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内情:"大跃进",刘、周、邓都没有反对
(2007-07-11 22:10:12)
下一个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内情
历史关键时刻的来临
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深入展开,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一个个被纠正,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被打破。在国内,出现了两股思潮。林彪、四人帮帮派体系的人到处散布流言蜚语,以左的面目攻击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一股思潮趁党中央集中纠正毛泽东晚年及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时,从右的方面恶意诽谤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国际上,有人在兴高采烈地预测:中国共产党正在走向或将走向非毛化。历史第一次将对一个领袖的评价,与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绑在一起,推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邓小平要求科学评价毛泽东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最近国际国内都很关心我们对毛泽东同志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再一次强调: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
邓小平决定起草建国后的党史
为了排除拨乱反正进程中左和右的干扰,澄清人们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上来,在邓小平的提议下,中共中央在1979年10月决定,要对建国后党的历史作出一个决议。
1980年3月,决议起草小组起草出提纲后,送邓小平审阅。邓小平看了以后,感到提纲铺得太宽,写得不够集中。3月19日,他找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说:这个决议要避免叙述性的写法,对重要问题要加以论断。决议的中心意思应该是三条:
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因此,在这个决议里,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
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做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然而,要对毛泽东这样一个改变了20世纪中国历史命运,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而又犯过严重错误的世纪伟人,作出实事求是、盖棺论定的评价,确是很不容易,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当时那样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尽管起草小组集中了当时中国理论界的一大批大手笔,但当决议的初稿送到邓小平手上时,邓小平很不满意,说:不行,要重新来。
邓小平说: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重点放在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正确的东西是什么这方面。要给人一个很清楚的印象,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究竟指的是些什么内容。毛泽东同志晚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错误要讲,但要概括一点,要恰当。仅仅讲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制度问题,过去一些不好的制度把他推向了反面。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他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
也正是在如何对待毛泽东的晚年错误的问题上,邓小平表现了一个大政治家的睿智和风度。他反复对起草组的负责人说:对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毛主席所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决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毛泽东的个人品质上。不能把错误的责任都推到毛泽东一个人的身上。千万不要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别的同志都正确,只有毛泽东一个人有错误。他举例说: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
决议的成功定稿
1980年10月,为了更广泛地征求意见,中央决定在4000名高级干部范围内对决议稿进行讨论。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甚正确甚至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完全错误的意见。这些极端错误的意见反映到邓小平那里后,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召集决议起草组负责人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明确指出: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决议稿中阐述毛泽东思想的这一部分不能不要,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不如不做。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邓小平还说:对有些错误意见,要硬着头皮顶住,不能接受。
这份不足万字的决议,经过了整整22个月的周折。到1981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决议起草小组负责人谈话时,终于满意地表示,决议稿的轮廓可以定下来了,并赞同多听一听老干部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
陈云对历史决议的进一步完善提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即在前面专门加写一回顾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段落,写党的60年。邓小平十分赞同陈云的意见,并立即告诉决议起草小组负责人。
1981年6月22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在北京召开。5天之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为国家的稳定、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