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芝在多城

不是提出问题,而是创造问题。
正文

(存档)胡其鸣

(2006-11-17 07:12:44) 下一个
 看看这些海归们(ZT) (1628 reads)     
作者:小庄海归论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2006 年9月20日,一部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好奇害死猫》在北京点映。在对媒体的宣传中,除了主角胡军和刘嘉玲外,它最大的卖点,是“继《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第三部向广电总局申请代表中国角逐200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而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这也许是一次真正电影制作专业化的开始。
  
“海归”介入中国电影的契机文学|

胡其鸣是《好奇害死猫》的主要出品人,也是我们要讲述的这部电影制作过程的主要谋划者。作为1977年“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胡其鸣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留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1986年回国创业,1993年成为私人投资国产电影的第一批人。

与胡其鸣一样,《好奇害死猫》的制片团队清一色都有着海外背景。但有意思的是,除了何健民是好莱坞的资深制片人外,其他人都从事与电影不相关的工作。胡其鸣的夫人、影片的另一位制片人邵征一直在美国从事金融行业。出品人之一的牛新辉和联合出品人李逊都是美国的科技和IT领域里的成功人士。

“他们都是我交往很多年的好朋友。对电影都不太懂,但很信任我。我们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2004年,胡其鸣和这些朋友合伙在北京收购了一家影视传播公司。之前,胡其鸣曾担任过美国派拉蒙和环球电影公司的海外合资投资公司的大中华地区总代表,投资设计了内地的第一批多厅影院,参与中国电影票房分账制和引进美国大片等诸多动作。但因投资电影失败,2000年他转投资无线通讯业务。

收购影视公司后,他和夫人邵征把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又转移到国内,转移到电影上。

一再地选择电影这个产业来做,这和他的出身不无关系。胡其鸣出身演艺世家,姑姑是民国著名的影后胡蝶,母亲吕恩是人艺的话剧演员,曾因演绎话剧《雷雨》中的繁漪一角而享誉剧坛。当时演艺界的很多明星都是胡家的座上客。好友夏钢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后,胡其鸣因常去电影学院而结识了陈凯歌、何群、李少红等一批现在中国影视界的主力军。

留学回国后第一次投资做电影时,不仅没赚到钱,还赔得很厉害,使他不敢再轻易“触电”。

近年来国内电影环境的变化,使一度离开电影圈的胡其鸣又开始心动。他通过数据收集,发现中国的电影市场,百万从业人员一年的产业收入才十几亿元,而胡其鸣投资过的一家提供手机SP服务的公司,员工300人左右,年收入却达4亿元。

胡其鸣看到了中国电影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他认为仅靠中国电影市场本身不可能有任何“良性循环”,他想把“体外的给养向中国落后的电影工业输送”。

机会出现在2005年的一个饭局上。

胡其鸣听到导演张一白说起他和编剧霍昕创作的一个剧本缺少一半投资,张一白问胡其鸣是否有兴趣,胡答先看看剧本。胡其鸣向记者回忆说,“我问张一白‘你 IT’吗?我是不会和一个不会发电子邮件的导演合作的。”张一白当天深夜就把剧本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他,胡其鸣和邵征两人各抱着一部电脑读完了剧本,认定它“既反映了深刻的都市生活问题,又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胡其鸣决定对这部电影进行100%的出资,这也是他们影视公司投资的第一部电影项目。

很快,他把剧本梗概发给在美国的好友何健民,何十分满意,并答应做影片的制片人。何健民早年移民美国,曾参与制作《野战排》《刺杀肯尼迪》等十余部获奥斯卡奖的影片,也是2000年和2008年北京申奥宣传片的总监制。胡其鸣对于影片从筹备开始就有着自己的想法,“我的思路是要组织一个强大的班子来扶持一个并不是很出名但是非常motivated(有干劲,跃跃欲试)有才华的导演。”

通过何健民的推荐,胡其鸣请到曾为美国连续剧《欲望都市》配乐、担任2005年奥斯卡颁奖典礼音乐总监的美国音乐人丹尼·沃克为影片作曲。同时,胡其鸣在国内拉起一支实力派的主创团队,摩拳擦掌投入到新公司第一部电影拍摄中。


一切数据化和合同化

工程师出身的胡其鸣办事喜欢收集和分析数据,讲究计划性和系统性,这种职业习惯也带到了电影的制作中。胡其鸣认为现在的中国内地甚至香港的电影行业更像一个“江湖”,缺乏一门工业应当具备的制度性和规范性。

胡其鸣还记得1993年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无人喝彩》时,他并没有多少空间能参与到具体的制片过程中:他问北影要制片预算,拿到手的却是一张航空信纸,上面共写了约四五行的“预算”,让他诧异又无奈。现在自己亲手筹备拍电影,他决心专业一把,“要利用严格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完善地准备前期工作,并且在拍摄过程中控制好日程和资金,以及安排好后期的制作。”

编剧霍昕在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Final Draft,一个美国的编剧软件,这是胡其鸣特意买来的。“在中国,拍100部电影可能有100种剧本的格式;而在好莱坞,哪怕1000个电影,其剧本格式都一个样。”

胡其鸣很想在中国的影视圈里推广这种写作剧本的方式,因为在这个软件的平台里,可以把剧本所有场景和道具都列成清单,每一页代表一分钟,只要数数页数,制片就知道影片故事的长度。

胡其鸣不只对剧本上实行智能化管理,还对拍摄过程精确控制。何健民推荐胡其鸣用一个叫做Movie Magic的软件来安排预算和日程,“不只是导演,剧组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每天自己该干什么。我们的工作计划表绝不是拍摄的头一天才去做,而是在开拍前就做好。”由于剧组的管理人员对这些软件比较陌生,而且软件又都是全英文的,胡其鸣还请研究电影制片的专家对剧组进行培训。

他同时发现,中国的演职人员和经纪公司普遍对法律的合同不太重视。以他的习惯,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时一定要请教该行业内的专家,所以他重金聘请中美两个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当一份份详尽而严格的合同出现在剧组人员面前时,很多人都相当惊讶,导演张一白也说自己曾拍摄过那么多影视作品,从没签过两页以上的合同。

前期的严谨为后期顺利拍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避免了一些纷扰。在电影拍完约半年后,突然有一天导演告诉胡其鸣,说一个香港的美工反映没拿到足额的报酬。胡其鸣觉得很奇怪,因为剧组用电脑记录每一笔资金出入,会计会提前一个星期,提醒制片主任,该付给谁工资了。通过电脑留底,胡查到该美工的工作记录,发现他提前一个月离开剧组去了另一个班子,违反了合同。胡其鸣于是让律师按合同进行核算,发现美工不仅不能拿到足额报酬,按条款还应该赔偿公司30万元。

了解情况后,他给对方写了一封信,出示了证据,并解释了前后的原因。胡其鸣后来才得知,习惯了口头协议的美工在签合约时,根本没有细看合同的具体内容。


专业程序无法解决的“中国国情”

胡其鸣通过专业的模式,可以设置好电影制作前期的所有环节,却对电影完成后的命运走向毫无办法。那是IT和合同无法解决的事。

《好奇害死猫》的片名是作家阿城取的,取自于西方的一句谚语,意思是猫虽然有九条命,很难死,但好奇心却仍会让它送命。影片正是以一个女孩的好奇心作为切入点展开惊心动魄的故事。胡其鸣对这个名字十分满意,但电影局的官员并不这么想。

在申请拍摄许可证时,为避免耽误审查时间,胡其鸣便临时想了个片名《茄子》,因为影片是从一些照片展开线索,而中国人照相时喜欢说“茄子”。就这样,拍摄许可证顺利拿到了。

到了影片关机发布会时,胡其鸣向电影局提出,想把片名改回《好奇害死猫》,一个看过剧本的负责人不同意了,因为剧本里既没有“好奇”也没有“死猫”。胡其鸣把具体情况再次上报给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终于得到满意的结果。

接着,电影在洗印厂又出了意外,按胡其鸣的说法,“你让我找最好的编剧都编不出来这样的情节,但恰恰让我遇到了。”

《好奇害死猫》的底片自开拍以来就在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简称“北洗”)洗印,风波从2006年8月初开始持续了20天。首先是洗印厂工人认为影片里有违规的激情镜头,要替电影局“把关”,把激情镜头剪掉;然后由于制片方提供了两个声带,而怀疑《好奇害死猫》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准备制作两个版本。于是自行扣留了影片中所谓违规镜头的底片,也不让制片方转厂洗印。

事实上,那些“违规”的镜头已经通过电影局的审查,而所谓两个声带,是制片方为片尾曲制作的中英文两个版本,洗印厂的“把关”,不仅越权而且没有道理。接着,又有职工提出,胡其鸣提供给他们的电影局传真文件上的“同意”可能有假,要求制片方再找电影局行公文并盖章,胡其鸣只得照办。

为了解决这些意外,胡其鸣在北洗和电影局之间不知跑了多少趟。一些圈内人笑话胡其鸣,一看就是刚入行的新人,不知道私下找人摆平。胡其鸣不以为然,“我是非常有理有据的。中国的电影落后于中国的经济和法律发展10年。国有企业的思维方式需要转变,我等于在这件事上给他们做了一次普法教育。”

在经历洗印厂风波时,邵征曾经抱怨过丈夫胡其鸣让他们进入了一个过于复杂的“江湖”,且身不由己;而在这个过程中,邵征自己正慢慢地适应了从一个投资银行家到中国电影制片人的转变。

《好奇害死猫》是一块试金石,胡其鸣想看看在他理想的运营模式下,能多大程度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我们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好玩而已,是要为成系统成规模进入中国的电影市场做准备。”
................................................
 陈恒六:扮猪吃老虎

身在此山外

汉风是国内房地产新贵顺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陈恒六本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经历过两个产业的大变革。据他预测,第三次大变革将发生在传媒领域,因此,在全国拥有七八十个楼盘、年营业额接近百亿元的顺驰集团,决定进入传媒产业,先行占位。

1985年,国家提出了“三分之二的科技人员要走上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号召。刚刚而立之年的陈恒六,抛弃了在中科院科技政策局的铁饭碗,来到了柳传志建立不久的联想公司。

“当时人们的观念是,‘下海’是下下之选。我的老师曾经严肃地评价说,‘这是逼良为娼’。其实,当时我做这个决定的确是为了钱。我曾经说过,‘下海’就是为了买菜能不看价钱。”

给柳传志当过助理,后来又担任联想公司企业发展部经理的陈恒六,将日后顺驰的董事长孙宏斌招进了自己所在的部门。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孙宏斌一直怀有内疚。1990年孙宏斌因与柳传志的矛盾激化而身陷困顿时,陈恒六曾多方斡旋,但最终未能成功。孙最终进了监狱,陈恒六则就此远走美国。

此后的几年,陈恒六在美国继续做IT行业,随后又服务于台湾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其间的1994年,服刑期满的孙宏斌曾被他邀请去美国,谓之“散心”。回国不久,孙建立起了做房地产代理的顺驰公司。对于这个朋友以及顺驰,陈恒六早期是属于帮忙的性质,直到1998年,才有了比较正式的介入。

陈恒六真正对传媒领域产生兴趣,是2002年担任新浪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之后。“没想到,混来混去混进了新浪,我算是歪打误撞进了传媒的圈子。”新浪曾爆发过著名的“内容与技术之争”,一直处于技术层面最前沿的陈恒六,却在这个时候“改旗易帜”。

“新媒体充满机会,但仍然是以技术为主。然而,技术始终是通道。媒体的核心在内容。打个比方,电话机和线路本身并不重要,真正的意义在于你说些什么。传媒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远比咱家有台计算机更重要。”

《正德演义》的一个新闻点,是手机平台上的首播。陈恒六却看得很清楚:“有什么电视值得我在车上看,在机场看,还非得凑在手机那么小的屏幕上看?很多人舒舒服服坐在家里还未必想看什么电视节目呢。”关键在于内容。

成立汉风之前,从天津起家的顺驰,在当地已经涉足了两家报纸以及数字电视等传媒领域的投资。加上汉风,现已“烧”进去了一亿多元。在陈恒六看来,这是有意识而且目标明确的举动。

“我经历过IT与房地产两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一个共同点是,都与国家政策的放开有关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科技体制改革,90年代中期的住房制度改革,给了我们最大的机会。要是时机不好,鬼神都没辙。”

柳传志曾经说过,联想要做中国的IBM。陈恒六现在总结说:“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IBM,鹿死谁手不敢说,但一定会有。”这是大环境的功劳。鹿死谁手,则看个人。

同样的道理,陈恒六认为,已经可以运用于中国的传媒领域。“陈凯歌一部《无极》,不过号称投资3亿元,全中国都跟着热闹了。顺驰在北京买了三块地,加起来花了20多个亿,却没有什么大动静。”与国民经济状况不相对应的“小家子气”的影视产业,在陈恒六的眼中,是矛盾。矛盾就蕴藏着商机。

成立汉风也是因为,影视行业是目前国内传媒领域内政策最灵活、自由度最大的一份空间。与陈恒六资金充足的踌躇满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电视剧制作业长期以来普遍的愁云惨雾。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身在此山外,却欲进得此山来的陈恒六,仍然预言:“未来七八年,或者十年内,中国应该会出现真正形成规模的影视产业。”

不管预测是否准确,这显然是一种跳出圈子来看的思维方式。记者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类似顺驰这样的大笔资金注入,这个结果能够按这样的时间表实现吗?”

陈恒六回答得干脆:“没有我们进来,也能做成。”当然也有可能,但也可能是客气。

商人气质

如今在打传媒领域主意的,不只顺驰一家。对于汉风来说,时间最宝贵,人才最重要。进入这个领域,陈恒六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拜码头”结识朋友。“傻大款”也当了,好人坏人也认识了,但说到真挖着哪位业内精英过来帮忙,又尚无成效。

陈恒六说:“这很正常。我们跟人家既没有血亲,也没有姻亲,最多是个自己攀上去的干亲。”对于熟络这个领域里的人情世故,他有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

在《正德演义》这部剧上,汉风采用的是类似“委托制作”的方式。除了自己做发行以外,在制作方面,没有积累下任何经验。从下一部由石钟山编剧的《天下兄弟》开始,汉风将逐渐加入到制作过程中去,与其他影视公司的合作也是必然。陈恒六很清晰地表示,对于合作的方式,没有任何的事先规制。“结婚也行,当女朋友也行,”他停顿一下,“我们给他们当女朋友也行。”

也有人认为,陈恒六这种“傻大款”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来自强势产业骨子里的居高临下。陈恒六却表示,这是诚意。“我知道有人会说,你与其花这么多钱跟他合作,还不如跟我合作呢。我等的就是这句话啊。”他说自己是在效法商鞅的“南门立木”,“金子我有,你愿意,你来拿啊。”

“我希望让这个行业里的人看到我们的诚意。我们尊重专业能力。”这样的话意有所指。圈内以火爆脾气闻名的尤小刚,曾经怒指一些行业外的资金,进入这个圈子是“瞎捣乱”,斥之为“搅屎棍”。

陈恒六则坦然说:“我希望他在评价业外资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时,可以画个括号,‘汉风除外’。”

陈恒六是商人,有着骨子里的耐心与理性。为了与湖南电广合作,他已经五飞湖南,与集团总经理欧阳常林、湖南广电局局长魏文斌多次深谈。不过,在获悉柳传志也意在湖南电广之后,他并没有气急败坏。

“湖南攀上高枝儿,我们也祝福他们。再说,联想吃大的,我们吃小的也不错。”

陈恒六说:“这个时候,我在给欧台和魏局的邮件中,都总是要提醒一下他们,我们也做过很多努力,千万别忘了我们。虽然我们已经成为二流货了。”

采访临近结束时,一直自嘲不止的陈恒六却笑着撂下了一句狠话:“做媒体,做影视,我们是不懂;但说到商业,我们精明多了,小儿科嘛。”

自然轻松,追寻利益,商人本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