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不益壮

现居海外,常回国内,自称
个人资料
正文

舒适快乐的船上生活(尼罗河寻古探幽旅之十)

(2008-04-04 07:06:14) 下一个

 

 

埃及之旅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乘坐豪华游轮参观沿岸景点,同时欣赏尼罗河两岸风光。这是一条十分成熟的旅游路线,据说游船有 200 多条,全部由旅游局控制。晚间泊在码头上时,并不是每艘都能靠着码头,来晚的,只能一艘靠着一艘,黑压压占据了半个河道。我们有时上船,要穿越别人的船,才能回到自己船上。夜里是绝对不能拉开窗帘的,因为你的窗子跟另一条船的窗子中间距离可能不足一米。



图 1 、我们乘坐的游船

游轮的设施豪华,客房较大,热水供应充分,洗漱设备齐整,整体条件不低于我国的三星级饭店。虽说和数万吨的远洋游轮无法比,但在埃及这样的国家,作为内河游轮,算不错的了。从水面上看船有 4 层。最下面的一层实际有一半在水里,我们称之为半水下层,餐厅、小卖部、台球在这层,我们每天下去吃三顿饭。吃饭时,能看到浪花不时地打在窗户上。

船舱的舱门在水上第一层,进门后是一个大厅,服务台在大厅里。这里有几组沙发,可以会客,休息。右面有一个很大的酒吧,左面是客房。



图 2 、一层的大厅

顺着两面旋转楼梯上二楼,是客房区。巨大的水晶吊灯,使两层高的宽大楼梯显得气派、豪华。



图 3 、豪华的水晶灯

通向三层的是一个单向旋转楼梯。三层的客房区是最好的客房区,因是在最上层,视野开阔,距顶层甲板游泳区近,看景、运动都很方便,相对也安静些。国旅来的领队卢导对我们很关照,把我们安排在第三层朝向最好的客房。



图 4 、三层的走廊

站在走廊里往前看去,根本看不出是在游轮上,而像是进了宾馆。说是船上饭店也不为过。船上的服务人员不少,永远都是那么彬彬有礼。

客房很舒服,有两张沙发床、写字台、电视、扶手椅、茶几,还有一个阳台,可以站在阳台上观赏尼罗河风光。



图 5 、我们住的房间

夫人最满意的是卫生间,浴盆、洗脸池、马桶一应齐全,比我们想象的宽敞、干净, 24 小时供应热水。看来这三天我们可以在船上好好休息。



图 6 、干净的卫生间

中午,我们打开阳台的落地玻璃窗,欣赏着尼罗河岸的美丽风光:绿油油的田野、高大的椰枣树、吃草的牛群、戏水的儿童、蓝蓝的天空、远处无际的沙漠,犹如在看一幕幕异国风情的电影。



图 7 、在小阳台上看风景

顶层是甲板(露台),分为两个区域,靠船尾的是游泳池和日光浴的区域,摆满干净、舒适的躺椅;靠船头的是酒吧、健身区域,有乒乓球台、跑步机、划船器、自行车等。两排凉亭下摆放着茶几和椅子,供人看书喝茶聊天。



图 8 、甲板上的游泳池

游船上的日子很悠闲,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坐在甲板上观景,照相,或者躺在躺椅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充分享受度假的美好时光。遗憾的是天气有点凉,不能游泳。

当我们的游船停靠码头时,埃及人驾着小船靠近我们的船,手里举着埃及特色的布料或服装,嘴里喊着价钱,跟船上的游客讨价还价。还不时地把商品扔上来,这边不要再扔回去,如要,就把钱扔回去。我们住在三层,太高了,只能看着住在一层的游客在和他们做生意,很有意思。



图 9 、在甲板上聊天

白天的喧闹和耀眼的阳光褪去后,天空变得越来越红,太阳的余辉染红了天上所以的云朵,烧红了半边天空,尼罗河水也被映成红色。岸边的椰枣树迎着夕阳婆娑起舞,一副多么壮观的尼罗河夕阳全景图。

我站在甲板上看日落,直到夕阳完全从尼罗河上消失。河面上传来伊斯兰教徒晚祷的吟唱,那是一种很有穿透力的低沉、悠长的男中音,若远若近。



图 10 、航行在尼罗河上的游船

22 日夜晚,是我们在船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圣诞节又即将来临,游船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实际上,大家对埃及饭都吃够了,从 19 日起,每天的自助餐样式都差不多,青菜主要是沙拉,菜的样式很少,看来在埃及吃青菜是很奢侈的。牛肉炖不烂,咬不动。鱼的做法比较单一,味道淡,不香。唯一可取之处是点心比较好,我吃的比较开心。遗憾的是廷福有糖尿病,只能羡慕地看着我们吃。



图 11 、丰盛的晚宴

我们团里有一对老夫妻,七十岁左右。男方有糖尿病,但只要是吃自助餐,就控制不住自己,不但吃得多,还吃甜食,喝饮料。每次吃饭,女方就不停地管他,说他,当时似乎起点作用,下回吃饭,老毛病又犯。这对老夫妻顿顿在我们面前演出妻管夫的戏,很有意思。

还有一位老兄,做生意的,自称有千万资产,喝完自费啤酒,不交钱,扭头就走。服务员来收费,害得他的同屋室友(两个单身男的,导游把他们安排在一间客房里)替他付钱。我看不惯,起身告诉导游,让她提醒这位自称大款的人。他的室友是个医院的领导,人很老实,急忙拦住我说:“算了,反正也没多少钱。”而这位大款,反而天天数落他的室友买东西抠门,舍不得花钱,搞得这位医生心情不好。



图 12 、最后的晚餐

晚九点,船上举行晚会,我们船上主要有北京、广东、台湾三个旅游团,一起参加这个晚会。台湾来的游客最活跃,有的穿长袍,有的披头巾,模仿着阿拉伯人的打扮。同船的少量西方游客也都煞有介事地换了服装。



图 13 、阿拉伯船员敲起了手鼓,唱起了阿拉伯歌曲

一些阿拉伯的船员来到大厅,敲起了手鼓,唱起了阿拉伯歌曲,晚会开始。踏着鼓点,几位台湾少女跳起了舞蹈,大家合着节拍鼓着掌,为她们助兴。台湾人比我们大陆人要开放、潇洒的多,看得出来,他们生活的社会,相对大陆,要宽松一些。



图 14 、台湾少女跳起了舞

晚会的重头戏是“苏菲舞”( Sufi )和“肚皮舞”,是由请来的阿拉伯专业人士在酒吧的舞池上表演。

随着一股强劲的音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登上舞台。他头上裹着彩色的头巾,身着红衣红裤,腰间系着一摆厚重及地的绣花裙。音乐一起,他便开始转圈,那裙子也随着转了起来。每分钟大约转一百圈,十几分钟过去了,转了上千圈,他不但没有停下的意思,反而是越转越快,充分展示了舞者的高超技巧。因为这种不停旋转的功力需要从小培养,舞者能够表演的时间也就几年。



图 15 、在旋转中裙子变成双层

这种起源于宗教中的祭祀舞蹈,也叫“旋转的裙子”,舞蹈语汇中包含了复杂的宗教人生观,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狂喜状态。这种舞蹈的特色就是在旋转时,跳舞者的神志好像处于半催眠状态,他们深信在跳舞时不断旋转,透过音乐和坚毅的信念就可超越尘世束缚,与真主安拉天人合一。据说最高纪录是不停自转四十五分钟。

厚重的绣花裙分成几层,舞者在高速旋转中把最上面的一层举过头顶,一边旋转一边走向观众,而且方向一点都没有搞错。当舞者转着裙摆走过我的身旁时,听到了呼呼的风声。



图 16 、英俊的小伙儿跳着苏菲舞

我们所看到的苏菲舞可能是在埃及看到的最精彩的演出了。看着帅气的男主角在不停地旋转,我感觉到“晕”,而在场的女士,眼睛瞪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口水流出一尺长的绝对不止一个。

“肚皮舞”表演开始了。 埃及肚皮舞举世闻名,它跟金字塔一样,是埃及向外国游客展示本国风俗艺术的“门面”。它古老性感,而且极富技术含量。



图17、为舞者伴奏的小乐队

有资料说“肚皮舞” 源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舞,16世纪流传到包括埃及在内的中东、北非等地。另一种说法是 源于古埃及人对生育女神的崇拜。相传有一位身材绝佳的妙龄女子,婚后不能生育,来到神庙祈祷。她在神像前投足、扭腰、摆臀,好似舞蹈,祈求生育之神能圆她的美梦。妙龄女子婀娜多姿的优美舞蹈,使在场的祭司们为之倾倒,即刻禀报了法老。后来将她的“舞蹈”作为祭司舞蹈。这从古埃及文物的壁画中可以找到佐证。埃及人更多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图 18 、 舞娘穿着性感的舞衣

舞娘除了年纪和身高要达到标准外,形体亦有要求:身材丰满匀称、曲线动人,腹部既不能有赘肉,又不可过于平坦, 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时而轻盈旋转,时而狂放热烈,裸露颤动的肚子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煞是好看。 肚皮舞讲究的是:舞娘腹部的每一块肌肉都要能够抖动。

舞娘穿着性感的舞衣,脚踏舞鞋,袒肩露腹,下腹所系的裙子上有一圈金属片,扭动的时候就会叮当作响,声音越响表明舞蹈技术越高超。



图 19 、 舞娘肚皮太大,惨不忍睹

遗憾的是为我们表演的舞娘年龄偏大,肚皮太肥,惨不忍睹,肚皮上的赘肉上下抖动,让人看了直倒胃口。肯定是船方图便宜,在街头找的廉价班子。不过一想,这把年纪还在卖能肚皮,想必为生活所迫,都挺不容易的,凑合着看吧。

肚皮舞女郎邀请游客走到舞台上跟她一起“扭肚皮”。最精彩的是来自广东的一位中年男士,欣然上台,尽管扭的不怎样,但其幽默的风格、滑稽的动作,台下一个个都被逗得前仰后合! 廷福知道我喜欢跳舞,吼着要拉我上台和舞娘共舞。算了吧,如果舞娘年轻美貌、身材好,上去留个影还值得。



图 20 、过生日的年轻夫妇

台湾一位漂亮的女士恰巧过生日,船方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她和她的丈夫都是阿拉伯人的打扮,当男方在乐声中捧着蛋糕缓缓走上台献给女方时,全场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大厅的灯光暗了下来,只有一束光照着这一对男女,女方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的丈夫,随着阿拉伯欢快的舞曲,跳起了舞蹈。她舞姿优美,袅娜多姿,看得出来很有功底。我们恍若隔世,在看古埃及的宫廷舞。



图 21 、玩游戏

最后的节目是游戏“拥抱”。观众们涌进舞场,随着舞曲在跳迪斯科,当主持人喊出一个数字时,大家就要按着这个数字找人尽快拥抱。拥抱成的团团,人数不够或多的,淘汰。台湾人玩得最疯,不管男女老少,说抱就抱。而大陆来的,则是顾虑重重,观看的多,投身进去的少。什么时候大陆的人能向台湾人活得那么潇洒就好了。



图 22 、床上的眼镜蛇

晚上十点半,我们回到房间。哈哈,一个惊喜!服务员用浴巾和我的眼镜做成一个眼镜蛇,活灵活现,十分可爱。眼镜蛇是埃及人信仰中的保护神,保佑我们在埃及的日子里一切顺利。我把廷福夫妇叫来看,大家纷纷留影纪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