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苏北,苏北,我为你骄傲

(2006-09-04 14:44:54) 下一个
苏北,广义指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包括8个市。提到苏北人们就会想到那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通泰扬三市人均GDP在2005年达19000以上,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的一些城市,全国已很少城市能达到如此水平,所以怎么也不能把它们和经济欠发达联系在一起,剩下的5市就是苏北贫穷的承担者了。

历史上苏北曾是富庶之地,一条京杭大运河造就了淮扬地区上千年的繁华,有谁能数得清苏北地区出过多少王公贵族,才子佳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两部就产生于此,可见当时商业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但铁路和海运的兴起,使得运河文化衰落了,苏北的经济逐渐沉沦。近代一条沪宁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成就了苏南经济几十年持续的繁荣。当江南已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回首苏北,天苍苍,野茫茫,只见牛羊,不见工厂。试想如果当初京沪铁路由徐州改道经宿迁,淮安,盐城,南通而上海,谁又能说苏北不能成为第二个江南呢?可是历史毕竟不能改变。

在中国工业化的浪潮中,苏南诸市先行一步,在经济上逐渐与苏北拉开了距离,苏北落后了,它渴望工业项目的投资,期盼国家政策的扶持,但它没有得到这些。随着苏南经济的繁荣,国内外投资者逐渐将目光转向其紧邻的苏北,此时国家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引导资金流向西部。苏北的贫穷毕竟只是“食无鱼,行无辇”的贫穷,西部与它相比更需要资金和政策。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拉得更大了,但苏北人没有怨言,他们建设家园的脚步虽然沉重,但从未停止。当历史的一页翻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内外的资本再一次钟情于苏北,国家却又连续高频率大力度提出“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建设环渤海湾经济区”拉动北方经济。国策的制定需要从全国大局出发,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所以苏北人仍然一如既往,埋头苦干。下一步“振兴海峡两岸”的国策也已隐约提出,再以后呢,会轮到苏北吗?不会!苏北永远也不会得到国家专门政策的眷顾,因为到2005年苏北5市平均人均GDP已悄然达到11200,它高于全国大多数省份的人均GDP值,就是放在沿海地区,苏北也不是最落后的。试想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会向一个中等以上富裕地区倾斜吗?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华野完成了豫东南战役后,松了一口气说:“革命象爬坡,我们共产党人已经爬过了最难的坡。”果然其后不久,解放战争就取得了胜利。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建设象爬坡,苏北已经爬过了最难的坡。虽然眼前的困难还很大,但应该看到,苏北的建设速度已经逐渐跟上苏南的速度,苏北虽然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初期,但种种迹象表明已经向中期迈进了。工业化一旦进入中期,发展的速度就会加快,这可以从各地经济发展的经验上证明。苏北的发展前途从未象现在这样光明,正可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丛山。

苏北,你不简单,从多年前几无工业基础的昨天,发展到全国中等以上经济水平的今天。你真的不简单,虽然与苏南及其它经济最发达地区相比,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你一定能再次复兴,再现那更高层次的昔日繁荣。

让我们把“苏北”这块昔日金光闪闪的招牌,拂去浮尘,立起来,树起来,高高地举起来,因为它代表意志,力量,坚韧,活力,财富和自信。

苏北,苏北,我为你骄傲。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