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铁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铁马雄师”第五军。

(2006-08-22 20:37:53) 下一个
国民党第5军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抗日战争,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 国民革命军第5军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装甲部队,由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邱清泉、廖耀湘等名将之星统领,享有“铁马雄师”的美称。   第5军还有“王牌军摇篮”的美名。在其新22师的基础上,先后产生了新1军和新6军两支“王牌军”;其所辖两个师长──郑洞国、廖耀湘也分别成为新1军、新6军的“王牌军”军长。   第5军诞生于抗日烽火,辉煌在抗日战场。出生湘潭,党国第一。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国民党的一支“铁马巨人”问世了。它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机械化军。 当时,这个“铁马巨人”的编号是国民党新编第11军,由第200师扩编组成。军长徐庭瑶、副军长杜聿明。1939年1月,新编第11军编号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代理军长。第5军下辖3个师: 第200师驻防全州,师长戴安澜; 荣誉第1师驻湖南零陵,师长郑洞国; 新编第22师驻湖南东安,师长邱清泉,后来廖耀湘也曾任22师师长。   代理军长杜聿明,望着眼前这支与自己荣辱与共的“铁马雄师”,国民党装甲部队从无到有的历史,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   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最早创立于1927年。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从法国购买了36辆雷诺FT-17型坦克,组建了坦克队。奉军在与冯玉祥的国民军、阎锡山的晋军以及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作战时,都曾使用过这支坦克部队。   国民党军的坦克部队,则是从1929年开始创立的。1929年3月,财政部税警团从英国购买了18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建立了教导第1师战车队。从此,国民党军的装甲兵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发展之路。   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寇步、炮、空、坦多兵种联合进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此,国民党军界要求建立中国的机械化部队的呼声空前高涨。于是,国民政府派出参加过长城抗战的第17军军长徐庭瑶中将率领军事代表团到英、美、德等国考察军队现代化装备,筹备扩充坦克部队,并组建装甲兵学校。  1933年6月,国民政府从英国购买了维克斯轻型坦克32辆,在原有教导1师战车队的基础上扩编,于1934年11月成立了战车营,朱锡麟上校担任了营长。   1936年3月,为培养机械化部队人才,国民党又在南京丁家桥正式成立了陆军交辎学校,蒋介石亲任校长,徐庭瑶任教育长,杜聿明则出任学员队队长。战车营也划归交辎学校。   1937年5月,国民政府军委会、军训部决定将交辎学校、交通部第2团所属的装甲汽车队合并,并补充一批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轻型坦克和从意大利购买的“菲亚特”式轻型坦克,在南京方山成立了中国第1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被任命为第1个陆军装甲兵团的第1任团长。   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领装甲兵团第1营第2、第3连,参加了淞沪会战,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企图登岸的日军。国民党军的坦克冲入日军阵地,枪炮齐发,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后来日军调来反坦克炮、步兵炮、野战炮、榴弹炮拼命反击,终于击毁了几辆坦克,但日军登岸的企图却被粉碎了。   1937年冬,日军进攻南京,蒋介石下令杜聿明率领坦克部队留守南京。结果在南京保卫战中,2个坦克连几乎损失殆尽。   南京保卫战后,装甲兵团撤到湖南湘潭整训。   正是在湘潭七里铺这个偏僻闭塞的穷山沟里,国民党军的装甲部队经过一番养精畜锐,羽翼渐渐丰满。   此时,国民党政府向欧美各国订购的大批武器装备已从广州口岸源源不断运抵湘潭。这其中包括80辆苏联造的九吨半坦克,德国造的明斯柴油卡车100辆,美国造的福特卡车400余辆,美国造的造哈雷两轮、三轮摩托车4000多辆。   1938年1月,军委会命令装甲兵团扩编为陆军第200师。任命杜聿明为师长、邱清泉为副师长,廖耀湘为参谋长。   作为陆军的第1个坦克师,第200师的编制比一般的陆军师要庞大得多。它下辖2个坦克团(第1149、1150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第1152团)、1个炮兵团(炮兵第52团)以及1个反坦克炮营,另有特务营、通信营、工兵营、搜索营等直属部队和修理厂、野战医院等勤务部门。全师总兵力近2万人。   但遗憾的是,200师的装备当时都是“万国造”,苏联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五花八门。战车和装甲车都是轻型的,还没有炮车。这些装备因国度不同,性能各异,使用上参差不齐,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而且弹药口径不一致,补充起来也极为不便。 后来,杜聿明向来该师视察的统帅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反映了装备的落后状况,希望军委会再向苏联洽购一批坦克、牵引火炮、装甲汽车等,使第200师大体上成为整齐划一的苏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白崇禧答应了。 很快,大批苏式坦克、装甲汽车、各种口径的牵引重炮,从各口岸源源不断地运到了湘潭200师的营地,使其如虎添翼。   如今200师又扩编成装甲军,再次得到大批新装备,杜聿明怎能不从心中暗喜呢。   有了兵马和新式武器,杜聿明决心把注意力转移到部队训练方面来了。   他认为,对于一支优秀的军队来说,不仅要有优良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优秀的士兵。不练好兵,再好的装备也是废铁一堆。   杜聿明提出了“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他要求全军具有“五除”(除骄、除惰、除伪、除欲、除恶)“三习”(习精、习诚、习勤)的朝气。   杜聿明先抓装甲兵的训练,又抓炮兵、工兵等兵种的训练。后来又将训练重点转移到了步兵师上。他认为战场上决战的胜负,阵地的攻防得失,完全依靠步兵来完成,机械化特种兵,只是在火力上协同,用火力的优势来压倒敌人。最终解决战斗,还得要靠步兵来完成。所以他非常重视士兵的体格、射击、刺杀、投弹、夜战、近战等方面的训练。他每次到各团、营、连观看士兵训练时,同士兵用步枪、轻机枪射击比赛,提出谁打得满分,当场发奖金。发现教育上有发明创造的,当场讲评表扬,并传令各师派军官来观摩。 1939年3月,重庆军委会派员校阅第5军后,将它的军事训练列为全国第一。蒋介石对这支全国惟一的机械化军视若珍宝,将它划归最高统帅部直接掌握,从不轻易投入战场使用。因此,第5军这支“铁马雄师”在国民党军界中又赢得了“天之骄子”的美称。 B、血战昆仑,一鸣惊人。1939年11月19日,蒋介石正式任命第5军代军长杜聿明为军长,率领第5军开赴南宁对日作战。第5军这个创军一年多,卧薪尝胆的“铁马雄师”终于出山了。   蒋介石视第5军为“珍宝”,是什么原因促使蒋介石动用手中“王牌”的呢?   这是因为,1939年11月,日军为了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威胁和攻击中国的大西南后方,决定攻占南宁。   11月24日,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第12旅团在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领下占领了南宁。一个月后,又攻陷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   进攻南宁和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是日军陆军中最精锐的一个主力师团,曾在日俄战争中风云一时,赢得了“钢军”的称号。在侵华战争中,它也多次充当“急先锋”,先后参加了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战役。   凶悍异常的第21旅团,是第5师团中最精锐的旅团,可谓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看来,昆仑关大战中,日军也动用了“血本”。   蒋介石动用第5军,日军出动21旅团,是因为昆仑关的地位太重要了。   昆仑关位于南宁东北50公里处,雄踞南宁至宾阳的公路旁.其东面2公里处有653高地,西面2公里处屹立着445高地和441高地。这里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也是广西南部的重要屏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北宋皇佑4年,北宋大将狄青讨伐侬智高部,曾引兵驻扎在这里。元宵之夜,狄青挥师夺关,打败敌军,从此流传下了“狄青元夜夺昆仑”的佳话。对于昆仑关的战略价值,日军自然十分清楚。若不夺取昆仑关,就等于敞开了南宁的北大门,南宁必定也守不住。因此,日军第5师团长今村均中将派出了他最精锐的第21旅团,拼死夺关。12月4日,日军攻占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   南宁、昆仑关相继失手,整个大西南后方为之震动。蒋介石立即调集重兵,准备反攻.   参加反攻的部队有: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指挥的第5军、第36军、第99军,共3个军,7个师;第16集团军夏威指挥的第31军、第46军共6个师14万人。由白崇禧任反攻总指挥,分东北西3路向日军发起反攻。   第5军的任务是担任对邕宾路正面的攻击,先击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再攻南宁。   杜聿明向手下3名师长下达命令:   “郑洞国率荣誉第1师,担任正面进攻。”   “戴安澜率第200师,作为军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荣誉第1师作战。” “邱清泉率新编第22师,迂回敌后,向六塘守敌攻击,切断南宁与昆仑关的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使荣1师和第200师可以放胆围攻。” 12月8日拂晓。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打破了山野的寂静,中国军队的反攻正式打响了!炮群怒吼,地动山摇,昆仑关完全湮没在火海之中。中国军队杀声震天,像潮水般地扑向日军阵地。   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只用了十几分钟就突破了日军仙女山防御阵地。两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刀枪碰击声,手枪、冲锋枪、机枪短促的点射声,手榴弹轰轰的爆炸声和士兵们死伤时痛苦的惨叫声、绝望的哀嚎声。   郑洞国下令全师一鼓作气,继续强攻。荣誉1师像一把插入敌阵的尖刀,向日军阵地纵深急速挺进,将日军防线搅得七零八落。到深夜11点,荣誉1师已相继攻占了老毛岭、万福村、441高地要点。   在荣誉第1师与日军第21旅团激战的同时,担任预备队的第200师,也同日本海军航空兵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   为挽救昆仑关的守军,日军第5师团长今村均中将再也顾不得陆军的“面子”,不得不向一贯与陆军不和的日本海军求援。日本海军立即从游弋在钦州湾的“加贺”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十几架战斗机、攻击机,对第5军的后续部队第200师进行疯狂轰炸扫射,企图以猛烈的空中攻击来阻止第200师投入昆仑关战场。   戴安澜下令全师所有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对敌机进行猛烈还击。他还组织全师以班排为单位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组织对空射击。日机有的被打得凌空开花,有的拖着浓烟烈火一头栽进了山谷。击落了几架日机后,剩下的日机再也不敢低空飞行、自投“火网”了。第200师乘机快速推进,终于赶到了昆仑关前。   18日深夜,第200师加入战斗,猛打、猛攻、猛冲,一鼓作气夺取了昆仑关。   此时,邱清泉的新22师装甲师突然出现在昆仑关侧后的五塘、六塘地区时,日军简直是傻了眼。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笨重的坦克竟然会从险峻崎岖的大山和茂密的亚热带丛林中突然冒出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隆隆开进的坦克,碾碎一道道铁丝网,碾平一条条战壕,摧毁一座座碉堡、一个个工事。由于没有反坦克炮,面对坦克群的冲击,他们束手无策,只得四散逃命。邱清泉的新22师轻松地占领了六塘、五塘地区。   第200师副师长彭壁生,指挥第5军补充第1、第2团,也穿插到昆仑关的侧后方,向驻守九塘的日军展开了猛烈攻击。   今村均中将此时才明白自己遇上了强劲的对手了。他急忙派出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指挥步兵第21联队主力于18日下午从南宁乘汽车出发,火速增援昆仑关。同时,他命令驻守昆仑关的松本大队死守待援。 三木大佐率领第21联队主力开进到五塘、六塘地区时,遭到了邱清泉新22师的有力拦击。中国军队的坦克冲入日军汽车车队中,如同猛虎冲入羊群。机枪、坦克炮连连开火,日军的汽车不是被打烂、就是被撞翻、压扁。 三木吉之助急忙向今村均中将呼救。今村均派出20余辆坦克、装甲车,拚死冲击,终于在新22师的铁壁合围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第21联队冲进了昆仑关,与松本大队会合。 12月19日,三木吉之助的第21联队与松本大队开始向中国军队发起反扑。数十架日军飞机低空掠过昆仑关各个阵地上空,将暴雨般的机枪子弹和炸弹倾泻在第5军的头上,1辆苏制T-26型坦克被日军飞机炸毁。3辆意大利制菲亚特坦克被日军速射炮击穿装甲,起火燃烧。官兵伤亡了100余人。日军又重新夺回了昆仑关、罗塘、同兴等要点。 杜聿明头戴钢盔、胸挂望远镜,亲临第一线督战。在他的指挥下,第5军将士浴血奋战,于12月20日完成了对昆仑关守敌的包围。   眼看昆仑关守军陷入重围,第5师团长今村均中将急得团团乱转,无奈又抽调出第21旅团42联队的2个大队,由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亲自指挥,赶往昆仑关增援。   12月20日晚,当中村正雄率军赶到五塘、六塘一带时,遭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新22师邱清泉部的伏击。邱清泉一声令下,工兵营当即将五塘、六塘之间的大桥炸断。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新22师的数十辆坦克带着滚滚烟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日军行军队列中。五塘附近预伏的1个团也同时冲出,切断了中村正雄的退路。   中村正雄增援受阻,急坏了今村均中将。昆仑关一旦有失,南宁也将不保,大日本皇军在桂南也就休想再呆下去,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想到这里,今村均不得已,只好下令驻守邕江南岸的台湾混成旅团第1联队在联队长林义雄大佐的指挥下,拚死冲击,终于冲开了邱清泉部的包围圈,与中村正雄指挥的第42联队会合了。但林义雄大佐本人被新22师坦克上的大口径机枪击中,身负重伤。   中村正雄得到援兵后,顿时精神大振。他立即组织反击,一举突破了新22师的六塘防线,直扑七塘。   邱清泉面对将近2个联队的日军的进攻,毫无惧色,愈战愈勇。双方在七塘地区你来我往,反复争夺,阵地一再易手,杀得天昏地暗。   在邱清泉率新22师浴血奋战的同时,昆仑关正面的战斗,也进入了极其艰苦的攻坚阶段。   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和戴安澜的第200师虽然将昆仑关守敌里三层、外三层围困得水泄不通。但日军第5师团21旅团不愧为“钢军”,他们倚仗险峻复杂的地形,在同兴、罗塘、界首、653、600、441高地等要点上,修筑了大批坚固隐蔽的野战工事,设置了大面积雷场和多道铁丝网,灼烈的火网将整个山头封锁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荣誉第1师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对这几块“硬骨头”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强攻。但由于战场地势过于险要,坡陡路窄、山高林密,每次进攻投入的兵力都不可能太多,攻击队形也无法疏散、展开。因此,几次进攻均遭挫败。荣誉1师伤亡惨重,阵地上遗尸累累,血流成河。   杜聿明改变战术,立即调整部署,组织了若干支小部队,在坦克、重炮掩护下,分多路逐步靠近日军掩体、工事,用连续爆破和交替掩护前进的办法将日军据点各个击破。   面对第5军这种稳步推进的“要塞攻击法”,昆仑关上的日军束手无策,只能坐着等死,眼睁睁地看着第5军一个一个据点地收拾他们。   荣誉第1师调整了战术后,攻势如潮,锐不可挡,终于在12月24日攻克了久攻不下的罗塘高地。   眼看昆仑关危在旦夕,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急红了眼,他挥舞战刀,指挥部下拚死冲击,终于赶到了昆仑关附近的九塘。但随即遭到了荣誉第1师郑庭笈团和新22师邱清泉部的前后夹击。在混战中,中村正雄中弹受重伤,于25日凌晨5时毙命。   战后,中国军队从中村正雄的尸体上找到了一个日记本,上面写着:   “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强的军队......”   击毙中村正雄后,日军失去指挥,更加混乱。第5军越战越勇,第200师在血雨腥风中攻占了同兴堡。桂军韦德团也攻占了653高地。   29日,荣誉1师以大刀、铲刀,一路斩草开路,披荆斩棘,砍开了日军设下的数道铁丝网,强攻界首。经过一昼夜浴血苦战,终于夺取了“高耸巍峨,矗立入云”的界首高地,打开了昆仑关的最后一道大门。   至此,昆仑关四周天险全部被第5军夺取。第5军居高临下,从北、东、西三面用猛烈火力俯射昆仑关。   12月29日夜、30日凌晨和31日拂晓,邱清泉新22师的邓军林团以凌厉的攻势,三度突入昆仑关口。31日午前11时20分终于完全攻克了昆仑关。随后,新22师又与荣誉1师配合攻占了441高地,肃清了残余的日军。 第5军终于用辉煌的胜利,迎来了1940年的元旦。 一向骄横无比,自诩为“天下无敌”的日军王牌第5师团21旅团,终于败在了国民党“王牌”第5军手下。   据日军战后公布的材料证实,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第42联队联队长坂田原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第1、第2、第3大队的大队长均被中国军队击毙。该旅团85%的军官阵亡,士兵死亡4000余人,被俘160余人。   第5军的英勇顽强,甚至使得第5师团长今村均中将也不能不肃然起敬,他在战后向统帅部的报告中说蒋军“值得我军敬意!”   第5军在昆仑关大战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荣誉第1师就伤亡了131名军官,3272名士兵。中国军队伤亡总数高达1.4万余人。   昆仑关之战是第5军建军后的第一仗。初出茅庐的第5军在这一仗中锋芒毕露,大显身手,充分显示了机械化军的强大威力。这一仗也奠定了第5军在国民党军中作为王牌主力的地位,一颗耀眼的沙场新星从此冉冉升起。   在昆仑关血战一鸣惊人后,第5军在抗日战场又创下了一系列的辉煌。   1941年12月10日,英国向蒋介石提出请中国派兵保卫缅甸。蒋介石答应了英国的请求。1942年2月16日,第5军同中国10万远征军分批入缅作战。   1942年3月20日,第5军第200师在缅甸同古与日军第55师团决一死战。第200师以1万余人的兵力孤军守同古,抗击4倍于己的日军达12天之久,以伤亡5000余人的代价击毙日军143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余人,重创了日军第55师团,创造了一个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连骄横的日军统帅、第15军司令官板田祥二郎中将也不得不承认:“同古之战,敌军抵抗既极顽强,又善夜战和阻击,使我军遭到了重大损害。”同古之战也改变了英军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傲慢的英军从此再也不敢小看这支脚穿草鞋的中国军队。   1942年3月底,第5军新22师在缅甸斯瓦阻击战中以虚虚实实、机动防御、逐次抵抗的战术单独抗击拥有200门大炮、100多辆坦克的日军2个师团5万余人的轮番进攻,历时达18天之久,共击毙伤日军4500余人,而自己仅损失2000余人,创造出了战争史上一个奇迹。斯瓦阻击战使新22师名扬天下。   1942年4月初,第5军96师在缅甸平满纳阻击战中,独自抵挡日军2个主力师团达8天之久,共击毙伤日军近2000人,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96师为此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共有8名军官战死,77名军官受伤;士兵阵亡2570人,伤1346人。战后,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称赞说:“96师这次确实尽了最大努力!”参谋团团长林蔚也感叹说:“该师战斗成绩及指挥技术均属可观!”   1942年4月3日,由于盟军内部产生严重分歧,指挥一片混乱,导致盟军大败。英军逃往印度。中国军队退入缅甸最北端的“野人山”,缅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经过生死磨难,第5军4.2万余人,回国后仅剩不足2万人,除战死者,1.47万余人被夺取了生命,野人山,比10万日军还要凶残。同时,野人山也造就了第5军的钢筋铁骨。   1942年5月26日,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抗日战场壮烈殉国,当月戴安澜将军的追悼会在广西桂林举行,毛泽东由延安电传挽诗一首:“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对将军为国献身做了高度评价。   1942年6月,第5军残部从缅甸败退回国后,被安置在昆明整训。1943年第5军扩编为第5集团军,杜聿明任总司令,第5军副军长邱清泉任军长。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反攻日军。第5军所向披糜,打得日军魂不附体,先后占领了龙陵、双坡、於隆、邦打、拱撤、河边寨等日军据点,全歼了日军第56师团主力,打开了通往畹町的大门。后来,又配合盟军攻克了畹町,打通了滇缅路,雪耻了缅甸之战失败的耻辱,报了一箭之仇。 第5军另一个辉煌是由其产生了国民党两大主力。 1943年1月,在印度兰姆伽由第5军新22师和其他部队组成了国民党军后起之秀——新1军。 1944年8月,又以新22师为基础,在缅甸成立了国民党又一“王牌军”——新6军。 “抗日的劲旅”、“王牌军的摇篮”——第5军受之无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