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的物质世界

游子的谈天说地, 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
正文

零九年五月意希游记 - 硬币的两面

(2009-06-10 01:21:43) 下一个

从悉尼飞到罗马,加上转机,总共二十多个小时。而之前的几天又极为繁忙,郝三居然只睡了五个小时就够了。

意大利有宏大的教堂,和狭小的居住空间。郝三住的,恰巧是这样一个由教堂的一半改建的饭店。狭小的客房和高大的门廊比邻,似乎注释着这个国家一贯的理念:个人是渺小的,神和信仰是高于一切的。

早上穿过教堂的门廊,去餐厅吃早餐。果然,早餐全部是冷的,只有咖啡、茶和热牛奶能补充一些温度。幸亏是夏天,难道冬天他们也是冷火腿加冰酸奶?

罗马的重要景点太多,今天商量好了,直接奔最主要的去,不能如昨天一样过分随意浪费时间。 但后来的经历证明,到处都是值得留恋忘返的地方,看不过来啊。

坐地铁在Republica站下,本想走到西班牙台阶,顺便一路看看。这一看,就是半个上午,原因,是天使圣玛丽亚教堂(Santa Maria degli Angeli)。这个教堂的前墙仿佛是古罗马时代的建筑,高大的结构由细密的砖块层叠而成,斑驳的土黄色。只有那个巨大的十字架和两扇铜门,暗示着教堂内部的辉煌。

(圣玛丽亚天使教堂)

当时郝三是第一次跨入意大利的教堂,仅仅站在门口,教堂内纵深和高阔的空间,让郝三本能地如同大部分人一样,无法控制地喊出“My God!”,尽管郝三并不信教。

层层的穹顶有十几层楼高,由几十根大理石巨柱支撑,墙面穹顶上是十几米、二十几米高阔的油画,油画下面是两三米高的雕塑,开阔的地面纵深上百米,由各色大理石装饰,而这并不是一个长方形的教堂,在长方形的顶端,又是横贯的空间,似乎构筑了一个超级的立体的十字。巨大的管风琴只能屈居一角。教堂的每一个面,都是一个宏大的祭台。

这是一个要求人处处仰视的教堂。你必须仰视一切。在你头上的,是一切和基督和神和信仰有关的东西。站在教堂内,你仿佛从狭小的市井中上升到了这个被各种神圣场景包围的超凡画境中。这个境界中的一切物品,仿佛都别有深意,需要你崇敬地去仔细体会。

差点被震住的郝三,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是“意识形态”的产品,只有意识形态才会不计金钱和效率设计如此庞然的“意境”去最大化地影响、控制和占领人的思想和意志。

第三天郝三去看了圣彼得大教堂之后,才最终发现真正登峰造极的教堂。那是后话,暂且不表。

(罗马街道,露天餐馆)

从教堂出来,很快赶到西班牙台阶。也许想用热闹的人气对冲一下教堂的肃然吧。

西班牙台阶排名罗马十大景点之一。其实这是一个小型的广场,层级的台阶把下面的街道和陡坡上的双塔教堂连接了起来。据说这个台阶由法国人资助意大利人设计建造,仅仅因为西班牙使馆一直坐落于附近,就一直把荣誉冠在西班牙头上。

这个地方因为“罗马假日”中赫本和美国记者的第二次“巧遇”而闻名天下,继而有了罗曼蒂克的元素。所以,台阶上总是坐着人,或是情侣或是等待寻找情侣的人,有人在这里长吻,可惜他们无法变成广场上的雕塑。有人说坐在这里最终会碰到世界上所有的人,是吗?

找到当年赫本坐过的地方,摆pose照相,算是了却一个心愿。我想这是一个正常的观光客和流行文化的消费者应该做的事情,对吧?

(西班牙台阶和后面的教堂)

西班牙台阶的浪漫仅限于台阶部分。台阶之上,是一个可以瞭望罗马的平台。平台就是另一个教堂的入口。而教堂以内,就是再一次肃然的氛围。郝三来了,正好碰上整点唱诗,就又一次的领教了一回神圣严肃和崇敬。台阶之下,则是一个高档时尚的区域。郝三不明白,一个被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主宰的城市,如何繁衍出发达的时尚文化的?他们是和平共处、一个硬币的两面,还是你死我活、彼生此灭的斗争关系?也许,这么些宗教性的艺术品,就是数百年前的时尚文化吧。

(教堂内的耶稣受难雕塑)


(广场上卖板栗的小贩。从没有见过码得这么整齐的板栗)
走街穿巷,很快到了另一个闻名遐迩的景点:许愿喷泉(
Fontana de Trevi)。这个地方跟西班牙台阶性质类似,都有些因为那部浪漫经典电影而沾染的浪漫气息。同时,还有一个传说—在这个地方投了硬币,许了愿,就能再次回到罗马这个城市。看来罗马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人人想来的地方。

郝三还没有决定是不是想很快再次来这里,不过,硬币是要扔的,愿也许了。俗的就是好的。这是郝三新名言。郝三让小悦扔了贵的硬币,自己甩了个便宜的。不知道管还愿的那位,是不是按价格办事。

喷泉的水非常清亮、冰冷,那些白色大理石的海神雕塑在流动的水中如同在翻滚在腾越,如同活的一般。傲然的雕塑和纤细的水,绝配!如果我长住罗马,一定会花一天坐在旁边欣赏这水这些雕塑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著名的许愿喷泉)

(饮料摊,500ml瓶装水2欧元,超市价0.39欧元)
中午吃饭不表,然后又是免不了的一通“暴走”。酸痛的肌肉,证实了人类的腿其实生来不适合用来逛罗马的。

午饭后赶到罗马有名的Capitoline博物馆。中间经过了大概一百年前修建的那个白色的胜利纪念碑。据说现代罗马人很不喜欢这个建筑,称之为“打字机”。没办法,这个东西目前就是挨批评的命,因为所有景点中,就数它资历最浅,但它又展得很开非常宏大。排位最后又最夸张的东西,都是最被人骂的,哪里都一样。

(褒贬不一的“打字机”)

Capitoline博物馆,简单地说,就是很多的雕塑,很多古罗马的墓刻(看了两个,那时候很多人就活2829岁),一些壁画,一些油画,康斯坦丁的大头雕塑,他的手和脚,海神雕塑。 郝三喜欢那个倒地拔剑的士兵的雕塑,他的盾牌快要从手里挣脱,他的向上抵挡的剑是唯一的防卫,那个剑,已然断了。小悦最喜欢康斯坦丁的大头、大手和大脚。

(雕塑:拔剑的士兵)


(几乎每个画家都画过的题材:圣家庭)
逛博物馆,汲取知识不说,光走路爬楼梯,就很累,但比较起出了博物馆之后的暴走,已经算是休息。两人开始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脚来。

再对不起自己的脚,万神殿(Pantheron)也是要去的。无奈,赶到的时候,它已经关门了。留给两人的,是在那门前的巨大的廊柱前的彷徨。郝三来之前,就最神往这个地方。这个二世纪的庞然大物是古罗马保存最完好的建筑。郝三无缘到里面去亲自体会高大穹顶下那一个透光天顶的意境,只能隔着门缝看了看一缕自上而下的光线。下次吧。

(错过的万神殿,只能在外面感叹了)

(罗马小街,墙上的圣母像)
晚上去
Navona广场,那里的喷泉比起许愿喷泉来,属于小巫见大巫。不过这里气氛轻快,广场上集聚了很多艺术家的摊子,卖画的画肖像的,一个挨一个。在千年艺术之都摆弄艺术,真是需要相当的胆量,遗憾那些人怎么看都像是小匠人或者手艺人的样式。这个广场周遭的餐馆酒吧据说是罗马重要的社交场合。凑个热闹,郝三和小悦找了家巷子深处的饭馆,点了来罗马之后最贵的晚餐。最为印象深刻的,是餐后的特拉米苏甜点。两人在悉尼常吃这东东,大多有味道但没有口感。同样的东西,这里的果然不一样,味道口感全部齐全了。算是没白来!

(Navona广场)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小小艾 回复 悄悄话 忘了说,小悦比你的文字更妙。真是一个妙人儿!
小小艾 回复 悄悄话 这篇的文字妙极!!“排位最后又最夸张的东西,都是最被人骂的,哪里都一样。”哈哈哈~~~
ice3 回复 悄悄话 好游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