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人生爱谁谁

形而上痛苦并形而下快乐着
正文

话说找工作

(2009-12-22 04:57:57) 下一个

历时两年的寻工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些差强人意,好象登月失败却因这身登月的行头被拉去做了科普专员,花不红,柳树成荫。

相信每个“一穷二不白”的异乡人都有欲说还休的找工故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总的来说,在一个无根基、无强大关系网、无文化优势的“三无”环境中寻找一份满意的专业工作是经受一场全方位的破坏试验,直到你支离破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坚如顽石才洞开一扇大门。反讽的是,最后一击时往往如同在马拉松比赛终点撞上那轻飘无物,积聚的憧憬在这无回应的虚空中急剧耗散,瞬间荡然无存,浮上来的都是疲惫与委屈。

从技术上说,找工需要过两道关,简历和面试。写一份像样的简历是第一步。首先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当的职位。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如果你是牛刀,也许只能瞄准杀鸡的工作。为什么?因为我们交流的不足和对西方体制的陌生如同给牛刀蒙上了一层铁锈,自己感觉不到,别人用起来不爽,是很委屈,您别急,一旦这层锈被打磨掉,就可以大闹天宫痛斩牛魔王了。其次,尽管吹泡泡编故事不是我们的强项,削足适履是必须的。研究推敲解构职位描述,揣摩什么样的技术背景可能受青睐,选择什么样的关键词,这些都是要做的功课。还要一个重要的文档,就是求职信(coverletter),它的职能是针对职位描述简要列出你的相关技能和经历并提供链接指向你的简历。

第二关,面试。本地人都会紧张,我们这些老外回答问题时要考虑答案还要组织语言,难上加难。我觉得没有捷径可走。读过一些谈面试技巧的书,大致有两类,战略类和战术类。前者给出纲领性的指导意见,分析用人单位的意图和评判标准,后者数据库般地罗列可能涉及的问题。我喜欢前一类书,自己在实践中举一反三。除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团队精神、交流技巧、诚实认真都是被看重的素质和品质,一样都不能少。对海外来的移民来说,缺乏本地的工作经验通常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虽然有时有例外,如紧俏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以前就在知名外企,面试时被老板一眼相中。通常有几个策略,一,作义工,二,去政府创办的帮助移民找工的机构找机会,三,读书拿个敲门砖。当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就只是时机问题了,坚持,坚持,坚持,是唯一的出路。

很喜欢隧道的比喻。在隧道中摸索的过程是饱受折磨的,一点亮光、一点水声和一点微风都令人欣喜,走近时却发现都是错觉,如此反复几次,除了自己抱有的希望找不到任何别的令人坚持下去的依据,那无尽的黑暗将希望染得黑黑的,你要用眼泪不停地去洗;那无尽的隧道将你的耐心扯得长长的,你要用血肉不停地去补那快断裂的缝隙;那九十九道弯将你的心忽悠来忽悠去,你要用脚结实地贴着地止住不停的眩晕。
    有了这个经历垫底,也许不会再怕黑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