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从洋品牌的汉化看中西文化的“皮融”和“骨融”

(2012-10-26 13:23:23) 下一个

 


文革老兄回国一趟,18大没开成却带回来一大堆第一手珍贵资料,从社会大众的层面揭示了中西文化的“皮融”。

看着中国满大街的洋品牌,我也来侃侃这种“皮融”外加“骨融”。

中西文化的融合,自从坚船利炮砸开大门后就渐渐开始了,那“德莫克莱西”、“赛恩斯”、“费尔普莱”是最先从皮层和中华文化开始亲密接触的,不过这些洋“品牌”一开始也只有鲁迅和胡适这样的大腕才略知一二,大众要过了很久很久才慢慢用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了解了“民主”“科学”“平等”这些概念的。

据说现代汉语里大多数社科类的词语都来自日本。今天我们不去追究这些词语的“版权”,我只是纳闷:为啥咱自己不能翻译得好一些呢?

我猜,可能我们思维深处,缺少一些和西方文化“骨融”的粘合剂吧。

也可能,那些什么民主科学太抽象了,咱平头百姓整不明白,看看当代咱引进的看得见摸得着,尤其合乎咱饮食文化的洋品牌,能否管窥一豹?

首先我想到的是可口可乐。

这种风靡世界的饮料大概在100年前就打进中国了,当然最早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登陆。那么它当时叫什么名字?

你猜?——“蝌蝌啃蜡”!

就这“蝌蚪啃过的蜡”,能喝吗?其销售状况可想而知。

于是“蝌蝌”公司登报悬赏350英镑征求译名,结果由一位当时身在英国的上海教授蒋彝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蒋先生后来海归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

350英镑在当时是一个大数字,不过“蝌蝌”公司还是白捡了一个金矿,因为区区350英镑和今天他们在中国数十亿的销售额比起来,一根牛毛而已。

“可口可乐”是洋品牌翻译的经典,也是中国人的智慧所在。

可惜,这样能从骨子里融入文化的翻译佳作并不多,后来的“百事可乐”就有些莫名其妙地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至于第一个打进中国的洋快餐“肯德基”的翻译则完完全全没有和中国文化相融,麦当劳也是马虎之作,我看还不如翻译成“麦当娜”来得吸引眼球。

“必胜客”?打架啊?和咱的大烧饼有啥关系?意大利的洋玩意儿,还不是那个姓马的跑单帮的从中国山寨回去的?

算了,咱中国人只要觉得东西好吃(喝),名字寒碜些也就包涵了。这不,洋快餐不也不得不从骨子里主动和中国文化融合了吗?喝过麦当劳的皮蛋瘦肉粥吗?

说说用的吧。

国人崇尚名车,Benz在国内叫“奔驰”,听起来就爽!可是香港人叫“平治”或“宾士”真是莫名其妙。

BMW一开始叫“巴依尔”,后来其在香港注册的“宝马利亚”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决定在国内推广时用“宝马”,这匹“马”终于在中国大陆驰骋了。

 Volvo”在香港叫“富豪”,而在大陆是“沃尔沃” ,都不咋地,一个俗气,一个像狗叫。

最糟糕的是Best Buy——“百思买”。谁出的馊主意?买个电器还要来来回回想个一百次?生意能好吗?果不其然,还没等顾客想好,Best Buy就关门大吉了。

当然,漂亮的融入骨子里的洋品牌翻译还不少:冰雪皇后、宜家、强生……。

那文革兄弟照片上的Subway 中文翻译是啥?地下道?不!这个翻译也是一级棒!

然而,不是说你有了一个中国式的好名字就能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打遍对手无敌人的。你不单要学会“融”,向麦当劳那样卖皮蛋瘦肉粥,但也不能“融”得太过分,比如把咱的某些“酱气”融进去后反而自毁江山。

比如,达芬奇家具造假,沃尔玛在也屡次违法被处罚,声称“钻研古法” “原汁原味”的肯德基豆浆用豆浆粉冲泡,7毛钱成本标价6元一杯!等等等等。

至于说到那著名的“加州牛肉面”,倒算不得造假,此品牌在加州的确存在,好像在Santa Clara的Halford 大街上,加州的朋友不妨实地考证一下。

那为何一碗面加了一个外国地名国人就趋之若鹜了呢?咱也该检讨一下自己的心态。 

当然,有些东西实在也叫国人无奈,比如洋奶粉。有消费者抱怨:“洋品牌奶粉价格涨个没完没了,但我们也没辙,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只能选择这些洋品牌。”

不过,洋品牌也不能太离谱,一点不融进中华文化不行,“酱气”太重了也不行,虽然从长远来看,到底是西洋文化融了中华文化还是中华文化融了西洋文化,真不好说。

这不,有网络调查显示,“洋品牌”已不那么吃香了。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成熟,“洋品牌”还不能仅仅靠一个好听的名字来忽悠人。


洋品牌打进中国了,中国名牌难道不能走进世界吗?啥?TSINGTAO BEER?那是人家德国人的专利好不好?咱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品牌是——“狗不理”

咱这天津大包子的皮,“骨子里”裹着汉堡包里的馅儿,再撒些cheese,蘸着ketchup,保管让洋鬼子们吃得乐融融。

Go Believ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绿柳如烟 回复 悄悄话 大开眼界呀,不知道奔驰平治宾士是一回事儿,平治还以为是来自日本的。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太重要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