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不益壮

现居海外,常回国内,自称
个人资料
正文

学习太极柔力球

(2010-04-25 17:31:28) 下一个

去年年底回国,因为夫人假期用完,回不去,特交给我一个任务,学习太极柔力球,回到美国教她。

人到了一定年龄,不适合太剧烈的运动,也不适合太单调的运动。她每天练习瑜伽,我每天散步,都感到不过瘾,希望能有一种运动,不但适合我们的年龄,使全身心得到锻炼,而且场地不受限制,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网络看到中国政府的温总理向到访的西德总理默克尔介绍中国人新近发明的运动——太极柔力球。温总理做了几个动作,引起默克尔极大的兴趣,也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

太极柔力球创始于 1991 年, 1996 年列为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1999 年中国老年体协和中央电视台把这项运动向中老年人推广,受到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 60 万人经常投身于太极柔力球的锻炼当中。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已经举行了 7 届全国中老年人柔力球比赛。

回国后,我先到附近的玉渊潭公园去考察太极柔力球,发现这个运动既神似太极拳,吸取了其功力,又结合了网球、羽毛球、艺术体操、舞蹈的一些动作,很有趣味性。它是太极化的内外双修的运动,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目前太极柔力球除了有关部门搞出的七套比赛动作外,一些精通武术的个人还搞出了像太极拳一样的 24 式、 36 式、 48 式,看得你眼花缭乱。

说起这国内的公园,简直就是一个大课堂,在这里你既能学文又能学武,如交谊舞、太极拳、太极剑、羽毛球、排球、民族舞蹈、斗空竹、气功、唱歌、书法等等。二十年前,我就是在这里学会的交谊舞。到了早晨,整个公园人山人海,到处都是锻炼的人群,一片欢声笑语。在美国,你是看不到这样热闹的情景。

太极柔力球运动不受场地和气候的限制,室外锻炼,有点儿场地就行;刮风下雨,室内床前乃至楼道也照样可以挥练自如,且玩法多样:可单人,双人,多人,还可以打场地赛,这是最可取之处。但是观察了几天,感到一些动作难度很大,要想掌握很不容易。

在玉渊潭公园 ,一共有两拨人在练习太极柔力球,都有老师带着。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他们手握球拍,有节律地运球,上下绕旋,左右旋转,换握抛接,左右翻身,个个精神饱满,动作优美连贯。小小的柔力球在手中上下翻飞,颇具美感。

我的朋友小鲁认识其中一位老师,大家都称他“杨队长”。我分析他手下的这一拨人可能跟着他参加过太极柔力球的比赛,他是队长。经小鲁介绍,杨老师收我为徒,新学员就我一个,其他人至少掌握了已公布的四套动作。他们每天来到公园随着练习曲一起练习。杨队长帮我买来了球拍、球和教学光盘,在带着其他人练习的间隙,教我最基本的动作。

太极柔力球的 球拍类似于羽毛球拍子,不同在于柔力球球拍的击球面不是网状结构而是印有太极图案带风孔的硅胶软面 。 球由外层带有突起点的胶皮、里面的细沙以及充气组成 。

它一改网球、羽毛球硬性击球方式,而以将球纳入球拍后的弧形引化过程为主要技术特征 。 说的通俗些,就是在做各种复杂运动时,要保证球紧贴拍面,掉不下来,讲究的是“轻灵圆活,势势相连,闪展腾挪,进退转折,动静缓急,刚柔相济”的风格,随着球的上下翻飞和身体姿势的不断变化,达到“圆润流畅、人球合一”的境界。

在去柬埔寨旅游之前,我先学了第一套。从柬埔寨回来及到珠海前,又学习了第二套。每一套有 8 小节、 7 个花样动作。前后一共学习了将近一个月。在没有掌握要领之前,要做到球随拍而动又要确保与拍子粘连运转很难,几乎是拍子一动就掉球,心里很着急。

看着杨队长反复做示范动作,根据上学时学的那点力学原理,慢慢体会出点门道:当拍子作弧形运动时,给球的力量使球作直线运动,产生离心力;而拍子被手抓住继续作圆弧运动,使之产生向心力,这时拍子微微内倾托住球,在离心力与向心力相等的条件下,克服球的惯性,不断改变球的运动方向成弧形运动。只要拍子转动灵活,控球得当,就会产生球随拍动,拍带球转。

我每天早上九点前到公园,学习并练习一个小时,回家后有空就练习。北京的十二月、一月,天寒地冻。在户外运动,戴着手套,找不到感觉;不戴手套,手常常冻的失去感觉,手持球拍做翻拍动作时因手指不灵活而不断掉球,恶劣的天气加大了学习的困难。解决的办法就是回家多练习,每个动作上百次地重复,找到感觉和规律,初步掌握后,第二天再让老师纠正动作。

无论是老师还是队友,都热情地指点我,纠正我动作的错误,对我帮助很大,并经常鼓励我。经过努力,学习日见成效,不但队友夸奖我,连女儿也认为我球技日新月异,我也尝到练习柔力球的甜头,有了乐趣。

练习柔力球,刚柔并济,是多关节性运动,需要不断地抬头、转身、挥臂、翻腕、踢腿,全身合力做动作,这样使腿、腰、颈、肩、手指等全身部位都得到锻炼,心肺功能也得到改善,协调及反应能力也有所提高。我的妹妹、表姐也受到我的影响,纷纷买了柔力球的拍子,表示也要学习、锻炼。

离开北京前,我到中国图书大厦买了柔力球第三、四套的教学光盘,回到美国自学。现在,地下室的健身房成了我们每天练习的场所,除了指导夫人练习外,我在自学第三套。第三套比第一、二套要难得多,没有老师指点,学起来有些困难,进度很慢,看来无论学什么,参加学习班是捷径,很后悔没在国内多学几套。但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争取在下次回国前自学完三、四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绫子 回复 悄悄话 看你来了, 老当同志. 不常更新?
绫子 回复 悄悄话 看你的来了, 老当同志. 不常更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