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通市

欢迎长、中、短线操手,抛些碎砖,见有大块的玉则开颜。
正文

十三太保投资谈-原创(ZT两篇)

(2006-08-21 00:48:32) 下一个

( ZT) 十三太保投资谈-原创

如果说趋势大部分的人懂,则,趋势的详细研究却要中等水平以后才有收获,如果对时间周期框架,损益比,
正向成单率,极端价位和时间的关联,资金管理,及过滤系统这6个重要方面有扎实知识和掌握,虽然统计
数字未必可靠但,这部分人属于和那80%对立的,20%的好手是无疑问的,如果执行得力,进入10%的行列也
很可能,如果这个转变需要什么的话,未必很明确,未必愿意说,或则象Denis说的把他的入场点预先报告
公布也没有人会执行或跟着也应为心态不同而最终挣不到钱。
本人要讲的是个偏门(因为偏所以至少20%内容未必正确):
十三太保投资谈---就是十三个字。

潜力、潜期、潜时、潜价,动作不动作。

一般认为,交易的盈亏更多是由操作系统的盈利概率和盈亏比例共同决定。一般趋势确立甚至走了一段时间
后,在,股市,商品市可能还没到头但是,汇市毕竟是一个关联国家经济各方面的,稳定倾向较大。
如果潜在的中期技术支撑,基本面因素的约束成立,做一个象逆势单的单子可能比“老”顺势的收益高。
做“逆势”单,三个支撑是关键:1 时间支撑,就是时间很长也跌不下去,2价位和资金配套支撑,有大的中期
阻力位托着 ,而仓中有足够的钱 3趋势支撑,按某种趋势系统,虽然小的可能在逆但大的趋势上可以不跌。
时间支撑是首要的比如 典型的短期单在8月18-日人民银行升息时,日元突然走强,在USD/JPY,AUD/JPY下跌
一定程度后(原先AUD也从0.77退0.76附近-有他日上升的可能)所以短线买入低位(AUD/JPY),原因不是算好
是底或日元升值会停止,而是根据时间支撑来下单,按日元受控制的特性,时间很长AUD/JPY也跌不下去,
结果日元很快回软,获利离场。
作顺势单的关键是,惯性还在,而按“让利润奔跑的方法”获利的额度是由“信仰趋势的心”获取的。比如
2006的2月前只要在黄金,原油市场还有“信”的心,则到6月利润很容易翻倍。
1 潜力:就是股价上升的力度,比45度还陡的强市是有潜力上升的,相反,出现MACD背驰的为势衰。
2 潜期:个股的一波趋势性行情,和生命一样有生老病死,2006上半年的黄金 和中生代的霸王龙一样,
12岁快速狂长,但青春期打斗年青的霸王龙大量死亡,实际录得的平均寿命为25-26岁,而同为爬虫类
的乌龟要长寿的多。期容易明,但问问当下某趋势的潜在阶段,知道外汇市场某行情的潜在地处在幼时蹒
跚,或老势无力期 是盈利的另一个先决条件。
3 潜时, 就是如果入单,在此处潜在的时间是不是很长?往往在大盘整区(500-1000点的盘整区间),
极端价位入单后,很长时间都没有亏损的可能,在一个月的相对极端价位上,入单呆上教长时间也是可能的。
而相反,在一波趋势还在继续的中途半段,做逆势单也不止损则只能越套越深,其实根本呆不久,这是
要动用“动作”这个选择,进行止损或锁仓。而为了不进行“动作”则做好时间支撑的判断,或在了解
趋势的潜期(未老)的基础上只作顺势单,注意顺势单也可能被套但是正确的选择是“不动作”即不要止损
和锁仓。但是当行情包括趋势实际已经真改了的时候 只好被动选择“动作”。
而研究潜时-潜价就是为了防止这种被动的“动作”的发生,要将这种发生率降低必须在看准行情同时先有庙算。
为盈利型帐户的产生打下基础。
4.潜价:重点不是价位,而是潜在地此价向何处走。如果进买单,潜价下降( 而且突然象可以确认的行情)时,
即恶性潜价方向;如果入了卖出单,潜价升(而要确立)也是恶性方向。
5 动作:如果是恶性方向,尽量早选择“动作”。
6 不动作:如果未发现确定根据,则不管好坏 选择1--有利头寸:不动作;
选择2--不利头寸:“动作--但只下止损单比较紧的55点以内)。
总之 认识了”潜力、潜期、潜时、潜价“是一个操盘者的提高。
解决部分”动作不动作“是科学的经验,同时,留下部分”动作不动作“
的无法选择,或许有两个出路:1从科学到艺术--走向赢利;
2 从迷茫到还是亏--但已经有希望。
一句话,至少本贴的观点贡献出了着眼点思路,虽然不能给出必胜的东西。
(附:除了时间度优先可以16列法,潜价的处理也可十六列法:(单法:买-卖)X(计划(愿望)升-降)X(实际:盈利-套住)X(
艺术(策略):动作不动作)
(zt 投资模式,学盈利模式)
寻找盈利模式是所有投资者、操盘手和实业家最关心的。要在市场稳定获胜,首先就需要明白市场的盈利
模式,按照盈利模式去操作,才能在市场获利,否则按照了亏损模式操作,只能得到亏损的结果。
  
  投资模式分为四种:
  1."大师"长线盈利模式
  2."高手"短线盈利模式
  3."大众情人"亏损模式
  4."初学者"亏损模式
  一、"大师"长线盈利模式
  理念:
  少量次数的巨额盈利20%--把握重大机会。
  大量的小额度的亏损80%--不断地测试、确认机会的出现,最终累计盈利。
  数学模式
  盈利的次数:20次,每次盈利100%-200%
  亏损的次数:80次,每次亏损5%-10%
  累计盈利=20×100%-80×5%=1600%,
  以100万投资为例:
  盈利20次,每次100%=20×100万=2000万元
  亏损80次,每次5%=80×5万=400万元
  累计盈利=2000万元-400万元=1600万元
  这是国内外市场大赢家中90%的人所采用的方式, 像巴菲特、彼特·林奇、丹尼斯、斯丹利·克罗、崔伟宏等,复制这种成功的方法,最关键的地方不是高明的技术,而是如何与之适应的生活方式去适应工作方式,也就是如何远离市场,经受市场的诱惑,中长线持仓。但是这种盈利模式是绝大部分投资者中最少应用的,所以这就是市场"20-80原则"的原因--20%的投资者赚取了80%投资者的钱。
  "大师"长线盈利模式 在后面的【实战篇】有详细实战案例与投资者分享。
  二、短线"高手"盈利模式
  理念:
  大量80%的小额度的盈利,少量20%的的小额度的亏损,最终累计盈利。
  盈利的次数:80次,每次盈利5%
  亏损的次数:20次,每次亏损5%
  80×5%-20×5%=300%,
  以100万统计:
  盈利80次每次5%=80×5万=400万元
  亏损20次每次5%=20×5万=100万元
  累计盈利=40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
  这是国内外市场大赢家中10%的人所采用的方式, 像华尔街著名短线炒手马丁·舒华兹、利文斯顿等,他们的获利方式是最难复制的,对技术和人性的要求是异常的高。但是也是绝大部分投资者所追求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利润来的快,而且相当的多的媒体都在登载这些瞬间暴富的短线高手的神奇经历,很多投资者都非常的向往这种模式。很多投资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公司都要笔者给他们推荐、培训短线的操盘手,但是培养一名短线获利操盘手的难度比培养长线获利操盘手的难度起码高4倍,而且人才非常难选,简直是百里挑一,因为对人性的要求比技术的培训更难。
  我所认识的大部分短线操盘手,大部分都是当兵出身,纪律性和心理自我调整能力非常的强,个人的社会经历非常多。而且这部分的操盘手利润波动都非常的大,最后很少能持续多年盈利,能最终盈利的短线炒手,随着投资资金的增加,都逐渐转变为了中、长线操盘手。
  短线"高手"盈利模式在后面的《实战篇》有详细实战案例与投资者分享。
  三、"大众情人"亏损模式
  理念:
  大量80%的小额度的盈利,少量20%的大额度的亏损,最终累计亏损。
  盈利的次数:80次,每次盈利5%
  亏损的次数:20次,每次亏损30%
  80×5%-20×30%=300%,
  以100万统计:
  盈利80次每次5%=80×5万=400万元
  亏损20次每次20%=20×30万=-600万元
  累计盈亏=400万元-600万元=-200万元
  这种模式是绝大部分90%投资者失败的亏损模式,笔者称为"大众情人"亏损模式,很多投资者被"大众情人"自己的高成功率所迷惑,感觉自己这么高的交易成功率,盈利应该是非常可观的,但是最后帐算下来的结果--亏损。关键的原因是没有进行风险控制的概念--止损。亏损一笔,等于6笔的盈利。解决的方法就是将这些出现大额的亏损都控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5%,那么结果就会和第二种"高手"短线盈利模式一样,最终产生盈利。
  四、"初学者"亏损模式
  理念:
  大量的小额度的亏损,少量的的小额度的盈利,最终累计亏损。
  盈利的次数:20次,每次盈利5%
  亏损的次数:80次,每次亏损5%
  20×5%-80×5%=-300%,
  以100万统计:
  盈利20次每次5%=10×5万=100万元
  亏损80次每次5%=80×5万=-400万元
  累计盈亏=1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
  这是初入门的投资者初进场出现的情况,如果投资者处于这个交学费的阶段,说明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市场,需要大量的学习投资技巧等必需的方法。这个阶段的投资者最好先多做模拟单,等模拟交易能产生盈利后才进行实战交易。当然最快、最好的方法是跟高手学习,复制他们成功模式、思维模式。
  投资者看完以上四种投资模式,目前你自己处于哪一种模式?如果是第一、第二种,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赢家的行列,但是如果不幸是在第三、第四投资模式,看着别人在市场上获利,享受着投资获利带来的住别墅、开名车,享受旅游假期,你自己有什么感觉?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一年、两年、十年,你有什么感觉?
  从现在开始,马上改变,马上行动,别人能做到的,你通过本书学习,你一定能做到,享受你想要的生活乐趣!
  投资成功就是简单的、正确的事情重复做.
新不亏解读(原创)     
--------------------------------------------------------------------------------

上次有朋友 接到广告说“有人做保证金能保底,赔了补您的本金,或者只会
挣”信吗,可惜本人只信帐单胜负。
不过要赢利也确实有些诀窍。把一些道不明的东西介绍给大家。
希望能发奋,初学者也有希望慢慢练成好手。
新不亏解读(原创)
大师派 几次大行情(其他为此准备),(比较难,耐心,资金额,理念上难)
高手派 短线得利,止损也少(难,强度高)
反众派(大量80%的小额盈利,少量20%的大亏 是大众所为,在此基础上未必一定要成
高手,成为中上的改进--反众,也是成赢利户的的途径),可以训练出来。
主要训练要点:做反应市场的“调整”开销(听听有点象“大师”手法在100-200点上的应用);
在趋势,基本面被把握的基础上(注意“趋势,基本面”是可以在实战经验基础上训练出来的),
做反众的调整:1,相反理论,2停步概率估计理论,3,端点时间理论,
4,时间度优先16列进单选择法。注:基本集中在资金管理,价-时,潜力,潜时等反众的着眼点,讲不清-象鸡尾酒。但喝起来味道还是蛮不同的。
本人以为,原来对市场走向比较能把握的人,有选择地作单,用3份cocktail搅出赢利来
在外汇市场还是很容易的。
第1份 15%大师派 的单,
第2份 15%高手派 的单,
第3份 70% 反众派的单。 

zt<<职业交易的最高境界>>

职业的证券投资者必须像一个僧侣。在一年又一年的风险生涯里,在一次又一次的诱惑中,他总是需要极力地克制着人类那与生俱来的恐惧与贪婪,以防稍有不慎,便铸成大错。而为了追求精神或宗教意义上那个最终的和永恒的完美境界,他又不惜以终生的粗茶淡饭,破衣烂衫来折磨自己的肉体以净化自己的灵魂。更有甚者,既使作为一个成功的证券投资者,他却也许一生也不会有一次成功的婚姻经历。因为婚姻是现实和市俗的,他所爱的人也许并不能承受那种巨大的精神和金钱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他总是不被人理解,身边的人常会给他套上疯子、赌徒或不务正业的帽子来打击他,增加他内心中原本已经深深埋藏的痛苦。所以他是孤独的。在漫长的一生中,固然在每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之后,他都只能将那份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然而即使是每一次成功的经历,在别人看来,却也只不过是几个枯燥乏味的数字罢了。而那闪耀着自信,勇敢和智慧交织的光芒的胜利喜悦和欢欣,他都无人与之分享,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深深的痛苦!

 在非洲,一只孤独的豹子,历经筋疲力尽的长途跋涉,跨越广阔的草原和数不清的河流山川,来到了海拔数千米冰封寒冷的乞力马扎罗山顶,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死了。它是为了什么? 我知道。

 难道生命的意义不是历经荆棘和苦难,去顿悟那人生的真谛,达到人性,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统一的境界么?还有什么比起在一个谬误的时代,错误的市场中,保持独立的思唯,正确的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再让时间来拨乱反正,还事物以其本来面目,还自己一个清白更能让人感到自豪和激动的呢?一个职业的证券投资者,他最大的快乐,不正是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一次又一次的顿悟之中么?一个职业的证券投资者,他最大的骄傲,不正是在意识到所有的人都错了,而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那一瞬间么?一个职业的证券投资者,他最大的安慰,不正是在时光流逝,尘埃散尽,万事万物终于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么?

 晴朗的夜空,万籁俱寂。一瞬间,一只渔鹰的身影划着优美的曲线,掠过水面。

 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股票交易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事实上并非如此。技术层面的因素仅占整个交易部分的二分,其余八分的决定因素来自我们的心灵。这里的二与八的区别,并不是说心灵要比技术更重要,而是说技术的正常发挥依赖于心灵层面。他们的关系有点像物质与灵魂。我们的身体是物质层面,而灵魂则赋予身体源源不断创造力。同样,技术是种子,心灵则是那片沃土。

 心灵交易不是特异功能,更不是主观的猜想,它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互动,它是交易的最高境界。人类的意识有一个特点,习惯在行为中将事物划分为主体与客体——即“我”是主体,“问题”是客体。投资者常常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单向的、线性的。因此,很多投资者都希望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交易系统,试图打败股市。然而,这场游戏永远都是左手与右手之间的较量,谁是最终的胜者?人们常说,善易者不卜!有个故事讲:一个非常精通易术占卜之人算到自己心爱的古董花瓶将于某月某日某时辰破碎。他非常喜爱这只花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保全它。于是,他在某月某日某时辰将此花瓶摆于桌子中央,护之,寸步不离。吃午饭的时候,其妻唤之,多次不见回应,大怒!上前用力一拍桌子,花瓶应声掉在地上摔碎了。此人顿悟,叹道:左算右算也无法将自己算进去!从此不易不卜。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市场结构有很重要的启示。故事中的主人公,千算万算却无法将自身融入系统中,所以无法与系统形成互动,因而就无法把握自己的行为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同样,股市中的投资者既是市场的旁观者又是市场的参与者——交易行为导致价格的变动,价格变动反过来有影响着交易行为。市场就是这样一个,主体与客体互为因果的环状互反馈动态系统(混沌)。实际上,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是相当模糊的。或者说,投资者一旦参与市场,就必须消除个体性而融入整体当中!在这个左手与右手的游戏当中,所有的秘密就是找到那个平衡点(金色的中庸)。无论是偏左还是偏右都会伤及自身,唯独找到那个平衡点,超越两极,成为整体,方能成功。在这个层面上讲,所有的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方法都无能为力。因为对于一个混沌的系统,仅仅使用线性工具只能适得其反。我们只能从更高的一个层面,意识的层面(心灵)寻求解决之道。

 至此,我们试着给心灵交易下个定义。心灵交易首要的任务是消除交易行为中的两分性,从而达成个体与整体和谐统一并与系统(市场)形成互动。交易行为中的两分性包含几个层面,简单说来有:信息上的、方法上的和行为与意识形态上的。在心灵交易中,市场信息的来源要及时、准确并能够容易被操作者消化理解为佳。交易中并不是处理的信息越庞杂越好,无论采取多少信息,最终的交易抉择无非是买和卖。而不能被操作者理解的信息,只能严重干扰交易行为。时下很多投资者迷恋指标分析,用心灵交易的理念来看,与其在指标图线上捕风捉影,不如研究指标公式表达的统计含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方法来说,往往越简单越直观的技术更能切合市场的本质,排除不必要的二次干扰,因此心灵交易采用最基本的技术分析方法如:K线形态、趋势线、均线,在高级阶段我们将应用波浪理论和江恩周期。上述几种方法虽然是最基础的技术分析手段,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运用他们赚到钱,因而怀疑的人颇多。问题并非出在技术方法上,而是出于交易者的意识形态中。就心灵交易本身来讲,它不排斥任何技术分析方法,也就是说当掌握心灵交易之后,任何人都可以运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法赚钱。概括的说来,所有的技术分析工具都是线性的,包括计算机自动交易系统。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成一条线(一维空间)。目前,大多数人做的事情就是试图用一维空间的工具解决二维空间(主体与客体)的问题。很显然,这样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我们是无法停留在系统内而解决系统自身的问题的。二维空间的问题需要上升到三维空间(主体与客体以及关照两者的意识——心灵)的高度来解决,即心灵交易。这个情况类似于“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之间的关系。在心灵交易的层面中,原有相互对立的矛盾变得和谐而统一,系统首次以完整的状态运行。此时,获利已经不再是问题,享受自身与市场的共融成为交易者最大的乐趣。

 心灵交易是交易的最高境界,比心灵交易更高的境界是“道”,那是人类灵魂所能达成的最高的高度,是与宇宙的共融。

 当我尝试将“心灵交易”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预料到将有很多朋友会对它产生误解。我想,这一定是源于语言的局限性。首先,在我将“心灵交易”变成语言的过程中,产生了第一次“失真”,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语言具有两分性,当我描述它是“黑”的时候,我是在否定“白”,当我描述它是“白”的时候,我是在否定“黑”。这两种情况都很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当我说,它既是“白”又是“黑”,听的人一定认为我是在“胡言乱语”。然而,事实上任何时候市场都同时具有“黑”与“白”的两面性,“心灵交易”就是要超越这个两分性。在这个层面上讲,语言的表达是苍白的。六祖慧能在传法时主张“不立文字,顿悟成佛”,可见当在意识层面上,语言就必须被舍弃。其次,当我们用头脑阅读的时候,并不是在当下直接感悟文中所表达的含义。正常的程序是,听者在接收语言的信息后,先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搜寻相匹配的“字符”,然后进行“比较、对照”的加工,最终翻译成自己的语言。这就产生了第二次失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上,谈到的是语言对意识形态的限制,和头脑如何接收和解释信息而产生失真的。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部分“心灵交易”的知识。当我们把这些发现投射到交易中,就会很容易明白平时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其一,指标的不稳定性。指标就如同语言,它是一种有选择偏向的统计工具,我们称它具有两分性,即只能局限为二选一。它的作用是过滤掉部分的市场信息,保留它认为有用的信息。这样就陷于“黑”与“白”的选择的困境中。然而,真实的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是“黑”与“白”同时存在的,指标的线性表达形式注定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残缺而不完整的。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超买后价格依然狂奔,超卖后价格继续跳水。因此,指标只能在部分的市场中成立。要想用好指标,投资者就必须具有将其残缺的,没有表达的部分还原成整体的能力。以“心灵交易”的角度看,与其如此,不如直接采用最原始的市场信息交易来得完整与真切,从而避免在交易中产生第一次信息的失真。

 其二,即便是我们使用最完美的工具(仅仅是假设,事实上这样的工具是不存在的),在交易的时候,也会受到我们自身的干扰(贪婪和恐惧)。许多投资者认为,这种干扰是属于心态(心理)的问题,以为纠正坏的心态就能培养好的心态。然而,我们看到很多失败的例子,恰恰要归功于好的心态。在“心灵交易”中,根本不存在“心态”的问题。“心灵交易”认为,无论好的心态还是坏的心态都是头脑记忆的一种延续,没有本质的区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我们抱着对蛇的恐惧不放时,自然对井绳会生出无端的烦恼。头脑最大的作用是记忆和比较,然而比记忆和比较更重要的时当下真实的市场信息。超越头脑,用心灵交易!在交易的时候必须空出自我,抛弃所有的成见和偏见以及所谓的历史经验,变成开放的、流动的、纯粹的意识。不恣意主观解释市场信息,而是当下反映。如此,彼静吾静、彼动吾动、无为之为、变化无穷、处处占尽先机。大道至简,却是最难的。

 约翰·奈夫把投资耐心的重要性提到了极高的地位。江恩认为耐心是成功的重要素养,是运用好甘氏理论的重要前提。

 电影《决战中的较量》,讲的是苏军狙击手瓦西里击毙德军少校狙击手的故事。瓦西里技艺高超,对静止或缓慢移动的德军目标百发百中,令德军闻风丧胆。德军派出少校狙击手对付他,其枪法更高于瓦西里,他能击中快速运动的目标,也是百发百中。苏军派来帮助瓦西里的狙击手学校的校长竟也被他击毙,瓦西里为之颤抖了。但瓦西里由于沉着冷静的性格,在双方对峙中反复要求自己“我静得要像一块石头”,终于令德军狙击手沉不住气贸然出击,被瓦西里一枪击毙!

 在空头市场中,逸富双B超跌剑法的使用者必须“静得像一块石头”,冷静观察多空动象,不轻举妄动,决不为假象所动。在漫长的盘跌之后,多数投资者经不起漫长的盘跌出局的时候,也是我们出剑的时候!决不放过有利的机会,而在有利的时候快速出击。

 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说:我的投资行为,没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范围。

 一次游戏中,与巴菲特在一起的高尔夫球友们决定同他打一个赌。他们认为巴菲特在三天户外运动中,一杆进洞的成绩为零。如果他输了,只需要付出10美元;而如果他赢了,将可以获得2万美元。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巴菲特先生拒绝了。他说:“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内心的约束”。

 巴菲特使用的财务分析,脱胎于格雷厄姆的价格在现有价值上的被低估的证券分析体系,在格氏的基础上引入了成长性原则。格氏躲过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灾难,巴菲特在美国股市的底部,肆无忌惮地搜集到了资本原始的金矿。巴菲特在40年的投资生涯中,蔑视和回避如此众多的市场诱惑。他躲避了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风潮”,躲避了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概念”、“垃圾债券”,躲避了前不久的“网络闹剧”。

 巴菲特先生他从来不参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巴菲特先生成功的背后,关键在于他具有的特殊心态品质。他强大的自制能力,来源于信念的力量。

 美人如玉,蛊惑人心。人人皆知的利好大多是出货的陷阱。只有自制力强的人,才能心明眼亮,洞察阴险的诡计,逢凶化吉;朦胧才产生美,题材混沌才容易产生炒作。只有自制力强的人,才能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

 当年,柳生拜师宫本。学艺时,向宫本说:“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柳生说:“哇,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日以继夜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都只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股道如剑道,希望成为一流的剑客,当将所有的精力关注赢利目标时,受市场的刺激和诱惑,情绪常常会随着市场跌宕起伏,心态会逐渐丧失宁静平和,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学而不思则罔,当每日三省吾身。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一是知己,要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素质,先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自省就是永远要保留一只眼睛审视自己,透视自己的投资心态、检点自己的趋势判断是否客观,操作策略是否偏颇、总结反省自己的经验教训,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胜利后所隐藏的凶险;当投资失败时,提醒自己从大局出发,选择摆脱困境的正确道路。

 控制力来自自省,自省产生忍耐思考,忍者是无敌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日月星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