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
(2008-01-08 10:43:23)
下一个
玉堂春是苏三的艺名,而苏三也并非是真名,她的真名已不得而知。在她五岁那年, 乐户苏淮与妻子一秤金从山西大同将她买来,加以调教,十五岁便在京城葫芦巷内树起 艳帜,招来四方寻芳客。因苏三天生丽质,在苏家的刻意培养下,不但能弹琴唱歌,还 善吟诗作画,很快就成了京城里颇负盛名的红妓。为了不让她另生旁心,鸨母一秤金从 不对她提起她的家世,当然也不曾告诉过她的真名,因她在苏家排行第三,便唤她为苏 三,小名“小三儿”,玉堂春的艺名是她出道时,由一位前来光顾的风流文人给取的。 京城欢场里玉堂春的名号传得很响,每天里慕艳名来到葫芦巷的人络驿不绝,可玉 堂春并不是来者不拒,鸨母一秤金也视她为奇贷可居,一般只让一些达官富贾、名门公 子得到玉堂春的接待,对其他客人则以玉堂春正忙着或身体不适来搪塞,而叫来其他姑 娘作陪,如此一来,玉堂春的吸引力更大了。玉堂春接客,也是清谈为主,或弹一曲琵 琶,或唱一首小调,或调茶酒款待,轻易不肯以身相许,在欢场里被人称为“青倌人”。 不料,有一天遇到客人王景隆,玉堂春一改初衷,不但以身相许,而且以心相倾。 王景隆是明武宗时期礼部尚书王琼的三公子。武宗即位之初,年少好玩,太监刘瑾 投其所好,故深受信用。刘瑾阴狠奸诈,干涉朝政,使贤臣纷纷离开朝廷。王琼不忍其 狂妄,向武宗直言进谏,反被刘谨暗中进谗,遭皇上降旨革职。王琼知大势难挽,不敢 在京城多作滞留,忙带领家小回河南永城去了。临行前,却把三儿子王景隆与家人王定 留在京城,想让他们催讨自家历年来放贷和投资的本金与利息,然后再回永城。 王景隆年方十八,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为人聪明能干,所以父亲才特别把他 留下。不知不觉,半年时光过去,这中间,收帐跑腿之事多由家人王定去办理,王景隆 多负责谋划和处理一些棘手的帐目,平日里则专心读书。年关将近,帐目基本收清,本 金与利息总计收了三万余两纹银,主仆两人只等择吉日返回河南故乡,与家人团聚。 离确定的行期还有两天时间,行装都已打点好,闲来无事,王景隆决定到街上逛逛, 顺便也好办一些新年礼品带回家去。虽然久居繁华都市,可由于过去父亲管教甚严,王 景隆很少上街游玩,更别说涉足灯红酒绿之地了。 过年之前,街市上十分热闹,各色摊点数不胜数,王景隆兴致勃勃地买了好些礼品, 数量太多,只好让随同而来的家人王定先送回住处,自己兴犹未尽,一个人继续随意朝 前走着。逛来逛去,不经意来到葫芦巷中。 这种地方他可从来没见过,沿街搁满红梅翠松,两旁一栋栋彩楼里不断传出悠悠丝 竹声。他觉得景致诱人,因而一路流览地朝里走去。慢慢地,他发现几乎座座楼前都倚 着几个浓装艳抹的年轻女子,朝着过路的人挤眉弄眼,招手相邀,原来这是一条烟花巷。 待他明白过来后,便想退出去。巷中背着木盒兜卖瓜子的金歌儿见他这样一位锦衣公子 转来转去,面露犹疑,以为是寻芳客穴不了门道,便凑上去建议道:“公子若是没找 到主儿,一秤金家的三姑娘玉堂春倒是个好角儿,艳冠群芳,而且有几分才气。只是她 有些儿挑剔……不过,看公子模样,必能获得她的垂青。” 金哥儿啰啰嗦嗦一串儿闲话,不想却打动了王景隆的心:他原本是不屑逗留于这种 地方,但听说这里竟有玉堂春这般绝色又清高的人,不竟起了几分好奇心。于是顺着金 哥儿手指的方向进了一秤金家。 王景隆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门,立即有鸨母模样的人满脸堆笑迎了上来,想必 就是一秤金了。王景隆不愿与她多周旋,开口便指名要见玉堂春。鸨母见又是冲着玉堂 春来的.心里有数,在没摸清来人底细之前,她可不会让他轻易得手,于是佯装歉意地 陪笑说:“公子不要心急,玉堂春姑娘那里正忙着,我先叫别的姑娘先陪陪公子吧?” 王景隆有些失望,摇了摇头,还没来得及开口,鸨母接着又道:“公子怕是第一次来. 不知道我们玉堂春姑娘的行情吧?”说完,一双狡黠的三角眼看定了王景隆。 王景隆明白了她话中含义,不急不忙地从袖中掏出一绽赤足的金元宝,约摸有五两 重,往桌上一摆,轻松地说:“这里给姑娘买脂粉的。”鸨母见出手阔绰,立刻瞪大了 眼,嘴里说着:“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却伸手把金元宝悄悄收进自己怀中,然后起 身进里屋去了。 不一会儿,鸨母笑咪咪地转出来,后面紧随着一位秀美的姑娘。这姑娘约十六七岁 模样,挽一个高耸乌黑的云髻,云髻下一张雪白娇媚的小脸,眉如新月,眼含秋水,一 抹红霞均匀地染在两颊,一张小嘴紧抿,似笑非笑、似嗔非嗔;着一身藕色绣花衣裙。 淡妆素裹,却别有一番风韵,她一进来,王景隆只觉满屋平生春光。 鸨母命人送上茶水果点,退了出去,屋内只剩下玉堂春与王景隆,玉堂春垂眉静坐, 王景滤视人神,竟有好一阵子都没出声。后来由王景隆挑起话头,两人交谈起来,不 想也一谈竟收不住,一直谈到夕阳西斜,两人都已倾心相慕。 见王景隆气势不凡,鸨母也十分热心,命人为他俩置下了酒菜,一番交杯畅饮后, 王景隆便略带几分醉意地留宿在玉堂春屋中。玉堂春也没象往常那样推辞,鸨母当然从 中得了一大笔酬金,喜滋滋地看着他们鸳鸯合欢。 一夜风流之后,王景隆再也离不开玉堂春温柔的怀抱,他回住处打发家人王定先回 河南老家,只说自己还有几次同窗聚会要参加,待过完年再回去。王定走后.他便把自 己的行旅全搬到了玉堂春的住处,成了玉堂春的专客,卿卿我我,过着如胶似漆的日子, 压根儿忘了回乡一事,白花花的银两则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一秤金的腰包。 青楼中名目繁多的开销,不到一年时间,王景隆手中的三万两纹银折腾得一干二净。 随着他银两的吃紧,一秤金对他日渐冷淡,等他再也掏不出一两银子时,一秤金则毫不 留情地将他赶出了妓院。 此时,王景隆已身无分文,无以为生,竟沦落为街头乞儿,白天沿街乞讨,夜晚则 栖身关王庙中,情景十分凄惨。一天,他正瑟缩在街角哀声行乞,被常在葫芦巷中卖瓜 子的金歌儿撞见了,金歌儿惊喜地说:“王公子在这里啊!玉堂春姑娘让我四处打听公 子的下落呢!自从公子离开,玉堂春为公子誓不接客,一心想找到公子,公子近来住在 何处?”王景隆十分惭愧地告诉他自己在关王庙栖身。金哥儿让他赶快回庙去等着,自 己则赶往葫芦巷禀告玉堂春。 玉堂春获得消息,心情十分激动,于是假装身体不适,向鸨母请求到关王庙拜神请 愿。鸨母见她近一段的确心神不宁,也就允许她出去散散心。玉堂春急不可待地赶往关 王庙,在廊下遇见了翘首以待的王景隆,一见他衣衫槛褛、神情黯然的模样,十分心痛, 扑上去紧拥着昔人情郎,哭道:“君为名家公子,眼下竟落到这般地步,全是妾的罪啊! 君为何不回家呢?” 王景隆悽然答道:“路途遥远,费用颇多,欲归不能!” 玉堂春从怀中掏出匆匆带出的二百金,递给王景隆,悄声说:“用这些钱置办衣物, 再来我家,妾当为君筹划!] 第二天,王景隆换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装,装出副志满意得的神态来到葫芦巷。一秤 金见状只以为他从哪里得到了资助,又到这里挥洒来了,便眉开眼笑地把他迎了进去, 一迭连声地吩咐玉堂春小心侍候,也丝毫不为自己当初的绝情而脸红。当天夜里,玉堂 春把她所有值钱的首饰细软捆扎成一个小包,交给情郎带出去,卖变后作盘缠,以便回 河南老家。 第二天,一秤金发现玉堂春的首饰全不翼而飞,而王景隆又已无影无踪,马上明白 了一切,知道自己受骗,一怒之下,把玉堂春打得个遍体鳞伤。 不久,有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富商沈洪慕名来访玉堂春,恼怒之下一秤金顺水推舟将 玉堂春卖给他为妾,得了最后一笔重金。玉堂春虽然进了沈家,却不肯与沈洪同房,只 推说自己受伤,身体不适。沈洪倒也不急着勉强她,把她送回洪洞县老家养伤,自己则 又外出经商,只等着她慢慢回心转意。 再说洪洞县的沈家,沈洪的元配妻人皮氏是个风流女人,因丈夫经常在外经商,她 在家早与隔壁监生赵昂勾搭成奸。家中无其他主人,她与赵监生来往十分方便,常常是 十天半日地双双宿在沈家。现在玉堂春住进了沈家,无疑成了他们的一大障碍,于是一 对奸夫淫妇合谋,想置玉堂春于死地。 这天,玉堂春心情不舒,没吃下晚餐,皮氏关切地向长问短,并吩咐厨房煮了一碗 热腾腾的汤面。皮氏出钱买通了仆妇王婆,王婆从厨房将汤面端到玉堂春屋里的过程中, 偷偷将一包早已准备好的砒霜撒入碗中,并搅拌均匀。 面条端到玉堂春屋中后,玉堂春依然毫无食欲,让王婆把面条搁在几上,说是过会 儿再吃。恰巧,这时沈洪经商从外地归来,皮氏已到赵监生家苟合偷欢去了,沈洪一进 门便奔向玉堂春屋中。一阵客套的寒喧之后,沈洪看到几上那碗香气扑鼻的汤面,旅途 奔波了大半天,他正饥肠漉漉,便问玉堂春:“汤面可是为我备下的?”玉堂春见他一 副馋样子,便说:“是的。”于是沈洪捧起碗,三下五除二地吞下了那碗汤面。待他放 下碗,心满意足地抹抹嘴,想坐下来休息;不料腹中忽然绞痛难忍,额上泌出豆大的汗 珠,不一会儿,口鼻流血,身体“扑”地倒在地上,只抽搐了几下,便一命呜呼了。 这里玉堂春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跌座床上,半天发不出声来。那边皮氏与 赵监生欢闹了一阵子后,估摸着玉堂春吃下汤面已凑效,便溜过来看结果。谁知一推门, 呈现在眼前的场面竟是:沈洪七窍溢血横尸地上,玉堂春满脸惊慌,呆坐床边。 误害了自己的依靠沈洪,皮氏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串通唆合了家中仆人,一起到县 衙来状告玉堂春。赵监生暗中相助,重金贿赂洪洞县王县令,大堂之上将玉堂春屈打成 招,以谋杀亲夫罪将打入死牢,只等秋后行刑。 再说王三公子景隆,靠了玉堂春的资助回到家乡。一番沉浮,羞愧难当,在家埋头 苦读,第二年参加礼部会试,一举登科,被朝廷任命为御史,外放为山西八府巡按。在 京城考中功名后,他曾暗中派人到葫芦巷寻找玉堂春,却无奈一秤金已关门转行,不知 去向。 王景隆强压心事,奉召巡视来到山西,检视案牍时,无竟中在秋决名册中看到了苏 三的名字,不禁大惊失色。他心中惴惴难平,急忙发下飞签火票到洪洞县,提审苏三杀 夫一案。不久,玉堂春、皮氏、赵监生、王婆等一干有关人员,均被押到按院大人府中。 堂上是三堂会审,威严赫赫,玉堂春经过洪洞县衙的摧残,认定天下衙门一般黑, 此时早已心灰意冷,不必抱多大希望。开审时,玉堂春跪对垂首,不敢抬头;正座上王 景隆心急欲焚,情急之中,猛地拍了一记惊堂木。玉堂春猛吃一惊.不由得抬了一下头, 这一抬头就非同小可,她已看清堂中坐着的是她朝思暮想的情郎,于是悲愤、委屈之情 奔涌而出,声泪俱下地把冤情淋漓尽致地申诉了一番。最终,不言而喻,在王景隆的主 持下,玉堂春的冤情终于得到澄清,皮氏、赵监生、王婆等真正的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 罚。 限于王景隆的身份,不能正面与王堂春相认,于是暗中派了心腹随从将她接到僻静 的客栈相见。后来,在京城置下宅第,安置了玉堂春,自己则把情况禀明父母,得到父 母的体谅,终于将玉堂春纳为宠妾,两人相守而终。 附:看京剧《玉堂春》──你喜欢京剧吗? 作者:风雨路 过去,我最不爱看京剧。总嫌它磨磨唧唧,本来一句台词,一说便了,而京剧却要唱半天,让你急得不行!尤其在这快节奏的社会中,哪有时间去消耗这宝贵的时间!况且,无论什么剧情,都是那几个曲调,真听得腻了!因此,我从不看京剧,我爱人有个同事,她原是京剧演员,后来调到图书馆做了馆员,他时常在大家面前唱两句,我只是感到她唱得很好,有京剧味,吐字、嗓音清晰而宏亮,其它的就说不出什么了。由于外行,我很少看京剧。 今天,在看电视时,无意中看到中央一个电视台在演《玉堂春》。记得父亲在世的时候说过,三堂会审中,潘、刘两位大人真是风趣极了的话。但我一直不知道剧情。出于对玉堂春剧情的了解,耐着性子,看个开头,每当一句台词出现,就放在小画面中,监视这句台词,我在大画面去看别的节目,当看到这句台戏快完了,就打开小画面,再看下一句台词。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出来,看些别的节目。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渐渐的我竟然在大画面中把京剧《玉堂春》看完了,看完以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玉堂春》只记得在冯梦龙编订的《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难逢夫》里有过。是写苏三和王三公子的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说的是明朝名妓苏三从6岁卖入娼门,16岁接客(第一个客人就是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三郎挥金如土,最后囊中财尽,被鸨儿赶出妓院,流落乞讨,直到后来得官,钦放山西巡按,调审此案,知犯妇即为苏三。一直没有见到苏三的主审王金龙得知苏三一直信守当初和他誓偕白首的诺言。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订计害之,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苏三,认为义女,受尽磨难。苏三一诺千金,至死不渝!最后,通过三堂会审,在潘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两位大人的协助之下,终于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情曲折而凄婉,催人泪下! 其实,京剧的欣赏可不完全是剧情,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我在这里谈京剧艺术,肯定是班门弄斧,因为我实在不懂京剧。可是,《玉堂春》之后,我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想把我所感、所悟说出来的冲动。让朋友们知道我的感悟,哪管它只是京剧以外的沧海一粟,被内行看来会笑为小儿科。还是想有感而发,不吐不快! 对京剧艺术,虽然我是个外行中的外行,但是演员的京腔京韵,却越听越有滋味。如果单纯去看剧情,那可真是大大的辜负了京剧的精华。京剧的唱腔需要你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味才行(难怪一些老人会闭起眼睛,手在膝盖上打着拍节听京剧)。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出演员深厚的功底和曲牌的优美婉转。它毕竟不是那种快节奏的流行歌曲,旋律五花八门、一词一曲。京剧的唱腔只有那几个曲牌,但是,曲调和唱词的配合紧密而贴切,简直让你分不清是曲调为唱词而谱,还是唱词为曲式而写。京剧的唱词,尤其古装戏,虽然是白话文,却又古香古色,精雕细琢。听起来十分过瘾!曲调和剧情的跌宕起伏、凄婉悲切紧紧相扣,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尤其她的拖腔,几乎囊括了京剧旦角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尤以《女起解》、《三堂会审》二折精彩备至,声腔艺术成就极高。真是把人物的感情拖出得真真切切,淋漓尽致! 还有它的动作。京剧中的武打动作气势磅礴,宏伟壮观,但在《玉堂春》里没有武打,算是文戏吧!但那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就是一个眼神,简单而细腻,都好像是内心感情的涌动,不夸张、不炫耀,却对人情感的触动有着雷霆万钧的震撼力! 《玉堂春》肯定是使京剧里的一个有名的段子,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要不然,怎么会如此的精雕细刻,引人入胜! 以后,如果还能遇到京剧的名段,我会在晚饭后,坐在沙发上,打一个满意的饱嗝,伸伸懒腰,拿出功夫,去细细地欣赏京剧的韵味,京剧的唱词,京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