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有两段, 我只记得第一段了. “我为革命下厨房,热情更比炉火旺. 心里想着
工农兵, 干起活来有力量.顾客到店如到家,热菜热饭热心肠. 平凡工作意义大, 身在厨
房心向党.” 在文革中, 这样的歌词应该说很不政治了. 这首歌原唱是秋丝敏,一位饭店
服务员, 第一次公演是1973年51文艺晚会, 后来收录在<战地新歌>第二集. 别人从黑龙江回来探亲, 都是大包小包的, 金针木耳黄花菜, 再有点办法的还能弄
到猴头和各种香菇. 我什么都买不到, 就背了两个挎包踏上归途了. 因为行李简单, 就
给游山玩水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伯父在北京, 我从来没去过, 北京很自然成了首选. 那
时伯母在干校, 伯伯要上班, 只陪我坐了一次地铁, 其余都是我自己看地图玩. 寒冬腊
月,又是一个人, 游玩的乐趣自然打了个大折扣, 但回到生产队后,我这黑五类, 居然成
了村子里第一个到过"毛主席居住的地方"的人, 也着实得意了那么几天.
1973年 4月, 我和三个队友在归队途中又到北京玩了一次. 春暖花开, 又有同伴,
与71年那次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最重要的是伯母从干校回来了, 担任某区的党委副书记.
伯母每星期能回来好几次, 所以伙食明显改善. 更精彩的是伯母隔三差五的能带回一些
相当热门的票子. 比较精彩的有两次, 一次是工人体育馆的足球比赛, 忘了是什么队.
另一次(实际上是两次)是首都体育馆(西直门外)的51文艺晚会的彩排. 彩排中自然有不
少大牌, 但居然一个都记不得, 原因之一大概是收音机中常听到, 缺少了一点新鲜感.
唯一记得的就是上面这位业余新手的《我为革命下厨房》. 此歌类似于苏小明的 ”女声
独唱” , 在声乐方面要求似乎不是太高, 声音甜美估计就能唱得不错, 再加上女孩子长
得很漂亮, 所以相当叫座, 掌声绝不亚于那些大牌的表演. 伯母后来又拿回一次票子,
我就又去了一次.暴露一下资产阶级思想吧,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再想去看一次这位漂亮女
演员. 51节到了, 伯母有入场券一张, 我就轮不上了. 这种场合还有余票, 大概需要老
老秃笔这样的神通了.
这几张票, 着实让我那几位好朋友刮目相看了一阵子. 后来回到生产队, 一次播映
51的记录片, 文艺晚会上少不了首长进场,讲话, 群众欢呼等等,所有的节目, 不管大牌
小牌,都是一闪而过,只有这位饭店服务员的女声独唱是全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