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山城夜景引昔忆,吃水能管挖井人?

(2022-02-09 19:54:46) 下一个

  七律
  山城忆昔
  巴城夜景念昏沉?,
  疫火烧延絆顾临。
  怀旧空持叹息赋,
  睹
容偶递抖音寻。
  长江两岸高球热,
  野石一尊浅业忱。
  借得刘郎酬白酒,
  傾杯还酹慰精神。
  注:刘禹锡和白居易互相请客唱和酒

  “吃水能管挖井人”?很多人打心底里是非常瞧不起日本的(且先不说仇视的问题)。不仅认为日本已经是个夕阳国家,甚至于某位学者还说了“一定要收拾一下日本、索尼公司都已经消失了、我们蹲下来都比日本高”之类的高见。但可惜的是,尽管大家有着视日本如草芥的豪情与斗志,身体却是异常的诚实……
  没有日本,真不敢想象诸位的日常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除了种子之外,日本人还带来了革命性的种植技术。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水稻旱育稀植”。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技术,一位叫藤原长作的日本岩手县农民,为了能够在原本不产水稻的家乡也吃上大米,多年潜心种植、反复试验,创造了适合寒冷地区的水稻种植方法,即不使用传统的水育秧,改为在旱地上种植。
  即使不懂技术的人,仅看这一句话,也明白该技术对于东北地区有怎样的价值。此前潮藓移民们之所以种不起来,就是必须要沿河或者靠山间水源种,没水的地方就束手无策了。
  1981年,藤原长作应邀请带着2个新的水稻品种到了黑龙江。
  要知道,那可是1981年了,距现在也不过是40年前而已。东北农民种大米用的方法还是“遍地撒种”、“广种薄收”,平均亩产只有300斤左右。
  当地农民看到藤原也是个农民,就不太瞧得起他,对于他用的方法也完全不感兴趣,最后说好的75亩试验田,只给藤原留了27亩。而这27亩田的产量是多少呢?平均亩产805斤,而且还是赶上了灾年。
  东北农民看傻了,第二年直接给了藤原4556亩地,结果即便赶上了大旱,最高亩产竟然达到了1024斤。藤原的到来,使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翻了9倍。“北大荒”由此,才变成了“北大仓”。
  时任领导人接见,特别荣誉证书,自然不在话下。至藤原去世时,这一技术已经推广到了13个省市。
  1984年,黑龙江省给藤原长作发了5000元奖金。
  这样的日本专家可不止一位。
  1982年,北海道大学农学系毕业的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原正市来到了黑龙江,同样是传授“旱育稀植技术”,开头几年,往返机票和其他的一切费用均由原正市自己或依靠亲戚解决。由于卫生条件差,他28天没能洗上一次澡,当地也没有冰箱,肉经常变质,65岁的原正市经常上吐下泄。
  经过20年,63次往返,历经30个省市的指导,累计工作1800多天之后,原正市推广的技术,已经在全国50%以上的水稻种植地使用,仅上世纪90年代,就创造了20多亿的经济效益。被各地农民称为“洋财神”。
  领导人接见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如今,东北农民种着日本来的“秋田小町”等品种,开心地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成为了绝对的大米霸主。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诸位开心地吃着东北大米时,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忘了,这米是怎么来的了?
  当然,日本人可没止步于此,日本谷物检定协会每年都公布大米口感排行榜,不进步就会被对手挤下来。比如,早在1980年,北海道就制定了“赶超新泻越光”的计划,而这一计划的执行,非常漫长而艰苦——
  “每年进行100种左右的杂交试验,培植出15-20万的植物个体……反复进行世代交替使其性质得到稳定,并掌握它们的味道、耐寒性及抗病性、产量等特征……直至品种注册登记为止,大约花费了10年时间……在数十万的稻种个体中,评估出米粒的白度和均匀性、对病害及寒冷的抵抗性、稻杆的结实性、稻壳的不易绽裂性等所有的特性,最后选出应该保留的种子”。
  好吃的日本米,就是这样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打磨后问世的,而且各地农民和技术人员还在不断推陈出新,挑战极限。
  千万不要因为得到了前人的帮助,就以为前人已经没什么了不起。
  而且,从日本来的,不止有米。
  红富士、巨峰葡萄、红颜草莓、不知火……
  1985年,山形县的“苹果之王”菅井功来到了山东烟台。经过多地考察后,他认定,这个地方最适合种苹果。他说“山东烟台和山形朝日町纬度相近,气侯、日照、土壤等客观条件都比较适合于栽培日本的红富士苹果”。
  红富士,是日本青森县藤崎町农林省园艺试验场于1930年代培育成功的超级品牌,自上市后就热销至今,影响力跨越整个太平洋。
  菅井功到了烟台发现,当地农民种苹果树的方法接近于种森林,“管理水平落后日本30年”,于是他直接剪去了三分之一的树枝,当地农民非常震惊。因为农民的意识中,密集的树枝才是产量的保证,恨不得在一块地上多种几棵树。
  结果那年秋天,菅井功亲自修剪的红富士果树,出果品质提升了17%。这一颠覆性思维沿续到了第二年,虽然总体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单价高,最终收益较前年增加了50%以上。在万元户还比较稀奇的那个年代,一家的苹果全卖出去就能成万元户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当地农民才逐渐明白,质量比数量重要得多。从此,栖霞富士、烟台富士成为了当地的名片。
  富士苹果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除了辽宁,所有苹果主产地的主要品种,都是日本富士系的后代。全国65%的苹果,都是富士子孙。再不喜欢日本的人,恐怕每年也得吃几个青森县的特产,或者送礼。
  除了富士苹果之外,来自日本的知名水果还有——
  1942年,日本农业学者大井上康培育成功了“巨峰葡萄”,1959年被引进。除了巨峰外,还引进了冈山县的阳光玫瑰、山梨县的夏黑葡萄等。这些家族庞大的泛日系葡萄,恐怕也很少有人不吃吧。

  1972年,日本人成功杂交成功了柑橘品种“不知火”(也叫“丑桔”)……还有耙耙柑、爱媛橘、青见……陆续被引进。
  至于草莓,则有从日本引进的红颜、丰香、章姬等品种,以及大量的改良版。

  1998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杂交育成了秋月梨,随后被引进,改名为“秋水梨”。
  1989年,千叶县育种专家森田欣一受聘,与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的新西瓜品种终于成功,最后双方各取一字,取北京的“京”,与森田欣一的“欣”,将新西瓜品种命名为“京欣西瓜”。至少整个泛华北地区的人,夏天都靠这个西瓜消暑。
  当今的人一边享受着上美食,一边鄙视日本,这是他的自由。吃水能管忘挖井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