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人生的思考

(2007-01-25 11:38:27) 下一个

我是一个悲观的人。 母亲在怀孕期间一直想着怎么把我打掉, 我想我从在娘胎里就开始体会到人间的不友善, 以致我从小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成天没有笑脸的孩子。

而我的不讨人喜欢, 更让我敏感,脆弱,我注定是一个悲观的人。

本着 'An unexamed life doesn't worth living' 的精神, 我对人生进行了一些思考:

人生的意义

从十几岁开始我就开始觉得人生是苦海无边,欢乐是转瞬即逝的。那时老师和父母灌输的观念都是: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 为社会做贡献。 小学时我很听话,好好学习。 可是, 上中学后, 我开始感到,每次拿到好的成绩单时的快乐,只是维持不到一个小薄6?屑浯蟛糠盅?笆奔涫强菰锒?ξ兜摹!《??钪校?∧苋梦腋械娇炖值氖挛⒑跗嫖ⅰ?

从那时起,“人为什么要活着” 这个问题令我烦恼不已。

父母总是说,我应该觉得幸运我被生了下来,如果我父亲不坚持,我就不会被生下来。而我父亲当时坚持把我生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他以为我是个男孩。 母亲常常讲这个故事, 我想她想告诉我, 我应该感谢他们把我生了下来。而我听这个故事的反应是: 生命应该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了,所以我应该谢谢他们给我这个礼物。可是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生命的快乐呢?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简。爱》里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含辛茹苦。我第一次感到世界上还有人和我一样觉得活着是挺累的一件事。

而更让我茅塞顿开的是有一天我读到一句话: 未知生, 何知死? 我对这话的解释是: 我无法选择我是怎样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也无法选择怎样死亡。而在出生和死亡中间的这一段时间, 我们只是存在着, 以我们的肉体这个主体的存在感受外界的客观对我们的影响。 这样, 我们就感受到快乐,痛苦,希望。 人生其实没有意义, 意义是人们赋予给它的。对人生的期待值不要太高, 要接受人生的平淡, 尽量享受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的欢乐。 不要总是想着: 金榜题名那天就快乐了。 其实你金榜题名的快乐也不会持续太久的.

父母为什么要生孩子

由于我出生的故事, 我很早就开始思考父母为什么要生孩子这个问题。 我的父亲如果能选择, 他一定把我变成一个男孩。为什么呢? 当然是封建观念在做怪。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观念呢? 原来:“养儿防老。” 既然养女不能防老,那他们当然不愿意养女了。

从很小开始我就意识到父母养孩子的功利性。当我看到毛泽东的言论:'我们不用感谢父母, 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生下我们的', 我毫不惊讶。

而当我们这些人到了生育年龄后, 我听到过生儿育女的理由有: 现在不生怕将来后悔; 别人都生,我当然要生; 老了没孩子会很寂寞的。这些理由给我的感觉就象买保险一样, 既然大家都买, 就买吧。 这样至少安心一点。人做很多事情是因为害怕, 而不是因为爱。 

而最能让我接受的理由是: 生殖繁衍, 人性的本能。 

我想人生孩子, 大概最初都是因为人的本能。 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既然人人都生孩子, 那么大家都应该完成这个任务, 所以人人都生吧。从众的行为会让人有一种安全感。

我无意对做父母的人不敬,毕竟把孩子养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也曾被无数的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感动。 但我确实想不出,在人们决定生儿育女的那个时刻,有什么高尚的理由。因为在我这个悲观的人的人看来, 活着并非是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 而把一个无辜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受一遍罪, 实在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理由。

我们该怎么孝顺父母

我们不用为父母生下我们而感谢他们, 但是养育儿女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责任。  就象我的一个朋友说的: 生孩子的那一刻就是签下了一个许诺, 以后的几十年你必须履行义务。把孩子带大的人是履行了基本义务的人。 对守诺的人是应该尊重的。

我认为儿女对父母的感情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并不是天生的。有朋友告诉我,关于父母和儿女,有句歌词说得很精辟: I CAME THROUGH YOU, I DIDN'T COME FROM YOU.  正如:“生恩不如养恩大”。 儿女成长过程中, 父母付出的努力和爱心, 就象往银行里存钱, 等孩子长大了, 就是从银行里取钱。

由于中国社会从来没有一个好的养老制度, 所以就把孝顺制度开发到极致,这样为人父母就把老有所养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 我从小就被教育: 父母的恩情大, 我永远也报答不完。而大多数中国人刚到六十,甚至不到六十就理所当然的说自己老了,开始要孩子孝敬了。这个孝顺的时间是真的很漫长。至少二十多年哪!不是说不要对老人负责任,只是有些要求是太让我们做儿女的为难了。

由于中国人关于生孩子的想法从开时就功利性大于爱, 以致父母和儿女的关系变的十分复杂。到最后和爱越走越远了。

现在这一代的很多父母(特别是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的父母), 年轻时忙于工作, 和孩子从来没有过感情上的交流, 现在年纪大了,却又不断的想从孩子身上获取精神和金钱上的帮助。 我以为这种情况完全是拿着一份只存着一百元存款的存折,去支取一万元的现金。

对儿女而言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毕竟受中国教育这么多年, 孝顺的概念象一个紧箍咒, 时常会念得我们头痛。 

这几年, 我想通了,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不对的。 在对待父母这个问题上, 我想尽量尽责任吧, 但也不用有求必应。 精神银行的存款总透支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cloudhk 回复 悄悄话 父母给我的爱的确很多,但他们的很多想法已经越来越不能与我相同。他们讨厌美国,连我去开个会也要强烈的表示不满。更不敢提其他了,至少在现在,每次打电话我都很紧张,怕给他们任何压力。不会提任何生活里的烦恼,他们的爱,有的时候,对我真的是一种压力。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的确不是都对。我们不能愚孝。
小小鸟1006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个父亲,当时要孩子时,我没有想到会怎样,但女儿来到后,越来越觉得她是个宝,她带给我的快乐比我付出的爱要多.
我不曾想过,要她将来去养我老,这十多年,她带给我的快乐,我想用钱可能是买不到的.反而觉得我对她欠什么的.有个孩子让你的生活有奔头.
同样,我也没觉得我母亲要求过我什么,她只想让我过的好.我永远会记得母亲告诉我她不爱吃肉,让我吃.等我吃完后,她才去吃我丢掉股头.
rachae 回复 悄悄话 我以前也这样想的.现在快乐多了.造物的目的是让人ENJOY LIFE,而不是为了还一些自私自利高利贷者的债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