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阎明复:从我亲历的几件事看康生

(2007-02-03 14:52:11) 下一个
从我亲历的几件事看康生

·阎明复·

其实,我并不了解康生的很多情况,只能说是通过工作关系"有所接触"而已 。本文我打算写下自己所见所闻的几件事,使大家从不同侧面对康生的真实面目有所了解。

目录
1◇ 陪同康生见毛岸青
2◇ 利用反修斗争取得毛泽东信任
3◇ 排斥王稼祥控制中联部
4◇ 打倒知情人重掌社会部
5◇ 草菅人命的"迫害狂"


1◇ 陪同康生见毛岸青

1959年春天,党中央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由李雪峰、康生、刘宁一 、刘晓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出席苏联共产党第21届代表大会。我作为随团翻 译一同前往。

这次会议期间,代表团下榻莫斯科列宁山政府别墅,分别住在两座楼内。周总 理住一座,我随康生、李雪峰等住在另一栋楼里。这就使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地 接触了康生。

当时康生约摸60岁左右年纪,中等偏瘦身材,戴深度眼镜,留八字胡,穿着 一套由他本人设计的草绿色竖领中山装,踏一双特制的皮鞋(他脚上有鸡眼,鞋垫 上有凹孔来保护鸡眼不受磨擦)。

到莫斯科后不久,有一天,康生对我讲:主席有个儿子叫岸青,精神曾受过刺 激,现住在莫斯科的一家疗养院。他让我告诉苏方接待人员,请他们通知院方,我 们要抽时间去看望岸青。他还要我去中国驻苏大使馆要一些中国的酱油、榨菜、辣 椒等物品带上。后来康生又对我讲起毛岸青在杨开慧被杀害后流落上海遭受迫害而 致病的情况,并着重说明,1935-1936年间,地下党组织找到了岸英、岸 青,设法买了上海去法国的船票,是他专程从苏联到法国马赛港把岸英、岸青兄弟 接到莫斯科的。康生讲这番话表示他一贯关心毛泽东的亲人。

这次,他提出要去看望岸青后,我按照他的嘱咐,做了一些准备。记得是在一 个周日的早晨,我陪康生一起去莫斯科郊区的一个高干疗养院。从外观上看,这座 疗养院可能是沙皇时代的贵族庄园。房屋高耸而庄严,大理石楼梯,房间很大。院 长、医生等人在大楼门前等候,陪同我们走进二楼会客室,并向康生简单介绍了岸 青的情况。一会儿,岸青进来了,院长、医生稍微寒暄后便都退出去了。剩下来只 有康生、岸青和我。

这时康生问:"你还认识我吗?"

"康伯伯,我认识你。"岸青回答。

然后的谈话便是一问一答了,内容大都是一些生活起居情况,岸青主动说话不 多,对问题的回答也都很简单。

探望和谈话大约持续了30分钟左右,准备告辞了。临走的时候,康生问岸青 :"有什么话要向家里说吗?"

岸青说:"向爸爸问好,不用惦念,一切都好。"

在回去的路上,康生讲:"这显然是一个高级干部疗养院,条件是很好的。但 是还得想办法把岸青接回国内。这里再好毕竟是异国他乡啊。就毛主席现在在国内 的地位来讲,岸青回国后会有比在苏联好得多的条件,将来再在医护人员中找个爱 人,终身都会有人照顾。"

代表团回北京后,过了一段时间,康生的秘书李鑫告诉我,康生见了江青,对 她讲了在莫斯科看望岸青的事,并建议接岸青回国,以便安排更好的治疗。据李鑫 讲,康生告诉他,江青听后很激动,把康生去看望岸青的事以及他的建议告诉了毛 主席,江青乘机为康生说好话,她对主席说:"你的老战友那么多人去莫斯科,从 来没有人去看我们的孩子,还是康生对他好,专门去看望他,还建议将岸青接回来 治疗。"后来国内果然派人去莫斯科把岸青接了回来。

我在上世纪90年代曾听前国家主席杨尚昆谈到过康生历史上的一些情况。杨 尚昆在回忆党的历史时,谈到30年代的王明路线。

杨尚昆说:"康生在共产国际时代,在莫斯科积极支持王明";他又说:"1 937年冬,康生从莫斯科回来以后,摇身一变,把自己说成是反对王明路线的英 雄。还对王明进行了揭发,以求取得毛主席的信任。"(据史料记载,1933年 7月至1937年11月,康生在莫斯科作为王明的助手,竭力推行王明路线,把 王明写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说成是体现了党的路线,在 莫斯科的中国人中搞了一次要王明当总书记的签名运动,串联一些人向共产国际写 请愿书,要求批准王明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杨尚昆还谈到:"1936年到19 37年苏联肃反期间,我党留苏干部遭受迫害,康生是有责任的。""1943年 延安整风时,康生搞肃反扩大化,把大批干部打成'叛徒'、'特务'、'内奸' ,很快被党中央发现纠正了,后来,毛主席给大家平反道歉。"杨尚昆接着说:" 1947-1948年,康生在晋缓地区搞土改,又搞'左'的一套。毛主席说, 康生这个人极'左'。在抢救运动中极'左',现在也没改掉这个毛病。""后来 毛主席派康生去山东工作,建国后也没调他来北京工作。"

建国后,康生长期处于休养状态,未安排到中央工作。为此,康生十分焦虑不 安,迫切希望见到毛主席,重新获得毛的理解与信任。1952年初,毛主席允许 他到北京来,住在中南海院的锡福堂。杨尚昆谈到了当时去锡福堂看望康生的情况 。杨尚昆说:"我去看望时,康生说,现在身体好多了,惟一的愿望是想见毛主席 。我从他那里出来就到毛主席住所菊香书屋,向毛主席报告说,康生回来了,他说 很想见你。主席放下手中的工作,同我一起到锡福堂。康生一见到毛主席,喜出望 外,紧紧握住主席的手说,主席这么忙还来看我!主席问他,现在身体怎样?康生 说现在好多了。主席说,你还是好好养病吧,等身体好了再出来工作。说完主席就 走了。这时,康生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连声说道:'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呀 !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你才好!'"杨尚昆说:"文革中康生整我凶得很,难道这就 是他的'感谢'吗?"

康生回到北京后,虽然在中共"八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 "七大"时是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但没有实质性的重要工作安排。1958 年,他的职务是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副组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还没有进入权 力的核心。


2◇ 利用反修斗争取得毛泽东信任

1960年2月4日,苏联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举行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会 议,邀请中国参加。中共中央决定派康生作为观察员出席会议。代表团成员有伍修 权和我国驻苏大使刘晓,我是随团的翻译。这是我第二次与康生接触。

赫鲁晓夫召开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是要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一致支持苏联在裁军 、禁止核试验上的主张;支持苏联同美、英、法举行首脑会议。我代表团出国前, 由外交部、中联部起草了康生在会议上的讲话稿,并报经中央批准。这份讲话稿实 际上同赫鲁晓夫唱了反调,强调帝国主义本性不会改变,战争危险仍然存在,裁军 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讲话郑重声明,由于帝国主义在国际关系中排斥中国,任何 没有中国参加和正式签字的裁军协议,对我国都没有约束力。根据当时国内的安排 ,代表团出发前,康生的讲话稿已交给新华社,准备康生在会议上宣读后,便通知 新华社公开发表。

但是,2月5日,莫斯科会议开始时,却通过了一个决定:会议除《宣言》外 任何文件和发言一概不对外发表。可是,由于时差的关系,康生在会议上的讲话, 已经在2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这就违背了大会的规定。再加上康生讲 话的内容又同赫鲁晓夫唱反调,从而引起赫鲁晓夫极大的不满,以致在后来中苏两 党代表会谈和国际共运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多次抓住这一事件来反对中共。

这个政治协商会议开了一天半,第二天结束。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 举行招待会,各国首脑都参加了。赫鲁晓夫在酒会上,不指名地攻击毛主席、中国 共产党,指责有人口头上提"以苏联为首",实际上却拆苏联的台。招待会的第二 天,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波斯别洛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苏共中央大楼会见 了中国代表团康生、伍修权和刘晓,宣读了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口头通知。通知 中对中共的对内对外政策进行指责,说中共的对外政策是冒险主义,从狭隘的民族 主义立场出发,挑起了中印边界冲突;对内执行的是主观唯心论,违背客观经济规 律,搞什么大炼钢铁、人民公社等;指责中国代表团在华沙条约国首脑会议上的发 言违背共同制定的路线等等。当时,康生、伍修权对苏共的指责给予了有力驳斥, 指出昨天赫鲁晓夫不指名地攻击毛泽东同志,而今天又公然以口头通知的形式直接 指名道姓地反对毛泽东同志和我党中央,这是你们破坏苏中关系的严重步骤。康生 几次讲:"你们反对毛泽东同志是没有好下场的。"

现在看来,当时康生对苏共进行反驳是必要的,但康生同时也显然是为了回国 后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时,表明他是如何捍卫毛主席的。这样做就为他重新取得 毛主席的信任,并重返中国党的权力中心开辟了道路。

1960年2月22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赫 鲁晓夫在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对中共的攻击。中央领导同志认为, 赫鲁晓夫在这次会上的表现,以及他后来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说明 他为了追求同西方达成妥协,就以反对中国来讨好西方。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 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期间,发表纪念列宁的文章,从正面阐明列宁的观点,批判 苏共领导对列宁观点的歪曲和篡改。这就是同年4月陆续发表的《列宁主义万岁》 等三篇文章。

从那时起,康生就一直参与中央有关对苏方针政策的决策,参加中共与苏共之 间所有的会谈。如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9月的中苏两党会谈,10 月的莫斯科会议起草委员会,11、12月的莫斯科会议等。特别是中苏公开论战 后的"反修"文章、文件的起草,都是在康生参与下进行的。

因此我认为,康生作为中国政府的观察员出席1960年2月华沙条约缔约国 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他同苏共领导人的论战,奠定了他以后参加中共中央对苏政策的 决策,以及处理中苏关系中"重大事件"的基础。从此以后,康生越来越取得毛主 席的信任。或者说,在和苏联领导人争论一步一步升级的过程中,康生在中央的地 位也一步一步地得到巩固和加强。对外,他是靠"反修斗争"尖锐化、与苏共争论 尖锐化而得势;对内,他是在毛主席阶级斗争论越来越强化的形势下,是在主席" 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竭力迎合毛主席的"左"的思想路线,所以越来 越得到毛主席的信任。同时,也应当看到,康生的极"左"对毛主席晚年的"左" 倾错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排斥王稼祥控制中联部

在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康生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排斥和打击中央书记处 书记、中央联络部部长王稼祥,借以加强他在中央的地位。王稼祥早就识破了康生 的极"左"思想,对他一直存有戒心,曾对中联部的有关副部长表示,无论如何不 能让康生插手中联部的工作。

1960-1961年,当王稼祥得知农村缺粮非常严重,许多地方出现饿死 人的情况后,心情非常沉重。他几次把我叫去,先是让我们翻译组查阅苏联历史文 献和报刊,看看苏联当年的农业公社是如何垮台的,新经济政策是如何贯彻的;后 来又让我们收集有关苏联农业集体化在遇到挫折时是如何克服经济困难的材料。我 们先后给他送过几批材料,记得最清楚的是一批关于苏联农业中推行承包制的材料 。主要内容是苏共中央主管农业的书记安德烈耶夫在一些地区推广承包责任制,效 果不错。但斯大林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集体化原则,批评了安德烈耶夫,并撤销了 他的领导职务。

王稼祥看到这个材料后对我说,承包责任制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类似中国 农民的包产到户。他表示,我们应当集中力量克服当前的困难,内忧已不少,不要 再引起外患,在国际上应当采取缓和的政策。

1962年2月王稼祥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就我国的对外政策问题,向中央提 出一些建议。他考虑到自己的意见已超过中联部的工作范围,因此就采取了个人写 信的方式,向主管外事工作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三位领导同志写信,详细陈述 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封信的基本精神是:我们应当集中力量克服目前国内的经济 困难,在对外政策上应采取缓和的方针。对美国要采取革命的两手策略,要缓和; 对苏联要斗得有理有利有节,要缓和;对印度等民族主义国家,也要缓和。在国内 经济困难的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援助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刘少奇先后看了这封信,都没有表示不同意;毛主席 看了这封信,也没有认为信中有什么问题。但是,1962年世界裁军大会上发生 的一件事,却让康生抓到了攻击王稼祥的机会。

1962年7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莫斯科召开世界裁军大会。中国派出以茅 盾为团长、康永和为副团长、王力为党组负责人的代表团出席会议。我作为工作人 员也参加了代表团的工作。代表团出发前,在王稼祥的主持下,制定了代表团的活 动方针,集体讨论起草了代表团团长的讲话稿,阐述了中国对争取裁军、保卫世界 和平的看法。抵达莫斯科后,中国代表团团长茅盾在大会上发了言,代表团的同志 们分别参加了各小组委员会的会议,王力参加了主要文件的起草工作,活动进展比 较顺利。但是,代表团回京后,却收到一份电报,说有几个非洲国家代表对中国代 表团这次的表现不满意,认为中国代表的发言中没有大反美帝国主义,又认为中国 代表团的同志一反过去参加类似国际会议的一贯作风,很少同非洲的积极分子交换 意见。

毛主席看到这份电报后批评代表团的做法是"脱离了左派,加强了右派,增加 了中间派的动摇。"这一下,康生认为机会来了,到处煽风点火,说中国代表团的 "错误"是王稼祥按照他2月份给周恩来总理等写的那封信上提出的对外政策引起 的。他鼓动刘宁一到毛主席那里去告王稼祥的状。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了刘 宁一。刘宁一向毛主席历数了王稼祥在那封信上以及其他文件中的所谓的"错误观 点"和中国代表团在裁军大会上的"错误"。毛主席听后掰着手指头说,这是对以 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要和,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要和,对以印度为首的各国反 动派要和,这叫"三和",对民族解放战争和革命运动的援助要少。

在1962年8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把对外政策中的"三和一少 "和国内政策中的"三自一包"联系起来,认为"党内出现了新的右倾思想"。康 生在会上积极活动,除批判王稼祥的"三和一少"外,还就《刘志丹》这本小说的 出版递条子给毛主席,说这是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毛主席由此得出了"利用小说反 党是一大发明"的结论,又从《刘志丹》小说株连到习仲勋,并把习仲勋同死去多 年的高岗拴在一起。中央成立了专案组对他们进行审查,并指定康生为专案组组长 。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康生更把"三和一少"上纲为"三降一灭"加以批判,并把 它写入党的"九大"政治报告中。

在1962年9月举行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康生就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了 ,随后中央决定由他分管中央联络部的工作。由于对"三和一少"的批判,王稼祥 不能继续工作,以养病为名,彻底靠边站了。


4◇ 打倒知情人重掌社会部

康生1937年从莫斯科回国后,曾被任命为中央社会部部长。后因他在许多 工作中搞"左"的一套,中央把他调离社会部。1948年,中央任命李克农为中 央社会部部长。

建国后,中央社会部改为中央调查部,主要由周恩来和杨尚昆领导。康生对他 当年被调离中央社会部并不甘心,但不敢违抗。1956年中共"八大"后,中央 虽恢复了康生的工作,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重要工作安排。那几年康生一直想过问 中央调查部的工作,但无论是早期的部长李克农,还是后来的部长孔原都不希望康 生来插手调查部的工作,因此他无从下手。康生常发牢骚说,现在"我同中央调查 部的关系就是'书报简讯'的关系。"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康生认为机会到了。他利用中央文革小组 顾问的职权,首先指使造反派打倒了中央调查部部长孔原。因为孔原30年代曾在 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最了解康生在共产国际工作时期紧跟王明、带头呼喊"王明 同志万岁"那段历史。在孔原靠边站后,康生接着就把矛头指向主持日常工作的副 部长邹大鹏。邹大鹏曾经领导过东北的情报工作,也知道一些30年代王明和康生 联名从莫斯科向东北地下党发去《王康指示》的事。凡是手中握有《王康指示》或 了解《王康指示》情况的人,康生都认为是他的心腹之患。康生为了扫除通向中央 调查部道路上的障碍,也为了除掉邹大鹏这个心腹之患,就编造党内有一个所谓" 东北反革命叛徒集团高老庄"(指东北元老高崇民是该集团的领导人),以莫须有 的罪名,诬陷包括邹大鹏在内的东北老同志,硬说邹大鹏是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 他指使造反派对邹大鹏进行大会批斗之后,又亲自在深夜打电话给邹大鹏,追问他 的"历史问题",追问他同"东北反革命叛徒集团"的关系。邹大鹏不堪忍受康生 强加给他的奇耻大辱,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夫妇双双自杀身亡。1968年,康 生如愿以偿,取代周恩来,实际上主管了中央调查部的工作。有关调查部的业务、 运动、干部任免等重大问题都必须向他请示汇报。

1968年2月4日,康生向中央调查部发出了一个被造反派称之为"康老二 ·四指示"的文件,这个指示除全面否定建国以来中央调查部在周恩来领导下进行 的工作外,还点了何长谦等一批骨干的名,说他们是坏人。何长谦同志是混血儿, 其外貌酷似"洋人"。40年代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有关部门利用他的相貌特征, 派他去沦陷区进行地下工作。长谦奉命潜入北平,建立情报网,收集了大量有关日 本和敌伪政权的情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奉 命到南京开展地下工作。他收集到南京解放前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 安插的潜伏特务的名单,对南京解放后一举粉碎潜伏的国民党特务网立了大功。长 谦同志精通俄文、英文、日文等多国文字,是我们翻译界的权威。我们翻译中共中 央和苏共中央之间的来往信件、论战文章和毛主席著作过程中,他都积极参与,负 责定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文革中被康生点名后,造反派给何长谦编造了" 八国特务"的罪名,把他抓进秦城监狱,关押多年,于1974年夏死于狱中。生 前没有能够看到为自己平反昭雪的公正结论。粉碎"四人帮"后,何长谦的弟弟何 长青为其兄写了申诉材料,我设法将这份申诉材料转呈给邓小平同志办公室。不久 获悉,组织上已为长谦同志做出了平反昭雪的决定,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长 谦举行了悼念仪式。长谦夫人的冤案也得到平反,获得了自由。


5◇ 草菅人命的"迫害狂"

有人说,康生患有"迫害狂",最喜欢整人。在国外,人们常把他称为"中国 的贝利亚"。康生的"迫害狂"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要迫害的大体 上是两类人:

第一类,根据政治气候的变化来整人。后来发展到根据江青的意愿来整人,江 青要整谁他就整谁。只要江青说某人是坏人,他就连夜找材料,第二天就能证明某 人不是叛徒就是特务。

文革前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际问题专家姚臻,从1960年开始就在康生 领导下的写作班子里工作,勤勤恳恳,同康生朝夕相处,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 命一开始,有人贴了姚臻的几张大字报,康生立即把姚臻抛了出来,并污蔑姚臻是 彭真"专门派来监视我的特务"。康生又让他的秘书到中宣部的一个会议上宣布对 姚臻的诬陷,把姚臻逼得当天晚上就含冤自杀了。

1966年5月18日,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有关古今中外" 政变经"的讲话。康生紧密配合,于1966年7月捕风捉影地大讲所谓彭真策划 了"二月兵变",并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致使许多人受到牵连,遭到迫害 。

1968年,康生和江青一起指挥"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大搞刑讯逼供, 制造伪证,诬陷刘少奇、王光美是"叛徒"、"特务"。1968年9月17日康 生在写给江青的信中给刘少奇戴上"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大卖国贼、大 "等大帽子,并由此推断说:"我觉得他这样早、这样久地作潜伏的内奸活动,似 乎很早就受到帝国主义的特务训练。"由此可见康生是如何丧心病狂地诬陷、迫害 刘少奇同志的。

第二类是那些知道康生底细的老干部。康生心胸狭窄,生性多疑。他总怕那些 知道自己底细的人有朝一日会向毛主席告他的状,揭发他干过的坏事。于是,他一 朝大权在握,便对那些和他共过事的,或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知情人狠下毒手。除 前面已提到的孔原、邹大鹏外,还有王世英、李士英、陈刚、赵健民、冯仲云、师 哲以及他从前的几任秘书等人,都遭到他的严重迫害。还有那些同他本人、他的妻 子曹轶欧以及曹轶欧的妹妹苏枚结下过恩恩怨怨的人,也难逃脱受迫害的命运。我 在这里只举一个有关苏枚的案例,来说明康生的"迫害狂"已发展到何种地步。

2002年年底,我因患重病肌无力症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期间,结识了著名 的王新德、郑剑晖等医学教授。王老曾多次给毛主席看病,主席病重期间一直守护 在毛主席病榻边参加抢救工作。

在同王老以及其他几位教授闲谈中,我获悉康生在文革期间迫害医务人员的骇 人听闻的事件。这就是所谓的"苏枚谋害案"。据资料记载,苏枚是曹轶欧的妹妹 ,原任中央政法干校政治部副主任,历史上曾被捕过。出狱后经康生给她恢复了党 籍。文革初期,正当红卫兵到处"揪叛徒"时,苏枚突然服安眠药自杀。康生、曹 轶欧硬说这是"反革命谋杀",责令公安部门和政法干校追查谋杀的凶手。196 8年1月,康、曹听说政法干校有人调查苏枚的历史问题,又指使谢富治等人,以 "谋杀苏枚的嫌疑"和"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罪名将该校副校长石磊等7人拘 捕起来,还有50多人被隔离审查和受到批斗,其中逼死一人,逼疯四人。

此案为何又牵连到北京医院的医务人员呢?据王新德介绍,苏枚在政法干校突 然昏迷后,学校领导打电话给北京医院值班室,请他们派人来抢救。正在值班的内 科大夫顾惜春急忙赶到政法干校,对苏枚进行抢救,后又把她接回北京医院急救室 ,请医院的专家,包括王新德教授在内,继续进行抢救,经抢救无效身亡。据专家 们分析,不排除服安眠药自杀的可能性。最后经解剖,发现死者的胃里有大量的安 眠药片,确诊为服安眠药中毒。康生见到诊断报告后蛮不讲理地"批示"说:"苏 枚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她不可能自杀。她胃里的安眠药片肯定是解剖时 放进去的",并勒令查办。这一下子,顾惜春大夫等十多名医务人员竟被捕入狱, 无辜坐牢达六年之久。王新德教授由于当时是临时被邀请去参加会诊的专家,会诊 完说了诊断和治疗意见就离开了,这才逃脱了一劫。由此案可见康生这个"迫害狂 "在文革中是如何草菅人命、为所欲为了!

□ 原载《炎黄春秋》 2005.5

取自"https://www.recordhistory.org/mediawiki/index.php/%E4%BB%8E%E6%88%91%E4%BA%B2%E5%8E%86%E7%9A%84%E5%87%A0%E4%BB%B6%E4%BA%8B%E7%9C%8B%E5%BA%B7%E7%94%9F"
页面分类: 康生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