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思浅唱

且将文字和音乐砌成心绪的栖息...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李昶专栏] 情感伤害与情绪调节

(2006-09-20 15:57:35) 下一个

·李 昶·

   许多人都有过情感受到伤害的经历。最深的伤痛往往来自曾经是、或现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笔者因多年从事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的心理研究,并从事心理辅导治疗工作,有不少人问过我:为什么我在这个婚姻/这个家庭中活得这么痛苦?我的回答是:因为你在这个婚姻/家庭中是真实的你自己,你已经不像在社会生活中那样需要扮演应该如此的角色(role play),你的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已经放下,因为在家里你更真实,更少了伪装,你也更容易受到伤害(vulnerable),你也更容易伤害他人,尤其是你身边的亲人。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2003年对人们所受到的情绪伤害的研究表明:人们由情绪伤害所经历的痛苦与身体受到的伤害所经历的痛苦是一样真实的。通过对大脑的研究表明:人们受到身体痛苦时,大脑的某些区域会产生光亮,而人的情绪受到伤害时,大脑的同样区域也会产生光亮。情感伤害的核心部分是贬低他人的人格,或是挑动他人的情绪以折磨他人,或是故意冷落他人。

   有许多人,陷在情绪的伤痛中长期不能真正自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心中的伤痛会逐步减轻;但当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加、焦虑产生时,以往的某些伤心的情绪会回到现实中来;或者,在梦里,我们重新体验到心理创伤或痛苦的过去岁月。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过去的情感伤痛中将自己解脱出来呢?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内心的平安呢?这里要首先把握的核心是: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我们也不能指望现实世界和他人的改变来使我愉快,我们唯一可做的,是改变自己。

   同时也要指出的是:在情感上有长期伤痛的人,往往也可能是自我怜悯的那类人。这种人的情感不仅丰富而且敏锐,经常在心里度量着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评论或批评都会往心里去琢磨半天,咬文嚼字地去纠缠意义,到头来把自己的心理世界弄个遍体鳞伤。自我怜悯的人往往在自己制造的孤独世界中感受到伤害。一个人在沉默中咀嚼自我认为的伤害,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这种人,要想健康愉快一些,应具备的心理行为的核心:是要消除对他人态度、评论的过度地敏感,并且不要生活在他人对你的评论中,即不要用他人对你的评论来衡量自己。你自己要有自己的自信和标准来评价自己。

   要解决情感受到伤害的另一个问题是怨恨。我们曾经受到过伤害,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有怨恨是理所当然,合乎情理的。但问题在于,一些人内心的怨恨,会记上很多年甚至终身。这个结解不开,我们自然不会生活得愉快。怨恨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如果长期留在我们的内心,只会把我们的人格给消磨掉,把我们的心灵给腐蚀掉,让我们变成看问题消极,说话酸尖、刻薄,有惰性,无进取心,不相信人,难以同人打交道相处的人。这种人自己活得不愉快,还可能将愤怒、仇恨、嫉妒、不信任传递给他人,让周围的人也活得不愉快。从这种意义上说,这时受伤害者已经变成伤害者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指望他人来照料我们的情绪。我们只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觉得情感受到伤害,我们也要靠自己从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没关系,不要去计较。我能理解,他/她这样说/做有他/她的原因,他/她或许是因为别的原因使他/她不愉快,他/她才这样对我的。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可以训练的,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只要不断在实践中去练习,我们会超越我们的负面情绪的,我们也会因此不会去对一些评论做出过分敏感的反映。

   当你感受到情绪受到伤害时,这已经意味着你在想着自己。尝试不要将你自己锁入细节的纠缠不休中。不要去追究他人说的每一个字的意义,因为越分析你就会分析出更多的意义来,有的可能并非说话者本来的意思。我们在与人交流交往中,要给他人the benefit of doubt,即考虑到他人可能并非存心如此。我们要考虑到他人可能不理解,或许只是说话不留心;不加仔细考虑,从而伤害了我们的感情,他/她并非故意要刺痛我。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自己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他人时,我们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就转换了,我们也消除了心里所感受到的伤痛或伤害。

   对涉及自身的问题或言词的过度敏感,和对他人心理、情绪感受以及实际生活需求的冷漠,是我们人类性格中最大的失败之一。我们不经意或故意的言行,有时会给他人心中留下很深的伤痛,给他人造成很多的不愉快。

   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地自我为中心,如果我们对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匆忙地去评论、批评他人,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人的感受,那么我们不仅仅是会对他人有更多的宽容,我们所得到的,是从不愉快情绪的纠缠中的解脱,是我们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更愉快一些。

   人类性格中的另一大失败,就是我们太好评论他人,太快地给出评价。这是不少人心理素质上的一个大弱点。心理研究认为,这种行为本身,核心不是评价他人,而是显示自己。喜欢评论他人的人,尤其是喜欢贬低他人的人,其性格核心是自卑和强烈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他/她必须以贬低他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以便支撑起“自我优越”的假象。但他/她却会给他人的心理、情绪上造成不少伤害。

   要避免受到他人有意贬低的这种伤害,核心是不要去理会介意这种人。要认识到那是他/她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喜欢酸尖刻薄、挑剔他人的人,是心理和人格上的弱者,往往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或失败者。他/她那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姿态,在明眼人看来是那么可笑、可怜和多余。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就是去故意贬低他人和伤害他人的情感及心灵。

   要学会调节情绪,我们不仅要学会将自己从自我中心的角度解放出来,不仅是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感受、考虑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聆听,学会耐心(patience),学会宽容(tolerance)和学会博爱。聆听帮助我们真正弄明白他人的意思和感受,以便更近一步与他人联系交流。不少人都是表达太快,而并没有真正听懂弄明白他人的想法和情绪。耐心帮助我们不急于下判断,并有持之以恒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宽容帮助我们对他人的过失缺点予以理解帮助,宽容引导我们不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去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博爱指我们有包容的同情心,指我们在他人有困难有需求的时候给出关心的手,指我们对他人无论发生或做出的什么事,给予理解,指我们去尽可能感受理解他人正在经历的情绪和想法,即(empathy),同时也指我们不对他人挑剔苛求,不去贬低伤害他人的情感。

□ 寄自加拿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