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泽东诗词的特点要点

(2021-02-21 17:35:53) 下一个

     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毛泽东并不是“天才”的诗人和天才的书法家。就如书法毛笔字写多了就会自成一体,模仿者无论多么逼真都可能形似无法神似,反之亦然。江清替毛泽东签字誊写文件书类久了,多了也对“毛体”模仿得惟妙惟俏。
毛泽东的诗也好书法也好都是后天努力积累的功夫。
  半路出身者的局限。就象打高尔夫的人是业余高手,却与职业球员不在一个档次。而论战争与革命那才是他的本职専业。论军事技能他无法和黄埔军校的师生相比,但对军事理论尤其是中国历史的研究則是他的强项。
  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完全靠后天的单打独斗学会掌握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毕竟是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学教员文化程度,完全靠打打发止自成一家。
  自近体诗在唐代,词在宋代定型以来,诗词的失律、出韵等都是诗词的弊病。是诗人不可取的。
  毛泽东是湖南人,从小就不喜欢受约束,喜欢创新。据江青介绍当初听毛泽东说自己“我这个人不讲卫生”很是吃惊不小。北方人说“不讲卫生”有“肮脏”、“邋遢”的意思。而湖南话的“不讲卫生”仅仅是相当于四川话的对卫生条件“打得粗”。很容易将就,遇事适应力比较强,遇人好相处,不讲究挑剔。
  后来江青爱说自己“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就是耳濡目染毛泽东的作风而照样学样走了样的缘故吧。由于“文革”中诗词都是坚决彻底拥护毛主席路线“红人”(郭沫若等)才能得到发表,右派、封资修的诗词统统被打入地下。所以新中国一代人对于古代诗词的了解就很浅薄。就连王兆山、余秋雨、周啸天等文人都仿佛是以为七个字五个字一句便是诗,若干字一句便是词,什么平仄,什么虚实,什么押韵立意意境一律视蔑于毛泽东的早期的一些诗词大多还是尽量遵守韵律的。当然一首诗除了韵律的形式之外更要有标新立异的启示性思想。如果是作报告,写流水账似的字数码堆砌那是算不上诗词的。
  毛诗词中作为《长征组歌》的主旋律的《长征》,就是一首叫粗糙的七律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衹等閒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重字多:军,千,水,山皆为重字,短短五十六个字中有四字重用,“合并同类项”后,各不相同的字只有48个字了,重复字占了7%的“直行率”。前人做诗,同一句中可做排比式用同一字,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为营造某种意境可将同一事物反复咏诵,以强调并加深其意,如崔护人面桃花一诗。或用叠声词,如工部:“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毛诗词中这种四个重字均表达不同意思,却是前所未有,太少见。可见语言大师的文字驾驭功底与那个时代诗人之间的差异。
   2:押韵五字,其中难、丸、寒三字为寒韵、閒、颜二字为删韵,一首律诗,有一字出韵已是大病,何况有二字之多?毛诗词中出韵之处俯拾皆是。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有“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齐”多韵混合在一起。
律诗和词不一样,律诗因为字数花样不多,则要求依韵到底更严格。天赐因为字数不一样,对于韵律的要求可以狂送一些,一些邻韵可以混用。如“一东”和“二冬”等。
但是隔得太远的韵是不可以混用的。
最标准的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除了“逢”是“上平二冬”外,该押韵的地方全部是“上平一东”。作为词能够一个韵最好,确实不能一个韵可和邻韵混用,但不能隔得太远。
 看看毛泽东诗词:
《临江仙·赠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简直是参差不齐,据说是用湖南话押韵的临江仙。这就无话可说了。
3.也有一韵到底未换的诗,然而对仗却不工整。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下平一先)
跃上葱茏四百旋。(下平一先)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下平一先)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下平一先)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下平一先)
   云横九派-浪下三吴,陶令玲不知何处去,这个设问太不自然。
近体诗和词比较,用韵和格律的特点为:近体诗律宽韵严,词是律严韵宽。这句话的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比词宽松些,可以拗救,可以用特殊的平仄格式。但是它的用韵必须押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出韵(首句入韵者用邻韵不算),而词呢,则是格律特别严格,必须严格依照词谱填词,至于用韵,则比近体诗宽松得多,它可以押邻韵,可以平韵转仄韵,仄韵转平韵。
近体诗和词的这种截然相反的特点,我想应该跟它们不同的应用有关系:自从隋朝实行科举考试以来,近体诗作为答卷的诗体,一韵到底的用韵被官方要求严格执行,落韵的诗是没有资格参评的。而词呢,被称为“诗余”,他是文人闲暇之余,情动于中,兴之所至而成的,完全反映作者的心情,兴致,只要口头上读起来朗朗上口的韵,哪怕不是一个韵部的韵字,都可以随意使用。

再看看古词的用韵特点:
(一) 依照诗韵填词。
唐五代到宋朝都有这样的例子。就是词也是一韵到底。通篇押一个韵韵。比如:
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五代:牛希济)
柳带摇风汉水滨,
平芜两岸争匀。
鸳鸯对浴浪痕新。
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
水晶宫殿岂无因。
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加粗的韵字全是十一真部的字。)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加粗的韵字全是八齐部的字。)
诉衷情(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加粗的韵字全是十一尤部的字。)
(二) 通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
例如: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上声七麌,下同)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去声七遇,下同)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一首词里,就用了两个临近的韵部七麌和七遇)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去声七遇,下同)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去声六御)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去声七遇)
(这一首词里,就用了两个临近的韵部七遇和六御)
江城子(宋: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平声一东)
水溶溶。(平声二冬)
扬残红。(平声一东)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平声二冬)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平声一东,下同)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
淡眉峰。(平声二冬)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平声一东,下同)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这一首词里,就交替用了邻韵一东和二冬部)

(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