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随遇而安 顺其自然
个人资料
正文

说说美国耶鲁大学的“中文通”

(2008-06-13 12:53:59) 下一个


说说美国耶鲁大学的“中文通”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本地耶鲁大学中国之夜的联欢晚会上邀请了东亚文学系的三位美国学生表演了相声与古琴配乐诗朗诵,表演者是参加过CCTV2007国际中文辩论大赛的冠军队员--耶鲁大学辩论队。他们的老师苏炜老师向我们力推这个节目,果然深受欢迎。

苏克思和温侯廷是第一次在华人社区露面,而大家最熟悉的犹太青年邵逸青早在两年多前就已经在耶鲁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做过两次联欢会节目主持人,还表演过相声了。后来,在胡锦涛主席访问耶鲁大学时候,邵逸青作为特别学生代表介绍给胡主席,然后,就被送到北京进修中文。。。


我们曾经在《不寻常的2006年回顾 (1)》中这样记载过认识邵逸青的故事。

这里还有故事呢,问过一些人写个学中文热的笑话的相声脚本,没人写,只好见人便问人家孩子学中文过程中闹的笑话,然后就先写了一个关于美国人学中文的相声脚本。同时,到处物色演员,找了个东亚语言系中文专业的美国学生,和节目主持人之一合作。

第一次打电话找他时,我叫他原来的中文名字,他告诉我他改叫“邵逸青”啦,邵就是召开的召加上耳朵旁,逸是飘逸的逸,青是青春的青,我说,"飘逸的青春, 呵呵,够雅的啊",他说“那里,那里, 是原来的名字太俗了,叫那名字的人太多了”。。。他也告诉了我他去北京学中文的不少笑话。跟他的有趣对话都编入脚本里了,然后就是一句一句地教老美说典型的京腔“京片子”... 这小弟真下功夫,在网上下载了一些中文相声,然后他自己重新改编成“拜年”的相声了,不过我的脚本里的笑话都用了,那时,离演出仅剩下一个星期啦。后来才知道,他学中文仅仅十六个月,已经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了。发现和启用邵逸青是个惊喜,中文学校的家长们都认出来这个台上神气活现,幽默风趣的美国青年, 就是每周日站在中文学校停车场,见着中国人就上前练口语的“小老外”。(他说过,你们才是老外呢,我是本地人)。

后来,在去年胡锦涛来访美国时,校领导安排他站在胡主席身边,他大大地显示了他的语言才能,当即就被邀请到中国留学啦,这是后话。难怪,今年我找不到他呢, 原来他已经去中国留学啦。记得问过他,"为什么学中文?想下海跟中国做生意,赚大钱?" 他回答:"想当外交官,发展中美关系"。好一个雄心壮志的美国青年!



相声“拜年”(老美说相声 2006)


在世界日报上发表过一篇邵逸青的作文,是他三年级的作文。(从不懂中文到刻苦学习三年之后的水平,看得我汗颜。。。我们的ABC第二代孩子的汉语写作水平是无法与此相比的。。。把邵逸青的文章法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寻找刘子骥
作者:邵逸青(Adam Z. Scharfman)

  二零零六年秋我在清华大学开始学习古文。到了年底,我的古文老师让我读〈桃花源记〉。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古文的美国学生来说,这篇文章仍然有些难度。我的一个北京朋友告诉我,她上初中时也背过这篇文章。怎么个背法?据她说,「就在教室外面排队,轮到了你,就进教室给老师背,背得越快分儿就越高!」这情景让我想起小时候拉大提琴的往事:一群小孩子还很难领会巴哈大提琴独奏组曲的深刻含义,可还是照样在老师面前吱吱咯咯地拉出来。小时候拉巴哈感觉很自在,现在读古文何尝不然?

  虽然古文学没多久,我还是能感觉得到陶渊明文笔之美。尽管是冬天,我脑子里整天回旋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句子,我要把它背下来。终于有一天我用心背诵〈桃花源记〉给老师听,她说:「我小时候也背过,可是那时候我太小了,不像你刚才那样领会到它的意义。」可是〈桃花源记〉如果要追根究柢,还要看「桃花源诗」,两者都具有诗情画意、田园牧歌之美:「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但,桃源人是因为风景好看而「来此绝境」的吗?诗的第一句说:「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秦时战乱带来的痛苦使桃源人的祖先逃到这里。他们的理想社会里既没有政府的干涉,也不用纳税:「秋熟靡王税。」难道这个桃花源只是历史上唯一的逃税之地吗?我认为它更多地象征了古人所理想的生活。


  在我自己「欲穷其林」的过程中,我在《世说新语》里又找到了有关刘子骥的描写:
  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吁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知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上文中的刘子骥为人率直,敢于把荆州刺史桓冲赏赐的礼物分发给穷人,显示了他高尚的品德。有的隐士,比如李宗子,见到了马车就立刻推辞:「乃复以一爵假人!」与当时那些直接谢却官职、馈饷的隐士相比,我偏向刘子骥为众人着想的行为。后来当他住在阳岐山时,跟村中的人互相照顾,相互间也都很满意。难道这不也是一种理想的生活、一种桃花源吗?然而,这「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的桃花源仍对刘子骥的诱惑很大,所以他才要尽力去找寻。可是也正是因为那个桃花源是个虚无缥缈的地方,刘子骥对它的向往也一直停留在计画之中。


  另外,台湾导演赖声川也撰写过一部话剧《暗恋.桃花源》,以后现代派的眼光看现代生活中的桃花源悲剧。里面的「桃花源」,用幽默的现代语言,描述武陵人的改编故事。《暗恋》描述的是上海四十年代的一对情侣,战乱逃难时失去了联系。一九四九年以后,他们都住在小小的台北,而且都以为对方还住在大陆。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跟对方联系,但一直没有再见面,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战乱前的世外桃源了。最后,男主角年老病入膏肓时在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女主角看到了,就去医院看望她失散多年的朋友。《暗恋》的结局不也是「未果,寻病终」吗?

  《暗恋.桃花源》也有刘子骥的出现。一个穿着外套,戴著墨镜的女人在台上不断地干扰演员,说:「我找刘子骥,你有没有看到他?」赖声川好像是在陶渊明文章结束之处继续讲述刘子骥的故事。刘子骥死了以后,别人一直在找他,却始终找不到。那么,这部话剧是不是也在告诉观众: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我们都在等一个刘子骥,可是刘子骥早已如桃花源那样烟消云散!


  其实,我是先看了《暗恋.桃花源》,然后读〈桃花源记〉,最后读《世说新语》。也就是逆时针看刘子骥的一生。看完了赖声川的话剧我一直觉得刘子骥这个人物很奇怪,后来读了〈桃花源记〉我才发现他在话剧中的意义。现在,我读了《世说新语》,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刘子骥不单是高尚隐士,他也代表一种理想。这位隐士还那么大方,对穷人那么好,可是这样的理想人物也总会希望能找到世外桃源。也许陶渊明为刘子骥的遗憾感到迷惘,为桃源的悲剧哀悼。看了「传、语、诗、记、剧」五部作品我们可以觉醒,不再追寻世外桃源,而开始欣赏我们眼前各种美好的事物。

(寄自耶鲁)


(编者注:本文作者是目前就读于耶鲁大学东亚语文学系的美国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及文化,此是他学习中文三年后所写的中文文章。)

2007-11-05世界日报


这里还有CCTV的报道,转载于新浪网:

记耶鲁大学三辩邵逸青


耶鲁大学三辩邵逸青


  人物志:邵逸青,中文是他“心灵的家园”

  记耶鲁大学三辩邵逸青

  “中文是心灵的家园。”这句话是邵逸青在每场比赛前的自我介绍中,几乎必说的一句话。很难想象,一位来自耶鲁的学生竟然这般看待中文、看待中国文化。

  邵逸青(Adam Z. Scharfman)是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中文专业的大四学生。大一时他的室友是个来自中国上海的留学生,擅长书法。就在室友练习书法的耳濡目染中,邵逸青渐渐对汉语产生了兴趣。于是,大二选专业时,他选择了中文。

  至今邵逸青学中文才三年,但对中文的爱好和掌握,使他成为耶鲁中文专业学生中相当突出的、可谓天才型的代表: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爱好中文朗诵、相声、评书等中文语言类表演,对《前赤壁赋》、《归去来辞》等古典名篇能倒背如流。

  邵逸青用中文写的读书报告《寻找刘子骥》,近日被美国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副刊以整版全文刊登。他还是胡锦涛主席去年访问耶鲁大学时唯一被安排提问的学生,也是唯一跟胡锦涛主席交谈过的学生。因此,胡锦涛主席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学习一年。

  就在2006年夏天,邵逸青来到清华大学,在清华的IUP(Inter-University Program)中文中心学习一学期的中文。在他看来,学习中文的好方法,就是找出语言中的乐趣,“我们一年级要求背很多课文,可是我自己还有许多自学的方法”。

  邵逸青经常上网搜集中文朗读的录音,或者看电影来听中文。说到窍门,他借助自己的特长——大提琴——通过琴弦发出的音调,来练习汉语中的四个声调。通过自己长时间的练习,邵逸青现在普通话已经达到一级乙等。

  就在中国生活的一学期,邵逸青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他说:“他们是我终身难忘的朋友,我很爱他们。”邵逸青告诉记者,他的中国阿姨这次听说他又要来北京了,还特意打了毛衣等他,并且特意到比赛现场给他加油。

  提起辩论,邵逸青是个新手。在对阵梨花女子大学的比赛后,他对自己的对手赞叹说:“比赛太激烈了,对手太棒了。我们都认为她们是最强的对手!”在耶鲁自己看来,他们的准备是很充分的,“我们拿到辩题时就开始找资料了。”也正因为认真的准备及其队友间的默契,尽管有队友在比赛前一天病倒了,他们仍然获得了胜利。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汉语知识问答”时,主席问道:“这个答案是你们仨谁的主意?”邵逸青立马说:“耶鲁的主意。”观众大笑之余,也不得不赞叹邵逸青的名校气概以及耶鲁人的默契。

  对于本届大赛的“政策性辩论”,邵逸青感觉很有意思。“一开始看到‘斗牛’、‘抽烟’,觉得很无聊。可是深入问题核心时,就会感到讨论很有意义。比如,‘公共场合吸烟’,就是探讨政府限制个人权利的程度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18:28 CCTV

(By Lunamia 存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