瞋恚相應。嫌是嫌棄,我們講討厭別人,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這個事情不順眼,往往生嫌棄之心,這心不好。這都是有損自己的德行,自己想向上提升提不起來,不知道這種小的口業,古人講說「終累大德」,它障礙你,不能讓你成就大德,所以這是小事要非常謹慎。如果我們受到傷害,特別在現前這個社會,毀謗、侮辱常常遇到的,遇到這個事情回過頭想自己,不要想別人,別人沒有說錯,我自己有沒有過失。因為一個人看別人的過失很容易,看自己的過失不容易。別人說出我們自己過失了,這他提醒我們,我自己好好想想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於對方要生感恩的心,難為他,他給我提出來,所以不但沒有怨嫌而有感恩,這個好!應該要在這裡下功夫。人活在這個世界,永遠生在感恩的世界,你說多幸福。這個人有意、無意都無所謂,有意我感恩他,無意也感恩他,只要肯批評我,我都願意接受、都歡喜,這個樣子你的德行決定不斷向上提升。要養成心平氣和,首先絕不跟人對立,他跟我對立沒有關係,我不跟他對立。對立是雙方的,如果一方沒有了,那一方就孤立,他對立不起來。永遠不跟人對立,這是真正聰明,真實智慧。永遠不跟人疑慮,我們不懷疑人,我們沒有任何顧慮,我們相信人,上當也相信他,吃虧也相信他;你能這樣做,到最後你不吃虧、你不上當。所以聖賢教誨它是有道理的,只要自己肯相信,只要自己認真去做。「善修如是安樂心故」,這是總結前面四條,「是名口安樂行」。《大乘無量壽經》,佛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總綱領一句話,《法華經》上佛說了這四句。而這四句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觸犯的,這個提醒非常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