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哭胖”啊“哭胖”

(2013-10-28 12:24:38) 下一个

 

40岁以上的中国人对各类票证都不陌生,记得那时候除了盐之外,几乎所有的日用品大到自行车缝纫机,小到针头线脑都要定量供应。今天当我们酒足饭饱的时候,回头看看实在可笑。

如今,当年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已成了今天收藏家们趋之若鹜的宝贝,无人再在乎它们有什么实用价值了。

往事不堪回首,每当我看到人们重提那布票,粮票,就记得自己闹得一个小笑话。那年第一次给“外宾”做翻译,突然就在“粮票”一词上卡住了,这“粮票”英文是啥呢?灵机一动,就找了一个记忆中似懂非懂的单词翻成“哭胖”。老外似乎也似懂非懂。

87年第一次出国,发现国外商店里货品琳琅满目,惊呆了。因为当时国内的不少商品还要凭票供应。后来发现,国外买东西凭票的“哭胖”不是用来限量的,而是用于减价。咱的“粮票”原来不是“哭胖”啊!

那粮票究竟应该怎么翻译呢?

只怪自己孤陋寡闻,对历史一知半解。其实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各类限量票证都在一定的时期通行过。比如二战时期以及战后的若干年里,限量票证也曾广泛流行。限量供应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保证了广大民众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粮票”的英文翻译应该是food ration coupon.

诚然,中国在经历了艰苦的抗战和国共内战之后,一穷二白,加上抗美援朝,国力十分薄弱,因此在1953政府就颁布了《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955年颁布《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从此粮票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客观的说,粮食、布匹等的定量和向苏联学习无关,更和大跃进没有任何联系。

定量供应作为物质匮乏时期的一种调节手段本身无可非议,问题是,中国的各类定量供应为什么持续了那么长的时期?这里除了“天灾”之外,“人祸”占了多大比例?如果中国没有那一连串的折腾,定量票证是不是会早一些寿终正寝?

其实,从历史的大视野来看,战争和人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难道不都是“人祸”吗?

“哭胖”并不只是中国特色,来见识一下被人们忘却的洋“哭胖”

英美加拿大的各类“哭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哭胖”并不都是战争的产物,战争并不时唯一导致物质贫乏的原因。美国在70年代还发行过汽油券,而英国在1953年才取消了糖票,1954年取消了肉和其他副食品的定量。 

对了,有网友说印度没有哭胖。错,印度至今都在发行各类哭胖,而且人家还将哭胖数字化了,从今年开始,印度将从部分地区开始将定量本和身份证合二为一,卡上还有条形码和电脑芯片,以防作假。

 

最后一点思考:是什么最终造就了人类目前丰富的物质世界?先进的民主制度吗?那如何解释中国和印度的差别?

我想,“折腾”无疑会使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但是如果没有袁隆平,没有转基因,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激素,没有抗生素,今天我们还照样要不得不“享受”那些花花绿绿的“哭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