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在通往大学的路上

(2007-08-26 18:18:13) 下一个

        当电话里传来儿子被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MIT) 录取的消息,我两眼一热 , 泪水夺眶而出。 抑制不住的兴奋竟让我忘记了本该完成的实验。素来少有喜形于色的我,连自己当年结婚之日都没有如此激动过,可见儿子上大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

        回顾我们与儿子一同走过的路程,经验虽不多,感触却不少。 千千万关心着孩子成长的家长,可能会愿意听听我们的体会 ; 有心求成的学子兴许也会从中得到星星点点的启迪。以下我将从七个方面来探讨 :

一. 利用公立学校资源 , 开发子女知识智能

       早在儿子上幼儿园时,我们有过一点上“公立”还是“私立”的比较。儿子上过一个教会学校。学校诸多的清规诫律让我们本来就本份的儿子束手无策,更加谨小慎微。孩子时而会因为其合理意愿受到压制而难过。后来儿子转学上 UCLA Child Care Center 。 这所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鼓 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老师对学生十分关心爱护,总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对一些孩子过激的行为也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予以纠正。慢慢地儿子开始不畏师道尊严,敢与老师交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信心逐渐增强,性格豁然开朗。当时我们看到儿子的性格在一年之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相信这与不同体制的学校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孩子的这段经历,我们选定了以公立学校作为儿子的教育主体。

      既定“公立”,就应充分利用其有利资源,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加州迁来麻州,第一件事就是选学区。询问同事,查看资料, Brookline 成了我们的首选。 Brookline 房租很贵,但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拿出全家收入的三分之一付了房租。这项投资后来被证明是有收效的,孩子在 Brookline Pierce School 所学的知识,与住在临近学区的同龄孩子相比,有着一定的超前优势。

      儿子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 Boston Latin School BLS )录取。为了儿子,我们离开了 Brookline 这座日趋熟悉和爱恋的小城,在 West Roxbury 扎下了根。古有 “ 孟母三迁 ” 的故事,自己做了父母,才真正领会出其中的深刻含意。

      BLS 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公立学校。首先,生源好,学生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以前儿子上小学,不费力气就能取得好成绩,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发展并无好处。而经过考试选入的同学,文化素质比较好,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可以造成一种互相促进,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其次,师资好。这所历史悠久的名牌学校容纳了不少经验丰富,热衷于教育的好老师。拥有博士学位的老师也不乏其人。好的老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子就曾经为了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而选上了一门学时很重,难度也大的课程。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收获也大。为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儿子认为作出多一些的努力也是值得的。第三,校友资助多。多少年来,这所学校培养出无数各项事业的成功者。他们以捐款捐物等形式回报母校,把 BLS 装备得具有相当的现代化水平。 BLS 的设施为全美公立学校中屈指可数的娇娇者。学生因而受益非浅。第四,教学层次多。 BLS 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层次的教学项目,即使非常聪明能干的学生,也能受到较高程度的挑战。基础好的学生总能够有很多的机会开发智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BLS 开设了二十来门 AP Class (相当于大学课程),这在麻州的公立中学里算是最多的,并非所有的中学都能为学生提供那么多的选择。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程度的课程。既使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也能在各种卓有成效的辅导项目中得到帮助。第五,课外活动纷繁,学生们可以在名目繁多的课外活动中,培养业余爱好,增添组织才干,加强专科知识技能。总而言之, BLS 为学生提供的有利条件,让儿子在中学阶段收益不薄。

二. 鼓励子女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特长或专长,如琴、棋、书、画、游泳、打球、电脑编程、数学竞赛等。这些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业余爱好和专科兴趣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要指望以此而得到申请大学时的加分优待,却不是易事。通常只有州以上的得名才被认可,对有些学校来说,只有全美和国际比赛上得奖者才被加分。而能够达到这样成绩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对多数的家庭来说,还是应该着力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可以避免孩子过早偏科,以便学好各科基础知识,也可开拓孩子广阔的视野,让他们从博大的领域中去发现自己的真心所爱。

         我们从来就不主张孩子成天读书。从七岁开始我们就让他尝试多种体育项目。到了十岁则选择了游泳这项比较适合于他的运动。进入 BLS 七年级就加入了游泳队。高中后期成为校游泳队队长,这项运动一直坚持到现在。九年级时,儿子又爱上了排球。游泳队和排球队相继而上,每期三个月,全年共六个月,每周五个下午,每天三小时的训练或比赛。这两项运动不仅费时多,强度也很大。儿子由此得到的收获也不小——强健的体格、充沛的精力、做功课效率特别高。这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要求孩子对某些项目付出一定程度的投入的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尽量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社会活动能力。几年来儿子参加过多次讲演比赛,做过校报记者、图书管理员、助教、校乐队队员、课后俱乐部发起人等。儿子自己的体会也是既要投入深,也要涉足广。在 1 - 2 件事上多下功夫,坚持不懈。以“持久战”育恒心与毅力,同时以“游击战”拓兴趣和才艺。

        在整个中学期间,儿子对文理二科从不厚此薄彼,两方面成绩都不错,体育德育也没拉下。他算得上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全面发展”不仅是学生个体塑造,自我完善的目标,也是大学录取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这是需要长时间努力来建树的,临时突击难见成效。最好在中学早期就拟定计划,开始各种尝试。

        说到全面发展,在中国家长的眼里还有另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会不会中文。儿子不到两岁来美国,英文基本上算是他的第一语言。在儿子九岁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学能学好中文,我在 Pierce School 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 Pierce School 课后中文班。这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教育组织。由 Pierce School 无偿提供校舍,一位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主持教学。学生课后学习中文,每周二或三次,每次 2-3 小时。这种强化性的语言教学,比周末中文学校的效果显著了许多。这位老师经验丰富,教学有方,经过她的精心引导 , 儿子从以前抹着眼泪做功课,到后来自觉自愿学中文。三、四年下来儿子的中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前年夏天回国,不管是见了长辈还是同龄人,他均能随心所欲地聊上几句。人人都为之而称赞,儿子也因此大受鼓舞。他计划在上大学时修一些中文,侧重于读和写。说不定有一天他还要去中国或者其它华人聚居的地区发展呢。

三. 重视读书和写作

      总的说来 , 中国孩子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思维都不错 , 但不少孩子在英文上面要吃一点亏 , 当今在 SAT 数学考满分的人比比皆是的情况下 ,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出类拔翠 ? 在我们看来英文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语言文学水平决非一日之功,不可朝发夕至。必须日积月累,从小做起。

      从儿子 1 - 2 岁起我们就每天给他读书,培养他看书的习惯。到了 5 - 6 岁,开始让他给我读书:“你的英文比妈妈的好,你能教我吗?”一句问话激发起了孩子强烈的责任感。他每天兴致勃勃地读书给我听。读到高兴处,母子二人相对而笑。 7 - 8 岁时他已爱书入迷,每天看书如饥似渴。有时他发现一两本特别好的书,也会推荐给我读。我读完之后与他讨论。讲到动情时,大人小孩泪洒一处。读书让我们俩感到心心相印,其乐无穷。一些受人推荐的精典作品,我们常买来供儿子欣赏。亲戚朋友也以书为赠,源源不断地送来精神食粮。家中满书架的书也满足不了儿子的需要。图书馆成了他频繁光顾之处。订购的期刊成为他迫不及待的邮件。童年时期的月刊- Adventures-Disney 和青年时期的「时代」周刊( Time magazine )都给了儿子不少阅读的快乐。

        在 Boston Latin School BLS ,拉丁文的学习为儿子揭开了西语系文字的起源与演化的奥秘。更增添了他学习英文,法文的浓厚兴趣。暑期参加写作夏令营- Writers Express ( 三年做营员,一年做辅导员 ) ,儿子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长进。每年四,五次参加学校的讲演比赛,必需经常阅读名人的剧作和文章,对开拓文思大有好处。

       这岁岁年年,滴滴点点的课外积累,加之课堂上的范文分析,精典作品讲绎和基础理论学习,儿子的英文水平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在报考大学之时,儿子不仅以 SAT I 英文满分, SAT II 写作满分的好成绩,而且以其大学论文 ( College Essay) 新颖的题材,精巧的文笔,生动的描述,严谨的论证,向申报学校展示了自己语言文学的基础和实力。

四. 尊重子女志愿,适时把关指点

       儿子上中学以后,我们对他的学习就不再有具体课程上的帮助,每日的督察也不可能了。但是时常与孩子交流讨论,把握孩子思想状态,了解学校各种动向,及时把关指点,这还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

      在初中时选课,我们基本上任儿子自作决定。一方面,我们有意给孩子一些自作决定的机会,另一方面,他自己选择的有兴趣的课程,学习就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到了高中,我们开始把关。根据 BLS 文理科布局的情况和我们希望孩子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在选什么课和何时选课方面及时提供原则性意见。

      在第九、十年级,儿子共选了十二门课,其中八门是文科,四门是理科。到了十一年级,儿子又选中了四门大学课程,他一门也不愿意放弃。另两门是必修课,别无选择。结果十一年级又修了四门文科,二门理科。在高中的前三年里,理科仅修了生物,数学,化学,电脑。物理课却无暇顾及。我们认为中学阶段的数理化犹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既然文理已经失衡,物理又没时间修,我们就要求儿子利用暑假到哈佛大学去修物理课。这是一门为大学生开设的八个学分的课程,也吸收优秀的高中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四十天,全日制,课程压力听起来很大,儿子开始有些犹豫。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了原则,给了他一些推动和鼓励。一个暑期下来,他庆幸自己修了这门课。他不仅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也让他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情趣。从这件事上,我们体会到为孩子把关的重要性。

       在申报大学期间,我们随时了解有关大学的信息。在充分尊重孩子志愿的前提下,也提出我们的建议。我们的建议对儿子常常有些启发作用,但是,我们不强求儿子申报那些他没有兴趣的学校,尽管有一些学校在我们看来对他非常合适。“强扭的瓜不甜”,他要是迫于压力去了他不喜欢的学校,将来他不会乐意,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影响,那也将失去我们的初衷。根据孩子又要修好现时的中学课程,又要准备各种大学申报材料,头绪过多,易于顾此失彼的情况,我们常常在各校申报终止时间前给孩子提个醒,也常常提示他提早准备老师推荐信一类事关重大又需要时间超前的文件。

五.给孩子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

        大概每一个家庭都有过为孩子怎样利用课余时间而发生的争执。做家长的总是希望孩子更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多学一点知识。每当我们看到孩子玩电脑游戏,上网神侃,电话聊天,就忍不住要提醒“抓紧时间作功课!”有时还难免报怨一句“浪费时间 ” !可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对孩子就会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孩子们上学也不容易。早上睡眼惺松的就要匆匆赶去学校,一整天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之后回到家里,身心皆感疲惫,自然想放松调节一下。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学校所面临的各方面压力和困惑, 是家长无法估量、也无力代为排遣的。他们需要互相交流,寻求答案,不管是开怀大笑,还是渲泄积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孩子交友的需要是家长的关心爱护所不能替代的。

       有的家长为孩子请家庭教师,送他们去各种补习班、强化班,以有效地利用孩子的课后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这不一定是最佳方法。在高中时期过份地消耗孩子的潜能,不给孩子足够的喘息机会,弄不好会让孩子怨恨学习,那就适得其反了。而且被“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上大学以后不一定有很大的优势。有些孩子会因为后劲不足而负荷太重。有些孩子会在家长鞭长莫及的情况下犹如野马脱缰,放任自流。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被我从一大批大学申报者中挑选出来。他人很机灵, 性情又好,还是一个帅小伙儿。 我一心希望他能有出息,做个好带头人。可是过大的高考压力让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大学里他不想上课,不愿看书。多方努力也不能激发起他学习的兴趣。闲空太多就滥交朋友, 参与打架。最后校方劝其退学。这是一个让我痛心至今的例子。所以我们在督促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也应注意留给他们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六.申报大学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怎样才能使孩子在申请大学时富有实力,发挥优势?在这里我们来讨论几个技术性的问题 :

1. 适时应考 SAT

      何时考 SAT I ,需要多少门 SAT II ,这是所有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SAT I 不宜考得过早,过早考试学生可能会遇到太多课堂里尚未涉及的知识,因而得分可能不一定理想。 SAT I 总分 1600 , 1300 分是上中等学校应该达到的分数,若想上第一流的学校,则应争取考 1500 分以上。我们认为在 11 年级的 3 - 5 月间应考 SAT I 是最佳时期。而那时如果发挥不够理想,你还有时间补习和复试。

      SAT II 是专科考试,我们的经验是在每一门专业科学完之后就现炒现卖,趁记忆犹新,考出好成绩。申请大学要求的 SAT II 是三门。如果你有能力有时间,就应该尽量多考。 SAT II 的成绩可以展现一个人的实力。儿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一共参加了八门 SAT II 专科考试。但是在精力不及的情况下,则不应求多,要量力而行,瞄准重点,着眼于精。

2. 利用暑假参加有益的活动。

      高中毕业前的二个暑假是十分关键的,要很好利用。几项建议供参考:

     第一,做义工,培养爱心和社会活动能力。很多学校都要求中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规定的义工时间,一些大学也比较重视学生的义工经历。第二,做专题,到医院或研究所等做一些尝识性的探索,发掘个人兴趣领域。儿子在十年级暑假期间去了一个癌症研究所学习,亲自下水探了探生命科学研究的海洋。虽然他仅仅湿了一下脚背,总还是得到了一点感性认识。第三,学新课,上夏令营或暑期学校。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不足,在假期中修一些在中学里无法涉足的课程。 使自身得以强化和完善。

3. 合理选择申报对象。

      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这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弄不好还可能导致误选申报对象。

      首先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评估。然后按照选择学校的三部曲,列出预选名单。第一类是通过努力可能入围但无十分把握的学校( 3 - 4 所);第二类是既合适又合意也有相当把握的学校( 3 - 5 所);第三类是略感欠意但保险系数较高的学校( 1 - 2 所)。这三部曲里包括什么样的学校,以及这三类学校各选几所完全是因人而异。关键问题是找准对象。“ Finding the good match ”是大学申报辅导员给每个学生的忠告。

4 .选好论文主题,力求标新立异。

     每年招生人员看看成千上万份申请资料,怎样才能引起评审员的注意 ? 论文 (College Essay) 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有的学校要求自选题材,有的则要求命题论文。不管是自选题材还是命题论文,其色彩都要出在标新立异上。选题要与众不同,论点要有独到之处,论述方法要敢于创新,文笔要有自家风格。聘用文书和家长代笔都不可取,那些不适时宜的成人语言和思维方式,反而会在孩子的论文中落下败笔。有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说过:你自己的观点即使是错的也是好的,单为你独持己见,我就要给你一个“ A ”!

      论文最好在正式填写申报表的前 1 - 2 个月就着手准备。精雕细作才能产生出优质文章,这需要时间。儿子是在十一年级暑假末期开始写论文的,写完之后放到一边,过几周再回头来修改,又有不少新想法。经过反复推敲,儿子写出了一篇让我们看了热泪盈眶的好文章。

5 . Early Decision? Early Action?

      是不是应该申请?申请那一种为好?这是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Early Decision ( ED )--提前决定,是为那些具有一定把握,又能在申报早期就确定志向的学生所敞开的欢迎之门。很多学校都有 ED ,申请某一学校的 ED ,就不能同时申请其他学校的 ED 。一旦被录取那就一定要去,不能打退堂鼓。所以,只有在十分肯定那就是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的情况下才能申请。 Early Action ( EA )--提前行动,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你可以同时申请好几所学校的 EA ,这就增加了被你理想中的学校录取的机会。如果有幸连连中榜,你还可以有四个月的时间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比较,确定去向。目前只有少数的学校提供 EA 选择。如 Harvard, MI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Boston Collage 等等。 Stanford 和 Yale 已经宣布将从明年开始加入 Early Action 的行列。

七.“高考”之后的几个要点

1 .做好心理准备

      在申请大学之时,我们一方面给予孩子技术性指点,一方面施加精神激素,督促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向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目标迈进。但是在等待录取通知书期间,我们要保持十分的冷静。家长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不能让孩子在榜上无名之时,既要为自己的失意而暗然神伤,又要为辜负了家长的厚望而内疚不已。个别孩子甚至可能因不堪重负而精神崩溃。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我们应该给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准备。

      下面是我家父子二人在发榜前一周的一段对话:父亲问儿子:“你感觉怎么样,紧张吗?”儿子的回答很简单“ No ”。父亲说:“我和妈妈一点也不紧张。我们深信你是合格的。你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以下的事情不再是我们的力量之所能及。有很多的因素可以导致一个人的落选。而落选并不一定是你不够格的信号。我们下一步还有很多选择可以去争取。”儿子点头称是:“ I understand ”。事后我们感到这次的对话非常及时。不管孩子会不会落选,我们都应该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信任,给他一份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望子成龙,盼女为凤的家长们,平时对孩子快马还要加鞭。但是当我们的孩子最需要家长温情抚慰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告诉他们:不管他们能否达到最理想的目标,我们都会始终如一地爱他们。

2 .再接再厉,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高中毕业前,特别是在获得录取通知书以后,仍然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家长的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敦促孩子再接再厉,在学好十二年级课程的同时,对将要迈进的大学做进一步的研究,为以后选择专业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从收音机上听到过一个专题报导,关于十二年级的一部分学生怎样浪费掉他们上大学之前的宝贵光阴。通宵聚会,整夜“电聊”,无心思书,上课睡觉,是这些人的通病。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及时与孩子谈心:你有幸在 Early Action program 中被录取,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高中毕业,你还有六个月的时间,怎样利用好这段时间是对你意志力的一个考验。既然你还在继续修课,那就要学一点东西,不能既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又浪费老师的心血。儿子欣然赞同,并表示将力争几门 AP 课都考出好成绩。目前他还继续活跃在学校的运动队,仍然在做 AP 电脑班的助教(算做社区服务项目),还在积极准备一项国际性的中学生电脑比赛……

      当亲友们来电话祝贺,“你已经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儿子冷静地回答:“ No ,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虽然我们为有这样一个较为成熟的儿子而感到欣慰,但是我们并未掉以轻心,随时都关切地询问他是否仍然学有所获。当他流露出“最后一年第二学期以后的成绩不关紧要”的想法,我们再次鸣钟示警。儿子虚心接受:“放心吧,我会努力的。”孩子会努力的,家长的督促也必不可少。

      通往大学的路很长很长,起步早些总是好当小苗刚刚破土而出,我们就要施足营养。父母自然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帮助。子女培养起良好的读书习惯。孩子到了学龄时期,提供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条件,为他们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孩子青春成熟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并适时把关。在儿女们申请大学 , 千头万绪需要料理之即,佐助他们把握住轻重缓急,尽量做到忙而不乱 , 大事无误。当孩子们面临 ” 揭榜 ” ,心情或许会紧张焦急时,及时赋于他们安慰和鼓励。在孩子们录取通知书到手,意志可能会松懈之时,则给他们以推动和激励,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在通往大学的整个行程中,父母始终应该是子女的坚强后盾。

      回头看看孩子走过的路,那是一条铺垫着父母心血,洒满了儿子汗水的路。今天我们与孩子携手一同走到了大学门口。在这人生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前,我们就要和儿子道别了,儿子马上就将以一个成人的姿态去开始他以后的旅程。我们由衷地祝愿他一如既往,学有所成。我们无疑地相信他会走出一条光明幸福、硕果累累的人生之路。

      让我们把对儿子的祝福也献给千千万万即将跨进大学校门的年轻人 : 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去创造一个闪光的未来吧 !

本文发表於 << 世界周刊 >> 2003 年 5 月 8 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