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又一“七七級大学生”去世

(2023-11-02 15:33:04) 下一个

  1977年参加高考,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上大学。“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虽然是1978年初入学,但他们仍被称为“七七级”大学生。因为那场冬天的高考,77级的大学生于次年春天才走进大学校园意气风发的“黄埔一期”。就中一名:2023年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的李氏,安徽定远人,1955年7月3日生于安徽合肥。  1962年9月至1974年3月,先后在合肥市南门小学、第八中学学习,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刻苦学习,追求进步。1974年3月起,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1月至1978年3月任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曾任校学生会负责人。

  不到七十竟然撒手而去,悲乎哀哉!嗚呼!2023年3月,李氏同志不再担任国务院总理职务。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坚决拥护和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李氏志是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氏同志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讲政治、顾大局,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他光明磊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李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云云。

  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77级,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恢复高考——这一发生在1977年的重大事件,改变了当时全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国家拨乱反正,向知识、文明的回归,是一个国家复兴的拐点。因此,“77级”不单纯是一届大学生的指称,而是已经衍变成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1977年11-12月,关闭11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据记载,1977年报考人数最终达570万,录取人数27.297万人。这27.297万人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也就是被称作“77级”的一个群体。
  77级是历经磨难的一代。少年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在青春的大好年华经历过漫长的“文革”蹉跎岁月而学业中断、上山下乡、支援边陲……这代人的经历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77级是幸运的一代。作为共和国新生的第一代,他们经历了新生政权的创业艰辛,也经受了“十年动乱”的严峻考验。他们不仅见证了我们的国家从千疮百孔到百业兴旺,还亲身参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有了充分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时代机遇。
  77级是奋斗的一代。在曲折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中,不管在上山下乡的广阔天地里,还是在恢复高考的知识海洋中;不管是在毕业后走到社会的基层岗位上,还是在成为担当一定重要职责的骨干力量后,他们始终追求进取,努力不辍,青春无悔,为国家做出了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恢复高考那时的考生面临三道关,即文化、政审、体检关;环环相扣,若有一环不合标准,你就无法跨入大学校门。人们能理解文化课要有录取分数线,没有录取线就不是考试入学了。至于政审和体检,现在不少人并不明了。当时的政审,如考生出身三代赤贫,主要社会关系清白,则自然无问题。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运动连连,“地富反坏右”层出不穷,文化大革命又产生了造反派,阶级斗争这根弦始终紧绷……考生即使直系清白,但家族上总会有千丝万缕关系。所以经历过“文革”的人,一提到“政审”,就会像触电一样敏感,也不知道家族中哪些人,将会对自己的政审产生影响。至于体检,城市知青也许有所了解,但农村青年考生中,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体检为何物。他们连什么叫血压都不知道——当看到血压计甚觉新鲜。1977年恢复高考,是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一片值得珍藏的历史,是一段历久弥新的记忆,是一个永载史册的传奇。空前绝后的考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经过浴火重生,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十年耽误和积压,一朝汇聚和喷涌。大家通常说“文革”10年,但一般人很少注意到高考并不是停废10年,而是中断了11年。77年的高考是从66届到77届12个年级的中学生一起竞争,如果加上当时允许部分78届优秀高中生提前参加高考,实际上77年有13个年级的人才一同走入考场。这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与考者经历五花八门,年龄差距大,不仅有许多兄弟、姐妹、师生同考的情况,还有叔侄同考、夫妻同考的现象。在中国高考史上,1977年高考有几点是空前绝后或独一无二的:一是录取率最低、竞争最激烈。起初预计报考者有可能达到二千多万人,原定计划招生20万人,录取率是1%。后来不少省市采取了地区初试,按计划录取数的2~5倍筛选出来,参加正式的高考,结果这一年全国最后实际考生数为570万人。后来经邓小平提议,国家计委、教育部决定扩大招生,经过扩招本科2.3万人,各类大专班4万人,共扩招6.3万人,扩招比例达29.3%,最后录取了272,971人,按考生比例来算,是21:1,录取率录取结束后临时决定扩招,匆忙复办了许多专科学校,并开始招收走读生。为4.8%。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低的录取率。这是中国高考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高考。这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不仅改变了27万人的命运轨迹,而且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他们作为恢复高考的受惠者和幸运儿,在学习氛围特别好的时代里成长历练,毕业后填补百废待兴时巨大的需才空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后来他们则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历史不一定会记得77级大学生具体个人的功名与成就,但一定会记得“新三级学人”整个群体的命运与作为;历史不见得会记得每一年的高考,但永远会记得1977年的高考......从那一年开始,一定全新的时代拉开帷幕。从恢复高考到改革开放,那整个时代和后来的八十年代就是一个国家的春天,那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京工人 回复 悄悄话 77级是唯一未曾“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一代人,从未有过考试压力,能考上的那少数人,多多少少都自己有些读书的兴趣
四国迷 回复 悄悄话 79 级应该是最棒的一届,第一批正规大学生军
Timberwolf 回复 悄悄话 黑体字段落妥妥地表达了黑色幽默。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文革後恢復高考,對包括李克強在內的“新三屆”,經歷了中共努力向世界文明靠攏的時代,但是中國的制度和文化並沒有改變,並沒有建立起新的制度和文化。正因為鄧小平的”堅持四個基本原則“、及後來的”不走邪路“,才有今天與世界文明再次分道揚鑣。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有时后退,然后更好地前进。
xuemei-ky 回复 悄悄话 李氏和77级为首的新三届,以及80级的小胡们被工农兵学员的吊打,导致这一届常委们学历普遍下降,甚至不入胡温时期的工程师们。是历史的倒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