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
2019 (1)
早春的使者“二月雪”在一个多月前(二月份)就从我家花园里破土而出,又白又嫩的花瓣经历了好几次雪与霜的洗礼。 这不很起眼的小花,给身处严寒之中的纽英伦人报导了春的消息。 四月的纽英伦始露春意 。花蕾新芽,鹅黄嫩绿,粉红淡紫,或星星点点, 或成群成片,瞬眼间跃上枝头,冒出地面。春姑娘张开她绿色的翅膀,飞临我们这片沃土,她赋予大地新的生机与活力。春日的温暖,对经历了寒冷又漫长的冬天的纽英伦人来说,那种期盼是格外的殷切,这份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当气温刚升至华氏60度(摄氏15度左右),路上的姑娘小伙们就迫不及待亮臂露腿,以展示他们健美的皮肤与肌群。冷不防雪雨又至,气温骤然降至冰点以下,象这样大幅度的降温,不知有多少来不及添衣保暖的人们会着凉生病?难怪诗人李清照曾怨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古人赵令时有云:“欲减罗衣寒未去”,我的忠告是:既然寒未去,莫要急减衣。何出此言?春日里万物复兴,微生物也十分活跃,大量繁殖。人体在受凉的情况下免疫力降低,致病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为自己找一个繁衍生息的寄主。所以在春季,人们不应急于减衣,此乃“春捂”也。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这首描写深秋风景的诗,儿时就爱咏唱,但对其景色之优美,还是到了纽英伦之后才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你看那房前屋后,红褚相间,似谁人把娇美的城市刻意装点。再看满山遍野,赤橙黄绿,交相辉映,夺目耀眼。为什么纽英伦的红叶举世闻名?那是因为纽英伦宽叶树种繁多而密集,秋天悬殊的昼夜温差引起叶细胞色素成份和糖份变化,从而导致叶色之艳丽璀璨。
阔叶树木在火火红红,轰轰烈烈地渲泄了一番对生命的赞礼之后,片片红叶開始随风飘落,入土归根,留下枝丫与基干去迎接严冬的考验。这种生理现象是阔叶树种是对大自然的适应。宽大的叶片脱离树枝后,树木的蒸发表面积顿时呈指数锐减,树木才能养精蓄锐,傲霜斗雪。
生物都免不了对大自然的适应,人类也是一样,秋高气爽,气温渐凉,人们不应急于添衣加衫。而要在秋风中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耐寒力才會有所增強,我们就不易在冬季感冒。纽英伦的冬季室内外温差最高可达华氏70-80度(摄氏25度 左 右) 。如果我们没有一点耐寒力,动辄就会着凉。而耐寒力确实是可以培养的。记得在一个雪后的日子,看见一位七旬老人身着 齐 膝短裙在尺深的积雪中漫步,禁不住迎上前去,对她不畏寒冷的精神表示敬佩。老人露出一付“不足为奇”的表情,只淡淡地说:“几十年,习惯了。”习惯了--这正是老人经过几十年培养出一定程度的耐寒能力的说明。在秋季,微生物活动频率相对减弱,秋风中略感寒意并不一定会感冒,我们应利用这个时机培养耐寒能力,这就是“秋冻”的道理。
“春捂秋冻”是经验之谈,是良好祝愿,它善意地提醒人们适应季节的变化,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使我们能够潜心于事业的耕耘和生存之搏斗,更好地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