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宁夏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 (图)

(2007-05-31 00:56:14) 下一个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宁夏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

转贴说明:这不是什么新发明,历朝历代都这样记载。

证据:

一。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王国维

  《疏证》除广仓学宭丛书本外,有《遗书》本,曾两次印布;初名《王忠悫公遗书》,所收《疏证》系铅印本;续印名《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系石印本。今据《遗书》两本互校,有初印不误而续印诸误者,亦有续印改正者,皆择是而从,其有两本皆误,或所据今本有误为王氏所未正者,略出案语,以为说明。

  昔元和惠定宇征君作《古文尚书考》,始取伪古文《尚书》之事实文句,一一疏其所出,而梅书之伪益明。仁和孙颐谷御复用其法,作《家语疏证》,吾乡陈仲鱼孝廉叙之曰:‘是犹捕盗者之获得真赃。’诚哉是言也。余治《竹书纪年》,既成《古本辑校》一卷,复怪今本《纪年》为后人搜辑,其迹甚着,乃近三百年学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过半。乃复用惠、孙二家法,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载殆无一不袭他书。其不见他书者,不过百分之一,又率空洞无事实,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杂陈,矛盾斯起。既有违异,乃生调停,纠纷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实既具他书,则此书为无用;年月又多杜撰,则其说为无征。无用无征,则废此书可,又此《疏证》亦不作可也。然余惧后世复有陈逢衡辈为是纷纷也,故写而刊之,俾与《古本辑校》并行焉。丁巳孟夏,海宁王国维。

1。帝乙

名羡。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御览》八十三引《纪年》:‘帝乙居殷。’)

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诗·小雅》:‘王命南仲,往城于方。’传:‘王,殷王也。’)

二。诗经 出车 周宣王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禝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宣王

名靖。(《史记·周本纪》作‘静’,正义引《鲁连子》作‘靖’。)

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元年甲戌。又《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

复田赋。

作戎车。(《诗·小雅》:‘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传:‘周曰元戎,先良也。’)

燕惠侯薨。(《史记·燕召公世家》:‘共和之时,惠侯卒,子厘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十二诸侯年表》燕惠侯尽宣王元年。)

二年,锡太师皇父、司马休父命。(《诗·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鲁慎公薨。(《史记·鲁周公世家》:‘真公二十九年,宣王即位。三十年,真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鲁真公尽宣王二年。‘真公’,《汉书·律历志》作‘慎公’。)

曹公子苏弑其君幽伯疆。(《史记·曹叔世家》:‘幽伯疆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十二诸侯年表》曹幽伯尽宣王二年。)

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史记·秦本纪》:‘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后汉书·西羌传》:‘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

齐武公寿薨。《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寿二十四年,宣王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武公尽宣王三年。)

四年,王命蹶父如韩,韩侯来朝。(《诗·大雅》:‘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又‘韩侯入觐’。)

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玁狁,至于太原。(《诗·小雅》:‘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又:‘薄伐玁狁,至于太原。’)

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诗·小雅》:‘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诗序》:‘《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

王帅师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诗·大雅》:‘王奋厥武。’又:‘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又:‘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王归自伐徐。(《诗·大雅》:‘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锡召穆公命。(《诗·大雅》:‘王命召虎,来旬来宣。’又:‘肇敏戎公,用锡尔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西戎杀秦仲。(《史记·秦本纪》:‘宣王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十二诸侯年表》秦仲尽宣王六年。)

楚子霜卒。(《史记·楚世家》:‘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霜尽宣王六年。)

七年,王锡申伯命。(《诗序》:‘《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

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齐。(《诗·大雅》:‘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又‘仲山甫徂齐’。)

八年,初考室。(《诗序》:‘《斯干》,宣王考室也。’)

鲁武公来朝,锡鲁世子戏命。(《周语》:‘鲁武公以括与戏见王,王立戏。’《史记·周本纪》鲁武公来朝在十二年,《鲁世家》在武公九年,即宣王十一年。)

九年,王会诸侯于东都,遂狩于甫。(《诗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会诸侯于东都。’又《诗》曰:‘东有甫草,驾其行狩。’)

十二年,鲁武公薨。(《史记·鲁周公世家》:‘武公九年夏卒。’《十二诸侯年表》武公尽十年,正当宣王十二年。)

齐人弑其君厉公无忌,立公子赤。(《史记·齐太公世家》:‘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齐人攻杀厉公,乃立厉公子赤,是为文公。’《十二诸侯年表》厉公尽宣王十二年。)

十五年,卫厘侯薨。(《史记·卫康叔世家》:‘厘侯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厘侯卒。’《十二诸侯年表》卫厘侯尽宣王十五年。)

王锡虢文公命。(《周语》:‘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云云。)

十六年,晋迁于绛。(《诗谱》:‘晋成侯孙穆侯又徙于绛。’案《十二诸侯年表》,是岁晋穆侯初立。《通鉴外纪》:‘宣王十六年,晋献侯薨,子穆侯弗生立,自曲沃徙都绛。’)

十八年,蔡夷侯薨。(《史记·管蔡世家》:‘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二十八年,夷侯卒。’《十二诸侯年表》蔡夷侯尽宣王十八年。)

二十一年,鲁公子伯御弑其君懿公戏。(《史记·鲁周公世家》:‘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懿公而自立。’《十二诸侯年表》鲁懿公尽宣王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王锡王子多父命居洛。(《史纪·郑世家》:‘宣王立二十二年,初封友于郑。’)

二十四年,齐文公赤薨。(《史记·齐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文公尽宣王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大旱,王祷于郊庙,遂雨。(《诗·大雅》:‘旱既太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二十七年,宋惠公□薨。(《史记·宋微子世家》:‘惠公四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年,惠公卒。’《十二年诸侯年表》宣王二十八年,宋惠公薨。)

二十八年,楚子儬卒。(《史记·楚世家》‘熊儬十六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二十二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儬尽宣王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初不籍千亩。(《周语》:‘宣王即位,不籍千亩。’)

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御览》九百七引《纪年》:‘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镐。’《初学纪》二十九引作‘三年’。)

三十二年,王师伐鲁,杀伯御。(《周语》:‘三十二年春,宣王伐鲁,立孝公。’)

命孝公称于夷宫。(《周语》:‘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孝。”乃命鲁孝公于夷宫。’)

陈僖公孝薨。(《史记·陈杞世家》:‘厘公孝六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六年,厘公卒。’《十二诸侯年表》陈厘侯尽宣王三十二年。)

有马化为人。(《通鉴外纪》:‘宣王三十年,有马化为人。’)

三十三年,齐成公薨。(《史记·齐太公世家》:‘成公脱立,九年卒。’《十二诸侯年表》齐成公尽宣王三十三年。)

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后汉书·西羌传》:‘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三十七年,有马化为狐。(《开元占经》一百十八引《纪年》:‘周宣王三十三年,有马化为狐。’《外纪》亦系之三十三年。)

燕僖侯薨。(《史记·燕召公世家》:‘惠侯卒,子厘侯立,是岁,周宣王初即位。三十六年,厘侯卒。’《十二诸侯年表》燕厘侯尽宣王三十七年。)

楚子鄂卒。(《史记·楚世家》:‘熊儬卒,子熊鄂立,熊鄂九年卒。’《十二诸侯年表》楚熊鄂尽宣王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王师败逋。(《后汉书·西羌传》:‘王遣兵伐太原戎,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左·桓二年传》:‘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

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周语》:‘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戎人灭姜邑。(《后汉书·西羌传》:‘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

晋人败北戎于汾隰。(见上。)

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后汉书·西羌传》:‘明年,王征申戎,破之。’)

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墨子·明鬼下》:‘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

其子隰叔出奔晋。(《晋语》:‘昔隰叔子违周难,奔于晋。’注:‘隰叔,杜伯之子,宣王杀杜伯,隰叔避害适晋。’)

晋穆侯费生薨,弟殇叔自立,世子仇出奔。(《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四十三年,晋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四十四年。(原注:晋殇叔元年丁巳。《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宣王四十四年,晋殇叔元年。)

四十六年,王陟。(《史记·周本纪》:‘四十六年,宣王崩。’)

幽王

名涅。(《史记·周本纪》:‘宣王崩,子幽王宫涅立。’)

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

——————

专家考证:丝绸之路重镇固原长城始筑于西周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12月12日电(刘泉龙、曹健)长期研 究长城的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周兴华查阅《水经注》《诗经》《山海经》《史记》《文献通考》等大量文献资料后考证认为,丝绸之路重镇宁夏固原长城系西周宣王始筑的朔方长城中间的一段,距今已2800多年。

今宁夏固原是丝绸北路的交通枢纽,南下可以直抵中原王朝的京畿重地长安、洛阳等古都,北上可以经河西走廊通达中亚和欧洲,是丝绸北路必经之道。周兴华说,西周时期,为了保证其京城北方的安全,周宣王在今固原市原州区(原宁夏固原县城)北面15里处修建了一道长城,即今固原长城。

周兴华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固原长城属于战国长城。近世学术著作出版物均依据未经校勘的《水经注》等著作将固原长城定为战国秦昭王长城,这属于误引误考。据国学大师王国维校勘,《水经注》的原文是:高平川水(即固原清水河)“北出长城”,而不是北出“秦”长城。

据《吕氏春秋》等典籍记载,公元前384年,战国秦昭王的前四世先祖公子连逃亡在魏国,他听说秦国发生了内乱,就率领随从由东边的“郑所之塞”入秦,被秦国防守长城的将领拒绝,只好绕道从西界的乌氏塞即固原长城回归秦国,在其都城雍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献公。秦献公穿越乌氏塞的史实,证明固原长城在东周时期就早已存在,比战国秦昭王据有陇西、北地、上郡后所筑的“拒胡”长城早了好几百年。由此证明,固原长城(即乌氏塞)并非战国秦昭王始筑。

周兴华说,《诗经·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就是说周宣王命令南仲到周都镐京北面的大原地区修建了一道长城。经考证众多文献资料,大原在今固原境内。另外,在《诗经》的《击鼓》《绵》《鸿雁》《定之方中》等篇章中均有西周筑有长城的史实反映。(完)

——————

古老戎族的栖息之地
www.nx.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21日 15:59:08 来源: 新华网宁夏频道

我国的西北部地区一,很早就是古代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福地。他们在广阔的北方草原上,逐水草而居,过着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曾被汉文史籍里称做“戎”族的古老民族。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在宁夏地区分别建立了一些不相统属的小国家。他们与渭水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周部族发生了密切联系,在频繁的交往中也时有战争爆发。

《诗经·南仲》云:“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这首诗中记载了周人强大以后,开始向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扩张,描写了周朝的军卒战车的雄壮和将帅的威严。

《书竹纪年》也有周宣王五年(公元823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猃狁,至于太原”和“料民于太原”的记述。西周时期的“太原”在什么地方?历来有宁夏固原和山西太原之争。

然而,1981年,在固原西北10多公里处的中河孙家庄,发掘出一座约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世纪中叶,即西周穆王以前时期的中、小奴隶主墓葬及殉葬的车马坑,证明宁夏固地区曾一度是西周的领地。这一发现还推翻了周文化没有逾越陇山(六盘山)之西的论断。其意义十分重大。

西周晚期,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戎族势力大振,不断侵扰周境。周平王东迁之后,公元前八世纪起到战国晚期,宁夏就成为乌氏、胸衍、义渠等戎族聚居活动的场所。

春秋初期,宁夏全境都居住着戎族。居住在今宁夏北部盐池等地的是朐衍戎;居住在甘肃庆阳、宁夏固原地区的为义渠戎,还有在今固原东南地区的乌氏戎。他们散居在深山溪谷之中,一个部落往往只有百余人,各有部落首领,不相统属。其中义渠戎势力最为强大。早在公元1100年,周人就出兵伐义渠,直到公元前272年秦昭王灭义渠国。义渠戎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 800年,先后成为周、秦西北地区的一支重要的对抗力量。从秦厉公到秦昭襄王,秦与义渠之间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争。近年来,在固原、中宁等10多处地方发现了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以兽头青铜短剑、各种动物透雕铜牌及各种小件铜饰,为这种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文化的居民,盛行用大量马、羊头随葬的风俗。

青铜器制作技术已相当纯熟,然而青铜器中很少农业工具,反映出这些器物的主人崇尚战斗,谙熟畜牧狩猎。原先曾将这些文化遗存归类于匈奴文明,但从历史记载中谁测,很可能是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义渠戎创造的一种文明。

公元前272年,秦国出兵最终战胜义渠戎,并在今之宁夏西吉、固原北面一带修筑起一道长城,以防止残余义渠戎和匈奴的反扑,至今这条秦长城遗迹还历历在目。秦统一全国,今宁夏为其北地郡属地,乌氏戎、胸衍戎、义渠戎原来聚居的地方便成为秦的郡县。

(责任编辑:卢鹰)

——————

图为明长城入海处老龙头(刘笑眉)

  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堪可列为世界古代第八大奇观。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9年,国际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美国《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将其评为“一生必须一游,否则抱憾终生”的全球最具特色的“五十佳”旅游胜地之一。

  长城旅游在河北省旅游业中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80年代,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河北开辟了一条长城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河北省在未来五年(2001—2005年)重点升级的8条旅游线路中,“长城旅游”专线仍然作为一条主线路位列其中。

  长城旅游项目受欢迎,这是由长城自身具有的独特的重大价值决定的。

  河北把长城之旅列为一条主线路,这是由河北境内的长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决定的。

  长城,当初的作用是防御,至清代,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已逐渐失去作用。大凡文物,或有长期保留价值的纪念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值。长城作为一种大地性的文物,它的价值在于“又长又险又古又美”,在于它的为历史所罕见的精美建筑,在于它的观赏性,在于它的历史纪念意义。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是一种坚不可摧、傲然挺立的民族精神,是使海外游子魂魄所系的根脉。长城是一条东方巨龙,“龙的传人”的根在长城。我每每登上长城,在欣赏长城的雄姿时,也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深深为她的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自豪。

  随着长城旅游热的兴起,“中国长城始建于何时”这个问题自然就提了出来。2000年国家文物局在南京主办的“古城墙科学保护研讨会”,认为中国城墙建设历史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晚期,明清时达到鼎盛时期,全国大小不一的城墙有数千座,包括长城在内的城墙绵延10万公里,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中国的万里长城始建于何时?《诗经》中的《出车》第三章写道:“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诗中的“往城于方”、“城彼朔方”中的“城”,指的就是军事防御工程,有的认为这就是长城的前身,是关于长城最早的记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西周宣王时期。还有一种比较切近的说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便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万里长城的源头在哪里?据《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记载:“楚国方城以为城”,这是长城最早见于历史文献的最明确的记载。据长城专家考证,位于河南省南召县与内乡、鲁山、方城三县交界地带山峰上的100多里古长城遗址,应该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的“楚国方城”,即中国最早有实物可识的长城。

  从这以后,中国的长城经历了20多个诸侯国和王朝的修筑,上下两千多年,纵横10万余里,分布于多个省、市、自治区,充分显示了我国先人的智慧和毅力,显示了先人的力量与建筑风格。当我们站在长城之巅,看着那绵延起伏、横亘万里的长城,绝不会因为它失去当年的防御作用而否定其建筑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河北境内,存有自战国至明朝各个朝代的长城。战国时期,在现今河北境内的赵国、燕国和中山王国,都修有长城,现在仍有遗迹可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人,打破匈奴,然后把原来的燕、赵、秦长城联接起来,使整个长城联贯为一,长达万里。在承德的丰宁、围场,张家口的张北县,都发现有秦长城的踪迹。围场县新拨乡岱尹上村尹梁之北,立有乾隆皇帝《古长城说》石碑一通,就是记载这位皇帝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发现原燕北长城的考察记述。

  南北朝时期以及以后的辽、金,我国北部地区先后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王朝,他们为了防止别族的侵扰,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不断修筑长城。其中北魏、北齐和金朝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这在我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市辖境内都有发现。

  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一般是指明代长城。它在明代开国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即开始修建,前后修筑长城18次,历经200多年,至明万历年间即公元1600年前后才完成了长城的全部修筑工作。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连内长城在内,全长6300公里。河北境内的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南的老龙头,西至怀安县的马市口,长达1200公里,如果连内长城算上,全长2000公里。

  河北境内存有的各个朝代的长城,以明代长城最为著名,可以说,明代长城的精华在河北。

  明王朝建都北京后,很重视其腹地北京北部的边境防务,重新对长城进行了精心的修筑和增建,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在河北省境内的长达2000公里的明代长城,行经地段很长,主要分布在唐山、秦皇岛和承德、张家口、保定等所属的一些县、市,有些长城段落处于河北与辽宁、天津、北京、山西等省市交界处。在其上设有大小关隘将近300处,敌楼、战台、边门、烽火台等建筑不计其数。明代长城的城墙高度一般在5至8米间,上宽5米,可容五马并骑。

  由于河北境内的明代长城位于明王朝腹心之地北京的附近,因此建筑水平最高,大部分用砖石建筑而成,是明代长城的精华所在。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分析说:现在所说的明长城,长约7000公里,其中多为夯土建筑,真正的砖石结构,既雄伟又坚固,也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长城只有1000多公里,其中只有200多公里在北京市,其余绝大部分分布在河北的秦皇岛、唐山、张家口、承德市。长城在其经过的省份,都各有特色,但长城的最重要区域在河北,最具开发价值的长城区段也在河北。有的长城专家这样评价:领略了河北境内的长城,才能真正感受长城之险峻巍峨,长城之伟大。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明代长城,分九镇管辖,这九镇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偏关)、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河北境内的明长城,分别由蓟镇、宣府镇管辖。蓟镇管辖山海关至居庸关(北京)的灰岭口,这段长城长约600多公里;宣府镇管辖东起居庸关的四海冶(在北京延庆县)西至西洋河(山西大同以北),全长510公里的长城。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为南北两线,宣府镇长城属北线,称外长城,南线为内长城。内长城由北京延庆四海冶支出,经居庸关、八达岭入河北的怀来县,然后经涿鹿入涞水,再经涞源入山西省。

  在河北管辖的明长城内,有许多享誉中外的著名景点。比如,在蓟镇管辖这段,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老龙头”,像是万里长城这条巨龙之首,有“中华之魂”的盛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山海关,扼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角山是河北境内的长城翻越的第一座山,长城随山就势,雄伟壮观,有“万里长城第一山”之称;位于山海关东北7公里处的三道关,在两山对峙的峭壁峡谷之间设关三重,是万里长城的第一道险关,这里的“长城倒挂”被誉为“长城一绝”;金山岭长城建筑形式独特,造型精湛,建筑形式丰富多样,特别是这里有一段文字砖砌筑的长城,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和观赏价值;九门口是万里长城的“京东首关”,九座关门并列而立,“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的谚语,道出了九门口的雄奇;因修潘家口水库而淹没水下的喜峰口长城,由于其兼具北方雄奇和南方秀丽之美,成为长城中一枝独秀的景观。

  宣府镇管辖的明长城河北段,位于明朝京都北京的西北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这段长城修筑的十分坚固。这段长城的重要关口有马市口、永合口、新河口、独石口、张家口。清代顺治年间,在张家口长城开设了大境门,正中门额上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所写的“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每个字足有一米见方,更显出长城的壮美,游人至此,瞻望雄关,凭眺祖国壮丽河山,更能激发起国人的爱国情怀。

  内长城也建有不少关隘和城堡,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是著名的内三关,地势十分险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长城,是我国一座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有哪一处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比长城更能激发起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的热爱之情。1984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题词,把保护长城与热爱中华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河北境内的长城陆续得到一些修复。但是,由于河北境内的长城大多是由砖石建造,所以遭受的破坏也最严重,长城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要牢记并经常重温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充分认识长城的巨大文物价值,自觉的保护长城,正确发挥长城能够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长城和我们的伟大祖国一道,以其从未有过的新姿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张永庆)

长城在线网站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