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11)
2008 (219)
2009 (121)
2010 (101)
2011 (161)
2012 (183)
2013 (99)
2023 (1)
2024 (1)
二十年前,父亲以局长的身份带领一个访问团出访加拿大。当时,一家人的兴奋难以言表。要知道,那时出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不单是利益,而且是荣誉和特权的象征!
那时,谁家有八大件,是要好生让左邻右舍羡慕一阵子的。出国一趟,至少可以扛一大件回来。可不,父亲回来后,家里就添了一台 17 寸的“大”彩电。只是可怜的爹爹不知躲在旅店里冲了多少包方便面!
托邓大人的福,两年后,自己也跨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航班。记得听到被选派的消息时,大有受宠若惊之感,犹如深宫中的妃子得到皇上的宠幸……
出国是要好好打扮一下的,中国人要面子,那时大家都穷,国家就慷慨一下了。出国前,每人发了八百元人民币——整整一年多的工资啊!友谊商店南京路一趟下来,满载而归,乡巴佬也平添光彩了。只是头一回穿西装,哪儿都觉着有些别别扭扭。
…………
出了温哥华机场,顿感蓝天白云,春意盎然。只见高速公路纵横,路面上车轮滚滚,却只见飞车影,不闻喇叭声。自己俨然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随意走进一家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要知道,那时的中国,除了食盐以外,任何的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当时真想不通,国外如此丰富的商品是哪里来的!那种感受,只有一个词来形容:震撼!
随后几天的参观访问,像是刘姥姥逛大观园,什么都想搬回去,只是口袋里的那几个铜板,实在不敢拿出来羞辱自己。打杂伙计的出国津贴当然没有局长的多,愣头小伙子也没有为家庭忍辱负重吃方便面的责任感,彩电是抱不回来了,倒是为一个女同学装了一大包吃的、玩的、用的……从此同学成了朋友,这是后话。
鬼使神差,没过多久,再一次出国。这回,竟然把家也安在了国外。十七、八年过去,乐不思蜀,也没有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悲怆感。
当初留下来,也许正是因为那一刻的震撼,出于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的本能。然而时过境迁,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去年回国,站在外滩的江边眺望浦东,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夜晚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真不知今夕是何年……
灯光杯影之中,在同一种震撼下我想,如今出国的中国人,感受应该大不相同吧?
巧!因工作关系,前几天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了一个国内的教育代表团。
短短三四天的接触,让我感到中国变了,中国人变了。首先,出国已不是什么特权了。这个代表团的成员多数是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过去这些人要出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出来了,而且不是第一次!
他们的穿着:男士虽然还是清一色的西装,但款式,做工,色彩的搭配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女士的套装,裙子更是色彩鲜艳,精致合体,在高头大马的洋人中间更体现了东方女子的妩媚。
他们的目光:因为心底有了自信,目光就不再躲躲闪闪。中国人,你一定要看着洋人的眼睛说话,他们就不敢藐视你!
他们的言语:谈吐中流露出了自信,不再是一味的崇洋,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成就。可惜的是,他们还几乎不能用英语交流,全民学英语这么多年了,似乎见效甚微。他们评职称也许英语考得不错,可那是花架子,当不得真的。教师们如此,学生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吧?尤其要注意的是,名片印刷的精美,可英语翻译却错误百出:副教授不是 vice-professor ,特级教师也不是 super-fine teacher ,党总支书记更不是 secretary ,其实这个头衔就免翻了吧?
他们的思想:“左”的痕迹已很少了,至少私下里承认并接受西方先进的价值理念,并能反省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现状。但是虽然这些都是从事教育的人,他们在教育理念上,与当今的世界还有很大差距。(关于中西教育的对比,我将在下一篇文章里论述)
他们的钱包:这就不用多说了。如今的教师不再是臭老九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哪个有能耐的教师不是财源滚滚?挡还挡不住呢!吾等海外工薪一族,自叹弗能啊!头天会议一结束,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商场在哪儿?二十多加元一顶的棒球帽,一买就是四五顶,眼都不眨一下!当初我们买一张明信片,还颤颤巍巍地排出几个 quarter ,活脱脱一个现代孔已己……
这真是:二十年过去今又是,换了人间!
********************************
后记:以前公费出国,一个重要的程序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如今这种洗脑程序大概没有了吧?不过我倒建议应该考虑对出国人员增加一个礼仪培训,诸如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开会吃饭时关掉手机,咖啡不能用小勺往嘴里送,更不能发出“嘬嘬”的响声……千年文明之国的宾客可不能毁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啊!
你说的这个团,费用的99%是由家长们“赞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