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冷

吃得太饱, 撑得慌
正文

为儒生辩

(2007-01-20 17:31:38) 下一个

为儒生辩 ---- 回路三歌.

路三爷的政论文章,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大道理。视角新颖,使人受益匪浅。鼓掌鸣谢。

本人不懂政治, 很少看政论文章,偶尔看两篇,也多是为文笔所吸引,内容是什么倒不大要紧。国家社稷的过去和将来,有朝廷和六部衙门在操心,还有无数热血贡生监生们在议论着。地球反面的我,已经无须多虑了。不过路爷这个话题实在是很有意思,涉及面也广。就瞎说两句。有些议论也非针对路爷的文,不过是有感而发。

孔孟之道伊始,旨在教化。仁义礼智信的教说对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是“有教无类”的。所谓修齐治平,也是从鼓吹修身养性,“贫则独善其身”开始。说孔老师“教育弟子也是为了朝廷培养干部,他的学校其实是干部学校”,调侃可以,若是当作鉴语,只怕是有些过了。

后来汉代的“独尊儒术”以及隋唐开启的科举取仕, 虽有助于选拔人才,但确实奠定了中国的官本位文化, 这不是孔儒之过。充其量,是“被阶级敌人利用”了。打个不很确切的比喻,就像爱因斯坦的理论,可用来灭日本人,也可以用来发电。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孟之道中,没有“神”的位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宗教信仰在中华文明和文化史上的弱势。而佛教之所以能在华夏生根,是由于和儒道两家共同点太多,而且既无排他性,又不形成组织,人人可以成佛,人人成不了佛。修练好了,不过是一个逆来顺受,自得其乐,不为人扰,又不扰人的良民。所以,历代统治者们乐观其成。

反过来,既然历代朝廷奉孔孟之道为圭臬,借以治国制民,就不会允许其他宗教大行其道。允许组织性很强的宗教团体在一个非民主的集权国家中坐大,对于统治者来说,无异于玩火。话说到此,同志们就应该理解江总书记对李师傅的心态了。

路爷说“。。。中国的社会底层处于半野蛮状态。其实半野蛮状态也是一种文化,也可以叫流民文化。这是中国儒家文化从反面催生出来的”, 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难道是儒家文化催生出流民文化的? 若是如此,在下不敢苟同。我倒是认为孔儒之道对缓和流民文化的负面影响起了积极作用。

千百年来,孔老师的学生们一直胸怀“不为帝师即为人师”的抱负。但除了少数运气好的,大多数人均沦为人师,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忽悠着,特别是在社会的底层,他们起到了识字扫盲,传递民情,稳定邻里,开启民智,教化蛮劣的积极作用。做个维系乡里的绅士,是不少在野儒生们身体力行的。

管仲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耻”。我觉得很有道理。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下,贫困,是造成流民文化乃至造反有理的根本原因。温饱后的结果,只是想黄色一下,而肚子饿极了,却是要杀人的。不管上面如何教导“君君臣臣”,真是逼得没法过了,只能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什么老子就不能吃香喝辣睡十个女人?

如果说孔孟之道对流民文化或流氓文化有什么影响的话,恐怕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识。

诚如三歌所说的,基督教面向民间的精神,对开启民智有积极作用。在这方面,相比而言,儒释道三家亦不落其后。故事太多,就不罗嗦了。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支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游击队 ----- 悬壶济世的郎中们。四书五经中,他们至少看过些周易,所以起码算半个儒生。比如一辈子科举不得意的大儒蒲松龄,就曾挂牌行医。那时的郎中,社会地位不高,更不是个赚钱的营生。是需要治病救人的献身精神的。这点与教会/教士的行止也很相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这历来是儒生们的追求。寒窗苦读,只为作官过好日子的,大有人在,但以范仲淹之“先忧后忧”为座右铭的,也不乏其人。真正的忧国者也是忧民者。真正的爱国者也是爱民者。从这个意义上看,在陋巷中传递福音的教士与殿堂上死谏的大夫是难分轩轾的。

当然,在作官的问题上,儒生们自有幼稚矫情的一面。潇洒如李白者,当皇上召他时,也要“仰天大笑出门去”,自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了。当不上官时,心里又往往不痛快。比如杜甫, 他的很多牢骚诗句,都是在官路不顺的郁闷中憋出来的。挂印而去的陶渊明,说得好听,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谁知道他辞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也许是因为他桃花里的收入不止五斗米呢。再说了,真要归隐田园,作个空谷幽兰,就应把自己真的藏起来,蒸发掉。就不要唱什么“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 ,向满世界报告自己的小日子有多么滋润。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越说越远了。总之,儒生们(现代称呼叫知识分子)对社会各界的贡献是大大的。孔老师和他的学说由于被统治者横加利用,加上国弱民贫的社会现实,便指责为是很多问题根源,这是有些冤枉的。再举个不太确切的例子,纳粹把犹太人送进煤气室时,放的是田园交响乐,据说这样可以放松双方的神经。你能为此而责备贝多芬吗?

不管怎样,不论承认与否,孔孟之道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精神, 仍在我们这些海外博客们身上发扬光大着。瞧瞧,虽然国家大事已经基本上没咱们什么事了,咱们基本上仍然在自作多情地事儿着……. 

 附: 儒生进京赶考与基督徒下乡传教 (BY 路三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