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杂志:好学校很多 何必挤哈佛?
(2006-08-22 17:24:19)
下一个
时代杂志:好学校很多 何必挤哈佛?
【2006/08/16 世界日报】
本报纽约讯
为了上理想大学,高中生还不到12年级,就开端焦虑不安,恨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后悔没有练就双簧管、没当上学校足球队守门员。而家长们则恨不得趁暑假送孩子到西非去帮落后地区对抗疟疾,让子女申请大学的自传看起来与众不同。
高中的大学入学申请辅导老师对学生和家长这种心态,忍不住大声疾呼,全美不是只有10所大学。还有数百个小而没有名气的大学,可能更适合某些学生。
上述情况,就是美国越来越失控的「名校效应」在作怪。「时代」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专题报导揭示这一名校癫狂症,刊出「谁要进哈佛?」(Who Needs Harvard ?)的文章,深入介绍一般大学的优点。
报导指出,全国有数百所普通大学,提供常春藤名校水准的教育,却只收公立大学标准的学费。对那些想上研究所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在小学校获取好成绩,比在名校拿到不及格边缘的分数更实际。
报导也提醒学生和家长,不要再指望名校的「关系网」可以帮子女在毕业后找到好任务。由于科技、社会和经济以高速变化,学生四年毕业后要找的任务,现在可能还都不存在,结交了关系也未必见得有用。
哈佛大学等常春藤名校,致力于录取最有天资的学生,因此,每年到穷困地区招生,免费或低费用提供他们就读机会。此外,每年给校友子弟保留的位置也挤掉部分名额,剩余的空缺,就要由一般学生挤破头竞争。
在普林斯顿,每年五分之四的申请人被打回票。
但家长通常到孩子毕业以后才意识到一个道理:没上哈佛也不是问题,选择名气较小的学校读书,收获也同样丰硕。
纽约时报教育版主编辑波普(Loren Pope)的快销书「改变人生的大学」(Colleges That Changes Lives),行举过去30年来那些没有名气的学校,却令人欣喜的优点:这些小学校获得更多的捐款;从1968到1998年间有博士学位执教的人增加好几倍;很多小型大学升级变成有研究功能的大学。波普说,在名校,教授们做研究的时间多于教学,而小学校则相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与教授相处。
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年刊登一项调查显示,那些原本可以上名校但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学生,20年后的收入与名校毕业生,相差无几。
学生们也变得越来越聪明,眼光放远、投资未来。有些学生选大学时就明确知道,大学部的本科可以到一般大学念,既省钱、老师教学认真,也容易得到好成绩,上研究所时再到名校竞争。例如以文科出名的加州波摩那学院(Pomona College),2005年班毕业生申请到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的学生,比率超过名校布朗大学与杜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