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1949.10.1.早上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哭?——曹敏信口雌黄 (图)

(2007-04-07 04:52:08) 下一个



一。曹敏的说法

  毛在1949年10月宣布了自己的“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激动万分,

  据说十月一日那天早上登天安门城楼的时候,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三次蹲在地上痛哭(真是个农民)。“钟山风雨起苍黄”了。

————————————

二。雅虎知识堂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回答时间:2006-11-26 20:28:11

————————————

三。百度知道 国庆节怎么来的?

国庆节历史由来 :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

四。http://www.dgschool.edu/ 历史首页

第一节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10.1下午2时 宣布国家领导人就职;发表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愿和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和国家政府建交。

————————————

五。1949.10.1.盛典举行时间 网路搜索

历史上的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历史大舞台- 〖莞邑人家〗 东莞人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北京30万军民参加的开国大典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历时3小时。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每年 ...
www.ratsky.com/dg/viewthread.php?tid=3169&extra=page%3D1 - 19k - 补充材料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南方网: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1949-10-1)南方网讯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编辑阮志峰) ...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 2002-12-24 17:31:08 ...
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mao/photo/200212241039.htm - 20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1999年09月23日 开国纪念章唤起的回忆 刘向勃 这枚标有“1949·10·1”的 ...

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

这天,我被指派在西三座门的分指挥部担任“纠察”。早上7点钟吃过早饭,我们就赶到中山公园门前进入了岗位。这时,已有不少队伍举着红旗,打着横幅,敲着锣鼓从四面八方向会场走来。这一天,我们三十多个担任“纠察” ...
www.gmw.cn/01gmrb/1999-09/23/GB/gm%5E18188%5E7%5EGM7-2304.htm - 8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

六。毛泽东弄丢了开国大典代表证(图)

发表于:博客中国(http://vip.bokee.com)

毛泽东弄丢了开国大典代表证(图)

  1949年早上六时,天已透亮,毛泽东还趴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办公桌上工作着。
  
  下午14点整,毛泽东又准时出现在勤政殿。此时,中央人民政府其它领导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和其它委员都已集合在这里了。

  在开国大典前夕的短暂时间内,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很快开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紧张、高效的办事作风。

  结束这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与各位副主席、委员们在勤政殿门口上车,赶往天安门城楼。毛泽东由卫士搀扶着从容地走向城楼。他不时停下来,等候身后那些比他年迈、行动远不如他灵便的领导人。

  在此之前,天安门西侧已经安装了一架摇摇晃晃的土电梯。但新开国的领导人没有乘电梯,他们要用自己的脚板登上天安门城楼。

  通往天安门城楼的古砖道有整整一百级。跟随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细心地打量着身边努力登攀着的伟人。他突然吃了一惊:别在毛泽东胸前的烫金红绸条不见了!

  这还得了!这红绸条可是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代表证,其重要性相当于“特别通行证”。这个独特的代表证是周恩来指示部队年轻的书法家锺灵设计的。专门给每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政协代表发了一个,上面分别印有佩戴者的姓名。代表们都工工整整地将它别在胸前。毛泽东主席与其它六名副主席的代表证是“特制”的,红绸条与别的代表一样,但他们的姓名是用金粉印上去的。

  莫不是临时改变规定了?叶子龙回头一看,六位副主席的胸前都好端端地别着红绸条,别的代表也都佩戴着红绸条,只有毛泽东胸前空空如也。

  叶子龙知道,今天这个重大场合有苏联的摄影师来拍照片,他们拍的照片还是彩色的。毛泽东肯定是他们聚焦的核心人物,黄呢子中山装上没有别这个红绸条,一定是十分扎眼的。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而且,这个缺憾不仅属于今天,它还会留给明天。秘书叶子龙当即掂出了此事的分量。谁也闹不清毛泽东把这个红绸条弄哪儿去了;也许是被他忙丢了?

  叶子龙于是立即匆匆下了楼梯,火速找到锺灵,要他以最快的速度制作一个代表证给毛泽东戴上。
冷不丁冒出来的这桩事,是锺灵始料不及的。留给他的只有毛泽东走完几十组台阶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必须再“特制”一个专供毛泽东使用的代表证出来。锺灵接受这个十万火急的命令后,顾不得想什么,跳上一辆吉普车,指挥司机朝他中南海工作室急驰而去。

  锺灵急匆匆地赶回工作室后,屏声敛息,很快就在一张红绸条上写下“毛泽东”三个仿宋字。接着,飞快地喷上金粉。他等不及墨迹风干,跑出屋子,跳上吉普车就往回赶。

  幸好,毛泽东还没登上天安门城楼。眼下,毛已经走了一大半台阶,仍像刚才那样,走走停停,等着后边年长的领导人。锺灵突然来到叶子龙面前,交给叶子龙那个红绸条;叶子龙当即上前,帮毛泽东将红绸条别在左胸口袋上方。

————————————

七。50年前趣闻:开国大典在即,毛主席丢了代表证

读吧2006-7-31 19:06:32 rumengye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一支车队从中南海东门开出,来到这块空地上。

  他们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各位副主席和各位委员们。他们是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在中南海勤政殿门口上车出发的。从勤政殿到这块空地只花了5分钟时间。

  这时,已经探雷完毕,一项重要的安全保卫任务刚好结束。

  喜悦写在脸上。下车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领导人一个个又说又笑,互相招呼着集合起来。之后,他们沿着城楼西头的古砖道楼梯,豪迈地向天安门城楼走去。在此之前,天安门西侧已经安装了一架摇摇晃晃的土电梯。但新中国的领导人没有乘电梯。他们要用自己的脚板登上天安门城楼。

  通往天安门城楼的古砖道有整整一百级。

  毛泽东由卫士搀扶着从容地走向城楼。他不时停下来,等候身后那些比他年迈、行动远不如他灵便的领导人。

  跟随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细心地打量着身边努力登攀着的伟人。他突然吃了一惊:别在毛主席胸前的烫金红绸条不见了!

  这还得了!这红绸条可是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代表证,其重要性相当于“特别通行证”。

  这个独特的代表证是周恩来指示书法家钟灵设计的。专门给每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政协代表发了一个,上面分别印有佩戴者的姓名。代表们都工工整整地将它别在胸前。毛泽东主席与其他六名副主席的代表证是“特制”的,红绸条与别的代表一样,但他们的姓名是用金粉印上去的。

  莫不是临时改变规定了?叶子龙回头一看,六位副主席的胸前都好端端地别着红绸条,别的代表也都佩戴着红绸条,只有毛主席胸前空空如也。

  叶子龙知道,今天这个重大场合有苏联老大哥的摄影师来拍照片,他们拍的照片还是彩色的。毛主席肯定是他们聚焦的核心人物,黄呢子中山装上没有别这个红绸条,一定是十分扎眼的。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而且,这个缺憾不仅属于今天,它还会留给明天。秘书叶子龙当即掂出了此事的分量。

  叶子龙于是立即噔噔瞪下了楼梯,火速找到钟灵,要他以最快的速度制作一个代表证给毛主席戴上。

  冷不丁冒出来的这桩事,是钟灵始料不及的。留给他的只有毛主席走完几十组台阶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必须再“特制”一个专供主席使用的代表证出来。

  钟灵接受这个十万火急的命令后,顾不得想什么,跳上一辆吉普车,指挥司机朝他中南海工作室急驰而去。

  谁也闹不清毛主席把这个红绸条弄哪儿去了。

  今天早上6时,天已透亮,毛泽东还趴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办公桌上工作着。下午2点整毛泽东又准时出现在勤政殿。此时,中央人民政府其他领导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和其他委员都已集合在这里了。勤政殿,就在这所已经赋予了全新含义的大殿里,在开国大典前夕的短暂时间内,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很快开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紧张、高效的办事作风。

  结束这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与各位副主席、委员们在勤政殿门口上车,赶往天安门城楼。

  也许,代表证红绸条是被毛主席忙丢了。

  钟灵急匆匆赶回工作室后,屏声敛息,很快在一张红绸条上写下“毛泽东”三个仿宋字。接着,飞快地喷上金粉。他等不及墨迹风干,跑出屋子,跳上吉普车就往回赶。

  幸好,毛泽东还没登上天安门城楼。眼下,他已经走了一大半台阶,仍像刚才那样,走走停停,等着后边年长的领导人。要不是毛泽东边走边等,他没佩带代表证的这个缺憾怕是难以弥补了。

  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注定是要圆圆满满的。

  于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开国大典纪录片中,留下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位着军装的小伙子,突然来到叶子龙面前,交给叶子龙一个红绸条;叶子龙当即上前帮毛主席将红绸条别在左胸口袋上方。

  这位着军装的小伙子就是钟灵。

  别好红绸条的毛泽东带着其他领导人继续向上登攀。 最后议程:苏联顾问建议放礼花

  开国大典的议程安排中,开始没有放礼花这个项目。

  在北京的苏联顾问根据苏联的国庆经验,向大会筹委会建议开国大典最后一项议程应放礼花。

  施放礼花能使新中国的第一个夜晚五彩缤纷,当然很好。但礼花是什么样子,没有几个人知道。

  不知道也要上马。

  任务下达给华北军区的一位叫张桂文的作战科长。当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不仅不知道怎样制作礼花,也从来没见过礼花,但他通过苏联顾问找来了苏联十月革命节阅兵的记录片,知道了放礼花是怎么回事。

  直到40年后,苏联施放的第一层礼花仍是信号弹,张桂文这才明白礼花与作战科的关系,所以开国大典上的礼花全是苏式信号弹。

  张桂文立即组织了礼花小分队在辅仁大学广场上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开国大典那一天,当夜色低垂,举着五星灯笼的群众游行队伍接近尾声时,天安门城楼休息厅里临时开通的总机接到了大会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电话,他要求立即接通位于东华表内侧的一个分指挥部,通知张桂文开始施放礼花。

  张桂文接到命令,马上也抓起桌子上的麦克风,充满激情地连续喊了三遍:“各位注意,现在施放礼花!”

  然而一点回声也没有,麦克风坏了。

  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替张桂文捏了一把汗。张桂文的脸仅仅白了一下,他还有两套应急方案。40年后,住在空军东西门干休所的离休干部张桂文说:“我们搞作战的,总是不止一套方案。因为我们不能把一件事情看死,战斗中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敌人在变,我们也要变,必须拿出几套作战方案。”

  幸亏这位施放礼花的指挥员是参加过无数战斗的军人,他像打仗一样,为保证礼花施放成功,拿出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是由他利用广场扩音器向施放礼花的6个点呼叫,直接下达命令;第二套是如果麦克风失灵,就由张桂文在指挥部发放一颗信号弹,表示放礼花开始;第三套方案是如果张桂文的信号枪出故障,派一个人通知最近的礼花点,其他各点见到礼花都一齐放。

  此时,当第一套方案失灵后,张桂文二话没说,走出用木板临时搭成的指挥部,从腰间熟练地抽出事先准备好的信号枪,冲着黑色的夜空打出了一颗绿色信号弹。

  这突如其来的枪声,使周围的人们不禁大吃一惊。在人们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广场周围的6个发射点同时轰然爆响,五彩缤纷的“礼花”喷向夜空,照亮广场,染红了古老的天安门,预示着新生的共和国万紫千红的明天。

  张桂文恐怕没有想到,他那颗应急的信号弹,竟成为开国大典之夜的第一朵礼花。

————————————

八。曹敏的原文

评价毛泽东-曹敏-
来源: iamcaibird 于 07-04-06 12:36:33
评价毛泽东
-曹敏-

  先别看题目就腻了。是的,这是个说得不能再滥的论题。再者,你个小百姓知道个屁。诸位,就是知道个“屁”也让“放”了吧,免得憋在肚子里胀气。

  小百姓也是人,能说话,能想些个事儿。何况咱也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已过了“知天命”,多少经历些个事情。

  在我看来不能将毛泽东绝对化。别人说他是“恶魔”也好,“伟人”也好,都说到了他的某些方面。毛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统一了中国大陆(台湾被美国人挡住了)。那要是蒋介石先生统一中国了呢?那他就是取代毛泽东的伟人。可惜他没成功,其实也成功不了,因为他的手段都是“上海滩”那套。他不是刘邦,容不得人,手下便没有象周恩来这样的天才组织者,和林彪、粟裕这样的骁勇悍将。于是统一中国的功名自然落在农民毛泽东头上。

  毛泽东是帝王,怎么是农民呢?是,但他是农民出身,饱读中国历史线装书的秀才,于是对中国政治帝王将相那套耳熟能详。嗯,他是读过几本马列的书,但心里早就明白这在中国行不通,不过可以做幌子,就跟当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信“天主”,“拜上帝会”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他不听当时苏联“第三国际”的话,上山当了土匪。毛明白,当时的中国就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的历史都是铁与血写的。后来毛打出了一块割据的天地,苏联修成“布尔什维克”的王明们便来指手划脚,并夺了毛的权。但事实证明“布尔什维克”们就是不行,被蒋打败了。在红军奔逃几近覆灭的路上,毛又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上(可不是绝对的),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极有份量的词句。

  毛就是个极有气魄的人。当然,他最后能夺取政权有运气的成分。但如果没有当帝王的雄心大志,他也不会成大气。从他败逃罗霄山脉的井岗山当土匪的时候起,他就立志要当个君王了,只不过这个志向他讳莫如深。

  蒋先生必败,毛在1949年10月宣布了自己的“王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激动万分,据说十月一日那天早上登天安门城楼的时候,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三次蹲在地上痛哭(真是个农民)。“钟山风雨起苍黄”了。

  他统一了大陆就是伟人吗?他的冷酷和残暴让中国百姓们遭了殃。嘿嘿,当然可以从这方面来看待他的罪行,但就凭统一中国这点,他就是个值得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的人;统一大陆他功不可没。如果中国的人们希望民族强大,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国家的完整、统一,之后才是制度的变更。美国总统林肯伟大吧?他的最伟大之处就是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他为了“和平统一”,曾向一心一意要分裂的南方许愿,将那里的奴隶制度延续一百年(内战期间最终解放黑奴的主要目的也是瓦解南方)。当南方悍然叛乱,他便以超凡的勇气宣布同南方进行战争,直至胜利。

  得了江山的毛就再没干好什么事情,除了发展核武器(他说裤子穿不上也要造原子弹)。这点算是高瞻远瞩。说得好听些,毛太具诗人气质,结果是想入非非,是个农民居然相信亩产万斤粮,要全国老百姓挖洞防核弹,然后再恶骂“孔老二”(其实是为了借题发挥耍权术),当然最糟的还是搞“文革”。咱揣测,老年的毛有了精神病,病态地猜疑所有的奴才要谋权,其结果就是把他最忠实的奴才刘少奇给“打倒”折磨致死,全国百姓像猴子一样的耍。打住,打住,这种话会说得没完没了,罄竹难书啊。

  毛之所以能得江山,是因为他了解传统的中国。但正因如此,他又几乎毁灭了中国,起码让中国经济大大的落后于世界的步伐。农民的局限性使他不想懂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极端地自以为是。你不能说他不希望中国强大,但他更醉心大权在握,迫害一切他认为企图动摇他权力的奴才。

  封建社会的君王之所以可以为所欲为,是因为有其“土壤”--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和奴性的国民。各级官吏对上是奴才,对下是主子,最愿意干的事就是扼杀人性。毛在这样的社会中就如鱼得水。不过换到今天让毛来统治中国他恐怕会有“生不逢时”之感,因为整个中国都变了,从人的思想到制度,在几十年的潜移默化中早已“面目全非”(我还是乐观的,尽管一天到晚报怨中国的一切,看来我太过急切地要看到中国的质变)。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