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赴美之路

飘洋过海为您提供1>如何成功签证移民USA;出国前准备工作(过海关,登机,离境,入境...); 在美国职业发展的信息
正文

海归·危机:60%的受访者将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

(2006-08-22 11:39:37) 下一个
海归·危机:60%的受访者将月薪要求降至1000元 一位来自德国的崔姓女海归,在上海和宁波、杭州、苏州开办了四家公司。她说,国内机会确实不少,但你如果没有专长,不掌握国内缺少的技术,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机会就不属于你。她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s越是清楚地看到自己面对的挑战,就越是有危机感。一个被危机感压迫着的人,就是一个能充分激发自身潜力,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人。 今春,在北京采访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就展。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3年,中国大陆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70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从海外留学回国的海归已近18万人。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科研人员中,有60多人是海归;曙光系列并行计算器(计算机)、人类基因组计划、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都是由留学回国人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据悉,在国家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78%的校长是海归;中国医学科学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37%是海归。 在北京创业的海归已有4万人,创办企业3600多家,其中有微星、博奥芯片、启明星辰、亚信、搜狐等一批在国内位居前列的高新技术产业,仅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有2000家留学人员企业,年收入312亿元人民币。 上月在上海参加创业上海--新近归国留学人员同城聚会。上海引进海归总人数达5万多人,位列顶尖人才的上海23名国家级首席科学家全为海归。聚会上,海归们表达了一个强烈愿望?s政府支持海归发展,并非一定要给予特别的优惠条件,而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和讲究诚信的环境,在制度上保证信息的畅通。海归回国自己开公司是创业,任职于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也是创业的途径,不能狭义地理解创业的概念。 根据世界HR实验室对1500个海归样本的统计结果,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不得不暂时待业而成为海待,60%的受访者愿将月薪标准下降1000元人民币,受访者中已有三个月未找到工作的占30%,另有15%在5个月内,都没有找到工作。 日趋理性 海归变成海待,一是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外学历的认识日趋理性,对海归不再盲目看重,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二是一些海归对自身定位比较模糊,对工作职位和薪金的期待值过高,在求职中处处碰鼻。据北京人事局负责人分析,海归变成海待的,多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小海归。近年留学低龄化令一些盲目出国、短期留学、学校实力不强的海归在回国后面临就业困难的处境。当然,企业与海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大量海待的产生。 今年5月底,中国华源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在上海举办海归专场招聘会,这是近年来上海最大规模的海外引才工程。两集团收到3000多份海归自荐信,500多人到场应考,近百招聘岗位有了意向,50多海归被两大集团确定录用,考虑到一些海外人才未能亲身去上海应考,于是,留了部分岗位联系意中人补考。上海医药集团的一位考官说,接触了一些海归,他们的优势已经不再是早两年那么强烈了。 其实,海归回国后真正是成功人士不会是多数,出类拔萃的更是凤毛麟角,被淘汰出局的恐怕也为数不少。这是事物的本来规律。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专长。海归的优势是外语熟练,视野开阔,熟悉国际规则。但这些优势不足以作为自待清高的资本,更不能与高薪划等号,唯有胜人一筹的专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不败。 在深圳的一位来自日本的海归说:今天的海归确实有危机感。危机感教会了我们不是去想自己能做多少事,而是想自己必须做多少事,不能不做多少事。具有危机感的人,就具有杀开一条血路的力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