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七集) 2000/6/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17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七集) 2000/6/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1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第一行,从当中看起: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自性如幻』是说它起用,它起作用的时候,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这个事情,世尊常用「不可思议」这句话来说明事实真相,而我们乍听之後,对这个讲法实在是很难令人满意。世尊为什麽不把这个真相说出来,只用「不可思议」这句话,好像是搪塞一样。其实佛说的是真话,只有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下,事实真相才大白,你才完全明了。「思」是意识,「议」是言语,而这个事实真相绝对不是言语能说得出的,也不是思惟想像能达得到的。因此「不可思议」是一句真实语,绝对不含糊,绝对不是来搪塞,是跟你说一句真话。只要你不思不议,事实真相就现前了。为什麽?前面说过,一切法是由心想生,你把心想止住了,然後你见到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原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中观论》所讲的「八不」,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体会得。
我们是凡夫,我们始终离不开思议,所以永远不能见道。这个「道」就是自性,宗门讲「明心见性」,永远没有法子见性。什麽人能见性?他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思不议,他就见性。为什麽要用这个方法?佛在经论里面常讲,「言语道断」是不可思,「心行处灭」是不可议,所以「不可思议」就是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真相就现前了。可是世尊教导我们,不思议当中他教给我们思议,不可说之中他跟我们常说,这里头有个奥秘,我们要明了。佛的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谁懂得?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就契入了,这叫根熟的众生,上上根的众生。佛说得没错,我们听错了,我们为什麽听错?因为我们有思有议,我们不解如来真实义。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谈何容易!自性起用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仅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也是自性起用,十法界如幻,一真法界也不真,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世出世间。所以觉悟的人、法身大士,住一真法界、住华藏、住极乐,一丝毫沾染都没有。为什麽?他知道那都是「梦幻泡影」。
所以底下一句,『智者知已』,这个「智者」是诸佛菩萨,菩萨中特别是指法身菩萨、法身大士,他们知道,了解诸法实相。知道之後,他怎麽生活?他跟我们生活的理念、行为不一样,他修善业。不但是行善、言善,心里面一丝毫的恶念都没有。我们今天办不到,为什麽办不到?我们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做不到。
佛在此地这个「应」是劝告的话,是对我们讲的,『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蕴处界」是所生,自性是能生,能生、能现、能变。自性能现是属於它的本能,至於能变,能变是迷失了自性,自性所现的现象就会产生变化,将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这三句,「知」是缘,「修善」是因,下面讲的「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是果,「见者无厌」是善报,种善因得善果。
为什麽要修善业?修善业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一桩事情,中国的圣人也说到了,没有佛经讲得这麽透彻。但是细细想想,这些人很可能也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孔夫子、孟夫子、老子、庄子,是不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在理论上讲决定讲得通,但在事相上没有证据,理上讲决定讲得通。儒家所讲「人之初,性本善」,本来是善。「性相近,习相远」,相近是一样的,本性是一样的,这跟佛法里面讲的无二无别。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哪个人不是好人?哪个人不是佛陀?既有佛性,皆当作佛。《无量寿经》上有一句了不起的话:「一切皆成佛」,他怎麽不善?纯善!我们每个人都是纯善。纯善现在为什麽变成不善,去造恶?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迷」,迷什麽?迷失了自性,不是迷别的,迷了自性。迷了的自性,这个自性还起作用,起作用带了迷,於是就造恶业,就这麽回事情。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里一个恶念都没有。凡夫看一切众生看习性,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因为这一念的差别,把外面的现象就转变了,如果是善念,外面的现象就变得很好。
所以一定要肯定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里面,跟我们最贴近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容貌,心细一点的人很明显能够觉察到,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举止柔和、温雅;心行不善,容貌可畏,别人看到害怕,我们一般人讲这人有杀气,杀气很重。杀气是讲观气,气功里面看人的气,外国人讲磁场,那磁场很不好,叫人看到你、跟你接触,一身感觉得恐惧,感觉得不舒服。心地善良慈悲的人,他的磁场好,人家接触的时候都生欢喜心,都觉得清凉自在,很愿意跟他相处,这是我们在生活经验当中观察到、体会到的。我过去接触的三位老师,我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找他们、亲近他们,纵然一句话不说,我坐在那个房间里面,都感觉到很好的气氛,磁场好,我们去接受、去感受。这是说明人心善,你磁场就善,你那个气氛就善,这个善的气氛就能感动人,令人生欢喜心。
这个地方讲的「所生蕴处界等」,这是善果,因为你有善因,修善业善因,你感得的善果。「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你的身,「受想行识」是你的心,都是讲心理。《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讲五蕴,五蕴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尽了。这个「色」是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用这一个字代表。心法说得详细,说了四个:「受」,是你的感受;「想」,是你的思惟;「行」,比较难懂,行是刹那不住,这个生灭的念头永远不会停止的,前念灭後念就生,这叫行,念念不住;「识」,是含藏,你所造作的,无论是善法、恶法、无记法,落谢影子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面。佛经上说它是种子,这个东西麻烦!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消灭,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就起现行,遇缘就生起现相,我们讲的受报。佛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阿赖耶识里含藏的,永远不会消灭;「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跟我们说出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决定不会作恶,为什麽?作毫发之恶,也要自己受诸恶报。我们所造作的不是别人受,是自作自受,要懂这个道理。
『处』是讲十二处,这讲得详细一些,我们讲的六根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说法,心法只讲了一条,意是心法,色法里面展开来讲了十一法。佛为什麽要这个说法?众生迷悟不相同,有人对於色法迷得轻,对心法迷得重,佛跟他讲五蕴,所以心法讲四条,你迷得深就多讲,色法迷得轻就讲一条。你就想到佛讲十二处,意思就明白了,这个当机的人恰恰相反,心法迷得轻,色法迷得重,迷得重就多讲,所以色法讲十一条,心法讲一条。「十八界」是对於心法、色法迷得都重的人,於是十二处里头又加上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识。六识加上十二处里面的「意」,就有七条。十八界中七条说心法,十一条说色法,这是对於色心迷得都很重的人,佛是这个说法。所以总归纳起来就是二法,色、心二法,心是能变,色法是所变。蕴、处、界是一桩事情,只是开合不同。我们今天讲归纳、演绎,归纳是合,演绎是展开,说法不同,一桩事情。用现代的话来说,「所生蕴处界等」,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现象,就是这个意思。
『皆悉端正』,这好!从自己的身相到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身相端正,我们居住的环境端正,我们居住的社会端正,我们居住的国家端正,我们居住的世界端正;再扩大,现在人讲我们居住的星系(银河系)端正,岂不是依报随着正报转吗?今天我们说这个社会不好,世界不太平,原因从哪里来的?从不知道修善法,不知道自性起用的真相。我们今天明白了没有?如果真的明白了,他就真干。还没有发心真干,说老实话,你没有明白。
早年我跟章嘉大师学习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这个事实真相,说佛法是「知难行易」。我听他讲了很多,知太难了,行太容易了。真正知了,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就成佛了。念头为什麽转不过来?不知。所以佛法解在先,行在後。《华严》清凉给我们讲解的,把全经分做四分:信、解、行、证。信解难,真信真解,行证就不难,那真是轻而易举。我们今天感觉到行证这麽难,是信解的基础没有奠定。然後我们就想到世尊为什麽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的目的何在?帮助我们信解。行、证,佛根本理都不理你,不用说,你只要信、只要解了,行、证是你自己的事情。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18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1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第三行看起: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
到这里是一段。我们读这段经文,要深深的去反省,应当要向佛学习。『龙王』是我们六道众生的代表,为什麽用「龙王」来做代表?龙是变幻多端,变化莫测。就自身来说,我们起心动念千变万化;就我们生活环境来说,我们面对的人事,对人对事对物,这一切人事物也是变化莫测,所以用「龙」来表法。「王」,这种变化,不知不觉好像是自然的了,佛家常说「法尔如是」,似乎是这个情形。「王」有自在意思,没有丝毫勉强,这表什麽?表习性已经成了自然,「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就像天性一样,自自然然的他就起心动念、刹那不住,所以用「王」来代表。由此可知,我们业力之深,佛在经上常说,我们自己无法体会。自己也常说「我的业障深重」,这「业障深重」之程度、「业障深重」之所以然,自己完全不能够觉察。所以在这个地方佛以龙王来表法,意思就很深很深,这是六道众生。
佛教给我们,你观察佛身。所以佛是现身说法,正是经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佛身,一切经论里面都记载着佛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乘法数》、《佛学辞典》都有记载,这是最容易查的。江味农居士着《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着《心经诠注》,都引经据论,详细的跟我们说明。相好是果报,果必有因,我们常常说「相随心转」,这个话一点都没错,实实在在的是这麽一桩事情。不但我们自身相貌体质是随心所转,我们的生活环境又何尝不是?除了自身之外,都是生活环境。换句话说,全是依报,跟我们一起生活的这些人是人事环境,物质是物质环境。咱们外面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是随心所变的、随心所转的,几个人知道?
我们说我们今天生活环境很不好,人事环境也不好,物质环境也不好。我们现在同生在新加坡这个社会里头,许多同学见过许哲,你问问许哲,许哲说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非常美好,这是什麽原因?为什麽我们觉得不好,她会觉得很好?你再问问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的环境跟许哲居士的环境相同,一切人事物很美好,这个道理在哪里?道理在起心动念,在你的心。这部经前面佛说得很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想是美好的,一切人是美好的、事是美好的、环境是美好的;你的念头不好,人事物没有一样是好的。这岂不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人心要好,起心动念都好。
『百千亿福德所生』,「百千亿」到底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佛每一个念头都是福德。那我们就晓得,我们从早到晚有多少个念头?「百千亿」一点都不过分。是个形容,不是真正的数字,真正的数字比这个,不晓得要多百千亿倍都不止。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佛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念头。我们过去也粗略的估计,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念头,这种微细念头,我们凡夫不能觉察。
谁见到了?佛经上跟我们说,八地菩萨见到了,那个定功深,就是心清净,清净到那样的程度,觉察到微细念头的生灭。我们的念头,六道凡夫的念头,佛说法把它归纳为「善、恶、无记」这三类。善有福,但是不是德。六道众生有福,德谈不上,这个德的水平太高了。德是什麽?所有一切念念都是善念,念念无住,《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什麽?离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无住。我们极微细的念头都堕在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晓得妄想分别执着的根有多深。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学起来这麽困难,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根太深了。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生灭,每一个生灭都具足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讲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放下粗相,好像一棵树一样,放下几片叶子而已,放下这个树梢而已,枝干根本一丝毫都没有动摇。我们怎麽能比得上佛?
我们供养佛像的用意在哪里?就在此地,让我们看到佛像,想到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圆满的福德,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麽心?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的心,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这个生心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我们凡夫讲到生心就会起心动念。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所以这个生心的意思很深很深。佛与菩萨随类现身,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佛与一切众生随机说法,也没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要了解这事实真相。
学佛从哪里学?从这些地方学。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因此入门也不一样,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古德常讲:「人贵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你的修学就方便了。世间糊涂人,迷惑颠倒的人,他不认识自己,狂妄自大,这种人世法佛法都没有成就。古人这样说法,我们再仔细观察果然不错,凡是狂妄自大的,这些人在社会上不少,一无所成。真正有成就的,连《了凡四训》里面都说得很多,谦虚恭敬,处处不如人。袁了凡看人,看到这些举子,就是准备去考试的,只要看到这个人谦虚恭敬、样样不如人,他说这个人决定考中;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这个人决定落第,都被他料中了,这里头有大道理,所以我们在此地要学。
福德的根是什麽?根就是十善业道。怎麽能够疏忽?诸佛如来百千亿福德的根本,就是「净业三福」的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讲的是这一句,但是它有轻重的差别,是以「孝亲尊师」为重。《十善业道经》跟《地藏菩萨本愿经》无二无别,偏重在「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部经合起来看,「净业三福」第一条就圆满了,诸佛菩萨从这里修起,也在这个地方完成。发心起修,这就是发心住的菩萨,功德圆满就是究竟的佛果。究竟的佛果,只不过把这一条十六个字圆圆满满做到而已,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然後才晓得怎样修学。
所以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想想我们,我们今天的身,从百千亿业障所生,照《地藏经》上讲的话,「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是从罪业生。为什麽会有这个现象?其实我们在经教,透过这麽长的时间修学,不是不懂,懂得!我们的罪业是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念头,从来没有说是一秒钟、一分钟放下过,没有!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这就是罪,《地藏经》上讲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佛是福德,是德,佛起心动念绝不为自己。怎麽知道?《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所以他成就的是无量福德。我们起心动念自私自利,这是具足四相,无不是罪。这个道理搞清楚了,事实真相也明白了,我们应该怎麽做?要不要学佛?
佛的果报下面说了,「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这是因;下面讲果,『诸相庄严』,这一句是果报里头的总说。佛陀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众生福薄,总是与一切众生现同类身,同类身里头比较好一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同类身里头的好相。经中赞叹佛的报身,《华严经》里面的卢舍那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跟我们凡夫说,我们凡夫也没有办法理解。我们能够对於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比较上能够理解一点,能够体会到一点。世间有志之士,就如同阿难尊者,见到佛的相好光明,发心向佛学习,这是把果报展现出来,你们看看这果报好不好?如果你觉得这个果报好,你也想要,那你就要像佛菩萨一样修因,因圆果就满了。你不修因,果报是决定得不到的。这一段文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要很细心去体会,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