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铁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天下第一军”新编第1军

(2006-08-22 20:37:53) 下一个
国民党新编第1军1942年10月在印度兰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民党部队,第一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新1军的装备当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军队A级水平。当年在印缅战场曾使日军闻风丧胆。 国民党新编第1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部队,第一支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新1军就装备而言,已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军队的A级水平。在对日作战的印缅战场上,新1军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使日军闻风丧胆。 印度创军,猛虎出山。兰姆伽原来只是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一座偏僻小镇,小镇四周除了干旱的河滩和荒凉的山谷,还有一座上次大战时期遗留的战俘营。1941年英国人在这里关押过两万名从北非战场俘虏的意大利战俘,后来盟军在缅甸遭到失败,亚历山大将军根据美英两国达成的协议,将兰姆伽及其周围数百公里山区划出来供美军使用,就是这样一个不毛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了人声鼎沸的大兵营,这里是中美英东南战场的大后方,是中国远征军的补给站,也是新1军的诞生地。 新1军最初由国民党新38师和新22师组成。 新38师在国民党军中是一支非同寻常的部队,它的前身是1932年组建的国民党财政部税警总团,编在第66军的序列中。这支武装曾担负着全国的缉私任务,直接受财政部长宋子文指挥,就连蒋介石动用这支部队,也得跟大舅子商量商量。腰包鼓鼓、财大气粗的宋子文,花了不少本钱,才将手下这支“宋家军”养得兵强马壮。 税警总团的装备在国民党军中堪称一流: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从枪支、火炮、车辆到电台、电话、望远镜以至罐头食品、蚊帐、被褥,都印有USA的标记;部队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除了那身灰布军装和瓷制的青天白日帽徽是中国货外,其余一律是“美国造”。该部队官兵的素质远远高于一般的国民党军,营以上的军官大多是英美军校的留学生,外语说得比中国话还流利,士兵也大都是有文化的学生兵,再加上这支部队薪水高、伙食好,训练有素,因此其战斗力在国民党军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淞沪抗战中,税警总团在蕴藻浜唐桥站和苏州河刘家宅一带与日军第9、第3师团血战1个多月,随后又担负掩护大军撤退的任务,总共作战达66天,歼灭日军数千人。从此,税警总团这支非正规部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不久,宋子文将税警总团改编为缉私总队,任命孙立人为少将总队长,率部进驻湖南长沙。随后,缉私总队又迁到贵州都匀整训。1939年初,缉私总队重新恢复了税警总团的名称,仍由孙立人任总团长,下辖3个团及炮兵、通信兵、工兵、辎重兵等直属部队各1个营。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编入陆军第66军战斗序列,随即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新22师是国民党名将廖耀湘麾下的一支能攻善战的部队,成立于1939年1月,编在第5军的序列中。它的作战风格粗犷凶猛,似急风暴雨,如巨斧开山,进攻时,像秋风扫叶;防守时似虎踞龙盘。无论是打阻击战、追击战、伏击战,还是攻坚战、阵地战、野战,其表现都极为出色。抗战爆发后,新22师也并入中国远征军的序列。 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将驻印度的中国远征军第38师、22师编为新编第1军,郑洞国为军长,孙立人为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在兰姆枷换装美械装备,接受美式训练。 美国人在兰姆枷开设了许多军事技术学校,战车学校、汽车学校、通信学校、工兵学校、指挥学校等等,还有专门的后勤保障学校。所有教官都是美国人,翻译由学生兵担任。在这里中国官兵分开受训,接受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教育。 通过受训,装备落后的中国官兵不仅对新式武器有了系统了解,同时也接受了现代作战的理论和观念。一个美式装备、美式训练方法武装的部队在这里诞生了。 兰姆枷基地在集结了大批由缅北溃退的中国军队的时候,又补充吸收了一批文化水准较高的青年学生,使在这里的中国军队既装备了全新武器,又进行了全套美式训练,还充实了新生力量,其整体素质远高于国内国民党军队。 中国驻印军的武器装备和经费开支全部由美国政府提供,其编制为:“每个师3个步兵团,2个炮兵营,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各1营,卫生队和1个特务连,作战开始配属一个战车营。每团3个步兵营,迫击炮、平射炮各1个连,另有通信连、卫生队和特务排,全团约3000人。每营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每连3个排,每排3个步兵班,1个轻迫击炮班。总指挥部直属部队计有:炮兵5个团,每团重炮36门。汽车兵团有载重汽车400辆。工兵、化学兵和重迫击炮兵2个团,骡马辎重兵1个团,另有战车7个营,每营坦克、装甲车若干……” 中国士兵在这里扔掉老式“汉阳造”,换上美制“M4汤姆式”冲锋枪,头戴防弹钢盔,配发进攻型手榴弹。每个步兵班配备班用轻机枪若干。同时,步兵在未来作战时,还能得到来自空中的强大火力支援和后勤补给。这样,中国驻印军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上已经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军队的A级标准,步炮比例达到3比2,第一次从武器上压倒了日本人,从而为打败和消灭不可一世的日寇奠定了良基。 针对缅甸境内热带雨林密布、山岳纵横、河湖沼泽众多的地理特点,兰姆枷训练中心还专门对新1军进行了热带丛林生存与山地作战训练。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总指挥美国将军史迪威认为,中国军队缺乏山地丛林作战的经验和技能。因此,他特别重视山地丛林作战训练。把它列为兰姆枷训练中心的主要科目。他下狠心要在反攻缅甸之前把中国驻印军训练成为森林之王、林中之虎。 新1军首先进行的是热带丛林生存训练。这是所有训练项目中最原始、最野蛮、最神秘、最富有刺激性的科目。它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文明的现代人学会像野蛮的原始人那样在丛林中生活。 行军走路,这是热带丛林生存训练的一项基本功。丛林中的路是千姿百态的:有的是人用刀从树林草丛里一点点砍出来的;有的是野猪、大象等动物从荆棘丛中拱出来的;有的是悬空的索道;有的是树藤做的秋千;最常见的路则是树干本身,爬树是丛林中最常用的行走方式。 兰姆枷训练中心到处都有爬杆、绳梯、独木桥,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在苦练。顺着爬、倒着爬、脚外侧爬、脚内侧爬、轻装爬、负重爬,各种姿势都要练。手上、脚上全是血泡、老茧,身上也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没人叫苦怕累。很快,中国官兵就能在丛林中奔走如飞、行动自如、来去无声。 练完行走接着又练“吃”。 在美国教官开列的“食谱”中,有树皮、草根、芭蕉根、野果、生鱼肉、鸟蛋、蛇蛋、鼠肉、蜗牛、蚯蚓、蚂蚁、蝙蝠、蟋蟀、蝴蝶、蚱蜢、蝗虫、湖蝇、蜘蛛、蟑螂等等。这些玩艺儿,连看一眼都恶心,怎能咽得下去? 然而,不吃是不行的。兰姆枷训练中心有严格的淘汰制度。每个训练科目都要考核验收,合格的在胸前贴个绿杠杠的标志,就算“pass”(通过)了。不合格的在屁股上打上红叉叉,靠边站,不许进入下一个科目训练。要是连着两次不合格,美国教官一张条子下来,无论是官是兵,把你往飞越驼峰航线运送美援物资的运输机中一塞:遣返回国。 新1军官兵最怕的就是这一招。自己发了誓、赌了咒,要从野人山反攻缅甸,打回祖国去! 可是,不吃也得吃!每个人都是闭着眼睛、捏着鼻子硬着头皮往下咽。为了报仇血耻,连死都不怕了,还怕吃这点苦、受这点罪? 不久,新1军官兵就适应了这种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丛林生活。各部队之间还经常举办野菜品尝会餐和捕蛇、钓鱼、捉老鼠、吃蚯蚓、吃蝗虫等比赛。经过严酷的训练,中国官兵完全掌握了在热带丛林中生存的本领。 接下来,就是山地丛林野战训练。 在丛林战中,如何正确判断方向,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美国教官不仅教会了中国官兵用地图、指南针、六分仪来判定方向,而且还教会了许多判断方向的“土”办法:如看太阳、北斗星、南十字星来判定方向;蓝树皮、树叶、石头上的青苔、树下的蚁窝来判断方向等等。 由于丛林中草深林密、光线昏暗,因此丛林中的战斗大都是短促而又突然的遭遇战。这就要求官兵们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还要眼明手快、感觉灵敏、反应敏捷、随机应变。在丛林中,无论是看到烟头的闪光、金融制品的反光、枪口喷吐的火光还是生火做饭的炊烟,都必须立即判断出方位、距离;听到任何声响必须能马上判断出是风声、雨声、野兽走动声还是人的行动声?方位在哪?距离多远?有时甚至要凭第六感觉和经验来作战:树林中宿鸟惊飞,地面上昆虫、青蛙突然停止鸣叫,丛林中过于寂静,往往都是投入战斗的信号。随即应变更是丛林战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拿起一根枪支通条,美国教官随口就能说出十几种用途:当锥子、当弓箭、当尖刀、当避雷针、当烤肉的铁钎子、当电台的天线、当探雷针……一根普通的缝衣针,也可以用来做鱼钩钓鱼……从这些事例中,中国官兵深受启发,懂得了打丛林战,首先要动脑筋,然后再动手。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训练,新1军的官兵们终于掌握了丛林战的特点和作战技巧,积累了大量的山地丛林战经验。他们学会了分班、分组小股行动,在丛林中迂回、包抄、渗透;学会了用烂泥涂抹手、脸、刺刀,用伪装网罩住钢盔、用帆布包住水壶,使自己与丛林环境溶为一体,行动时悄无声息;学会了利用树木、草丛、石堆等森林中的地形地物,隐蔽自己、发扬火力、歼灭敌人;学会了白刃战肉搏战和擒拿格斗,用刀枪、拳脚、棍棒致敌人于死命;学会了用最先进的无线电台、电话、闪光灯、步话机以及用最原始的手势、暗号和模拟动物叫声来进行通讯联络。此外,还学会了武装泅渡、爆破、夜战、土工作业等专业技能。在训练结束前举行的实战考核和对抗性演习中,新1军各部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美军教官看后,连声称赞:“verygood!”(很好!)“wonderful!”(棒极了!) 兰姆枷训练中心卓有成效的训练,使它获得了“印度的黄埔军校和西点军校”的美称。 新1军改装训练完毕,兰姆枷训练中心大操场上,新22师、新38师的1万余名中国官兵,像两个巨大的钢铁方阵,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操场中心。那清一色的米黄色英式夹克军服,深绿色的英式钢盔、厚底防钉高腰胶鞋和崭新的美国枪支,都无声地显示出一种力量与威严。 身材瘦削、头发花白的史迪威将军笔直地站立在一辆敞蓬美式吉普车上,他那鹰隼般锐利的目光挑剔地注视着这支倾注着他无数心血的部队。他看到的是一支阵容严整、堂堂正正、无懈可击的钢铁之师。那一张张雕塑般冷峻坚毅的脸、一双双灼灼有神的黑眼睛、一副副一样壮实有力的肩膀和一个个压着怒火的黑洞洞的枪口以及一把把寒光闪闪的刺刀,都给他以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他的目光与中国官兵那坚毅果敢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时,他立刻感到了一种力量的迸发,他那满是皱纹的老脸上终于绽开了满意的笑容。 新1军这支全新美械装备,全套美式训练的猛虎终于要出山了。 B、威震印缅,战绩辉煌。新1军这支猛虎出山后,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号称“森林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在“双虎相斗”中,新1军的雄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1943年10月24日,在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新1军大败日军第18师团,日军以5倍于新1军的优势兵力,竟然吞不下新1军1个先遣团,日军损兵折将近2000人,这是中国军队首创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奇迹。 紧接着,与“森林之王”的第二次战场交锋又开始了。 “噢,大家都知道,第18师团是一群耗子精,现在他们全进洞了。在缅北起码有3个大洞,第1个在胡康河谷的孟关和瓦鲁班;第二个在孟拱河谷;第三个在密支那。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掏洞逮耗子。”在新平洋的驻印军总指挥部里,美国将军史迪威把新1军军长郑洞国、新22师师长廖耀湘、新38师师长孙立人带到一幅巨大的缅北地区军用地图前,解说着。 “掏耗子洞你们是知道的,必须将前后洞口都堵住,不然它就溜了。所以,我们的下一首要任务就是分两路,前后包抄夹击,拿下孟关!”从史迪威将军那里受领任务后,新1军很快就行动了,   1944年1月9日,孙立人、廖耀湘分别率领新38师、新22师,一左一右,像一把巨大的铁钳,向孟关夹击过去。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新38师秋风扫落叶一般扫荡了日军30多个外围据点,向前推进了180多里,孟关日军的退路被切断。 [1] “铁钳”的右翼新22师也不示弱。他们歼灭了日军冈田大队,冈田大队长投河自杀;翻越了高达3000英尺的宛托克山悬崖和瓦崖绝壁;奇袭了腰班卡,攻占了拉征卡,打开了通往孟关的大门。 孟关的日军终于落入了新1军两个主力师的“铁钳”之中。 日军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并不甘心束手待毙。他在孟关集中了7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大队、1个独立重炮大队、1个速射炮大队,并修筑了坚固防御工事,准备据险死守,与中国军队决一死战。 3月1日,廖耀湘指挥新22师分三路向孟关发起了总攻。 新22师的几十门榴弹炮、山炮和几百门轻重迫击炮、反坦克速射炮、火箭炮一齐开火,整个孟关地区的日军阵地完全淹没在炮火中。 在猛烈的炮击和轰炸之后,新22师官兵互相掩护,轮番跃进,迂回包抄,分割日军。迫击炮、平射炮、火箭炮、轻重机枪、掷弹筒、冲锋枪、卡宾枪、手榴弹及火焰喷射器等十八般兵器各显神威,猛烈的火力打得日军抬不起头来。 第18师团还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火力,也从未见过战术、技术水平如此高超的官兵,他们完全被打懵了!惊呆了! 然而,更精彩的好戏还在后头。3月4日晨,在孟关以东的丛林中,突然响起了沉闷的发动机轰鸣声和刺耳的钢铁履带撞击声,透过迷蒙的薄雾和战场上滚滚的尘烟,日军发现坦克群正向孟关日军阵地碾压过来。 “坦克!坦克!”第18师团的士兵们吓得狂叫起来,爬出掩体,掉头就跑。日军之所以惊恐万状,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在野人山和胡康河谷这种绝地中居然会有坦克出现。他们不明白中国人是怎样把几十吨重的M3、M4坦克弄进野人山的? 坦克第1营的20多辆M3“潘光”式坦克和M4“谢尔曼”式坦克在赵振宇上校的指挥下闯入日军阵地。它们横冲直撞,连碾带压,如入无人之境。日军的防线顿时被冲得七零八落。 田中新一中将毕竟是久经沙场、见多识广的老狐狸。他听到坦克的轰鸣声和美制37毫米、76毫米坦克炮特有的怒吼声,他就明白大势已去。看来,中国军队在印度训练了一年半,确实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孟关失守只是迟早的事。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当天夜里,田中新一就率领第18师团主力逃出孟关,在丛林掩护下向南逃往瓦鲁班。3月5日,新22师攻克孟关。 日军虽然逃得快,但仍然没能逃出新1军的“铁钳”。在瓦鲁班以南,新38师早已抢先切断了日军南逃的退路。 日军被围困在南比河与瓦鲁班之间的狭小地域内,几乎成了“压缩饼干”。 瓦鲁班位于孟关以南12公里处的南比河畔,它依山傍水,地势异常险峻。日军第18师团在此苦心经营了一年多,使它到处都是土木结构和钢筋水泥构成的半永久、永久性防御工事。从城内核心阵地到南比河河岸,共有3道环形阵地,还有雷区、陷阱、鹿砦、铁丝网等防御设施。 小小的瓦鲁班,坚固得就像一块花岗岩。 史迪威将军见中国军队连战连胜、势如破竹,便误认为日军已经成了“死老虎”,不堪一击。因此,他匆匆忙忙派了他一直舍不得动用的“子弟兵”──美国陆军第5307团,从东面侧击瓦鲁班,企图捡点“便宜货”,抢个头功。 梅里尔准将率领的“加拉哈德”支队与日军2个中队在瓦鲁班以东一交火,美军就被打得稀里哗啦。梅里尔准将这才发现瓦鲁班不是一个好摘的“桃子”,而是一个坚硬的“核桃”和烫手的“山芋”。他急忙下令美军撤退,同时向新38师呼救,在撤退途中,美军扔下的机枪、冲锋枪、迫击炮、无线电话机以及钢盔、背囊等军用品,遍地皆是,其情景颇为狼狈。直到新38师派出第113团的1个营赶到,才总算救出了这支妄图捡“便宜货”的部队。史迪威“便宜货”没捡到,反而烫了手,只好还是让新1军来打先锋、唱主角。 新22师肃清孟关残敌后,浩浩荡荡,挥师南下,一路扫荡前进,连克宁库卡、昆年卡,攻到了瓦鲁班的北侧、东侧。新38师也从南向北滚滚推进,“铁钳”即将合拢! 3月8日,新38师向瓦鲁班发起全线攻击。 冲在最前面的是30多辆清一色的美制中型坦克。这些刀枪不入的庞然大物,冒着滚滚黑烟,卷起漫天黄尘,喷吐着血红的火舌,带着撼人心魄的轰鸣声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日军阵地。 日军阵地的铁线网、鹿砦,被坦克的钢铁履带碾得粉碎。 日军的地雷对“皮粗肉厚”、“钢筋铁骨”的坦克也无可奈何。雷区被坦克一冲而过,地雷全部被引爆。 日军的战壕、工事也被坦克压塌、碾平,机枪阵地、炮阵地都被坦克连压带撞,捣了个稀巴烂。 日军阵地的情景,简直惨不忍睹。森林已被炮火、炸弹炸得枝叶尽秃,只剩下长短不齐的焦枯木桩。所有的建筑物一律被夷平,遍地都是被火焰喷射器烧得焦黑的尸体。许多日军被坦克碾成血泥肉酱,还有的甚至整个儿被扁扁地压进沙地里。日军的断肢残臂、血肉碎块,更是随处可见。 3月9日,新38师第113团攻克了瓦鲁班。日军第18师团残部连滚带爬地越过坚布山隘口,逃入孟拱河谷。至此,胡康河谷的日军被全部肃清。第一个“耗子洞”掏干净了! 新1军乘胜追击,向坚布山隘口和苦蛮山脉挺进。 坚布山隘口位于胡康、孟拱河谷之间。北起丁高沙坎,南到沙杜渣,全长50余里。两边全是崇山峻岭,高树密林,只有一条隘路从深谷的谷底通过。日军第18师团56联队残部和第56师团146联队,配备大小火炮30余门,在此负隅顽抗。 新1军以新22师担负正面攻击,以新38师绕道苦蛮山脉,侧击日军。3月28日,新38师突袭拉班,将其一举攻克。新22师也用钻隙迂回战术,夺取了高鲁阳。于是,两军再次合作,联手夹击沙杜渣,俘敌300余人,缴获火炮15门。日军抵挡不住,只得钻入丛林逃命。新1军这只“丛林之虎”,就完全控制了坚布山隘口,并对孟拱河谷“虎视耽耽”。 在孟关——瓦鲁班之战中,新1军共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连田中新一师团长的印章和小汽车都成了新1军的战利品。田中新一本人差点也成了俘虏。 从1943年10月到1944年3月,新1军已攻入缅甸境内150余公里,共击毙日军军官60余名,打死打伤日军官兵12000余名,自己伤亡6495人。 孟关——瓦鲁班之战结束后,东南亚盟军统帅、英国勋爵蒙巴顿亲自飞临战场视察。他对中国军队的骁勇善战和出色的战绩赞不绝口。 1944年4月,在缅甸卡盟、孟拱之战中,新1军歼灭日军第33军16100多人,并在危难时刻,解救了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的英军第3师77旅。 1944年5月至8月,在80天之久的缅甸密支那攻坚战中,新1军歼敌近4000余人,日军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攻克密支那,标志着中、美、英盟军在印缅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军在缅北的防御体系从此土崩瓦解。 印缅战场与日军交锋,使新1军成长为驰名中外的“王牌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