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洋过海赴美之路

飘洋过海为您提供1>如何成功签证移民USA;出国前准备工作(过海关,登机,离境,入境...); 在美国职业发展的信息
正文

华人地位变迁 美国加州欲建海外最大中国园林

(2006-08-22 11:39:37) 下一个
华人地位变迁 美国加州欲建海外最大中国园林 来源: 新闻晚报 体现着加州白人精英形象的亨廷顿图书馆近来正向美籍华人发出募捐邀请,打造一处中国本土之外最大的中国园林。这座凝聚着19世纪华工血泪的建筑的嬗变见证了美籍华人今昔地位的巨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大船一大船来自中国的“太湖石”被运到图书馆的大门,这些石头将用于建造中国园林。当这一投资8000万美元的工程竣工时,它将成为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   辛酸泪 华工血汗凝聚梦幻馆舍   亨廷顿图书馆内有一个面积超过910亩的植物园,这里收藏着大量英国和法国18世纪的艺术品,它体现着加州白人精英阶层的形象和渴望。然而这座图书馆却和华人和血汗与辛酸有着很深的渊源。   建造图书馆的资金来自科里斯·亨廷顿,此人是“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缔造者之一,他的侄儿兼继承人亨利在1919年建立起这家图书馆。“中央太平洋铁路”从加州首府萨克拉门多延伸至犹他州普洛门特利。在1860年代修造这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大动脉时,曾使用1万名以上的华工在最艰险的路段铺轨。为了争取和白人工人同工同酬,华工们曾不得不举行罢工,但他们还是在崇山峻岭间劈出隧道,在苦寒天里铺设铁轨。许多华工就死在这条铁路上。而科里斯却从中攫取了巨额财富,这些钱中的一部分也被他的继承人用来建造图书馆。   那些活下来的华工在加州无法获得公民权,而且不得购买土地。在其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加州的华人移民大体上属于一个贫穷的次等阶层。“如果你追溯很久以前发生在圣马力诺的事情的话,地方当局曾明确声明这里的土地不能出售给犹太人、黑人,也不能卖给华人,”圣马力诺镇副镇长、当地一开发商马太·林说,“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长长的一段路。   地位升 图书馆开始向华人招手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在圣马力诺亚裔居民已经占了多数,其中主要是华人,而且华人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尽管白人群体一直是主要的支持力量,但亨廷顿图书馆意识到为了确保其未来,它需要来自华人的帮助,这种情况亨利·亨廷顿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修造一座中国园林是与这些新的居民和捐献者联络感情的一个途径。   “这是一个有关如何服务新居民群体的问题,”图书馆拓展事务副馆长苏齐·摩泽尔说,“如果我们的居民变了,我们就必须作出改变。”“如果你有机会去为一个新的群体服务,而这种服务中的一个方面就是邀请他们来支持你的话,你不这样做就是个傻子。”她说。   对于马太·林来说,图书馆对于华人捐献者的兴趣以及华人居民的热情回应都表明该地区整体氛围已经出现了改变。“在这以前,没有多少华人对该图书馆有归属感,”他说,“当人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移民到这里时,他们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来养家糊口。在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时间去观察周围是个什么样子。而进入现在这个生活相对宽裕的阶段,华人商业人士已经开始关注身外事务,而且确实很喜欢这个地方。他们开始回报社会。”   转折点 华人已经向图书馆捐款   不仅是华人的整体地位得到了提升,一些华人还逐渐进入精英阶层,这些人更成了图书馆募捐和服务的对象。维维安·陈1990年迁至圣马力诺。她说,她和开宾馆的丈夫起初只是将自己的慈善活动集中于与三个孩子有关的项目上,比如去学校当志愿者、为帕萨德纳交响乐团开展教育活动。陈说,她当时常带着来访的家人去亨廷顿图书馆周围溜达,但她更多的是将这个雄伟堂皇的地方看成参观的对象,而不是一个需要她捐钱来支持的地方。然而大约在4年前,亨廷顿招募了一些著名的本地美籍华人,其中包括陈的一位挚友,来推动募捐行动。陈和她的丈夫最后为该园林工程捐献了1万美元。像陈这样慷慨解囊捐款的华人并不在少数,尽管他们的祖辈曾在这里受到过不平等待遇。   陈说,如此之多的美籍华人对图书馆的中国园林提供支持,表明他们的命运已经扭转。 “作为一名华人后裔,我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现在是我们的时代了!’”她说,“我们想确保我们这一代和即将到来的下一代,不要忘记我们已经走了多远。” “华人曾受到不平等对待,但那是历史了,”为该园林捐献了1万美元的当地居民罗莎·徐也这样说。   中国味 修园林的石头都从中国进口   摩泽尔说,捐献者们对于园林工程反应如此热烈的一个原因,就是图书馆许诺将依据中国传统来建造它,甚至连石头都是从中国本土进口。   55岁的退休生意人保罗·徐也为园林工程捐献了约1万美元,他说,图书馆方的上述承诺是很关键的。他在去年夏天成为该馆顾问组织“监管理事会”的首位美籍华人。“如果我请你来吃中国菜的话,我不会给你上一碗杂碎,”他说,“我会给你吃真正的中国菜。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许多捐献者也是这种感觉。   当首期工程在2008年完工时,园林中将出现一处7.8亩大的人工湖,一座精致茶舍,一条蜿蜒曲折的大理石桥,以及布满竹子、茶花和牡丹之类中国植物的茂盛植被。最后,如果全部8000万资金募捐到位的话,园林将在图书馆内占地 72.8亩。占地6英亩(合36.4亩)的首期工程预计将耗资1600万美元。   “它必须是一座真正的中国园林,”为该工程捐资约5000美元的圣马力诺律师奚正率(音译)说,“在中国,石匠和木匠的修造独具一格。美国劳工可以毫无问题地来完成它,但他们使用的不会是同一些技术。”   为了不让园林走味,图书馆方面还从“苏州园林设计院”请到13名匠师,由其监管石头的摆放。在好几个月的时间里,签证不顺曾为承包商们带来了问题。其中的一大问题是他们无法认出板箱上的汉字,因此对于要在桥上摆放哪一批花岗岩感到棘手。图书馆为此请动了与该馆有关系的一些名流朋友,包括众议员大卫·德雷尔、参议员戴安·芬斯坦。签证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如果一切顺利,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在美国看到一处地道的中国园林。   [相关链接]华人地位变迁 昔日劳工今日精英   华人是19世纪美国开发西部的主要劳动力之一,他们在美国辛勤劳动,但待遇却极差。科里斯和亨利当初对于华人的态度很简单,“他们当时只是将华人看成是劳力的来源。”亨廷顿图书馆美国历史手稿方面的一位负责人但恩·刘易斯说。科里斯在 1867年致公司一位同事的信中写到了华工的作用,“你想带更多的中国人过来,我很喜欢这个主意,”他写道,“如果在1868年能有50万华工,这对我们和州政府来说只能是太好了。”有学者认为,在太平洋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   而到现在,在美国高新科技经济的大本营加州硅谷,现有7000多家公司,总产值高达 5000亿美元,其中由华人和印度人工程师主持的公司就有2755家。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华人涌入美国,其影响力势必越来越大。已为亨利写下一本传记的塞琳娜·斯伯吉恩说,由科里斯和亨利家族创立的这家图书馆现在正请求美籍华人捐钱,这很可能会让两人极度吃惊。她说,尽管亨利可能会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欣赏他的善举而高兴,但她料想科里斯肯定会为美籍华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吃惊。“他当时只是将华人看成是仆人,社会地位上根本不平等,”斯伯吉恩说,“而现在很多华人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精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