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让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喜欢?
(2006-09-09 14:16:33)
下一个
“早熟”让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喜欢?
新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从小的理想就是热爱蓝天,飞上蓝天。”今年河北省飞行员招生面试时,张家口市的高中生张羿这样回答老师的提问。
“你平时的爱好是什么?”
“看一些文学方面的书,我现在天天看《人民日报》。”
然而,张羿的班主任彭老师告诉记者的事实却和上面的说法有些出入。“他的书皮上贴满了港台歌星孙燕姿的照片,而且从来没见他看过《人民日报》。”
张羿私下告诉彭老师,他这样说是为了给面试老师留下好印象。结果令他很满意,面试顺利通过了。
6 月27 日~3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有4099人参与的调查发现,大人们眼中的孩子比十年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19.3%的人对孩子们最深的印象是像张羿这样“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18.7%的人认为孩子们“更早熟了”。
十年前,“早熟”并不是一个褒义词。现在,一名高中女生告诉记者:“现在要是你说一个小孩‘早熟’,这简直就是一种夸奖。”她说,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同学威信较高。老师也更喜欢成熟懂事的孩子。“要是有人说我早熟,我就会觉得那是在夸我懂事、漂亮、身材好,这多光荣啊。”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人(80.9%)感觉现在的孩子有过早成人化的倾向。据河北宣化钢铁公司第一小学的王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们会利用各种节日给老师送礼物、送贺卡。卡片上经常写着他们希望老师帮忙实现的小小愿望,尤其在新学期班干部要换届选举的时候。
身为学校辅导员的王老师观察到,越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越重视和老师搞好关系。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更在乎同学们对他的印象。王老师还告诉记者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名五年级的女生为了让同学们对她好一点,偷了父母2000多元钱分送给很多同学。
后来,王老师从她的日记中得知,她父母都是卖水果的,她总感觉朋友少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一次,同学向她借钱以后,对她的态度突然好了很多。她就希望用“捐款”的方式改变大家对她的印象。王老师说:“成年人靠花钱来公关、改善形象的例子,一旦出现在孩子身上,就显得很不搭调。越是急于表现得像个大人的孩子,可能心理上越不成熟。”
从调查数据看出,公众认为初中和小学阶段是成人化倾向最明显的两个时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有些学生就会刻意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势。他们故意打扮得很另类,坚决抛弃了跳皮筋、打沙包、乒乓球之类的“低龄游戏”,他们更喜欢去滚轴溜冰场、迪厅、网吧之类的公共娱乐场所。甚至有六年级的男生在学校的计算机课上公然浏览黄色网站,老师只好封网,把全班同学的计算机课改成打字练习课。
对于这些“小大人”,78.4%的公众表示“不喜欢,过早失去了孩子应该有的天真”,14.9%的人选择了“说不好”,另有6.7%的人表示,“喜欢,这样的孩子成熟懂事”。
今年,王老师选送的两篇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小学生征文被审稿编辑批评了。编辑指着学生作文中以“我们的国家应该如何如何”开头的两句评论质问送稿老师:“太泛泛,也太‘深刻’了。小学生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的生动活泼,在文字里一点儿也看不到,这分明是从网上抄的!”
可王老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回答却是:“我没有抄袭。我确实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也思考了很多现实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国家、社会现在就是这样的。”
调查中29.4%的人认为,孩子表现得越像个“小大人”,在学校就越能得到表扬和赞赏。
6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采访。一个名叫钟怡的二年级女孩听到记者要采访她时,高兴地冲身边的一个男孩喊:“她说她是记者,要采访我!”在采访的前十分钟里,钟怡一直保持着芭蕾舞的优美站姿。
钟怡说,老师喜欢“心静”的学生,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曾因为她的墨水弄脏了别人的衣服批评她:“太毛躁,下次注意点儿。”这句话她一直记到现在,时刻提醒自己。
记者采访到的两位老师也承认,懂事、会看眼色、学习好的孩子自然会得到老师的喜爱。彭老师说,如果课上有老师因为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而发脾气,几个班干部都会主动举手,缓和尴尬气氛。“十年前我上学的时候,从来不觉得缓和课堂气氛是我的责任。”
对于儿童过早成人化的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鲁杰老师认为分开来看更恰当。她说,现在的孩子虽然身体发育比较早,但个性上其实是晚熟的。他们的审美、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意识都成熟得很早,但是抗挫折能力、个性并不成熟。这经常会造成他们更注重表面的东西,更容易产生拜金、追求物质享受等行为。
鲁杰认为,现在的时代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只能尽量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这不仅要求儿童的思想、行为逐渐成熟,要深入思考,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要保持童心。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也是对这一代人的挑战。 (记者 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