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

作为四十岁的女人,作为过来人,作为妻子,我想说说过于女人的事情关于女人的心理关于女人的性格和女人的所有事情,希望我的博客让女人更
正文

姐妹们,单身与结婚,哪个更划算? ( 断臂为那斯_梧桐断章取义系列1

(2007-03-25 10:23:53) 下一个
感情的问题,同样也是利益权衡的问题,只是这个利益包含了感情而已。爱情和婚姻就像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必然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分析。单身同样是一种经济理性的选择。泛泛的一次性男女间感情交往就像是购买日用消费品,而婚姻好比是购买耐用消费品。婚姻是需要很大投入的产品,包括丧失某些个人的自由、时间投入、资金投入,在茫茫人海中搜寻中意的男子所必需的搜寻费用,找到之后的交往费用,另外,结婚后每天培养感情还需要投入一些流动资本。

对单身女子的界定是27岁以上未婚或离异的女子。她们走入婚姻的机会成本更大,所以宁愿选择单身。一般来说,这个群体的收入高于普通群体,正因为经济上独立,使她们对婚姻挑三拣四。在现代社会,一个优秀的职业女子面临许多选择,她有很好的工作机会,有远大前程。单身女子论条件往往不是找不到男人,只是因为婚姻的机会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单身反而有更好的预期回报,单身便成为自然与理性的选择。选择了事业的单身女子会出现更高的沉没成本,这使得婚姻的选择变得更加不容易。比如投资一个项目,完成可能要1个亿,投入5000万之后,你开始怀疑这个项目是不是值得做,但是如果放弃,5000万元就沉没了,所以你往往还会固守这个项目。一个女孩子,在大学里爱上一个人,可以追随他到天涯海角,那时候她没有沉没成本或者说成本是很小的。但是一个在北京好不容易立下脚并被单位委以重任的女子,她的沉没成本已经很高了,要她放弃一切追随爱情到新疆是很难的。除非她能收回在事业上的投资,也就是说在另一个投资——婚姻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回报。

这也许是一个恶性循环,在经济学上叫做“路径依赖”。也就是说,一个女子因为爱事业而错过婚龄,又因为放不下事业而在单身的路上走得更远。而如果经历过感情的创伤,很多人会看到感情并不牢靠。出于弥补心理,她总得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事业。所以人们看到她总是在忙碌。但越是如此,越不容易得到感情,最后可能就锁定在单身的路上了。这就是单身女子“路径依赖效应”。所以我们看到单身女子成为女强人的概率更大。不过,许多约束条件都是会变化的。婚姻是耐用消费品,而且可以逐渐增值。年轻的时候,女孩子很容易得到婚姻,但是机会成本大。年纪渐长,婚姻的机会成本会变小,而婚姻的效用特别是某些独到的效用会逐渐凸显,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对孩子的喜欢,而彼时事业带来的效用“边际递减”。这样,事业和婚姻也许会出现一个交点,单身女子将降低对婚姻的条件以及对爱情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而走入现实的婚姻的殿堂。

分析单身女子经济,与已婚女子对比,在投资与消费上应该会有五点不同。

  第一,我倾向于认为单身女子用于与成功相关产品上的投资要高于已婚的同龄女性。比如说,她们会不断地对学习与资历的产品进行投资。

  第二,她们为自身保值增值的投资会更多。单身女子会对自己的身体格外敏感,对化妆美容运动健身之类的产品特别感兴趣。

  第三,她们在交友上的费用会高于同龄的已婚女子。情感交流是天然的需要,因为不存在婚姻这个耐用消费品,单身女子就需要用交友这样的日用消费品来替代。当然,对于一些对婚姻还心存期望的单身女子而言,交友还包含着搜寻的动机。

  第四,她们为失衡的心灵找回心理平衡的投资更多。她们用阅读来排遣时间会比已婚女性多,用于CD、DVD的投资也更大。当心理失衡到一定程度,婚姻也许会成为单身女子的新的选择。

  第五,单身女子为未来与老年的保障投资得更多。一般说来,男性会中意带来更大活动空间的车,但是女性一定更中意于买房,以获得安全保障。如果到了一定年龄,比如35岁以上,她会开始为养老做安排,会更愿意买社会保障。
论婚姻的收益问题:婚姻的幸福指数

有人说,婚姻并非必须!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难以逃脱婚姻这个结局?我认为,基于功利考虑的‘攀比困境’是根本原因。婚姻是‘攀比’博弈的结果。记得过去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现代舞的创始人、女舞蹈家邓肯致函给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你我成婚,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和最美丽的体形。”这可以说是婚姻的“攀比”之最了。然而,萧翁复函道:“如果我们的孩子继承了你的头脑和我的嘴脸,那会怎样呢?”看来,“基于功利考虑的攀比困境”与“攀比博弈”的风险太大,故萧、邓无法结婚。

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说:“由于男人和女人为寻找配偶而竞争,所以可以假定婚姻中存在一种市场。”他还说,一个人“当结婚的预期效用超过继续单身的预期效用或再找一个更为合适的配偶的预期效用时,就会决定结婚”,“结婚的收益来自在投资于非市场活动的时间和获取市场物品的力量方面,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互补”。美国的婚姻问题研究者通过近25年的调查发现,当问到美国人评价他们生活质量时,最珍视的是什么时,“婚姻”总是答案的首选,先于朋友、工作和金钱。而英国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道财富婚姻的方程式:拥有爱情或美满的婚姻所带来的年收入或幸福程度相当于男性收入的167%,而离婚或者丧偶对于女性的打击相当于失去工作的4.25倍。甚至有人说:“现在是夫妻共同创业赢得财富的时代。”可见,正是因为婚姻会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收益,所以人们选择结婚正是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本文试图就婚姻收益这一问题略作讨论。所谓“千金难买真情”、“少年夫妻老来伴”,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单身贵族,抑或离婚丧偶者,离群索居,孤枕独眠,终究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美国曾对老年人就金钱、健康、孤独三个问题做过问卷调查,结果以最怕孤独的人居多。患忧郁症者,大都是单身居住的人。

据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有关“中国婚姻质量”的调查,有75%的婚姻达到中等水平,仅3%的夫妻关系为高质量和完美型,而22%为低质量。目前我国的婚姻市场还是略有效率的,有其存在价值,可从概率来看,仅3%的婚姻为高质量的,似远未臻于理想境界,如果把婚姻家庭比作企业经营的话,成功者凤毛麟角,也就不足为奇了。人们往往对婚姻或企业寄予厚望,但由于处理不善或经营不当,即便尚未至于劳燕分飞或破产跳楼,而尚可勉强维持的,即为生存而生存,应该是一种常态。有人说我国国民的幸福指数不高,可能与我国人民的婚姻质量有关。婚姻家庭与幸福指数密切相关。既然有如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存在,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其效率何在,其合理性与现实性何在,也就是婚姻收益的问题。

  “对于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富于效率的婚姻市场来说,婚姻意味着双方签订合约,‘交易’达成,双方均对‘交易’有预期收益”,婚姻的预期收益,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工协作以期比较利益和报酬递增。过去,在农业社会,家庭是个生产单位,男耕女织,是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现在,无论是大主妇或小男人,治内主外,各司其职,均较里里外外一把手的效率要高。优势互补,优化组合,方能报酬递增,这也是婚姻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好于单身贵族的原因之一。

  二、夫妻搭配,赚钱不累。一般来说,女人的理财能力要强于男人。古人说:“国难求忠臣,家贫思贤妻”,这里的“贤妻”标准当然含有理财能力。在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男人挣钱,女人理财,应该是一种较适宜的家庭经营模式。拿破仑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若从家庭经济角度来说,此言也能说得过去。“夫妻老婆店”经营模式的大量存在,也能说明这一问题。此外,夫妻风雨无阻,患难与共,才能达到资源分配的理想状态。
婚姻的预期收益

  三、降低生活成本:共进晚餐,同枕共眠,就性价比而言,要比喝闷酒,孤枕独眠来得经济。“烛光效应”也能解释这一现象,即:一人一支烛光要比二人一支烛光的成本高。婚姻家庭生活的其他生活费用方面,以及家庭消费功能的规模效应,都可依此类推。然而,双方价值的保值、增值也应相对同步,如果反差过大,交易失衡,有悖于“门当户对”,这里的价值包涵当事人的综合指数,而非仅指物质财富,因为这里的价值论是效用价值率,经济效用仅是其一个重要方面。

  四、提高保险系数:“夫妻没有隔夜仇”,“少年夫妻老来伴”。一对和谐的夫妻,经过长期生活的磨合,信息反馈会日益对称,有助于提高彼此的诚信度。相依为命,白头偕老,完全有其可能性。这也是成本与收益率较高的体现,更有助于提高生活的保险系数。

  五、激励效应:一般来说,妻子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上升,可以激励丈夫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这可能是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的心理在起作用。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婚姻就会产生危机。据韩国人的调查研究,男博士女学士的婚姻较为理想。在我国,双博士的离婚率较高,故有些人将女博士视为女人中另类而称之为“女师太”,可能与男女之间的激励效应因彼此的“傲慢与偏见”而失效有关。有些女博士在网上挂牌时,只填“本科生”,也是行情使然。

  六、契约保障:婚姻的本质在于它的契约性,而缔约的目的意义在于双方的交易行为得到法律保障,进而使预期收益得以实现并向可持续增长发展。这就与企业理论中的合约性有异曲同工之效。“结婚证”就是一份原则性的契约。婚约有效期的弹性系数很大,可以从无穷小到无穷大,几乎无约束力,既可“朝结暮离”,也可“从一而终”,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决策。这种契约的执行成本与收益率简直像一场博弈,也可以从零到无穷大。无论从婚约的有效率和收益率来说,我们可将其称为婚姻博弈,这可能是市场体系中最具独特性的契约形式。而决策权的行使,是有赖于契约的保障功能。离婚则是契约终止的表现形式,而家庭财产的分割,就是以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定为依据的。将家庭财产量化而分割完毕,标志着婚约的彻底结束。有人将离婚所得视为女人的身价,颇有道理。故有“男人离一次婚,破一次产;女人离一次婚,发一笔财”的说法。这多少也可解释有钱男人不贸然结婚或再婚的原因。

  七、保险机制:男女双方一旦结婚,就等于互为对方投了保险,彼此之间均是投资者和受益者。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道义上,当事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婚姻家庭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中尽力而为。这种安全感与诚信度,是其他形式的男女结合所无法替代的。

  八、均衡收益:均衡交易,价格对称,有助于提高交易双方的稳定性和收益率。贝克尔指出:“婚姻的收益也取决于品质,如美丽、智力、教育等,它们会影响非市场的生产率和市场机会。选择的分析表明,品质价值的提高一般会增加婚姻收益,因为品质价值的提高对非市场生产率有积极的影响,市场生产率则保持不变。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缺乏吸引力且不聪明的人很难与比较有吸引力或比较聪明的人结婚。”这对婚姻市场上“郎才(财)女貌”模型有解释价值。所谓有潜质的男女,往往被视为“绩优股”。基于物有所值的心理,人们就会持币待购,或持身待沽。男人因才生财,与其年龄成正比,供给曲线向上移;而女人年老色衰,与其年龄成反比,供给曲线向下移。理想的婚姻应该是男女双方供给曲线上的均衡点,因为在此点上,男女双方对婚姻收益的心理预期最大。而“门当户对”地在均衡点上的婚姻确实也能提高家庭的收益能力。

综上所述,婚姻具有不少的收益,离婚则会造成大量的沉没成本的流失,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选择婚姻者居多,这就是婚姻刚性。“条条大路通罗马”,至于以何种方式达成婚约,这是很个人的事。

姐妹们,单身与结婚,哪个更划算,你算好了吗?



(断臂为那斯——梧桐断章取义系列)是梧桐主要围绕女性、情感、婚姻等话题下载、编辑或撰写的有关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