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从《色戒》看电影名字的翻译

(2008-01-30 09:50:32) 下一个


《色戒》已经下线多时了,今天我也来凑个热闹,借色戒的名字谈谈电影名称的翻译。 

Lust·Caution”是《色戒》的官方英语翻译,可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地道的英语电影名称。“Lust”淫欲,用在根据《金瓶梅》改编的电影上还说得过去“Caution 更是谬之千里——“戒”字在汉语里指“防备”、“戒除”或是佛教中的戒律。易先生,王佳芝从“色”到“戒”,是告诉人们要“防备”还是“戒除”什么或是跨入佛门寻求什么,这“戒”字里面的玄机似乎没有一个英文单词能够表现得出来。“caution”难道只是让人们小心,或是警告人们不要陷入淫欲不可自拔? 

好的翻译是把原文的内涵和外延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家的人们能够清醒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电影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带有浓厚的商业性。电影片名所起的引导提示自然不可小觑。我国著名影视翻译界学者钱绍昌教授撰文指出:“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远不如文学翻译。”而这“与影视翻译的社会作用不相称。这一现象亟应引起翻译界的注意。” 

回顾中国电影翻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译名。总体来说,从外文译成汉语的片名要远胜于汉语片名的英译,可见翻译者对译文所属国的语言文字包括历史文化习俗的掌握至关重要。 

英美片名若是名词或偏正词组,比较容易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比如《教父》(The Godfather),《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但有些名词对于中国观众十分陌生,而且干巴巴的名词也很难勾起人观看的欲望。可以设想一下《魂断蓝桥》和《廊桥遗梦》按照英文直译成《滑铁卢桥》和《麦迪逊桥》,那片中永恒持久的美感会失色多少? 

本人觉得,最为经典的翻译莫过于英国电影“Red Shoes”。最初该电影被译成“红舞鞋”,好像无可厚非。80年代后期,改译为《红菱艳》。“红菱艳”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和泪!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揭示了片中舞女的艳丽与薄命。 

相比之下,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却往往匪夷所思。不知道是译者对影片主题的理解欠透彻,还是缺乏基本的英语语言文化修养,以致许多原影片的立意荡然无存。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被译成“再见了,我的小老婆”——“Farewell  My Concubine”,它看似忠实了原文,但是,该片主题根本就没有涉及原来的典故,它实质上是借传统京剧文化展现了一个为戏而生,为情而死, “人生如戏”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一段沉重的历史,以及衰败文明的最后呻吟,更有对同性恋与双性恋问题的探讨。一个肤浅的直译 Farewell to My Concubine”怎能涵盖如此复杂而微妙的人文内涵?类似的国产片肤浅的翻译不胜枚举: 

《刘三姐》: Third Sister Liu( 第三个刘姐姐)

《三国演义》: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三个王国的罗曼史 )

《水浒传》: All Men are Brothers(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回家过年》:“Seventeen Years”(十七年)

《东邪西毒》:“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

《甲方乙方》:“Dream Factory”(梦工厂)

《烈火金刚》:“Steel Meets Fire”(钢遇上了火)

《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在爱的情绪中) 

最恶心,最歪曲大奖: 

《唐伯虎点秋香》:“Flirting Scholar”(正在调情的学者)唐兄伯虎冤枉啊! 

说了半天,《色·戒》到底怎么翻译好呢?以我之见,这部电影不是单纯的以性说性,更和爱国汗/奸搭不上界,倒是可以看出不少人的本能和欲望。不是有一个现成的名字可以用吗?——“Basic Instinct” 

可惜,人家Paul Verhoeven (该片导演) 已抢先一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红地瓜 回复 悄悄话 Climax vs. Belief
红地瓜 回复 悄悄话 Beyond Climax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