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方言土语(1)

(2020-01-26 07:57:58) 下一个

     在日本的交通工具上以前都是各种语言广播1.日语,2.英语。现在为了招揽更多旅游客人除了英语外还有汉语和韩国语言。地铁、巴士在港澳台除了普通话报站外还有英语和当地粤语或闽南语。

     然而内地城市报站除了普通话就是英语,在上海没有上海话,在四川没有四川话。这戏地方方言都很强势,而且讲方言的人口也多,却没有使用自己的日常语言来报站。

推广普通话太国语统一了,会让地方语言使用较少会随之消亡。

影响四川话为根基的巴蜀文化,特是以四川话为载体的蜀传统艺术(如川、清音、相、竹琴、金板等)遭受到重的冲

      因而近年来中国学界也出了一定保方言的呼声,而部分四川民众四川不自信的度也有所转变,例如成都地只使用普通和英语报站,却不使用四川话报站,就引起了网上的激烈争。而中国广电总局宣布的四川方言的禁令,也引了很大争

      日语最难也最简单最容易上口的就是象声词一样的“拟音语、拟态语”。语言研究者做了个统计,专门词典可查的有两千多个,如果有汉字出现的形容词1,700多个,可见其象声词比形容词还要多。

      这些拟音语、拟态语以四个音节(四拍)词组为多。其中大部分是两个音的反复。“Korokoro”就是“懒散第动动”就是两个“Koro”重复。

世界上最多象声词的就是日语,其次汉语中的四川方言也是很多的。。

      构词法方面,跟普通话对比,构词法上显著的不同是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即,名词能够重叠,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名词的重叠。四川话的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大都能重叠,且多数重叠式第二字儿化(川东比川西多)。重叠式表示小称。非重叠式有单字单用、加"子"尾、加"儿"尾或儿化等几种方式。具体的词各地不尽相同。
   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都有尝试的含义。四川话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或“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虽然普通话也具有相同的构词方式,但四川话这类词远比普通话多,而且表意丰富,感情色彩浓烈,使用频率高。这从川剧、方言作品和地方报刊上都可明显感觉到。
  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语缀构成这种生动形式,表达不同的状态或感情色彩。例如,“火巴 ”(软)前面加“溜”、“稀溜”、“捞”、“捞捞”,后面加“溜溜”、“捞捞”、“稀稀”等都表示很软,但程度却有细微的差别。这里A+bb的格式尤其值得注意(A表示中心意思,一般能独立成词,bb是叠音后缀,表示某种状态或感情色彩):
     A多为形容词性语素,但也可以是动词性语素或名词性语素,组成的Abb格式都是形容词。
    相当一部分Abb式形容词可变换为AbAb格式,语意较Abb式略轻。
大部分Abb式是由A+bb构成,但有些可以认为是Ab重叠b而构成的,它同时存在Ab的重叠式Aabb。
    还有些Abb式没有与之相应的Aabb式。
   语素A的词汇意义很清楚,语素bb的词汇意义有些是清楚的,如“展展”、“甩甩”;有些则要同A组合之后才显示出来,如“生生”、“筛筛”。什么bb与什么A组合是约定俗成的。

      有的找不到相对应的普通话可以对应的字:如:喘喘(铲铲),kaokaor(一种稀糊糊的淀粉粥)也与世界上其它语言有共同之处。觉得与欧美印度等酸奶的“Yogurt”有一些联系。动物的“Kaokaor”,做个印记叫“打个KK(刻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