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提琴收藏家的故事 [zt]
(2006-11-20 14:14:56)
下一个
来源: weston 于 06-11-18 08:19:26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名贵的提琴不单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件可作投资的古董。假如能正确地选择收藏一些精品提琴作为投资。那回报率将会是很可观的。美国辛辛那堤大学研究人员最近比较了三种投资工具的增值情况,即美国国债券、股票和古董小提琴。假设在1960 投资 5000 美元,36 年后,国债券的增值为四万七千美元,股票为五万二千美元,而小提琴则为二十四万三千美元。所以一直以来,人们不单只是为了使用和爱好,还有是为了投资而收藏优秀的提琴。因此涌现了很多提琴收藏家。这些收藏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演奏家,第二类是提琴商人,第三类是提琴爱好者和私人或国家基金等机构。让我们先谈第一类。
提琴作为演奏家表演的利器,因此他们对提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大多数演奏家收藏提琴纯粹是基于对提琴本身的热爱,并不一定以此作为投资。早期著名的意大利提琴演奏家维奥迪就曾经拥有超过十把斯特拉地瓦利小提琴。而伟大的帕格尼尼不单收藏了多把瓜乃利名琴,还收藏了斯特拉地瓦利的一组弦乐四重奏 (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另外,帕格尼尼也是法国著名制琴家维奥姆所作提琴的捧场客。他曾以维奥姆所仿制自己的瓜乃利名琴“大炮”在台上演奏,巧妙地征服了台下无数听众。
另一位有名的提琴大师兼收藏家是约西姆。不计他收藏的瓜乃利琴,光是以他命名的斯特拉地瓦利琴便有十二把之多,其中包括那著名的“克莱蒙那人”(Cremonese) 小提琴,它原来也是约西姆的收藏品之一。在克莱蒙那市政府得到这琴后,才将它改名为“克莱蒙那人”。
近代最喜欢收藏提琴的提琴大师则非梅纽茵莫属。他不单拥有著名的瓜乃利小提琴“威尔顿勋爵”及斯特拉地瓦利的“斯依尔”,而且还广泛收集了许多其它流派以及现代制琴家的作品。在他去逝后,著名拍卖行苏富比(Sotheby) 还特地开了个拍卖会。
第二类的收藏家是提琴商人。历史上第一位这类的收藏家是米兰人塔利西欧 (Tarisio), 而继他之后的便是法国人维奥姆和英国的希尔父子 (Hills and Sons) 。这类收藏家不单热爱提琴,更看准了这些名贵提琴是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工具。无数的名琴到了他们于里经调整一下便转手卖出,为他们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当然有些提琴会令他们钟爱有加,至死也不肯放手出让。好像维奥姆那把有名的斯特拉地瓦利琴“弥赛亚”及另一把名琴“白朗夫人”
(Lady Blunt),其中“弥赛亚”更是他多年提琴制作的楷模。近代及当今的收藏家大多数都集中在美国。当中著名的有赫玛 (Emil Hermann)、胡力兹(Rembert Wurlitzer) 及最近不久刚去世的杰克一弗朗赛 (Jacques Francais)。后者过世后遗留下多少把斯特拉地瓦利琴给他妻子却没有人知道。
最后一类提琴收藏家是一些提琴爱好者。在历史上我们首推意大利的萨拉布伯爵,因为他从斯特拉地瓦利的儿子手中买下多把珍贵的斯特拉地瓦利琴及其生前使用的工具等遗物。在他之后,欧洲涌现了一批有名的收藏家,他们当中的代表有阿秦度伯爵 (Count Archinto)、卡斯特巴罗伯爵 (Count Castelbareo)、坎波色利斯(Duc de Composelice)、培克(W.T.Parke) 、克奴帕 (Baron knoop) 和吉鲁特 (Joseph Gillott) 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将近一半的斯特拉地瓦利及瓜乃利名琴流入美国,造就了另一批著名的私人收藏家。第一位最有名的是哈利 (Royal de Forest Hawley) 以及后来一点的何堤格 (Henry Hottinger)。后者曾收藏过至少十二把斯特拉地瓦利琴、五把以上的德吉苏瓜乃利琴。还有众多其它的意大利名贵古琴。他所拥有的提琴恐怕是历史上最丰富及最有名的私人收藏。由于名琴的价格不断往上涨,渐近天价,而且现在有些名琴己散落在欧洲和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所以近代的收藏家当中能同时拥有多把斯氏琴或瓜氏琴的已经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前微软副总裁大卫·富顿 (David Fulton) 能够同时拥有超过十二把非常有名的斯氏及瓜氏琴,可堪称世界第一。除了富顿先生之外,当今著名的收藏者还有奥地利银行(Austrian National Bank) 和玛其尼基金 (Maggini Foundation) 等。在美国有以芝加哥为据点的斯特拉地瓦利协会。该协会由一批颇具学识的收藏家组成。且他们大都拥有斯特拉地瓦利等级的名琴。经常举办各种与小提琴音乐有关的活动,包括很多非牟利的公益活动。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对中国音乐家十分友好,经常借琴给青年的华人提琴家。2002 年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的最高奖得主陈曦到了美国科迪斯音乐学院之后,协会借了一把斯特拉地瓦利琴供陈曦使用。他们的主席威廉-史龙先生是居住在洛杉矶的一位泌尿科专家。他拥有的 1714 年斯特拉地瓦利琴和 1743 年瓜乃利琴是现今世界上最好的几把名琴之一,他还收藏有几乎所有法国制弓大师的精品琴弓。史龙医生经常去中国旅行,爱吃中国菜,会拉二胡。他与多位华人提琴界人士如郑奎、刘国正、张立国、吕思清、赵世全、洪风等人都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他也经常借琴给华人小提琴家演奏。
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中国的收藏家。早年有司徒梦岩、谭抒真等前辈以小提琴家、提琴制作师及提琴发烧友之爱好天性收藏有不少小提琴。而另有一少为人知的提琴收藏家是持华北地区中药业牛耳的著名中药铺“同仁堂”东主乐家,乐达仁父子。乐家原籍浙江宁波慈水镇,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迁到北京。远祖是位摇串铃的走方郎中,因脉理精邃而闻名遐逛。清朝康熙年间,有乐家之少君名梧岗者,屡失意于科场,便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门框胡同正对面开了一间中药店“同仁堂”。试想,中药店的买卖是用上百斤的大秤大麻袋成堆买进,再用小戥子论钱算分卖出。只要规规矩矩地做生意,能不赚钱吗? 用不到多少年。乐家的殷实富裕就非一般可比了。并且在平津沪汉都开了分号。可喜的是“同仁堂”乐家几代家教甚严,后代子女都要送去德、法两国留学。那乐达仁便是乐家后人中佼佼者之一。他从德国留学回来后,不仅学通中西,还干练敏实。除了把祖业经营得蒸蒸日上之外,也收藏古董字画。又因当时的天津、上海为十里洋场,颇多舶来之物。而且在俄国大革命之后,有大批自俄贵族及犹太人为逃避战乱而流亡于天津、上海两地,其中有些音乐家便组织起乐队,或在餐厅、舞厅伴舞助兴。然物离乡则贵,人离乡则贱。洋人在华地流浪谋生也非易事。在贫穷潦倒之时,就只好把带来的金银珠宝甚至乐器或古玩,拿来典当换钱。所以乐达仁父子不但收买中国古董,也收藏洋古董及乐器。他们是真正有钱的买主,又曾经在国外生活过,眼光见识不同于国内的土财主,不几年就藏品颇丰了。于是就在天津乐家公馆及上海绍兴路私宅里特辟一室,专门陈放提琴。由于旧提琴之鉴藏,当需专门研究,所以上海的前辈谭抒真先生常被乐家礼邀帮眼识鉴。在数十年经营之余,虽没有第一二流的名琴,但在中国当时,藏品也算颇为可观了。后来文革时期,江青搞革命样板戏。乐家收藏的这些乐器就都如黄鹤,飞到样板剧组去了。
另有居于香港的洗祖铭先生曾经拥有过多把斯特拉地瓦利琴及瓜乃利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誉为世上个人收藏名琴最多的收藏家。但是在八九十年代,他却陆陆续续地把这些名器卖掉换钱,现在于上己所余无多了。还有一位旅美香港商人罗肇光先生,有实力,有气派,又十分谦逊好学,也因热爱音乐而有志于收藏一些真正的名琴。可惜英年早逝,刚刚开始搜集的藏品又很快失散了,令人思之扼腕。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起飞,也出现了一批新的收藏家。可惜固于学识,多以字画古董为限。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有一些游走于收藏与买卖之间的爱乐者,这当然是一个好的苗头,是真正的收藏家出现之前的开路人。但是对于扑朔迷离的旧琴领域,尚无足够的鉴赏功力,常以“西贝货”示人而不自知,令人心中暗暗为之叹息。假以时日,希望不久之后也能见到一批有财力、有气派、又有学识的收藏家展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好琴而非膺品。
注:原文连接: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usic&MsgID=2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