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民以食为天,赛过活神仙(回国笔记3)

(2015-03-18 15:49:26) 下一个
民以食为天,赛过活神仙(回国笔记4
 
我生长在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
 
我生长在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城市。
 
我生长在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家庭。
 
这里的居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法国蜗牛,拉菲葡萄酒,星巴克咖啡。他们的生活重心,就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做好一日三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锲而不舍。你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太平庸,太市井,太波澜不惊。可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三餐,按生年满百来计算,这一辈子总共就有109500次的口腹享受。试问人生中还有什么其他事情,你能干109500次还乐此不疲的?
 
还在蜂窝煤年代,这个城市的居民家庭,每天早上五点钟总有个人会起来先把蜂窝煤炉门打开升火,再回去睡一会。6点左右,又起来开始煮稀粥了。然后,就上菜市场“买咸”(意为买佐粥的小菜)。记得那时候的“杂咸铺”光是早餐佐菜就不下20种,从橄榄菜,咸菜,萝卜干,贡菜,四色菜,乌榄,炸花生,炸芋头片,咸黑豆,鱼露泡菜,……
 
今天,走进此地的菜市场,你会被眼前琳琅满目的食物吓着了:巨无霸鱼头,呲牙咧嘴的羊头,整条的鳄鱼,各种猪牛羊肉制品,卤味,腌渍类,游水海鲜。家庭主妇至少每天上菜市场一次,买的菜仅够当天吃,最好不剩菜肴。什么季节适宜吃什么菜,不应吃什么菜,哪种海鲜是养殖的,哪种是野生捕捞的,她们一目了然。哪种菜色必须配搭哪种配料,她们心中有数。
 
在这里被宠坏的味蕾,很难适应其他地方的味道。所以,当年“全聚德”烤鸭踌躇满志在本地开业,不消多久,就关门大吉,铩羽而归。多少其他地方风味的酒楼食肆,也遭逢同样的悲惨命运。而本地风味的街边摊大排档,不管多简陋,多脏乱,只要味道够正宗地道,就照样门庭若市:石磨肠粉,干捞面,烙糕粿,砂锅粥,牛肉丸粿条,宵夜白粥摊。晚上10点后,大街小巷的宵夜档开始支起炉灶营业起来,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无论寒冬晴雨。
 
看着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卖肉汉子的吆喝声,我真切地摸到了生活的脉搏。
 
“民以食为天,赛过活神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