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赴美之路

飘洋过海为您提供1>如何成功签证移民USA;出国前准备工作(过海关,登机,离境,入境...); 在美国职业发展的信息
正文

异国求职:过于谦逊没饭吃

(2006-08-22 17:24:10) 下一个
异国求职:过于谦逊没饭吃 在加拿大的新移民求职难,难在哪里?仅仅是难在语言沟通能力不强吗?显然不是。这 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中国人的思路与西方人的思路确有 不同,这导致了生活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间,难以沟通和理解。本文以新移民张三 (化名)为例,谈谈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求职差异。 大陆求职要点:谦逊乖巧 张三兄当年在中国大陆大学刚毕业时,前往一家民营企业应聘。面试是由这家企业的王 姓老板亲自主持的。最后,王老板提问:如果我们雇用你,你认为每个月要开给你多少 钱的工资才合适? 当年张三啰啰嗦嗦地回答:“我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接触社会,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 。其实,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应聘的。我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可以画出最美好的画来 。如果王总能雇我,给我这样的机会,我就非常感激了。至于工资多少嘛,我并不在乎 ,因为我还年轻,没有成家,没有什么家庭拖累,给我工资多少我都无所谓,够我一个 人开销就可以了。您随便开多少都成……” 在中国人看来,这番话实在是太可爱了,这几乎涵盖了人性中所有的优点:礼貌、谦逊 、好学、自信、洒脱、大气而又乖巧……这样的年轻人,谁能不欣赏?王总当即拍板雇 用了他,并且给他开的工资也不错。 加拿大求职:按质开价 若干年后,张三移民到了加拿大。与其他新移民一样,一登陆,张三就发出了雪片般的 简历,终于迎来了一次面试机会。这次,西方人面试官也询问他对收入的期待如何?可 爱的张三把在国内面试的那段“白纸理论”,稍作修改: “我刚刚来加拿大不久,对加拿大社会还谈不上有多少接触,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如果 您能雇我,我将非常感激。其实,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应聘的。我虽然是一张白纸, 但可以画出最美好的画来。至于工资多少嘛,我并不在乎,因为我是一个人先来登陆的 ,老婆孩子还在中国,目前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所以,给我工资多少我都无所谓,够我 一个人开销就可以了,您随便开多少都成……” 然而,这样的回答让面试官大跌眼镜——这可是公司聘人,不是学校招生,你老兄抱着 学习的态度来应聘,是否找错了门?再说了,按西方人的看法,来应聘就等于是把自己 卖了,既然要卖又不肯开价,这是咋回事?! 老生常谈:按当地规矩做事 这两个简短的场景,体现了东西方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巨大差异。 在中国,许多企业的老板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似乎并不是与下属的劳资关系合理与否 ,而是把这样的人招聘进来,自己是不是可以控制得住。同样地,中国应聘者也在揣摩 老板、领导或者是上级的意图,千方百计地想讨他人的欢喜。因此,张三在中国的言语 表现不错。 但在西方人看来,应聘求职就是一个直截了当的买卖关系。这犹如你要卖一栋房子,当 然要开个价,这丝毫没有什么可难为情的。鄙人认为自己这套房子值40万,那就开价 40万,至于买主喜不喜欢这套房子,认为值不值40万,那就是个人的感觉了——这 就是市场的match(匹配)。 当然,求职过程与房子买卖过程,多少还有所不同:买一套房子,只要是看中了的,当 然希望价钱越低越好,match过程是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平衡;但雇主招一个人, 则并不图一时把价钱压低,因为招来的人可是个活人,价钱压得太低了可能导致此君不 好好干活,最终还要跳槽。也正因为如此,按照西方人的逻辑,希望应聘者务必报出一 个自己comfortable(舒服)的价格来,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就是在做 买卖: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双方都不希望自己亏着了,也不能亏着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移民到了北美,就要适应北美的文化。在求职时,只有实事求是,多 做买卖,我们的心理才能更靠拢这里的市场经济——这是我们融入主流文化的必要心理 调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