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日同文同种与貌合神离(144)

(2010-12-14 07:42:44) 下一个


在泰国有一种瓶装的绿茶叫“OISHI”(沃伊细)。
很显然这是厂家希望开拓在泰国的日本人市场,或有为了争取让泰国人的“哈日族”
多多消费之用意。
“OISHI”(沃伊细)本来自日语“おいしい”这个表示“美味”、“好吃”、“好喝”意思的形容词。
日本人绝没想到用这个形容词来命名商品。
要不每次看到日本人购买这种茶时都带有一种异样的面部表情。
那就像许多国人买“山寨”铭牌货一样,明知是假货却偏要购入。
当然没有买真货时那种慎重而庄严的表情了。

在越南人们将摩托车叫做“Honda”,不管是“轰达”还是“鸿大”都
来自日本一个汽车制造厂家:“本田技研”。在汉语里“Honda”是“本田”。
而越南人对日本的摩托车倍加赞赏,因本田摩托车性能不错,便将“本田”
商标借以概指摩托车。

在香港偶然也能看到一些奇怪的招牌或者商品名称。许多是既为
满足外国人的欲望,又有让“哈外族”来一些自我发泄的用意。
如“零食物语”(Okashi Land)的一个商店,虽显得不伦不类,但取名者
本意是希望吸引日本人的眼球。
在日本有“源氏物语”,“平家物语”,“竹取物语”等等,确是会引发日本
男女老少的关心。在日语里却找不到“零食”这个词。
中国人知道“零食”却对“物语”感到陌生。何况貌似英语的“Okashi”,要不是
懂一点日语的人怎么知道是“点心”,“零食”的意思?外国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的“地方:Land”。这让许多人费思量的商店因为开设,在机场,人们关心的是商品摆
设,许多人凭直觉就会购买罢了。至于叫什么商店其名称似乎并不重要。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前几天在上海的七浦路逛服装批发商场,这种便宜货可以讨价还价让低薪
大众集聚在这充满甲醛气味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搭棚里。
在这里也见到一些“原宿物语”,“东京部落”一类的商店。

这里并没有吸引日本人的地方,更没有诱发日本购买者的魅力和购物
条件,兴许是让那些去过日本,或从电影、电视连续剧中隐隐约约地了解
一些日本地名或日语知识的人在这里过一把在“东京”、“原宿”购物的
瘾,满足一下出国的欲望吧。要么就是满足一下那些“哈日族”的虚荣心罢了。

要知道在日本“部落”意味着民族歧视,早已经是“死语”了,而在中国
还当做是一个“角落”的意思来使用。
英语里有一种文字游戏可以通过一个字母的更换将一种事物变为完全不同
的事物。
如:Fish-Fith-Fath-Fate-Fade-Fide-Fire-Fird-Bird
“一只鱼”变成了“一只鸟”
在中日之间也有这样通过一些貌合神离的一点点变化,看似同种的东西,变成
了完全不同的事物。有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如:
在日本许多人将一种“盖浇饭”称作“天津饭”,你在天津绝对吃不到
这样的东西。
再如∶日本人将麻辣味道的菜肴通通叫做“麻婆~~”,认为这是典型的中国菜。
这是源于将“麻婆豆腐”扩大化解释或先入为主的误解。
“麻婆豆腐”确是有麻辣味道的是有代表性的川菜,通过四川宜宾出身的陈氏传入日本
颇受欢迎,于是在日本引发了“麻辣味”热。
他们不了解“麻婆豆腐”本来是由成都万福桥边的“陈麻子女人”家做的豆腐,使用
特殊工艺烹饪的一道菜,因使用的材料普遍收到普通大众消费这的赞赏,后人便将这
种烹调的豆腐称作“麻婆豆腐”。
如果说将日本人“麻将”称为“麻雀”还知道可能是一字之差的误用,
而将“麻辣”的东西称为“麻婆~~”就让人难以接受。
现在许多日本人到了中国餐馆就要“麻婆茄子”,“麻婆面”,“麻婆隐元”
等等。
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你会让日本人弄得“胡里胡涂”的,中国哪里有那么多的
“麻婆”呀!
“麻婆茄子”实际上就是肉末辣烧茄子, “麻婆乌冬面”实际上就是肉末辣酱
欠面条,“麻婆隐元(Ingen)”实际上就是肉末炒四季豆(扁豆)等。
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貌合神离比不同文不同种者间的误会还要多还要大。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