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绵山纪游 (图)

(2007-04-15 23:47:11) 下一个



首页 > 国家地理 > 第四季 > 正文
秋凉好登山——绵山纪游【博陵】2004-10-10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06日 10:47)

  近年来有关绵山的报道渐渐多起来,去绵山旅游、一睹古老名山胜景的四方游客也愈来愈多。手边的一部《东周列国志》,是我当初在书店排了一个多小时队买来的(更早的一部《红楼梦》用了三个半小时),看如今书店里各类书籍琳琅满架任君选购,真是感慨多多。



抱腹岩

  《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遵从史实。里面许多精彩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人们理解部分成语、典故的帮手。记忆最深的情节之一有《介子推守志焚绵上》,也是因为七八岁时看过的一本小人儿书《韩原会战》,说到了晋公子夷吾和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因此对追随重耳流亡的介子推(介之推)的故事也比较留意。关于“介子推不言禄”的事可上溯到中国的第一部编年史《左传》等多部史著。

  乘着秋凉时节,我再次来到山西这块历史人文荟萃之地,向着未曾踏足过的、位于晋中盆地南端的介休,去探访秋色绵山。

  昔日,流亡的重耳饥寒交加之际,介子推曾割下自己的肉和着野菜煮汤给重耳吃,有“割股奉君”的功劳。但登上国君位子的重耳在封赏功臣时单单忽略了介子推,加上介子推又对居功的狐偃等“心怀鄙薄”,遂携母隐于绵上。后来,纵使文公焚山“相请”,铁了心的介子推也决不下山,和老母一起烧死在枯树下。书上的一段提到“介休”、“寒食节”的来历:“‘改绵山曰介山,以志寡人之过!’后世于绵上立县,谓之介休,言介子推休息于此也。焚林之日乃三月五日清明之候,国人思慕子推,以其死于火,不忍举火,为之冷食一月,后渐减至三日。···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十多年前,曾有一外籍教师问及寒食节的来历,当时绵山、介子推的故事还不为多数人所知,遂以“守志焚绵上”这一节告知。

  绵山闻名于世已经两千多年,但后来却渐渐湮没。1940年侵入山西的日本军队对作为抗日根据地的绵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焚毁,使一世名山一下子沉寂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不断的建设与维护,才使绵山重获生机。只是已经被大量毁坏的文物古建筑不能再生,令人遗憾有加。但绵山毕竟是凝聚了悠久历史文化和秀美自然风光的举世名山,一时衰落后,大有以强劲实力后来而居上之势。前来的游客人数竟连续居文物大省山西之冠,并将影响逐渐扩大到十方九域。



绵山隧道之一

  车出太原一路西南行,秋风未夺细柳之绿,杨树的叶子在晴空下熠熠闪光。三小时后,坦荡的晋中原野上突兀出现一带山峰,岚气蒸蒸,莽莽苍苍,这就是历史上享誉盛久的绵山吗?

  许多名山都修有上山的盘旋公路,绵山在这一点上也并不奇特。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一是极其讲求质量的齐整规范的路面和北方山地少见的茂密花木植被,盘路多在垂直九十度的崖壁上绕行,这大概与绵山岩石节理的坚实结构有关;二是在高高的山路上时而可看到山下的沃野平畴,更增加了身处弥高的感觉。朱德曾有诗句:“群峰壁立太行头”,历史上也有许多诗人用了数不清的诗句描写山势的耸立与陡峭。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绵山,人们会真正领略到什么是山的“壁立”。以“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著称的华山确实路险谷深,但它的绝险处都在山体的南侧,一般游客很难到达,更不要说从远处看它壁立七八百米以至上千米的峭拔雄风。其他名山上的建筑虽也有悬空而建的,或高度不是很高,或只限于局部。绵山上的众多建筑大都临于悬崖峭壁之上,形成凌云驾虚之势,实为罕见。巨大的沟壑和陡壁以及相对开阔的视野,使峰回路转的山体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冲击。峭拔的绵山是道教名山,它的建筑风格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道”的离尘超俗的追求。

  绵山上的建筑虽多为1995年后陆续恢复重建,但都严格遵从各处原有古建的旧日规制,使千百年来的历史、宗教文化传承和名山风貌得到发扬光大。被称作道教“天下第一宫观”的大罗宫(大:daì)里悬挂有长达300多米、由全国100位书家题写的《道德经》八十一章木刻,可谓洋洋大观。正果寺大岩的之字形步道悬贴在绝壁之上,犹如通天的阶梯,寺里的十二尊包骨真身佛像为全国同类之最。抱腹岩的云峰寺,最早建于三国曹魏时期,是全国最大的岩洞式寺院。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抱腹岩巨洞,成为遮蔽崖下两百间屋舍的天然屏障。天桥景区300多米的栈道,人走在上面欣赏着山野烟岚、看着近旁的佛道建筑与塑像彩绘,丝毫没有不安全感。等走下来再仰头望去,才为高悬的栈道大吃一惊,这就是刚刚走过的栈道吗!?幽静的水涛沟流水潺潺,微微秋风里枫叶正红,恰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与沟畔说法台遥遥相对的五座山峰传说是五条龙在静听空王佛讲经说法,五龙瀑飘飘洒洒如颤动的琴弦。据说绵山上的空王佛比释迦佛还要早的多,因此绵山上的释迦殿只能偏居于配殿的位置。

  除了大罗宫为全国最大的道观建筑群,天桥景区的洞神宫、一斗泉景区的洞真宫、朱家凹的洞玄宫等庙观云集,比佛教在山上占有更显要的地位,真个是“大道之山”。绵山的不少崖壁上挂有祥铃、红灯,随风摇曳的灯、铃本是寄托人们精神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现在展现绵山特色文化的一种精彩演出。



大罗宫景区

  绵山古有的遗存虽然曾遭到严重毁坏,但历经劫难保留下来的也所在不少。秦柏、汉寺、唐宋塑彩、金元碑碣、明雕、清诗,见证了绵山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晋文公、石勒、李世民等众多历史名人曾登临绵山,不少诗人写下了赞美绵山的诗句。李世民在绵山下收服了“割股”的尉迟恭,大概记取了晋文公的教训,他没有忘记功臣。宋代诗人张商英游绵山后曾写诗一首抒发感慨:

  日光隐隐沉沧海,

  山色青青耸碧空。

  万壑千崖增秀丽,

  往来人在画图中。

  绵山又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曾是联系晋冀鲁豫解放区和陕北的重要通道,叶剑英、薄一波、陈赓等曾领导了绵山一带的斗争。叶帅的论绵山文,薄一波的“绵山”题字,为古老的绵山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不上绵山不知绵山之雄秀,不知景物之丰厚。在山上的两天,只是游览了诸多景区的一部分。人说要遍游绵山胜迹非三五天不可,确是不假,如介公岭景区因为相对偏远没有去成。绵山的出名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介子推,虽然有人对诸如介子推绵山故事、赵氏孤儿藏山故事等提出过置疑,但多数史家认为以距晋文公仅200年成书的《左传》等史籍的记载不会臆造史实。介公岭上不仅有介公祠、介公墓、思烟台、足下亭,秋季里更有漫山的红叶,也是绵山精神的一种象征吧!另一个遗憾是因为疲劳一天,没有去看绵山的灯光夜景。房间的电视里反复播放配有优美解说词的绵山景区录像,高低错落、远近呼应、寓意不同的建筑物、崖壁上的各色灯光,把夜的绵山打扮成一个神奇的世界,令观者觉得净是排比句、讲求对仗的解说词说的也毫不为过。

  绵山景区也不是没有不可挑剔的地方,不是它的自然景观,而是在个别地方(如水涛沟)不适宜地制造了一些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造物,设计者本意是点化历史文化,但做过了头就适得其反,忽略了美是自然与协调。

  “不虚此行!”是从绵山一路下来的人们的真实感受。现在的一些广告往往说的越好,越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游罢绵山,你会由衷地赞同有关绵山的宣传语:绵山是风景秀丽的山,绵山是古老神奇的山,绵山是历史文化名山,绵山是宗教文化名山,绵山是华夏一大名山。 2004.10初稿

  附:

  秋日游绵山

  博陵

  绵上风光好,

  秋来景愈佳。

  路匝千仞壁,

  峰转万重崖。

  欢鸟唱幽谷,

  高甍映远霞。

  月明灯火色,

  更胜春日花。

  清代傅山的诗:

  青松白梧十里迥,

  梐青抵白祠堂幽。

  晋国园陵迷草木,

  绵田香火动春秋。

  名更卖扇传东海,

  身隐承颜肖故邱。

  还虑寒山太枯寂,

  婉客分到牡丹头。

  有一种传说,介子推“隐后三十年,见东海边卖扇”。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