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夜堂

夜晦而淫,吾以玄谈扫灭之,彼得堡乎! 吾本青鹤身,落影履凡尘,不与众色语,果成登西灵。
正文

沈万三:一个巨贾的财富传奇

(2006-08-22 20:36:28) 下一个
张嘉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周庄如一块美玉,静静地镶嵌在江南这片灵秀的土地上。沧桑的岁月让小镇增添了几分厚重,却没有遮住她的迷人风采。节假日里,旅游旺季,来自山南海北的游客聚集于此,尽情品味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风光。游历在900岁高龄的古镇上,这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来到周庄,除收获一份美好心情外,还可以收获江南巨富沈万三的许多史料及传说。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江南豪富,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他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及创业精神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岁月沧桑,明珠曾蒙尘,然而,改革开放的大潮却将它洗刷得异常明亮。沈万三,一个当年响彻在中国大地上的名字,他的故事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前不久,昆山市沈万三研究学会成立,《周庄走出沈万三》一书出版发行,这些英明之举使得沈万三以及他身上体现的商业文化更为广泛地传播开来…… 传奇的经历,曲折的人生。沈万三“成”也那个年代,“败”也那个年代,这是一代商人的历史悲剧。 沈万三的父亲沈?原籍浙江湖州南浔,以种田和做小生意为生。后来由南浔迁至周庄东土宅。沈万三,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在周庄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沈万三以躬耕起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进行通番,开展“民间贸易”活动,继而成为天下巨富。关于沈万三靠什么致富的说法很多,有神奇的“点金术”、“聚宝盆”之说,也有“分财说”、“通番说”、“垦殖说”等等。然而通过学者认真研究,沈万三致富在元代后期,走的是一条从经营土地到辗转贸易发家的道路。 明人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称,沈?迁来周庄后,“时人以污莱之地归之,?躬率子弟服劳,粪治有方,潴泄有法,由是致富不赀。”这也可以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昆山卢充耒员为沈万三之孙沈庄撰写墓志铭中得到印证。墓志铭曰:“公讳庄,字伯熙,姓沈氏,苏人也。其先世以躬稼起家……”田艺蘅与卢充耒员笔下的沈万三,是一个闻名乡里的大地主,他通过买卖、盘剥方式,获得了大量土地。这种土地占有方式以及垦土做法,也是当时元王朝所积极提倡并予以鼓励的。沈万三于是通过经营土地的办法,获得“赀巨万万,田产遍天下”的高额回报。 沈万三靠土地起家,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使得他富甲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靠经商和做海外贸易。在元朝统治时期,富商买土地,地主兼营商业的很多。元朝统治者鼓励和发展商业,实行轻商税的政策,经商的人增多。至于海外贸易,元王朝实行比唐、宋两朝更为宽松的政策,于是,沈万三便将目光投到了做海内外贸易上。孙迩在《云蕉馆纪谈》中说,沈万三“尝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富豪间,辗转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由此可见,靠土地发家的沈万三,拥有田产数千顷,每年的粮食产量可想而知。沈万三将剩余的粮食贩卖到北方,还贩卖到其他缺粮地区和海外获取效益。同时,沈万三还在宁、镇、常、太、池、徽等地做生意,获得丰厚的回报,家业更加富足。 在元代,苏州商业是十分繁荣兴盛的,有良好的出海港口,又有丰富的商品,堪称外贸大城市。元代推行“诸番商贩,率获厚利”,因此住在距苏州颇近的周庄的沈万三受其影响,开始大做海外贸易文章。沈万三从周庄白蚬江经大运河由刘家港出港是很方便的,加上江、浙丝绸、茶叶、陶器、工艺品等特产又深受海外欢迎,因而扬帆远行,收获颇丰。我国著名史学家吴晗曾说过,苏州周庄沈万三一家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所以说,经商致富是沈万三“富甲天下”的主要原因。 沈万三做海外贸易获得的财富可以在苏州地方史志记载中得以印证。“海外贸易”这个词在当时可能还没有出现,然而,沈万三却在努力实践着。富有开拓意识的沈万三率人扬帆远行,去异国他乡“淘金”。茫茫的大海牵引着他的目光,漫长的路程拉长着他的梦。历经波折,沈万三这位“航海”英雄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财富、见识、人生经历,这些都是他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发达了的沈万三建立了豪宅,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据说沈万四(万三之弟)曾写过一首诗:锦衣玉食非为福,檀伴金樽可罢休。何似子孙长久计,瓦盆盛酒木棉裘。沈万四以此诗来讽谏沈万三,要安于淡泊清静,但沈万三没有听进去。出风头、耍派头或许是富人的正常心态,但致富有方的沈万三偏缺少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不熟悉封建社会壁垒森严的“等级门第”观念,不懂得攀龙附凤要靠钱,但又不能全靠钱,于是这位江南首富便在明朝京都栽了大跟头。 1356年,张士诚割据平江(苏州),沈万三等大富户为求得庇护,都曾献金输粮,以示拥戴。张士诚据城死守,朱元璋派兵屡攻不下,以致朱元璋对江南地方豪绅给张士诚的支持非常嫉恨。待攻占苏州后,朱元璋下令加重姑苏的粮赋征收,又命苏州的一些富民徙居濠州,同时,还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为官田。朱元璋没收了沈万三的大批田地为官田。 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和害怕朱元璋的淫威,沈万三开始取悦于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要沈家每年献白银千锭,黄金百斤,军队的给养甲马钱粮也要沈家供给。沈万三先是自荐对张士诚的犒军,继而又率江浙两省的大户,资助朱元璋粮食一万石,献白银五千两。此后,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想要扩建南京城墙,沈万三又主动提出“助筑都城三之一”(《明史》),自洪武门到水西门,不惜巨资,结果竟提前三日完成。这种做法足见沈万三对明王朝的良苦用心,沈万三又想趁热打铁,表明自己的忠心,竟然提出要代朱元璋犒军。朱元璋问:“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沈万三回答道:“愿每军犒金一两。”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马皇后苦谏曰:“其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朱元璋于是发配沈万三去云南。不久后,沈万三客死他乡。据说,他的后代运尸骨回乡,葬于银子浜下。周庄是沈万三的发迹之地,也是他的安息之所,真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啊。 岁月如流,奔腾不息,沈万三的人生故事被历史的长河冲淡了许多,他的生前身后事,没有更多人去谈及。乾隆七年(1742年),沈万三的后裔沈本仁修建了敬业堂(即沈厅),清末改为松茂堂。七进五门楼,雕梁画栋的宅第令人常常怀念起那位富可敌国的商贸奇才。厅中沈万三的铜像闪烁着清冷的光芒,在他那深邃的目光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人生无常,造化弄人。 沈万三走过的经商之路是成功的,他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取得成功的经验值得后人学习。 天时。沈万三生活的年代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他经商的黄金时代应该在元朝。元朝统治者,重征服,轻管理,实行“重农商、轻赋税”的政策。所以说,当时的政策是比较宽松的。至于海外贸易,元朝实行比唐宋两朝更为宽松的政策。在这个特定的时期,沈万三具有敏锐的目光,他慧眼独具,从事起商贸活动来。他的经商范围是国内国外双管齐下,在京杭大运河沿岸开设了许多“沈万三商号”,获取巨额利润。同时,他依靠宽松的海外贸易政策,带领船队往返于东南亚各地,把江南的陶器、江西的瓷器、浙江的茶叶、西北的药材以及周庄的土特产咸菜苋运到海外,同时,买回了大量的珍珠、玛瑙、象牙、红木,赚取了巨额差价,迅速暴富起来。 地利。沈万三的商贸成功与周庄具有很强的交通优势密不可分。唐宋以来,苏州、松江、湖州、嘉兴、杭州一带,水上交通更加便利。位于娄江尾闾的刘家港是元、明两代最大的漕粮运转基地,海外诸国也把它作为很好的交易市场。周庄坐落在急水江畔,急水江西连白蚬江,可到苏州,东通吴淞江,直达太仓,所以沈家船队可以在周庄急水江浩浩荡荡直达太仓刘家港。有的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经商,有的向东南出海贸易。周庄八景之一的“急水扬帆”就是对沈万三船队的一种写照吧。优越的交通使得沈万三奔行于内地和国外各大商贸城市之间,于是,他的“聚宝盆”里盛满了来自各地的金银财宝。 人和。多年的创业使得沈万三拥有了一定的资本,也拥有了一个“企业集团”。他是穷苦人出身,所以具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他深知创业难的道理,自然会将他的经商理念传授给手下人,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企业”精神。加之,他借助于姑苏王张士诚的权势,使自己在国内外的商战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为我用,沈万三的财富便越积越多,成为江南首富。沈万三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勤劳、聪慧、勇抓机遇、敢于创新的品行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同时,沈万三的创业精神也在影响着后人,催人奋进,创造佳绩。 昆山、周庄学习沈万三的开拓创新精神,抓住天时,寻求大的发展。 历史的脚步匆匆向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康庄大道。沈万三的致富思想也渐渐地放射出迷人的光芒。昆山和周庄从沈万三的思想中吸取着营养,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昆山率先开拓出一条“昆山之路”,自费建立开发区,完成了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三次飞跃。这种敢于开拓创新之举为昆山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令昆山这个历史上的农业县打破了以往的宁静,3000多家外企如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昆山的天空。昆山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到昆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渊源时,昆山的一位领导骄傲地说,其实,昆山的外向型经济从沈万三那时就已经开始了,沈万三的商船叩开了外商的大门,海外贸易富了中国也成就了沈万三。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昆山市委、市政府又打出了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比翼齐飞的发展口号,一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展露在昆山大地上。为外资企业配套,走自主经营之路,广大民企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打响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市拥有民营企业11540家,民营企业数量跃居苏州各市(县)首位。 同样,精明的周庄人不断探索沈万三的成功秘诀,研究学习他的经营文化,成功借鉴了他的经验并结合实际走出了旅游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双翼齐飞的发展之路。在周庄人的努力下,古镇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孤寂,到“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光彩照人,毫无疑问,这是周庄人继承沈万三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 学习沈万三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巧用地利,果断迈出创业致富的步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和发展的时代,也是召唤千千万万有志之士创业致富的时代。沈万三贵在抓住了元朝鼓励“通番”的政策机遇,扬帆远航,获取财富。昆山市委、市政府也及时抓住眼下的大好机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实施富民工程,这为众多创业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施展舞台。正像市委书记曹新平在《周庄走出沈万三》一书的序所说的一样,“昆山之路就是富民之路。当前,在昆山向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我们提出‘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奋斗目标,鼓励群众发家致富,就需要一大批像沈万三那样勤劳、智慧、诚信的创业者、守业者和开拓者。在勤劳中积累资本,在智慧中谋求机遇,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开创一条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富民之路。”昆山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昆山市民来说,我们有着比沈万三更好的天时,也有着比他更好的地利优势。我们要及时利用昆山外企多、信息快、人气旺等优势,学习沈万三,像他一样果断地“在急水江畔扬帆出发”。长江三角洲这块热土,是一个金矿,创业者要放出眼光去寻找挖掘口,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 学习沈万三科学运作的经营方式,借助人和,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沈万三的事业越做越大,这离不开他的科学运作。沈万三立足农业经营的同时,转向商业活动,从经营丝绸、粮食、手工业产品到开商店、造酒楼、设作坊等,科学运作及团队合作令他受益无穷。同样,这些年昆山乃至周庄取得的显著成绩也离不开科学决策、团结作战。作为我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向沈万三学习,要面向市场,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此外,还要学习沈万三勤劳诚信的品行,生财有道、取之有方,要摒除唯利是图的思想,讲诚信、靠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拥有极好的口碑,如此,民营企业才能在发展中壮大,才能经得住市场风雨的洗礼。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昆山、周庄高度重视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沈万三的名字飞越千山万水,吴文化的魅力打动着中外游客。 沈万三是江南的骄傲,更是周庄的骄傲。作为沈万三的故乡,周庄巧借沈万三这块金字招牌来发展旅游事业,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周庄旅游业的起点是从修复沈厅开始的。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建成。沈厅前后七进五门楼,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解放后,收归国有,在十年浩劫中破坏严重。沈厅虽残破不堪,但神韵仍存。周庄有识之士呼吁请求抢救文物古迹。在各级文物部门的支持下,1983年开始,对沈厅进行抢救性修缮。在整修过程中,遵循历史和原有建筑风貌,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沈厅恢复了旧日的风采。在厅内物件布置上,最大限度地围绕“沈万三”的历史遗闻,再现了沈家气势浩大、繁华鼎盛的大家风范和豪富气势。 修复后的沈厅得到了有关专家和文化界人士的赞誉,慕名前来参观者很多。在听取专家“以旅游养保护”的建议后,周庄镇政府在1988年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并于1989年4月1日售出第一张门票,沈厅正式对外开放,迈出了周庄旅游的第一步。 通过巧妙运作,沈厅成为周庄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游客纷至沓来,探寻一代富豪的遗踪。沈厅的成功为周庄的旅游事业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周庄镇政府开始大刀阔斧地发展旅游产业。 如果说沈万三曾经给勤劳、聪明的周庄人以许多恩惠,得到了周庄人的爱戴,那么,如今的周庄人则以更多的行动加以回报。沈万三的故事、沈万三的家宴、饮食等都被周庄人民加以广泛宣传,让这位当年的“天下名人”走进现今的每位游客的心里。周庄人开设“万三家宴”,满足游客的胃口,万三蹄、万三糕,更成为了周庄饭店的亮点,来到周庄,买一份“万三蹄”已成为游客购物的首选。 周庄人在成功开发了“万三蹄”、“万三糕”的基础上,相继开发了万三酒系列、万三野鸭、万三焐熟藕、万三菜苋等地方特色食品,受到了游客的欢迎。镇里还修缮了沈万三水底墓、沈万三酒作坊。沈万三的名字通过一系列的载体飞越中国大地,登上世界的大舞台。 历史证明,经济要繁荣,需要植根于文化才有生命力,而经济的繁荣必将带来文化的繁荣。吴文化孕育了沈万三,沈万三也弘扬了吴文化,它已成为大富大德商人的代名词。因此,研究沈万三,解析其致富之谜,宣传其宝贵的富民精神,是宣传吴文化,特别是宣传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今年2月,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的王逢申老先生写信给市委书记曹新平,建议对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史料及传说加以整理,结集出版。同时要加强对沈万三的研究,从而使沈万三及其所代表的商业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曹书记阅罢,作出批示,请周庄镇党委书记屈玲妮抓好此事,并希望该书早日面世。 周庄人来编撰、出版沈万三的书籍,这是一份神圣的历史责任,周庄镇立即成立了编委会,布置任务,确定撰写人员,由沈晓火亘老师担任该书的责任编辑。于是,大家开始起早贪黑地忙起来。在苏州市、昆山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浙江湖州南浔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周庄文化人士的努力下,《周庄走出沈万三》付梓出版了。市委书记曹新平亲自为该书作序。 6月25日,昆山市沈万三研究学会成立大会暨《周庄走出沈万三》首发仪式在周庄舫举行。绵绵细雨落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人们绽放的笑容。史料记载的沈万三、民间传说中的沈万三都被浓缩在一本书中,积淀为一种催人奋进的文化。曹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学会的成立和《周庄走出沈万三》一书的首发表示祝贺,他希望周庄人民发扬沈万三超越时代的富民精神,投身于经济建设大潮中,为推动昆山经济进一步发展作贡献。政协沈卫群主席对学会的成立给予了很高评价,他指出,研究沈万三对昆山实施的富民工程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会的成立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沈万三这位历史名人进行研究,相信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果。曹新平、沈卫群两位名誉会长的支持令沈万三研究学会会员信心百倍,他们决心以不懈的努力,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弘扬沈万三超越时代的致富精神,推动全市富民工程的实施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沈万三的故事在600多年后改革开放的今天被更多的人传播,这是历史对他的公正回报。目前,全国各大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聚宝盆》,艺术地再现了沈万三的传奇人生。他勤俭理财、乐善好施,虽遇挫折但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行令人钦佩不已。岁月流逝,沈万三的精神不朽,它鼓舞着人们努力去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 在遭受打击之后,沈万三晚年的心态是:“不要大富,不要大红。”这是一代商界巨子面对强权的无奈与妥协。而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的党和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家们“要大富,要大红,要大德”,这真可谓“新旧两重天”啊!如果沈万三在天有知,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时代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黄省曾《吴风录》(一卷),百陵学山本。陈大康先生对沈氏名称作了一个简单的考源:沈万三,一说即沈万三秀的简称。据明人汤沐的《公余日记》云,明初间里间的称呼分为两等,故家豪族中人被称作“秀”,末流群小之辈则叫“郎”;在称呼时,还需连上姓氏与排行,因沈家是当地豪室,沈富又排行第三,于是沈富便俗称为“沈三秀”,至于他被叫作“沈万三秀”,无非是对他拥有万贯家财的形容。又据明人高士奇《天录识余》卷下中的说法,洪武初年每县分人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家给“户由”一纸,哥最下,秀最上;而每等之中又有分等,巨富谓之“万户”,三秀如“沈万三秀”,即为秀之三者。(参见陈大康:《明代的商贾与世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更为翔实的考证可参看瞿兑之:《人物风俗制度丛谈》,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200页:“沈万三”条。 ?? 彊案:余旧览家谱载:始迁之祖起宗公讳祖者别署万十三秀,不明其义,以为必有衍字,今读此始明。然谓“三秀,即为秀之三者”,窃恐其有未是。余览我钱氏谱牒甚夥,知元明之间苏浙之间,多喜以万千伯仲为行辈,如我宗嘉兴,金坛,苏州诸支皆然。十三者,大排行也。元人灭鲁斯文,民间多不以名相呼,转以行辈加排行相称,如万三、千六、伯九云云,明初犹沿其俗。尾加以秀者,尊称也,犹后世之呼为公。 沈万三名字的含义2 ??潘群教授经过考证,证实了第三种说法,潘教授说,沈万三的真名叫做沈富,字仲荣。为什么大家都叫他“沈万三”,是因为他太有钱,是富甲一方的大富豪的缘故。原来,明代初年沿袭元代的制度,将老百姓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秀为最上等,“秀”中又按照财产再次分等,“富者,谓之万户”,沈富在“万户”中排在第三等,所以大家把富有的沈万三称为“万户三秀”,简称沈万三,这个形象的名字后来竟然取代了沈富这个真名,广为人知。沈万三的弟弟,沈贵则由于富裕程度略逊于哥哥,被人们称为“沈万四”。 ?? ? ----附从沈富到沈万三 ?? ??  朱红 ?? ?? 沈万三原名沈富,字仲荣。《明史》一作沈秀,生卒年无考。但据可查到的小辈生年,推知他约生于元大德末年(1307年)前后。比朱元璋大21岁左右。 ?? ??  沈富富甲天下后,人们刮目相看,不再直呼其名,都称他“沈万三秀”或“沈万三”。 ?? ??  这个称谓有什么讲究?原来元明间的社会称呼,是由姓氏和排行组成的,或加“郎、官、秀”表示等第,如《水浒》中称武植为武大或武大郎,《三言》中称王金龙为王三官。“沈万三秀”的“三”是兄弟排行,“秀”是大户门第。还有个“万”字是什么意思?近人王謇对此有考证,他说:“按《左传》谓‘万,盈数’。汉铜器有‘日利大万’之吉语。以昆季排行,上加‘万’字,疑即取此义,然不流行于士大夫之间”(《宋平江城坊考钱万二桥街》)。可见加“万”字相称,是当时市俗对富人的一种礼貌表示。 ?? ??  说白了,所谓“沈万三秀”或“沈万三”,就是近代称呼“沈三爷”。若换在今天,排行已略而不提,其称呼就是“沈老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