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尊孔未必败,反孔批儒未必胜

(2009-12-13 06:37:34) 下一个
尊孔未必败,反孔批儒未必胜


张三一言


有两种胜败。一种是硬胜败,例如国共战争,毛军事上和政治权力上的胜利,蒋介石失败;经济上的成功失败也是一种硬胜败。一种是软胜败,例如思想意识型态、制度的胜利;毛泽东取得了极权意识和制度的胜利,孙中山後人取得民主意识和制度的胜利,都是软胜利。因为本文涉及胜利和失败的含意,所以先予厘清胜利、失败概念。厘清胜利概念对本文的论述有用。


[一]、尊孔未必败,反孔批儒未必胜

黎鸣说∶『我23545;儒教恨之入骨』,我有同感,尤其反感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这是思想观点感情意愿的问题。我想谈的是不要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意愿而改变事实,或要事实迁就自己。

黎鸣说∶『尊孔必败,反孔批儒必胜』。『其中的“奥妙”仍旧是与孔儒“伦礼”的究竟是“复归”还是“远离”相关:“复归”即败,“远离”即胜。』例证是,『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之中,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最终战胜国民党,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即是共产党能够顺应大历史的潮流,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共产党能够坚决地反孔反儒,反中国文化的一切旧的传统。』『历史决定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失败,因为他是孔丘及其儒家的孝子贤孙,所以 他不能不最腐败;历史决定了共产党毛泽东的胜利,因为他与孔丘及其儒家势不两立,所以他暂时避免了最腐败。』

很明显,黎鸣说的“孔”、“儒”是指儒家伦理,即人是不平等的、是分等级的意识;黎鸣说的“胜利”是指军事、政治权力的硬胜利。但是,其例证选择性太强,结论也就无力,因果关系也有问题。

黎鸣引用国共战争这一段历史来证明尊孔必败,反孔批儒必胜。请看事实。有更多的反例可证明∶尊孔未必败,反孔批儒未必胜。黎鸣认为毛文革主要内容之一是反孔批儒,但是,文革本身就失败了,连毛集团四人帮也覆灭了,被本质上反毛尊孔的邓集团取而代之;只留下毛神主牌。这说明∶反孔批儒是失败者。黎鸣说文化大革命『失败了,却冥冥中衍生了後来事实上必然的成功。』这个“後来”若是指今天以後我不能置言,若是指文革後到今天之前,则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文革後的经济成就是被黎鸣视为亲儒尊孔的邓江胡取得的。把亲儒尊孔取得的胜利之因归功於反孔批儒,很牵强,所以,尊孔必败,反孔批儒必胜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可见尊孔尊儒一样可以取得巨大的硬胜利。

我们再把视32171;转向今天之外的中国历史看看,中国的改朝换代,成功者失败者都是尊孔崇儒派。东汉第一个皇帝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其江山传了十三代,共195岁,尊孔崇儒明清26102;期36798;到39030;峰,清朝第一个皇帝39034;治一年一度20030;行祭孔大典,其江山传了10代凡268年;更重要的是尊孔崇儒的清朝为现在叫做中国的空前(绝後!)地扩张了版图,若没有尊孔崇儒的清朝扩张版图,今天中国人“强大”自豪感要大打折扣。维持了这麽长久的江山,建立了这麽宏大事业的朝代不可谓不成功。可见尊孔尊儒一样可以取辉煌的硬胜利。

我们再把视32171;由国内转向世界。在国外无所谓孔儒,但有与儒教伦理一点通的等级意识。除了近代史外,历史记载基本上是等级意识战胜等级意识。近代史前阶段平等意识、制度和等级意识、制度互有胜负,近代史的近六十年(至今),则是平等意识、制度战胜等级意识、制度,这是常态,反之则是例外。这可以拿丛日云的统计作参考。

【第一次浪潮∶1828—1926年,32422;3320010;22269;家建立民主(1928年,美22269;24635;32479;36873;20030;中,取消了36873;20030;36164;格的36130;20135;限制。23454;38469;投票率36798;到成年男子的百分之五十。)
第一次回潮∶1922年—1942年,32422;2220010;22269;家民主制度被39072;覆。
第二次浪潮∶1943—1962年,32422;4020010;22269;家建立了民主。
第二次回潮∶1958—1975年,32422;2220010;22269;家民主制度被39072;覆。
第三次浪潮∶1974年至今。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政21464;(40周年了),20026;第三次民主化浪潮24320;端。按亨廷39039;的32479;35745;,到1990年,有3020010;22269;家23454;29616;了向民主的36807;渡。而民主化浪潮又在持25193;24352;,按D.波特23572;的32479;35745;,到1995年,民主22269;家7820010;,半民主的4320010;,26435;威主20041;政体4320010;。前20004;31867;35745;12120010;。(注∶今天数目更多一些)】

统观这些事实,若从硬胜利的角度看,尊孔(通等级意识,下同)必败,反孔批儒必胜观点是不全面的。


[二]、尊孔导致专制胜利民主失败,反孔导致民主胜利专制失败。这些胜败都是软胜败。

如果把黎鸣的尊孔必败,反孔批儒必胜理解为尊孔民主失败,反孔民主胜利,就比较准确。理由极之简单,孔子的伦理就是等级社会制度的伦理,是专制社会存在的必要思想条件。这是汉宋明清强盛繁荣的理由。反孔就是反对孔子的等级社会伦理,就是反其道而求平等,平等是民主社会建立和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在中国要民主就必须反对孔子的儒家伦理。

黎鸣提到毛泽东两度反孔∶建党时建政前、文化大革命期间。

毛泽东在建党时建政前反孔,是马列主义理论所需,也是时代大势所致。毛反孔与当时毛鼓吹民主是一致的;毛泽东的反孔与倡民主同兴同灭。为甚麽会灭?有两个决定性原因。一个是马列主义共产党的意识型态决定∶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党领袖代表共产党;这个意识型态是100%专制货色。这个货色只能尊孔,不能反孔。一个是一党独存独大∶全国只有共产党一个掌权党,这是一个没有制衡与监督的掌握政治大权的党,一个没有制衡与监督的党走向专制与腐败是必然的。这样的党极之需要孔伦理作保护。所以,毛及其党不可能真反孔。毛泽东共产党的江山是在假反孔,不反孔,实质是尊孔的思想条件下打出来的。邓江胡共产党因专制政权腐败需要而全力鼓吹尊孔。这说明不反孔必然建不成民主政权,专制独裁和腐败更需要孔子的儒家伦理保护。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反特反孔夫子是怎麽回事?

文革时反孔与建国前倡民主同一货色∶用民主和反孔旗号来夺取非毛手中而在刘周手中之权力,特别是其间林彪的权力。

毛泽东在文革时要建立的是全国(也妄想全世界)只有一个神,没有神的代理人分享其权力,神之下只有不分等级的民。他深信民是虔诚信神敬神服神的,所以他有胆量放手让在一神之下的万民实行他所谓的大民主,并以这类大民主来夺取其既存的神代理人(官僚)分享的权力。反孔子的等级伦理正好符合其夺权需要,故祭起反孔大旗。若问毛泽东,彻底反孔伦理,彻底平等,平等到毛神与普通一民平等,他愿意吗?毛反孔是反孔的金字塔式等级权力结构,幻想建立一个一神之下是全民,全民之上只一神,一神罩全民的乌托邦社会。这个幻想本质是不能反孔的等级伦理的,它只能修改孔儒伦理,使之为毛所用。所以,毛在文革中本质上是尊孔的,起码是不反孔的。毛尊孔和毛後邓江胡尊孔不同在於∶毛是尊他改造後的一神罩全民极端等级意识的孔伦理;邓江胡尊的是原本的孔金字塔等级伦理。

由此观之,毛文革有两重性∶反孔,反孔伦理中金字塔等级伦理;尊孔,尊孔伦理中可改为一神罩万民的极端等级伦理。两重性表现在民主方面是∶倡民主,用全民大民主消除他这个一神之下既存的官僚权力;反民主,他是万民之主,民绝对不能作他这个神之主。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毛的本质是尊孔反民主的。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文革中有没有民主?

答案是肯定的∶有。在甚麽地方有?民主存在於毛之下的官僚与民关系中;毛与民的关系绝对没有任何民主可言。若文革能持续下去,世界的民主精神、理论传入後,毛神才死去,中国的民主可能就在文革中诞生。(关於文革中有民主,武振荣和刘国凯有精确和独到的见解,有兴趣的网人可参阅他们相关文章)


[三]、尊孔的甚麽才是关键

是不是凡是“尊孔”都建不了民主制度?也不尽然,这要看你尊孔的甚麽而定。你若是尊孔之等级伦理那就必定建不成民主制度;你若是尊孔之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等等非等级伦理的东西,则与民主还是专制无关。

同是汉人为主的台湾和大陆都尊孔,但是,大陆建成世界出类拔萃的极权制度,也创造出了举世无双的贪污腐败伟业;台湾则建成宪政民主社会。这是因为大陆尊孔之等级伦理,台湾尊孔的师表圣人。


[四]、是尊孔导致腐败还是腐败需要尊孔?

尊孔导致腐败是无疑问的。孔子的伦理就是建立等级社会的伦理,孔子定位的君父是绝对尊者,是不受地位等而下之的臣子制衡、监督的,焉能不专制不腐败?但是,孔子伦理不仅仅是专制和腐败的思想主导者,若是,那些腐败起来了的腐败者们就可以把孔伦理丢到垃圾桶里面去了,事实21364;不然。事实是,越腐败就越起劲地鼓吹孔伦理。可见,孔伦理不但是腐败的思想主导者,还是专制腐败的需要,因为它是专制腐败的保护者。这就是当今世界首席极权腐败党──共产党及胡锦涛为甚麽要死劲鼓吹尊孔,大搞祭孔盛典的理由所在。


现在可以小结一下了。不可笼统说尊孔必败,反孔批儒必胜。

理论和历史告诉我们,尊孔伦理与硬胜败无关。不过,现实是,民主第三波之前,大体上是尊孔伦理间、尊孔反孔间互有胜败,之後,反孔伦理胜尊孔伦理是常态,反之是非常态。

可以说,尊孔伦理民主必败专制必胜;反孔伦理民主可能胜专制可能败。尊孔伦理外的其它孔子思想与政治成败无因果关系。

孔子伦理必然导致专制和腐败,专制腐败更需要孔子伦理保护。


2009101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