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观雨

小时候在水边长大,学会了摇橹.你会吗?跟我学吧
个人资料
正文

艰辛回忆录 - 章5 重上讲台

(2014-10-20 12:42:59) 下一个

回到地方后才知部队是最温暖的,部队才是好的归宿。其实我再在部队干上半年我就要被提干了。这是我回到地方后从武装部看到的政审档案才知道的。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环境。60年代国家困难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为了减轻国家负担,充实农村基层领导力量,下令裁减百万军队退役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地方政府并没有按照国务院关于退役军人安置条例“来是哪里,去是哪里,有工复工,有职复职”来安排我。好心的钱仁孚乡长介绍我去粮管所夏秋征粮。尽管我工作很好两次被评为一等优秀工作者。当毕竟是临时工。秋征一结束,工作就没了。工作不落实,生活不安定,很是苦恼,引发了我对当地领导的不满,想回部队信息不通,只得再次向民政系统领导提出请求。还是由武装部钱部长以私人名义介绍到花桥中学当事务老师(代缺)。在学校里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我还积极参加乡文化站的文艺宣传工作。我编排的“年关”“逛公社”等文艺节目演出成功深得公社领导和广东群众的好评。同年在公社文艺汇演中得到创作奖和演出奖。在粮管所和花桥中学的一年半中,我工作积极,表现很好。那时风华正茂,意志旺盛,加上自己性格开朗,坦诚,有酷爱文艺。因此单位同事,老师,学生都喜欢我赞叹我,特别是不少女性朋友青睐我暗恋我。但由于我工作不稳定,不落实还处在代缺编制,个人问题只得暂时放弃。1963年国务院出台紧缩国家工作人员编制,我属于代缺,自然是精简对象,花桥中学九名老师裁减两名,我就是其中一个,就这样我又一次遭到失业的痛苦,我该怎么办?

我有些怨恨,我想不通,我要申诉。我坚信毛主席共产党,坚信上级领导。我多次向昆山县委报告写公开信要求落实工作。当时昆山第二书记刘新林接待了我。他真是一位好书记,我怎么也想不到他是那样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亲切地给我倒茶点烟,给我看报。他亲自替我安排住进昆山机关招待所,两个晚上在招待所和我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谈话。他使我感到万分,我热泪盈眶。不久昆山县委县人委发了一份通知,请乡政府安排我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花桥乡党委无奈临时安排我去花桥税务所代征。仅补贴我15块钱,其余靠收税分成解决,真是难死我了。为了生存我借用了15元钱,以此为借口他们辞退了我这个临时工。生活的保障又一次失去,思想上逐渐对个别领导产生抵触,萌发了回部队和报考上海戏剧学校及其到北京上访的想法,这些想法当时也得到了不少知名人士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后来回部队音讯全无,工农兵大学生没有选上,戏曲学校考不取,于是我化了一星期,写了一封25000字的致毛主席党中央的上访信,带上自己的生活用品去北京上访。这一走就是三个月,但谁能知道三个月的艰难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