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征途中——皮包吃不吃 党小组讨论

(2007-03-14 05:07:20) 下一个
长征途中——皮包吃不吃 党小组讨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皮包吃不吃 党小组讨论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0:34 新文化报

  在长征中,“吃”,毫无疑义地是一个大问题。几万人马,粮食自筹。在不同的地区,还得入乡随俗,适应新的饮食环境,甚至还得亲自动手收割粮食,采摘野菜。

  最难忘 大家同吃“包子饭”

  在红军的部队进入西南之后,在将士们的日记或回忆录里,关于缺粮少食的内容逐渐增多。可见食物已经越来越成为心头大事。当时担任周恩来警卫员的顾玉平回忆说,长征中大家吃的是“包子饭”,就是按定量每人一包,菜也是一份。周恩来和他吃的都是同一种菜,一样的分量。长征途中只有李德有专配的炊事员,其他领导人与士兵吃的是一样的。

  不得已 命令解决水土不服

  长征刚进到藏区时,部队里主要吃的是酥油糌粑,这是一种把青稞麦炒熟后磨成粉子,用酥油拌和,盛在木碗里用手抓着吃的食物。但一开始,来自江西、湖南等外省的红军战士都吃不惯那股腥味,不愿吃,各部队政治机关只好专门发了材料,解释说藏民的这种食物其实对身体健壮是很有好处的,鼓励大家吃下去。

  小笑话 不知罐头是何物

  红三军团在渡金沙江前缴获了一些铁桶饼干和罐头,时任11团政治部主任王平不知道罐头是何物,就随手扔掉了,被懂得一些外文的政委张爱萍拣到,辨认出是果子酱就打开来吃,而王平怕上当,还是不敢吃。

  最不幸 喝毒水患上腹泻

  由于先头部队的战士们饮用了草地上有毒的水,大都患上腹泻和痢疾,粗糙的整颗的谷粒和麦粒通过肠道排泄出来时仍带着血污。面临着饥饿威胁的后卫部队,挑拣着这些谷粒,把谷粒洗净煮沸后就狼吞虎咽地再吃下去。

  最幸运 经讨论不吃皮包了

  过草地时粮食缺乏,红军常以野菜甚至皮革充饥。这是红四方面军第31军一位干部长征时用的皮包(下图)。这个皮包是经党小组讨论后才没吃掉,得以保存下来的。据《红军》(三联版)

  红军食谱

  麦面疙瘩汤 小馒头+羊肉烩苤蓝 野韭菜 野蒜 野芹菜

  臭蒿子 牛耳大黄 豌豆苗 胡豆苗 鸡蛋汤 白糖粥

  采来豌豆苗熬汤 小麦面 蘑菇汤 洋姜蛋蛋 炒米

  中坝腊肉 青稞 牛皮带 枪皮带 旧牛皮鞋 茶膏 豆角

  牦牛肉 茴茴草 松菌 清水煮树皮 草根 羊肉 洋芋

  黄豆 酥油糌粑 蒲公英叶子 荀麻 苞谷 绿豆 宣威火腿 马铃薯

  青稞面馒头 红烧猪肉 鸡蛋煮挂面 糯米 腊鸡 皮蛋 小米 南瓜

  油鸭子 炒麦子 野菠菜 包谷糊 油泡香肠 油煎糖饼子

  玉蜀黍 桐油炒狗肉 蜜糖 蕨根 酸梅

  (这是从各种回忆红军长征的记载中找出来的部分食物单子,有野菜也有上好的腊肉。)据《红军》(三联版)

  皮带嚼不烂 茅台洗过脚

   [青稞面] 就是青稞面疙瘩,干粮袋经雨水浸泡,早已结成一根硬棒棒。掰下一块青稞面疙瘩让周围的人看一看,再泡到野菜汤里。这样互相监督,限制干粮的消耗量,防止没走出草地就断了口粮。长征途中朱德曾亲自教战士们如何吃青涩(未成熟)的青稞:弄点火,烤一会儿,然后放在手里搓一搓,就往嘴里塞。这种方法被士兵们命名为“朱德吃法”,并得到推广。

  [牛皮腰带 枪皮带 旧牛皮鞋] 先用水泡,然后用火煮。闻起来味道还不错,烧起来有点香。只是嚼不烂,不好咽,嘴里全是黑水。

  [茶膏] 用藏族地区的茶叶熬成的“茶膏”。做法是把茶叶放入锅里,加适量的水,再加点碱或草木灰,烧上大火熬,直到茶水成糊状,再把粗的渣滓去掉,再熬干一点,搓成羊粪蛋大的茶丸晾干。泡茶喝的简陋茶具是用1尺左右长、直径两三寸,两头有节的竹子做成的水筒,在一端钻一个小洞,将茶水灌满后,用个楔子堵住洞口,到了有水的地方,一碗水泡上一颗茶丸。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

皮包吃不吃 党小组讨论?(2)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0:34 新文化报

  [茅台酒] 产地在茅台镇。红军会喝酒的都过足了酒瘾,而不会喝的,也都装上一壶,作为洗脚活血、舒筋骨之用。

  [豌豆苗汤] 由野豌豆苗加水熬成的汤。据喝过的红军干部莫文骅描述:“既没有油,又没有盐,清汤寡水,一股麻痹的腥气。”

  [雪山“冰淇淋”] 在雪山上将糖精加入冰碴儿后自制而成。据《红军》(三联版)

  当年穿秘境 可作今日游

   1.1934年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曾先后两次过九嶷山。它位于湖南宁远县南境30公里,纵横100公里,九大奇峰挺拔俊秀。毛泽东在1961年仍怀念九嶷山的风景,写下“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诗句。

  2.红军在云南入川的门户桐梓开了一个神秘的王国“仙女洞”和“天门洞”。这是巨大石灰岩溶洞,洞身深邃,岔道横生,还没有人进去探过路。

  3.安顺场至泸定桥全程160公里,所谓路,有时是绝壁上硬凿出来的栈道,有路,也只是蜿蜒缠绕的羊肠小道,左边是刀劈一样高入云端的峭崖陡壁,虽是5月,山腰以上却堆满了银光耀眼的积雪。

  4.从梭磨到莫牙寺之间的白龙河的栈道,离开水面五六十米高,位于危崖的山边,以木桩钉于人工打好了的石孔中,上面铺以木板,像桥一般。河两岸均是石崖峭壁。

  5.莫牙寺是一所很不错的喇嘛寺,陈设异常雅洁。红军到时,菊花盛开,景色美艳。红军为了收容落伍人员和消除疲劳,除先头部队一军团外,其余均在莫牙寺休息一天。

  6.宝兴县南部灵关,地处夹金山到川西平原的最后出口。任荣将军回忆说,长时间在雪山草地风餐露宿,突然来到这美丽如画的地方,真使人心旷神怡。

  7.大石堡在山腰上,东接悬崖万丈的“藏王寨”。这里的石灰岩有5公里之广,四面皆绝壁。

  8.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11师进驻四川茂县东南的千佛山。千佛山在川西平原,可俯视成都、绵阳,红军控制这里,犹如悬斧于门上。

  9.大雪山为鹿头山脉之一段,其东南有一水成岩高峰,终年积雪不化,名“雪宝顶”,举目四望,所谓“只有天在上,嶙嶙万山低”。

  10.党岭位于四川丹巴县边耳乡境内,巨大的垂直高差形成幽谷深邃、千仞壁立的高山峡谷景观。独特的地质、地貌与气候条件使党岭景区至今还保存着原始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保存了大量第四纪以来(距今250万年)目前多数地区已绝迹的珍稀动物、植物、昆虫等活化石。据《红军》(三联版)

  ★史料★

  累计行程6.5万余里

   记者10月18日从《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上了解到,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和红25军的累计行程6.5万余里。

  行程最长的是中央红军,共2.5万余里;红二方面军其次,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程1万余里,红25军行程近1万里。前来参观展览的老红军王长俊说:“这还只是指道路里程,红军在长征中来回奔袭、作战,实际里程应该远远多于道路里程。”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介绍说,1936年的《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记录了红1军团机关和直属队长征371天每天经过的重要地点及里程,据此统计的总行程达到了18095里,但是大多数担负作战、侦察、迂回和穿插任务的红军部队,行程更多,有2.5万余里。据新华社

  路上怎么住

   在路上,红军的住宿质量也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住过大军阀的洋楼,藏族贵族住的豪宅,住过普通民宅,也曾睡倒在屋檐下和树阴下。在红军的回忆中,提及自己搭建的临时帐篷的记录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过草地的时候。“每人用棍子往地上一插,靠小树搭块油布遮雨,大家背靠背挤在一起宿营”。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皮包吃不吃 党小组讨论?(3)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0:34 新文化报

  红军在行进中开展了评比模范的活动,例如在群众家借宿后,能否“完全做到上门板、捆禾草,把地上打扫干净;保持厕所清洁,不随便屙屎,宿营时掘厕所”成为评判标准,红军还要求战士们进出要宣传,“进入宿营地时,要向群众做宣传,出发时要向群众告别”,用许多细节去塑造文明之师的形象,以获得沿途老百姓的支持与欢迎。

  1935年1月5日,兵临遵义城外的红一军团,特意制定了《关于进入城镇执行政策的规定》,要求“城市部队不准驻商店,其余部队集结在城郊宿营;进城人员要有整齐的军容;在城市里打土豪必须经过详细调查和政治机关批准,才许可进行;严禁在城市或城郊乱大小便和乱扔脏物”。

  据《红军》(三联版)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