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江上一郎请看——泸定桥二十二勇士若干史实 东岸红军未到

(2007-03-16 11:11:24) 下一个
凤凰网 > 资讯中心 > 历史 > 战争的历史 > 正文

飞夺泸定桥:22勇士“铺门板过桥”失实
2006年10月11日 13:02 北京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若干史实的订正

北京日报报8月14日刊登的《红军是怎样强渡大渡河的》一文,对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壮举做了歌颂,值得肯定,但对"飞夺泸定桥"的评述也有若干失实之处,有必要加以订正。

一、该文说:"有的回忆文章说:'敌人已经把桥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索链子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又说,突击队是在铁索桥上边铺门板边匍匐射击前进的,从而"纠正了'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的描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与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写信发起长征征文活动,许多红军干部积极响应,写下了亲身经历。应该说,那时长征亲历者记述的征战过程是最具权威性的,是真实准确和不容置疑的。

当时,红四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在《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的征文中写道:敌人"把桥上的木板都收掉了,只剩下铁索链","二十二个英雄"是"沿铁索链冲锋的"。红一师宣传科长彭加伦在《飞夺泸定桥》征文中写道:"桥板被敌人抽了,只剩得几根光铁索",勇士们"冒着浓密的弹雨,一手扶着铁栏,踏着铁索,冲锋过去。"红11团政治委员张爱萍在征文写道:红四团"到达时,守桥敌人已将铁索上的木板抽走,仅剩下几根铁索了。"

后来,红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在《忆长征》一书中也写道:"敌人已经把桥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子了",勇士们"如飞箭离弦,冒着对岸射来的枪弹,扶着桥边的栏杆,踏着摇晃的索链,向敌人冲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记述:"在红军到达前,敌人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13根铁链横在大渡河上",勇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登着悬空的铁锁链,向对岸冲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夺占泸定桥》的条目称:突击队员"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

以上亲历者的记述和典籍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真实写照。当时,红四团组织了两个突击队,即二连二十二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和三连组成铺桥突击队。勇士们在光秃秃的铁索上,一边攀爬前进一边射击,爬到对岸,消灭敌人;三连战士在勇士后面铺设桥板,为团主力开辟通道,并不像该文所说的那样。

二、该文说:"黄昏前,河东我军赶到了泸定桥。这时,红四团(在西岸)……向东桥头发起攻击",东岸我军"很快将火扑灭,守桥敌人有的仓皇逃跑,有的被我军消灭"。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当时,罗华生在征文中写道:"有些英雄的眉毛、帽子被火烧掉了……从火堆里向街上冲。"彭加伦在征文中写道:勇士们"刚到对岸桥头,敌人放起火来……他们不顾一切冲进火焰中去"。杨成武在回忆录中也写道:廖大珠"带头冲进火海,他头上的帽子着火了,身上衣服着火了,然而,他仍旧不顾一切地向火里扑去。……一个个蹿过火舌,挥舞着闪光的马刀,杀向敌人"。"夜晚10点左右,警戒营的排哨突然在前方打响……抓了个'俘虏',一审,竟是红一师三团的自己人,这才知道一师的援兵已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记载:"当突击队接近对岸桥头时,敌人在桥头突然点起冲天大火……英雄的红军突击队员们面对熊熊烈火,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胜利地抢占了大桥,迅速歼灭守桥之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夺占泸定桥》的条目称:"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记载:二十二勇士"胜利地占领了大桥,并冲入泸定城内。红军的后续部队(红四团主力)紧跟入城,歼灭守军一个团大部,攻占泸定城。接着与沿左(东)岸北上的部队会合。"

《聂荣臻回忆录》记述:"我和伯承同志带着三团从大渡河东岸赶到泸定城时,已是后半夜二时半了。"《罗瑞卿传》记载:右纵队(东岸)"于29日深夜进入泸定城,此时左纵队(指红四团)飞夺泸定桥刚过了7小时。"夺桥战斗是19时结束的,算起来,罗大将与聂帅的说法不谋而合,这是东岸先头部队到达泸定桥的准确时间。

以上权威著述和典籍,均未提到东岸我军在夺桥战斗前或战斗中到达泸定桥,更没有灭火和歼敌的行动。如像该文所说,红四团在"河东我军赶到了泸定桥",并"消灭"敌人之后,才"发起冲击"。那么,他们一天飞奔240里还有什么作用呢?在桥两端都被红军占领的情况下,红四团的夺桥战斗、二十二勇士攀爬铁索还有什么意义?难道是西岸红军向东岸红军"发起冲击"吗?显而易见,该文的说法是不对的。

该文导语也有失误。导语说:"长期以来,关于红军强渡大渡河这一历史事件,出现了一些有违史实和以讹传讹的说法。"又说,此文"对一些失实和讹传予以订正和纠正,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相"。导语这样表述,容易使人产生歧义。

几十年来,关于"飞夺泸定桥"史实的记述,几乎所有重要著述和典籍都是一致的,从来没有任何争议。今年以来,社会上有些恶搞红军长征史的人,胡说"根本不存在飞夺泸定桥这回事",对此,如果编辑想借导语来抨击这股歪风,表述应该更加清楚,否则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因为在该文对"飞夺泸定桥"有不正确评述的前提下,再加上这样的导语,很容易使人误以为红军攀爬铁索也"有违史实",是"以讹传讹",这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希望编者今后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以免产生误导。

(晓文)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