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收藏:关于北京小吃的回忆

(2007-04-03 12:22:35) 下一个

< />
关于北京小吃的回忆2007-03-28 13:25:36


在网上看到几个北京菜的贴子,做得相当漂亮,不过里边收的好菜压根儿不是北京的。当然了,它们都是在坐落于北京境内的一些餐馆炒出来的,所以被名正言顺地 naturalization 了一下――甭管是哪儿的种,只要生在北京,那就是北京菜了。

其实北京菜是个移民菜系,烤鸭和炒疙瘩算是土著,可惜土著,尤其是优秀的土著,不算太多。

而地道北京的,老北京成天念叨的,往往是些小打小闹登不上台面的小吃,比如卤煮豆汁儿艾窝窝。。。我爸我妈那一辈的大多还爱吃,到我们这一代,我认识的人里头,真心真意爱它们的已经不多见了。哪怕偶尔想起来去吃,也多半是吃那个念想,不是吃那个味道。

前阵子看弟弟写的北京记行,这才想起来几样北京小吃,我是真心真意爱着的,不过绝对不是伏苓夹饼和北京果脯。那是什么呢?

我发现,那是一大堆的回忆。

糖耳朵


奶奶家胡同口有家又一顺。每回爸爸带我去看奶奶,都在那儿给我买糖耳朵。

做得好的糖耳朵,软、甜、香,面儿上炸酥了,有股子韧劲儿,但是不会脆到扎嘴,刚刚好让人咬下去碰上面里边被一汪油浸软了的那口糖面团儿。咬下来,带着一点儿金黄的糖丝,嘴唇上也糊上一层,等着吃完了去舔。碰上做得不好的,一口下去,见着又白又干的一团硬面疙瘩,那就是没做透;或者劲道有余,润软不足,那是做过缩了。据说南城的南来顺做糖耳朵做得最好,不过我们就认又一顺。

糖火烧




又一顺的糖火烧也好,芝麻酱给得特足实,烤到软硬适中,我总是一买来就吃,还没走到奶奶家,一个圆鼓鼓的糖火烧已经下肚了。

从前爸爸爱给我和姐姐做甜芝麻酱饼,味道跟糖火烧差不多,做法也有点儿像。也是一层层擀到极薄的发面,匀匀地抹上红糖和芝麻酱,出锅趁热吃又香又软,放凉了再吃也不错,皮是脆的,馅是软的,香甜都藏在里边。妈妈一般在头天晚上把面发上,第二天一早我们还在睡觉,爸爸就悄悄爬起来烙饼,香香热热的,每张切成八小牙儿,给我们当早点,加一碗用牛油炒的油炒面(面茶),这样的早餐我吃了多年。后来在美国,妈妈把做法发扬光大,不用饼铛烙,而是用烤箱烤,一盘甜的抹红糖芝麻酱,一盘咸的抹花椒盐芝麻酱,面儿上撒的都是白芝麻,还没出炉,芝麻香就顺着烤箱的缝子钻得到处都是了。

炒肝

来美国之后,最最谗的是炒肝。

炒肝叫炒肝,不过它炒的主要不是肝,是猪肥肠,材料跟五更肠旺有点儿像,只是调味料用得没那么多,所以爱吃的人不太多,餐馆里都没有卖的。

妈妈知道我谗,来了美国,就张罗着给我做。肠子在大华就能买到,虽然不是肥肠,也凑合用吧,配猪肝,下黄酱和酱油在锅里煮,还没出锅,家里就有臭味儿了。这臭味,肠子洗再干净都多少会有点儿。不信您去会仙居的厨房闻闻,也一样。等用团粉勾好芡,撒入生蒜末出锅,就已经完全闻不出臭来,只剩下鲜美的一碗炒肝。

可惜爸爸、大侠还有三个孩子,都嫌臭不肯吃。所以这样的美味,只好由我和妈妈两人,置群众的意见于不顾,独自享用了。

茴香包子

楼上炒肝那张图里头,我总感觉炒肝旁边的包子应该是茴香馅的,因为我吃炒肝,就爱就着茴香包子。包子我爱吃素馅不爱吃肉馅,爸爸妈妈为了将就我就给我单包茴香鸡蛋的,极合我口味,中等大小的包子,我吃十多个一点儿不成问题,外加一碗炒肝。呵呵。

外边卖的包子没有茴香鸡蛋馅,因此我不爱去什么庆丰包子铺之类的名优店铺,他们给的肉份量忒大。我喜欢去路边那些坐马扎上吃的小地摊,小本生意舍不得下料,包子里没肉,就一点儿肉汤,满满一包的茴香,名副其实的茴香包子。

驴打滚



驴打滚是黄豆面做的,里头可以裹红豆沙,也可以裹红糖。特别小的时候,我并不太爱吃这东西,因为它不够甜,外边还裹一层熟黄豆面很不光滑,咬到嘴里干不呲咧的,不爽口。

不过奶奶爱吃,老派我去买,买回来还得陪她吃点儿,不然老太太不乐意。没办法,只好陪着,除了陪吃驴打滚,还得陪吃麻豆腐。一来二去的,我就爱吃了,到现在吃不到,还挺想念。一想到它们,脑子里就浮现出奶奶蠕动的小嘴儿,一边儿嚼,一边儿用一块小手绢擦拭嘴角,一块小小的驴打滚能吃一个半钟头。我坐在她对面儿,同样有一搭没一搭地嚼,不过不擦嘴角,斜着眼睛看电视里头伊伊呀呀唱戏,如此渡过了好多个再也回不来的祖孙相对的午后时光。

炸灌肠


妈妈嘴刁,吃东西特别挑地方,比如豆汁她喝虎坊桥的新华小吃店,灌肠她吃隆福寺的丰年。我基本吃不出什么两样,不过还老跟着她,为的是顺便上街讨两样想了很久的玩意儿。

隆福寺的灌肠店只卖灌肠,那时候我倒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有一次,跟一帮广东朋友在西安吃贾三灌汤包。除了包子,他们还想点点儿别的,店小二说没有别的,只有包子。

“有没有粥?”他们不甘心。

“没有”

“有没有汤?”他们仍然不甘心。

“没有。”

“这样的店子竟然还那么有名?!”

“店里只做包子,不靠其它的东西招揽生意,证明包子做得地道啊”,我解释说。

他们只好郁闷地吃了很多包子,然后下午很快就又饿了,因为午饭吃得太过简单。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我妈才那么认丰年。

丰年一进门儿就是收钱的,先交钱后取货。妈妈边交钱,边派我占位子,自己拿着掌柜的给发的小票儿,去厨房窗户那儿交给师傅,师傅不着急不着慌炸好一盘儿灌肠,上边的油花滋滋地冒着热气儿,递到妈妈手上。妈妈把盘子小心翼翼端到桌子旁边儿,坐下,在灌肠上头浇一层蒜汁,用根牙签扎起来一片,吹吹,送到我嘴边儿,明明都已经吹凉了,还不放心地紧着唠叨:“慢着,别烫着。”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奇怪,这些我记得的细节怎么不包括妈妈她自己吃的样子?不知道是我贪吃忘了她当时的模样了呢,还是为了我贪吃的缘故,当年妈妈压根儿没舍得吃。总之我的贪吃,是肯定的。


羊杂碎汤



羊杂碎汤


爆肚

我不爱吃肉,尤其不爱吃羊肉,可是我巨爱吃羊下水,看见羊杂碎汤和爆肚就走不动道儿。这绝对是来自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啊!

这让我想起我和大侠对我们孩子的影响来了。我们两人平时在家不怎么碰甜食,所以我们的三个孩子,也几乎从来不肯吃甜食,别管是蛋糕、饼干、甜甜圈,还是甜馅饼。。。有个朋友知道他们不喜甜食,专门去生计买了中国人吃的不太甜的水果蛋糕来,我们家孩子竟然一看见就极没礼貌地说 Yuck ,搞得我和朋友都十分尴尬。

为了挽回不良影响,我在切蛋糕之前,把他们纷纷拖到房间里威胁道:“等下吃蛋糕,你们必须得要吃,至少吃一口。吃了我回头给你们奖励,不吃我就给你们关小黑屋!”他们异口同声说:“我们喜欢关小黑屋。”

另外一次,阿小 N 的学校让家长帮助他做一个自我介绍的海报,供全校同学观看。海报上有个问题问:你最爱的食物是什么?我儿子让我帮他写:“ chicken feet ”,那是我和大侠平时下酒必备的,吃不完的话,第二天孩子们能捡点儿剩落。。我说不行,不合适,得想个别的。他很快想出来,而且因为拼写简单,自己写了上去:“ pig ear ”。

奶油炸糕

说起甜食,我倒想起另外一样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是东安市场的奶油炸糕,现炸现卖。

也是我占座,妈妈去窗口端回来。因为来来往往人特别多,我一边儿抱着妈妈的包包等她,一边儿把脚搭在旁边空着的凳子上,同时紧张地四下张望,生恐冲出什么人来强行要坐我占的位子。

就算这样,位子还是常常占不住。毕竟我一个小孩子家,没人怕我。于是妈妈回来,只好站着了。如此紧张的进食环境,竟然从来没有影响到过我们母女的胃口。我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大老远跑去,分吃一盘奶油炸糕,有时候妈妈帮我买一瓶牛奶,吃完拽着我的胳膊一家商店一家商店地逛。

不知不觉地,我已经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依赖妈妈了。她年纪越来越大,时常打电话来问我需要什么,大侠需要什么,孩子需要什么,她好上街去给我们买。我总说,妈妈,我们这边儿什么都有,您就别老惦记了。我没对她说的是,我总觉得,没有我陪着逛街,妈妈可能会挺孤单的。

东安市场 98 年初新张以后,我再没去过,不知道奶油炸糕还有没有,有的话还好吃不好吃,现在的少年儿童还爱不爱屁颠儿屁颠儿跟在妈妈后边去吃。



再顺手贴几张其它的小吃:



艾窝窝


糖卷果


姜丝排叉


油茶


馓子麻花


萨琪玛


焦圈


豆馅烧饼


豌豆黄

炒疙瘩

豆汁



卤煮火烧

由网上无名张贴 @ 2007-03-28 13:25:36 (5011)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