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四海

旅行应该是每次只走一两公尺,同一个物件,同一个景色,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她,欣赏她。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城市的腔调

(2025-08-31 14:35:35) 下一个

一个城市的腔调

 

腔调是上海话,指的是一个人的格调,气派,风度,品格等。对腔调的嘲讽是脱口秀演员最喜欢做的事:用一个很难听的词“装”。当然其中最本质的区别是:腔调是装不出来的,它不仅仅是发自内心,而且是一种习惯。这个词最能让人联想到的是电视剧”繁花“里的爷叔。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努力的去旅行,去看看这个世界,有很多城市很美,记忆中能让我脱口而出的有:意大利的威尼斯,捷克的布拉格,美国的旧金山,南非的开普敦,中国的香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个单子真的很长。

但要说哪个城市有腔调,或者说城里有那么一群人对生活有那么一种态度和风格,对文化艺术有那么一种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其实并不多,认真的理理思路能讲出那个几个:法国的巴黎(Paris),意大利的佛罗伦萨(Florence),美国的西雅图(Seattle),摩洛哥的马拉喀什(Marrakash),印度的瓦拉纳西(Varanasi),伊朗的设拉子(Shiraz)应该都在我心目中名列前茅。

我心目中最有腔调的城市毫无疑问是巴黎,它要说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从巴黎回来的飞机上看了一部电影,甚至都不记得名字了,电影的结尾主持人说了这么一段,它很符合巴黎人的腔调,大意是这样的:”人都会死亡,但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有两样东西你不能丢失:你的尊严(Dignity)和风格(Style)“。这个Style就是腔调,人都快死了,很多都不重要,但腔调不能丢了,非常确切的诠释了巴黎人。就说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要是美国人像它那么表演,一定会被人骂死,但巴黎人这么做,人们就原谅了他们了,这是腔调;美国生活久了,一个汉堡,或是Grilled Ham and Cheese就很知足,但在巴黎,你要说”Croque Monsieur”,这腔调就浓了,巴黎人对你的态度马上也就不一样了,所以,我再次选择了原谅巴黎人。我太太对法文腔调的理解就很透彻:你讲话不要太清晰,含糊点就有了法文腔。塞纳河边夜里散散步,看看埃菲尔铁塔的倒影,街边的咖啡馆,橱窗里的马卡龙,再看着路边形形色色巴黎男女低调的穿着,我由衷的喜欢巴黎的腔调。就有一件事别搞混了,那些花里胡哨头戴着贝雷帽夹着法棍的不是巴黎人,太多的人想模仿,可腔调是模仿不出来的。

佛洛伦萨是个很不一样的城市,那么多文艺复兴的东西造就了这个城市。多少城市的博物馆里以拥有几幅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为傲,可去过Uffizi里面看到的文艺复兴的东西楞让人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义乌小市场里都见过,太频繁太普通以至于变得不真实了。佛洛伦萨绝对不需要星巴克,很简单的道理,Espresso要用纸杯装那还能喝吗?这种腔调可能其它的城市没法拿捏。它的空气中甚至都带有一种厚重感,出了城,这种东西没有了,腔调也就没有了。

多年前我来美国的第一站是西雅图,那是圣诞节来临的时候,阴湿昏暗的市中心,下午已经华灯初放,毛毛细雨中,四个黑人在屋檐下击打着用汽油桶做的鼓,很多人围观着,欢快的节奏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而Pike Place Market上吆喝抛鲑鱼的保留节目也凸显了这个城市的特点,虽说是做给游客看的,但三十多年不间断就再也不能说是“装”了,变成了一种腔调。现在甚至在中国边远的小镇都能发现瑞辛咖啡的踪迹,但我还是没有忘记我的西雅图美国朋友告诉我他得到一些星巴克IPO原始股的那种兴奋,那家最早的星巴克就在Pike Place的边上。绵绵细雨中,走在Puget Sound的海湾边,拿着一杯星巴克,这能不没有腔调吗?现在找路人人都用Google map,但在那个手机app还不存在的时候,你在汽车站拿出一个纸地图找路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西雅图人站出来问你需要帮助吗。这也算一种腔调吗?你住的城市也是这样吗?可惜的是,现在西雅图的Downtown太多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了。

摩洛哥的马拉喀什(Marrakech)也算是一个腔调浓浓的城市,夜幕降临的时候,白天安安静静的广场晚上的夜市烟熏撩绕,人山人海,一碗羊汤,一小盘羊脑,一个大饼撕成小片,羊肉汤里沾沾,你马上就融合在了当地的文化中。不远处的清真寺祷告声参杂着小贩吆喝的声音是最和谐的交响曲。吃完羊脑抹抹嘴巴去小巷里转转消消食的时候,手里拿着带开心果的冰淇淋,走在小巷中和那些毛驴驮着羊皮同行去染坊。也许就坐在路边来一管水烟枪Shisha(又称hookah),看着来来去去的路人。时光倒流,不经意中,你走进了历史。你身上如果背着LV包包的话,你也许不经意中会去摸摸那柔软的皮质,那些LV包包也许就来自那里。这种腔调其它地方很不好找。

我曾经花了很长的篇幅去描绘我所见到的印度的瓦拉纳西(Varanasi),他们对信仰的理解,对死亡的理解不是一般的人所能理会的。坐在恒河边的时候,我曾经写下了如此的感叹,也不觉得我还能用更好的语言来描绘瓦拉纳西。““等待死亡”,这对我们凡人来讲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你并不知道它何时来到。其实这是种赌博。但是正因为上天堂对于这些印度教的人来讲是如此重要,这样的赌博对他们来讲就变得很有价值,看着照片突然豁然开朗:人的一生就好比搭乘长途汽车的旅行,有上有下,有停有走,而死亡就是当末班车来临的时候。其实死亡就和等待长途汽车那样简单。” 对于喜欢冥想的人来讲,瓦拉纳西人会告诉你什么是禅,什么是转世。你来自哪,会去哪里。对死亡如此洒脱的人,你能说这不是一种腔调吗?

设拉子(Shiraz)是伊朗的名城,一个结合了诗歌,文学,葡萄酒,和花卉的城市。这个组合本身就已经很浪漫,很有腔调了。之所以这里拿出来主要的是在设拉子哈菲兹的墓地里,我见到了令人难忘的一幕:有那么一群人,拿着一本本的诗集,在墓碑下有的在默诵有的在朗诵哈菲兹的诗。没错,是一群波斯人,这种腔调顿时拉满。抒情诗人哈菲兹是伊朗的李白杜甫或是莎士比亚。波斯人是文化人,一个非常骄傲的民族,波斯帝国源远流长,它是中西方文化宗教交流的枢纽。佛教东来形成了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而西去又影响了犹太教。丝绸之路本身就已经是腔调的发源地,而沿途的一个个城市注定了它们的格调和风度,而设拉子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设拉子就是那么有腔调。注:伊朗是穆斯林国家,禁酒,但设拉子也有除了伊斯兰教以外的少数民族,比如亚美尼亚的基督教,他们可以合法的在自己家酿酒。

永远不要用黄山归来不看山的思维来决定是不是要去下一个旅行目的地。我今年又发现了一个很有腔调的城市:马来西亚的槟城(Penang,也称为乔治城(George Town))。在婆罗洲看了红猩猩,我多出来三天的时间去了新马泰网红多年的地方,槟城。

乔治城的摆渡轮船下来,走在街头上,那些建筑上的中文字迹,让我仿佛回到了电影”叶问“里的画面。我从来没有想到哪个城市能如此完好的保留那些汉字牌匾和招牌,颜体,欧体,王羲之的,都不重要。楷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应有尽有。槟城还有一个活动叫”槟城字游“去带大家走街访巷去了解那些历史字迹后面的每个小故事。而喧嚣的Bollywood音乐就从不远的街区Little India传过来。走过一个街区,明明是个印度神龛,而一个中国人模样上了年纪的刚刚把佛龛的贡品打扫干净,就顺便把边上的印度神龛也清理了,完了还双手合十。信仰没有国界,没有宗教的差别。槟城人给了我完美的诠释。

槟城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它的美食,“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而槟城的餐馆则把它发挥到了极致。在槟城的米西林餐馆指南里,许多餐馆的菜单里是炒粿条,扁担饭,福建虾面,叻沙。那些餐馆没有一个长长的酒单,也没有打领结的侍卫,而只是些繁忙街道边的小贩摊位,甚至没有名字。是的,那些餐馆有的就名列世界Top50的街头美食。

 

汗流夹背的等一个座位,为的是吃上一碗猪肠粉,在一个诗一般的餐馆。历史渗透在那碗肠粉了。

槟城的壁画和街头艺术把这个城市的腔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在旅馆进门的地方,发现一张地图,“标识乔治市()铁塑漫画)”。简单的翻了一下,我决定了花一天的时间照着地图去看槟城老城区的铁塑漫画。

槟城街头艺术地图

这里有些网站值得你先睹为快,当然,只有自己亲自走一趟,才能理解什么才是一个城市真正的腔调:

https://twogreynomads.com/george-towns-street-art/

https://onpenang.com/penang-street-art-george-town/

https://midlifeglobetrotter.com/penang-street-art/

 

房地产

三轮车

上庙日

 

Jimmy Choo,周仰杰

剪头发

 

铁匠

好窄啊

 

亚贵?阿贵?

姐弟共骑

我不觉得我算是一个有腔调的人,我得过且过,不修边幅,甚至对腔调有点抗拒感:就觉得这不是纯爷们该干的事。但看到周边的有些朋友很有腔调我又觉得有种自卑。其实无论是个真正有腔调的,还是努力在变成一个有腔调的人都有他们可贵的地方:他们在试图让自己变得更有文化,更有追求,更有态度。

多出去走走看看一定能让你变得更有腔调!

对我自己是是有点小骄傲的,终于写出一篇和徒步户外没关系的小文:-)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