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谈谈恋父/母情结

(2011-01-19 12:36:26) 下一个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体的精神发展层面关注较少,有时人们听到一个陌生的词汇会大惊小怪,其实只要仔细追究一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比如有人觉得说张爱玲的写作动力来自她的恋父情结,好像是侮辱了这位名作家。恋父情结那么可怕吗? 

恋父/母情结的概念来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而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这个词是他的学生荣格(Jung)引入到心理学界的。弗洛伊德本人并不认同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来描述他的理论,因为这样容易让两个神话故事人物之间的对立影响人们对这个心理概念的判断,弗洛伊德本人用“女性”(feminine)或“反面”(negative)恋母(Oedipus-伊狄浦斯)情结来形容“恋父”。 

神话毕竟不是现实,而汉语“恋父”二字也容易让人产生另一层联想。其实,恋父/母情结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既特殊又自然的过程,就恋父而言,是小女孩由于性意识的朦胧觉醒而在情感上对父亲的依恋。经典弗洛伊德理论认为这种对异性家长的“情结”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人类命中注定的(fate)。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恋父实际上是女儿“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和复合情绪。 

严格的说,恋父/母情结在每一个人身上(同性恋不包括在内)都具有,它是潜意识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不仅仅在幼儿的 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心理学家甚至将这个情结分成5个阶段,可以一直延续到成人期,即成人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将情感转移到孩子甚至别人的孩子身上,有学者把“赵氏孤儿”舍亲生儿子拯救他人的行为也归纳为“第五类恋母情结”。 

其实恋父/母情结在一定层面上能融洽亲人间的联系,只要没有超出一定的范围,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就不必恐慌,就像我女儿45岁时要“嫁给爸爸”一样,我只会心,甚至开心一笑:“以后找一个比爸爸更好的boy!”。 

儿童期的恋父/母情结很快会过去的,虽然这或多或少在人生的后期会留下烙印,但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实质伤害。况且,每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样,都不可能100%健康,出现一点小小的偏差只要正确面对,将问题解决,总比讳疾忌医的好。 

这又涉及一个文化问题,中国人十分忌讳别人谈论精神问题,“神经病”甚至是一个骂人的粗口。洋人要务实得多,我们常常听到洋人说自己有depression, 甚至bipolar,  那又怎么样呢? 这本质上和胃溃疡,糖尿病有什么区别呢? 

美国著名诗人Sylvia Plath 的诗“Daddy”被评论家认为是诗人自己和父亲的复杂的一种“情结”的反映,诗人自己也公开承认了。 

说到文学评论,只要是从学术角度出发,  目的是揭示作品的内在本质和作者的心路历程而不是武断的八卦和毫无关联的揭露个人隐私,文学作品的分析中介入个人私生活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行为。许多大作家、艺术家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隐私”和精神障碍,也正因为这些因素才造就了这些“天才”,如梵高,海明威等等。这对于我们凡人正确全面了解“天才”不也开启了一道别开生面的窗口吗? 

总之,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严肃的科学态度来看待自然,看待人生,我们的视野才能更开阔,生活才更丰富多彩,轻松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真的假的? 回复 悄悄话 我看过一些佛洛伊德,觉得有些牵强。
Yuga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常常听到洋人说自己有depression, 甚至bipolar".... really?
忘记你忘记我 回复 悄悄话 我承认,我有恋父情节~~~~~~~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赞成!

恋父/母情结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既特殊又自然的过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